《蒙古小夜曲》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到教者的目的。在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思路:
以故事贯穿全课,让学生感受为主,体验这首歌曲的情绪。特别是二声部以牧羊姑娘和牧羊妹妹的角色来演唱。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指挥带着学生演唱,打击乐演奏节奏。在演唱方面,书上写的演唱,所以以演唱二声部为主,乐器为辅
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方法与途径:
1、通过音乐律动活动,使学生在音乐律动中感受、体验其中的乐趣和节奏,为学习歌曲里的节奏打下基础,同时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2、通过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创设的情境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让学生通过老师创设的角色边表演边演唱。
学习目标:
能正确演奏串铃、三角铁、蛙鸣筒、响板这四种打击乐器,能分辨其音色并说出其名称。
能用优美悦耳的声音演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用四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学习重点:
了解掌握各种打击乐器并为歌曲伴奏,唱好歌曲两个声部的地方。
学习难点:
用歌声和打击乐器参与表现歌曲的意境。
学习准备:
钢琴、ppt、串铃、三角铁、蛙鸣筒、响板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趣
1、播放PPT欣赏蒙古相关图片聆听老师范唱歌曲、认识小乐器
师:在一望无际的蒙古大草原上,蓝天、白云、蒙古包……牧羊姑娘穿着洁白的衣服,挥动着鞭儿,轻轻打在小羊的身上……太阳快下山了,牧羊姑娘赶着小羊回家(师唱第一句并用响板伴奏)。小羊儿跟着妈妈跑过来,还洒下一路的铃铛声(师唱第二句用串铃伴奏)。天慢慢黑了,星星一闪一闪的出来了,小青蛙也鼓着肚子唱起了歌(师唱第三句用蛙鸣筒伴奏 )。这时候牧羊姑娘为小羊点燃了灯火,并告诉小羊说:我把灯火点着了!(师唱第四句第一声部用三角铁伴奏)。
2、学一学、动一动
1)、师:你们听得真认真,那么有哪位同学认识我用的小乐器?
2)、请学生来回答认识的小乐器并要求演奏,再随音乐演奏(老师一起),最后请全班一起跟音乐节奏律动。
第一句:模仿响板演奏的样子跟着打节奏
第二句:在腿上拍手模仿小羊的铃铛节奏
第三句:跟着节奏用手模仿星星一闪一闪的样子
第四句:跟着节奏模仿点灯火的样子
二、激趣探究
1、再次聆听歌曲
1)、老师跟伴奏演唱全曲并用手画旋律线(随着音乐音高起伏,也有强弱起伏)
2)、学生跟琴哼唱并模范老师用手画的旋律线
3)、聆听最后一句的不同处(两声部合唱)
2、学唱二声部的部分
1)师:我们听到了两个不同的歌声,原来牧羊姑娘和牧羊妹妹一起为小羊点上了灯火,我们先来听听牧羊姑娘是怎么点的!
(老师范唱第一声部,对学生说牧羊姑娘比较高,是弯下腰来点灯火的,最后的音是往下行)。
2)、师:那么牧羊妹妹又是怎么点灯火的呢!请你们仔细听听又什么不一样!(师范唱第二声部,对学生说牧羊妹妹比较小,是踮起脚尖在点灯火的,最后的音是往上行)。
3)、边做柯达依手势边唱下面旋律
师:我们来分别唱一下两个声部的最后两小结的旋律并做柯达依手势,再分别加上歌词演唱(可模范点灯火动作),最后分组演唱两个声部
4)、分组演唱第四句
5)、完整演唱歌曲
三、唱一唱、奏一奏
1、请四位学生演奏乐器,其他学生演唱歌曲。
四、总结
师:你们的歌声让老师仿佛真的来到了美丽的蒙古大草原!谢谢你们动听的歌声!
评课议课要点:
薛辉老师:1、要以打击乐演奏为主,最好让每位孩子都有一样打击乐器。
2、要处理学生歌曲演唱的情绪。
3、通过让学生边做点灯的样子边演唱,两个声部演唱的声音很清晰,和声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