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
《观潮》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14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能力、方法培养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和学习成语的运用。
2.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的神奇壮观。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2.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前导读
图片导入
1.师问:你知道涨潮是什么样子的吗?你们见过钱塘江涨潮吗?
课件出示图片,让大家感受钱塘江涨潮的状态。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揭示课题:《观潮》
自读感悟
1.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
(1)标注出文中不认识的字。
(2)想象钱塘江的壮阔景象。
(3)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读检查:
(1)指名读课文,同学检查字音是否正确。
(2)分小组讨论:读完课文,你想象中的钱塘江大潮是什么样子?
字词揭秘
?
??
1.我会认
师:一起来读读这些生字词吧。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字词)
那去掉拼音的帽子,我们再读一读吧。
下面我们看看这些会认字,在田字格中是怎样占位的,并且给它们组组词吧。
(课件出示,教师边讲解)
2.我会写
下面我们来学习会写字。
播放潮字的书写笔顺。
师:潮字在书写时,三部分都要窄、写紧凑,中间部分整体向上倾斜、下边十字比上边稍大。这个字的结构是左中右结构,部首是三点水旁,可以组词热潮,心潮澎湃,我们选一个造造句吧。每次看这个电影我都会心潮澎湃。
依次学习其他会写字。
3.词语学习
(1)师:认识完生字,我们来学习文中出现的词语,先来学习成语。
你能把左边的成语和右边的解释正确地连在一起吗?
【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若隐若现】若,好像,仿佛。隐:藏起来,看不见。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风号狼吼】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形容声势大,来势猛。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大,叫声响。
(2)师:文中第二自然段中出现了一个词“屹立”,你能区别出它和耸立的不同吗?屹立是高耸挺立的意思,比喻坚定不动摇。耸立就是高高地直立,如群山耸立。就不能用群山屹立。屹立一般形容建筑物。
师:文中最后一自然段,有个词霎时,你能区别它和顿时的不同吗?霎时的意思是极短的时间,片刻。顿时也是立刻,一下子的意思,但是顿时多用于叙述过去的事情。
四、课堂小结
1.了解了会认的字,会写的字,你能说说哪些汉字是左右结构的吗?
2.你也说说,还有哪些成语是用来形容潮水的。
五、课堂练习
1.我能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无瑕(xiá jiǎ)
翡翠(fēi fěi)
迷蒙(mēnɡ
ménɡ)
倒映(dǎo dào)
似火(shì sì)
画卷(juǎn juàn)
2.比一比,组词语。
据(
)
堤(
)
盼(
)
剧(
)
提(
)
扮(
)
逐(
)
顿(
)
犹(
)
追(
)
颂(
)
优(
)
板书设计:
观潮
潮
据
堤
阔
笼罩
盼
滚
顿
逐渐
犹
崩
震
余
第2课时
一、课前导读
视频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重点字词和大致内容,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钱塘江大潮,具体感受它的辽远和壮阔。
课件出示看视频都要求:
看视频,品读课文。想一想: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2.文章通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壮阔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件播放视频)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吧。
二、课文精讲
问题一: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以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回答出:作者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潮来前,潮来时和潮来后。
问题二:想一想:文中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引导学生,找中心句时先找开头和结尾,再找中间,所以通过分析,中心句是第一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问题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作者分别是怎样描写的,
请在文章找到具体的语句。
1.学习潮来前
课件出示“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师:这段话交代了观潮的时间,地点以及最佳位置。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地点是海宁市的盐官镇,最佳位置就是“我”在的这里。
课件出示: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师问:怎样理解“横卧”这个词呢?
指生回答
师小结:“横卧”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钱塘讲的形态,十分形象。
课件出示: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秋阳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师问: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
生齐答:平静
师小结:作者用“平静”形容潮来前的状态,与后文潮来时的波涛汹涌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壮阔。
2.学习潮来时
课件出示: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师问:你能找出这里面的比喻句吗?
指生回答
师小结:对,就是好像这一句。用“闪雷滚动”比喻大潮从远处到来时的声音,未见潮形,先闻潮声,暗示了钱塘江潮的气势宏大。
课件出示: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问:你知道为什么说是一条白线吗?
同桌讨论。
师小结:“一条白线”形象地描绘出江潮从远处到来时的形态。
课件出示: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动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问:你能找出这段话的比喻句吗?
指生回答
师小结:对,就是这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把浪潮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奔腾的形态特点。[]
师问:那这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引导学生说出夸张。
师小结:把潮来时的声响说成“天崩地裂”,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大潮到来时的巨大声音。这样有声有色的描写,使人身临其境,让人无不惊叹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3.学习潮来后
课件出示: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师问:你是如何理解“漫天卷地”和“风号狼吼”这两个词语的?
小组讨论
师小结:“漫天卷地”和“风号浪吼”这两个词写出了潮头过后余波依旧气势宏大,更能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三、课文总结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
课文描写了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过后的景象,突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和壮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我们学习了这一课,相信很多同学已经对钱塘江大潮很向往了,其实我们祖国还有很多这样壮美的景象,我们要引以为荣。
课后延伸
1.课件出示潮水形成的原因
潮汐是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
海水白天涨落叫做潮,夜间涨落叫做汐,所以海水涨落也叫潮汐。
2.你还会哪些有关潮水的古诗?
课件出示:春江花月夜(节选)
[唐]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五、家庭作业
1.画一幅钱塘江大潮图。
2.欣赏祖国著名自然风光并写下心得。
板书设计:
3771900160020天下奇观
天下奇观
观潮
潮来前: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潮来时:顺序:远——近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来后: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恢复平静
教学反思: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的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讲授时要注意多让学生去理解文中出现的词语和成语,让学生们通过这些字词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潮的神奇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