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蟋蟀的住宅 两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 蟋蟀的住宅 两课时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30 12:3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蟋蟀的住宅
【课前解析】
关注作者: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从小喜爱昆虫,成人后利用大量业余时间观察、研究昆虫,五十六岁时法布尔用自己所有的积蓄购买了一片荒地——荒石园,专门用来放养、研究昆虫。在这块荒地上,法布尔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观察,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并写成了《昆虫记》。《蟋蟀的住宅》节选自《昆虫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通过细致而持续的观察,真实生动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
关注作者细致而持续的观察:作者的观察十分细致。在阅读时,可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住宅特点,发现作者对住宅描写的准确、细致。通过发现蟋蟀挖掘住宅时使用的工具,体会作者把不易观察的细小工具和细微动作,准确地写出,感受作者观察时的细致入微。作者的观察是持之以恒的,通过记录时间的词语,了解作者进行了长时间的连续观察。引导学生想象并描述法布尔长期观察的情景,体会法布尔观察时的耐心、恒心及求实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宅、隐、毫”等12个生字,会写“宅、临、选”等13个字。正确读写“住宅、临时”等16个词语。
2.知道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能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
3.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
4.能通过比较,体会采用拟人手法表达的好处。
【教学重点】
1.知道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能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
2.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搜集法布尔和蟋蟀的相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宅、隐、毫”等12个生字,会写“宅、临、选”等13个字。正确读写“住宅、临时”等16个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品读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词句,体会文章准确而生动的表达,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
【教学过程】
一、质疑提问,激趣导入
1.猜字导入:同学们,我们中国汉字博大精深,这是一个象形文字,猜猜是什么字?
2.学生合理猜想,教师相机公布答案“宅”字。
3.引导质疑: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题目是《蟋蟀的住宅》,看到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板书:(蟋蟀的住宅)
预设1:为什么是蟋蟀的住宅而不是蟋蟀的洞穴?
预设2: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是怎样建成的?
4.教师过渡:这篇文章节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谁来给我们介绍下这位著名的昆虫学家和他的文学著作?
5.学生分享交流,教师相机补充。
6.教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好奇,同法布尔一同走进蟋蟀的住宅。
(设计意图:链接想象文字,引入课题,开门见山,思考质疑,激发学生善于积累,广泛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自主识字,整体感知
自读提示:自由大声朗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2.学生小组朗读文章,合作学习。
3.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朗读
4.交流分享识字的好方法。
预设1:形声字识字:宅、隐、毫、慎、址、良、掘、搜、倾、骤、置、抛。
预设2:按翘舌音、平舌音:宅、慎、址、置、搜。
预设3:按字形字义识字:毫、厅、穴
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词。
6.引导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预设:是由两个同意字构成的词语。
7.巩固读词,指导“扒”“耙”的读音。
(设计意图:自主随文识字,在读准字音,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对蟋蟀的印象,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理清脉络,了解特点
1.阅读提示:请同学们再次大声洪亮朗读文章,思考文章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
2.学生自由阅读,教师巡视。
3.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梳理。
住宅的特点
板书:(蟋蟀的住宅 )
修筑过程
阅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6自然段,看看蟋蟀的住宅有怎样的特点?
5.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6.学生汇报: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预设1:蟋蟀的住宅外部,隧道——排水良好,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板书:(外部)
预设2:蟋蟀的住宅的门——隐蔽,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平台——平坦
板书:(隐蔽 平坦)
预设3: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
7.教师过渡:我们和作者观察了蟋蟀的住宅的外部,那内部有怎样的特点呢?
预设: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8.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梳理。
板书:(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设计意图:梳理文章脉络,对文章整体了解,走进住宅,初识“伟大”,发现特点,想象住宅的内外结构,初步体会住宅被称作“伟大工程”的原因。)
四、品读语言,感受细致
1.阅读提示:因为作者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蟋蟀住宅的特点。默读2—6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发现了作者的细致观察?
2.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预设1: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蟋蟀住宅的洞口非常小,作者还能观察到一丛草半掩着,说明作者的观察很细致。
预设2:蟋蟀的住宅很隐蔽,作者不但发现了蟋蟀的住宅,还发现了洞口是“朝着阳光的”,发现隧道是“倾斜”的,观察很细致。
预设3: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从“最多”可以感受到作者是经过反复观察、反复测量才发现的,观察很细致。
3.你能想象到法布尔观察蟋蟀住宅时的场景吗?
4.学生体会想象,畅所欲言。
5.有感情地朗读2——6自然段,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设计意图:品读语言,体会作者的细致观察,想象作者观察时的情景,感受作者的细致与执着。)
课后作业
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向同学们介绍书中的内容。
六、板书
住宅的特点
蟋蟀的住宅
修筑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
2.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
3.能通过比较,体会采用拟人手法表达的好处。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初识伟大
1.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脉络,找出了蟋蟀的住宅的特点,感受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今天我们再开阅读文章,找一找文中作者对蟋蟀的住宅的最高评价是什么?
2.学生默读回顾,寻找答案。
3.预设交流:作者说蟋蟀的住宅时伟大的工程。
板书:(伟大)
(设计意图:链接上节课所学知识,温故知新,链接文章,引发思考,提高效率。)
二、阅读体悟,聚焦伟大
1.阅读思考: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说一说为什么作者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呢?
预设1:蟋蟀的住宅的建筑工具简单,但是住所并不简单。
预设2:蟋蟀很弱小,但是它的住宅和人类的住宅一样平整。
阅读引导:我们一起阅读相关段落,你还找到了哪些依据?
预设:蟋蟀修建住宅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直观感受,加深理解:我们来认识蟋蟀的“钳、足”等挖掘工具。
过渡引导:你还在哪里觉得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预设1:蟋蟀的住宅很光滑、舒适。
预设2: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蟋蟀很勤奋。
预设3:通过“扒”“搬”“踏”“推”“铺”一系列动词,具体生动地描写了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表现了蟋蟀的建筑才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预设4:蟋蟀的住宅不是随随便便建筑的,它的选址很慎重。
追问引导:你从哪些词语读出了蟋蟀选址的慎重?
预设1:“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恰好照应了课题“住宅”一词。教师追问:读着这句话,你还会想些什么?
预设2:蟋蟀不肯随遇而安体现在,一是它慎重地选择住址;二是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三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洞穴。
板书:(选址慎重、自己挖掘、不肯随遇而安)
教师过渡:你还从哪儿读出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呢?
预设:蟋蟀修建住宅的时间是很久的,从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看出需要很长时间。
出示相关语句,阅读体会:蟋蟀修建住宅的时间是如此之久,我们一起阅读体会。
4.体会情感:怪不得作者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呢,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中,你看到了一群怎样的蟋蟀?
5.学生畅所欲言,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和赞美。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语句品读,深入理解蟋蟀的住宅被称为“伟大的工程”的原因,提高学生提炼信息,善于思考、表达的能力。)
三、对比阅读,读写结合
1.引导发现:阅读课后第三题和“阅读链接”,与《蟋蟀的住宅》对比阅读,说说你的发现。
2.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交流发现:说一说你通过对比阅读,发现课后第三题和“阅读链接”在表达上和课文有什么不同?
预设1:课后第三题文字简单干净,表达准确,不带感彩,而课文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充满智慧的建筑家,读起来更有情趣。
预设2:阅读链接的《燕子窝》观察细致,读起来也很有趣,但是,采用的是日记的形式观察。
4.教师小结:法布尔先生经过长期、细心地观察,发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建筑过程,他像介绍朋友的住宅一样,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蟋蟀的住宅,让我们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我们也将尝试用日记的形式,详细写出观察对象的变化,观察的方法,观察的过程以及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设计意图:对比阅读,自主发现作者的写作特点,激发观察写作的兴趣,了解观察日记,为后续学习准备。)
四、课后作业
1.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坚持长期细心观察的敬业精神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平时,我们每一个人也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从小培养耐心细致的观察习惯,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2.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受或启发?
3.选择学习。
(1)课后选一处景物进行观察,练习写一写。
(2)继续搜集关于昆虫奥秘的相关资料。
(3)有条件的读一读《昆虫记》这本书。
五、板书
蟋蟀的住宅
选址慎重、自己挖掘 不肯随遇而安
动工时间:十月
如何建筑 挖掘过程(勤奋)
不断整修
【课后反思】
1.通过蟋蟀和人类比住宅环节,促使学生去探究蟋蟀的住宅,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也是本篇文章很大的亮点,此文不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课文中的语言乍看平实,其实文章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我让学生多次找出拟人句并重点地指导朗读,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爱昆虫、热爱自然的教育。
3.通过重点词句学习语言。文中许多词语和句子都写得别有特色。比如,“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句话我要求学生们反复阅读,运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
改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用“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那只可爱的小蟋蟀,请你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住宅”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检验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特点的情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