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声音的特性》课时同步训练(三)2021-2022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2声音的特性》课时同步训练(三)2021-2022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30 13:2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声音的特性》课时同步训练(三)2021-2022年物理沪科新版八年级全一册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所示,小华时轻时重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是改变鼓声的(  )
A.频率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2.我们能分辨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具有不同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3.聆听生活中蚊子发出的声音,根据发声的音调、响度,蚊子应填写在表格中的哪个方格里(  )
音调高 ① ②
音调低 ③ ④
响度小 响度大
A.方格① B.方格② C.方格③ D.方格④
4.下列词语中的“高”字是指音调的是(  )
A.高歌猛进
B.请勿高声喧哗
C.女高音歌唱家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5.二胡有内、外两根弦,拉二胡时,外弦比内弦振动快,外弦发声的波形如图所示,把内弦的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波形是图中的(  )
A. B.
C. D.
6.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提高声音的音调 B.增大声音的响度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演奏二胡用不同手指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D.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8.清晨,小鸟清脆的叫声让我们心情舒畅。关于小鸟的叫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鸟的叫声是由它的发声器官振动产生的
B.小鸟的叫声对我们来说是噪声
C.口技演员主要模仿的是小鸟叫声的响度
D.推开窗户后听到小鸟的叫声变大,是因为音调变高了
9.201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70周年华诞,走在大街小巷都能听到有人歌唱《我和我的祖国》,人们通过歌曲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关于唱歌时涉及到的物理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放声歌唱时声音强弱约为20分贝
C.声带振动幅度越大,歌声响度越大
D.歌词上方的数字表示的是音调的高低
10.学校周边的噪声严重污染环境,还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机动车辆在校园周边严禁鸣笛
B.学校在靠工地的两旁种草植树
C.学校旁边工地机器轰鸣,上课的教室关闭门窗
D.学校旁边工地机器轰鸣,学校多处安装噪声监测仪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1.我们能区分不同的人在说话,是因为他们声音的   不同。
12.奥地利科学家多普勒于1843年首先提出了“多普勒效应”,这一原理应用于声学中可概括为:声源靠近观察者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声波的频率会变快,反之则会变慢。国庆节期间晓峰同学在外出游玩时,听到驶向自己的车辆在鸣笛时与平时听到的声音相比,音调会   (选填“变高”或“变低”)。
13.中国科技馆“华夏之光”展厅中有展品“曾侯乙编钟”,如图所示。用钟锤敲击编钟时编钟就会发出声音。若用同样的力度敲击一只编钟的不同位置,编钟所发出的音调有所不同,请根据此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
14.实验用的音叉上通常刻有一个数值(如图),表示该音叉所产生声音的频率。若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两音叉,敲击512Hz的音叉时发出的声音的   高。
15.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许多公共场所也树立了如图所示的提醒标志,它的作用是提醒我们应当控制说话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6.用较小的力敲击音叉A发出声音,通过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如图甲所示;如果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A时,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应该是图   ;如果用较小的力敲击另一个频率较高的音叉B时,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应该是图   。(实验中用的是同一台示波器)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7.探究用钢尺进行的相关的实验:
(1)用无磨损的钢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此物体长   cm;
(2)如图所示,将钢尺的一端用力压在桌面,另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发现钢尺   ,同时发出声音;
(3)保持(2)中钢尺   不变,缩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会发现钢尺振动变   ,声音的音调变高。实验中应用了   法;
(4)如果将(3)中实验放在月球上进行,实验者   (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的变化,因为   。
18.超过50分贝(昼间)或40分贝(夜间)的声都属于噪声。噪声尤以损害神经系统最为明显,严重影响人的健康,人们把噪声称为无形杀手。
朵朵同学想知道什么样的材料隔音性能会更好,于是她设计了如下探究: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锡箔纸;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锡箔纸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s/m 2.1 2.8 3.7 5.2
回答问题:
(1)设计依据: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填“大”或“小”);
(2)根据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的材料隔音性能   (填“好”或“差”);
(3)你认为海绵的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   隔声性能好一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解:当轻敲击鼓面时,鼓皮振动幅度小,鼓皮发出声音的响度小;当用力重敲击鼓面时,鼓皮振动幅度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因此,时轻时重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是改变鼓声的响度。
故选:C。
2.解:不同的乐器即便演秦相同的乐曲,发出的音色也不相同,故可用音色来辨别。
故选:C。
3.解:蚊子发声的响度小;蚊子的声音很刺耳,蚊子的声音音调高;
故应填入方格①,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解:A、高歌猛进,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请勿高声喧哗,是让人说话声音的响度小一些;故B错误;
C、女高音歌唱家,是指女歌手的音调高;故C正确;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C。
5.解:拉二胡时,外弦比内弦振动更快,频率更高,音调更高;
A、图中波形频率比外弦发声的波形频率更慢,音调更低,故A正确;
B、图中波形频率比外弦发声的波形频率更快,音调更高,故B错误;
C、图中波形频率和外弦发声的波形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C错误;
D、图中波形频率和外弦发声的波形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6.解:图示为电子扩音器,其作用就是把音量放大了,让声音传得更远,声音经过扩音器后响度变大,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解:
A、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B正确;
C、演奏二胡用不同手指按弦时,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
D、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改变了笛子内空气柱的长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
故选:B。
8.解:
A、小鸟的发声器官振动会发出声音,故A符合题意;
B、小鸟的叫声对我们来说是乐音,不是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口技演员主要模仿的是小鸟叫声的音色,故C不符合题意;
D、推开窗户后听到小鸟的叫声变大,是因为响度变大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解:A、“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故A正确;
B、放声歌唱时声音强弱约为60分贝以上;故B错误;
C、声带振动幅度越大,歌声响度越大;故C正确;
D、歌词上方的数字表示的是音调的高低;故D正确。
故选:B。
10.解:A、机动车辆在校园周边严禁鸣笛,可以在噪声的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学校在靠工地的两旁种草植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学校旁边工地机器轰鸣,上课的教室关闭门窗,可以在噪声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的强度,但不能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1.解:不同人的声带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是不同的,我们能区分不同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音色。
12.解:因为声源靠近观察者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声波的频率会变快,反之则会变慢。故学生听到驶向自己的车辆在鸣笛时与平时听到的声音相比,音调会变高。
故答案为:变高。
13.解:若用同样的力度敲击一只编钟的不同位置,编钟所发出的音调有所不同;根据以上现象,可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编钟发声的音调与敲击的位置是否有关?
故答案为:编钟发声的音调与敲击的位置是否有关?
14.解: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512Hz和256Hz的音叉时,因512Hz的音叉振动频率高,故音调高。
故答案为:音调。
15.解:许多公共场所也树立了如图所示的提醒标志,它的作用是提醒我们应当控制说话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响度。
16.解:用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不变,只有响度不同,而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
当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时,示波器中显示的波形响度更大,振幅更大,故丙图符合题意;
相对与甲图来说,图乙的波形频率高,如果用较小的力敲击另一个频率较高的音叉B时,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应该是图乙,故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丙;乙。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7.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分度值是1mm,物体长度是5.40cm﹣1.00cm=4.40cm;
(2)将钢尺的一端用力压在桌面,另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时,钢尺振动发出声音;
(3)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时,需要控制振幅不变,即保持(2)中钢尺振幅不变,缩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会发现钢尺振动变快了,频率变高了,声音的音调变高高;实验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4)如果将(3)中实验放在月球上进行,由于真空不能传声,实验者不能听到声音的变化。
故答案为:(1)4.40;(2)振动;(3)振幅;快;控制变量;(4)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18.解:(1)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到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近;则说明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好;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
(3)海绵材料隔声性能与报纸好,因为海绵表面粗糙多空,吸收声音的性能好;
故答案为:(1)小;(2)好;(3)海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