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试卷-2020-2021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试卷-2020-2021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30 14:4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试卷-2020-2021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温度和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是42℃
B.“20℃”正确的读法是“摄氏20度”
C.体温计读数时不能离开人体
D.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冷藏的饮料,过一会儿瓶的外壁会“出汗”,这是(  )
A.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B.水蒸气的凝固现象 C.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D.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3.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用电吹风将头发吹干 B.酒精灯用完之后盖紧灯帽
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 D.植树时剪除大量的枝叶
4.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金属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A. B.
C. D.
5.善于观察的小岩发现冻肉从冰箱拿出后表面出现一层霜,霜的形成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6.“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水的美丽轮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照射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液化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汽化形成的
C.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D.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会凝固成小冰珠,可能形成冰雹
7.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4℃
B.乙图中,某晶体熔化图像中bc段,晶体温度不变
C.丙图中,花儿上的露珠最终会消失,是升华现象
D.丁图中,烈日下小狗伸出舌头降温,是因为水汽化放热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蒸气引起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
B.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C.“薄雾”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汽化现象,“薄雾散去”是水的液化现象
D.水沸腾时,在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
9.物态变化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空气中经常会出现大雾,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出“白气”,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经常会出现露珠,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冬天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霜,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10.天气炎热,小易从冰箱里拿出一支冰棍,细心的他发现冰棍表面有一层“白霜”,冰棍周围冒着“白气”,他咬了一口冰棍,舌头立即感觉凉凉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霜”和雾、雾凇的形成原因相同 B.“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C.“白气”形成过程是吸热过程 D.“白霜”形成过程是放热过程
二、填空题
11.金属“镓”的沸点高达2090℃。将固态镓放在手心,很快出现银白色液滴,如图所示,该过程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金属的温度始终是29℃.“镓”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可用于制作______(选填“冰箱制冷剂”、“保险丝”或“测量高温的温度计”)。
12.如图所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它的最小分度是_______℃,当前示数为_______℃。若用该体温计测量人体的温度,在读数时,体温计的玻璃泡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离开人体读数。
13.小军在探究海波和蜂蜡的熔化规律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蜂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且温度___________。(选填 “升高”、“不变”或“降低”)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知:蜂蜡属于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4.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______而结于物体表面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雾凇发生时,树木如玉树琼枝,堪称人间奇景(填物态变化名称)。
15.舞台上白雾的形成是利用干冰_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___________ (选填“吸热”或“放热”),使周围气温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变成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
16.如图甲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水沸腾后杯底所冒出的气泡形状为图______所示(选填“a”或“b”),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______(选填“水蒸气”或“空气”),同时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的形成属于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实验题
17.小明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按规范要求,调节铁圈2的高度时,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图乙是读数过程,其中错误的是______;
(3)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出现了如图丙的情景,杯中出现的气泡主要是______(空气/水蒸气),此时杯中底部的水温______(大于/等于/小于)上部的水温,这是______(沸腾前/沸腾时)的情景;
(4)当水温升到92℃时,每个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
水的温度/℃ 92 93 94 95 96 97 98 98 98 98 …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将水的质量减少,重复刚才实验步骤,在图丁中大致画出“温度—时间”的关系图象______。
18.如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
(1)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
(2)该实验应选用_______(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3)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的熔点是_______℃,第7分钟处于_______状态,熔化共用时间_______min。
(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选填“A”或“B”)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
19.(一)如图甲所示,是创新实验小组的小苹和小琳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
(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水沸腾时,小苹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于是她得出结论:当地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气压。小琳认为她的观点错误,因为______;
(3)实验完毕,小琳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______;
(二)彭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探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她将等量的温水和热水分别倒入三个相同的锥形瓶中,又找来常温下3张完全相同的湿巾,把其中的一张对折,将它们贴在三个锥形瓶的外壁,分别标记为1、2、3并将它们放在电子秤上,三只电子秤示数相同。一段时间后(外界环境相同),电子秤示数如图乙A、B、C所示;
(4)通过______(选填A/B/C)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5)通过B、C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______有关;
(6)实验中利用电子秤示数判断液体蒸发的快慢,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法;
(7)彭老师还想测定液体蒸发时吸放热的情况,将湿巾平铺在薄铁片上,用电子温度计实时监测图丁中薄铁片底部的温度变化情况,下列各图能比较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是______。
四、综合题
20.某同学探究影响蒸发散热情况的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记录了三个示数,其中a温度计示数________℃;
(2)酒精蒸发时会向温度计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比较b和c温度计的示数,可以得出:蒸发快慢与________有关;
(4)该同学用水代替酒精多次实验,发现在相同温度但天气不同的情况下,三根温度计示数有时差别不大,有时差别却很大。他猜想水的蒸发情况可能与天气有关,若示数差别不大,可能的天气是_____(“干燥”/“潮湿”)。
2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向天取水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地球上水的储量虽然很多,但是淡水资源非常紧张,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7%.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冷云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一直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建造水库便是重要措施之一。
(1)自然界中水的一个循环包含的物态变化有_____。
(2)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如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云层中,干冰一且进入云层,就很快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_____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_____,导致降雨。
(3)我国属于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_____。
参考答案
1.D2.C3.A4.A5.B6.D7.A8.C9.A10.D
11.熔化 晶体 测量高温的温度计 12.35-42 0.1 37.6 能
13.不变 非晶体 14.凝华15.升华 吸热 液化 16.b 水蒸气 液化
17.需要 见解析 水蒸气 等于 沸腾后 98
18.3 碎冰块 不变 0 固液共存 4 A
19.自下而上 烧杯盖上纸板,烧杯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水从烧杯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 A、B 液体表面积大小 转换法 A
20.25 吸收 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潮湿
21.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升华 吸收 下降 洗澡时避免长时间冲淋(或洗菜的水可以浇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