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鸟画——花卉、禽鸟之竹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竹子的绘画方法及技巧。
??? ?? 2、初步学会运用毛笔体现竹子的形态和结构,培养学生对绘画的欣赏及运用能力。
3、感受写意花鸟画的笔情墨趣,激发学生对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竹子的结构特征。 2、竹子的绘画步骤。
[教学难点]? 1、竹子的生长规律及形态。2、竹叶的画法。
[教学方法]?? 欣赏? 练习 评述
[教学准备]?(师)电脑课件、竹子的范画作品,国画绘画工具,6张托底卡纸,教科书
?????? (生)课本、国画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倒入,欣赏生活中的竹子是长什么样的?
讲述古人爱竹,郑板桥爱竹,他赞颂竹子的品格,并赋诗一首,学生齐念“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让学生回答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竹子的什么样的品格?然后欣赏郑板桥画的竹子,并让学生概括他画的竹子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直,细。再接着讲述苏东坡爱竹,他的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品位,让人更加脱俗!
二、讲授新课
教师提问“有哪个同学知道四君子是哪四种植物吗?”学生回答“梅兰竹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兰、竹、菊被列为“四君子”,是因为它们的君子之风——坚毅、顽强、不屈不俗。而在四君子当中,竹子又是最常入画,最受大众欢迎的题材!中国花鸟画具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人们将梅、兰、竹、菊人格化,比喻和象征高尚的品德,称为“四君子”。
???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竹子的图画,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描绘了竹子的哪几部分?(竹竿、竹节、竹枝、竹叶) (课件图)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竹竿、竹节、竹枝和竹叶的特征及画法。(课件+教师提前录的短视频片断)
1、竹竿
??? 竹竿是一节一节的,认真观察图中同一竹竿的竹节长短变化有什么规律?(生:越往上越长)? 因此,绘画时应一节一节的从下往上画,并且越往上的竹节越长,如果画成上短下长就不符合竹子的生长规律了。画多根竹竿时避免平行(图)
观看竹竿的绘画片段。
2、竹节
绘画时节与节之间留出小的空隙,竹竿画完以后,用浓墨勾画竹节,我们可以把连接处的形状看成一对单引号,这样画起来就容易了。
观看竹节的绘画片段。
??? 3、竹枝
竹枝生于节与节之间的连接处,左右交错生长,发枝处可生一枝也可生多枝,根据画面的需要而定,不要画的太乱,要交代清楚生长规律。
如何更好的画好竹枝请大家仔细观看下面的绘画片段。
4、竹叶
?? 竹叶是竹子的画龙点睛之笔,我们可以把竹叶看成一组一组的。这四组竹叶可以用“一、八、个、介”四字来概括,也就是把这四个字的每一笔都当成一片竹叶,将书写与绘画融为一体来表现竹叶。(图)
表现茂密的竹叶时,开始要一组一组的话尽可能多画几组叶子片数多的而后在一片一片的加。用墨时要注意浓——淡、密——稀的变化,这样能体现竹叶的层次感。(图)
? 观看竹叶的绘画片段。
5、绘画步骤的演示
?? 师:现在同学们一定想马上就动笔,要想画好除了了解竹竿、竹枝、竹叶的特征外,还需要我们对绘画过程的仔细观察。不管是课堂上还是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准确的表现某个事物。
? 教师在课堂上示范一幅完整的竹子作品。
问题:绘画竹子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
三、学生练习
通过以上的学习结合课本、大屏幕或生活中所见到的竹子描绘出你心中的竹子。练习中我们再播放一次绘画过程,同学们可以边看边画。(课件—音乐)
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评
将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览,先让学生互相评价,教师再同时纠正错误。
五、小结
今天,同学们对竹子的绘画完成的比较好,虽然有些同学还没有完全掌握其中的技巧,但是请你不要灰心,相信通过你课下的努力一定回做到成竹在胸。如果这节课能够刘给你一段记忆,或者一个思考,或者一个经验,甚至一个微笑的话,那我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