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语文苏教版九上教学素材(教案+课件):鼎湖山听泉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 语文苏教版九上教学素材(教案+课件):鼎湖山听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23 22:45:28

文档简介

《鼎湖山听泉》创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会本文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会本文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难点:学会本文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几幅树与泉水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谈感受。
教师:
树:生命力的象征,蓊蓊郁郁,令人神往,令人陶醉。
泉水:似听见它们的欢笑,流淌的声响。
总之,这种生机勃勃、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思,令我们神往。
现在让我们接着这幅图想象这样一种情景:天空飘起了细雨,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我们的视野也随之模糊,景物也笼罩在烟雨中,看不真切。此时你又有何感想?
或有另一种惊喜,或为欣赏不到美景而惆怅,不管怎样此刻我们肯定有一种感官会更加灵敏——听觉。
这节课我们就要充分发挥耳朵的潜力,在想象中走进鼎湖山去聆听那里的泉声。(板书:鼎湖山听泉)
二、释题
迅速浏览课文,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点拨析题的角度,学生交流讨论,如学生不能解决,教师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一个“泉”字,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独特的美。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
1.读准字音。
2.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课文大意。(学生读书,圈点关键信息)
重要词语:
流连忘返 生意盎然 迥然不同
万籁俱寂 可见一斑 翩翩起舞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明确:这篇散文主要写作者游览鼎湖山听泉时的见闻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揭示了人生哲理。
四、再读课文,理清本文的行文思路
1.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请问同学们,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按照游人的行踪顺序来写。
2.默读课文,划出体现作者行踪的词语。
明确:作者行踪顺序是:到达鼎湖山——过了寒翠桥——进入山中——行至半山,补山亭——庆云寺——寺旁客房
3.教师小结:这是一篇游记散文。随着作者的行踪的变化,景物也会有所不同,这种写作方法就是移步换景,作者这样移步换景,就逐渐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都描摹出来了。作者为了让读者了解当时的环境和观赏景物时的背景,还约略交代了时间的变化,哪位同学来概括一下
(学生讨论归纳)
概括:黄昏——晚饭后——夜间。体会课文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理解课文是以空间转换为主,辅之以时间来组织材料。
4.课文在这两条线索的组织下,行文非常清晰,结构层次分明。教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然后点名让学生回答,明确课文层次。
学生讨论后回答:
第一部分(第l段)初闻泉声,如见泉影
第二部分(第2—3段)引发联想,爱上山泉
第三部分(第4—7段)补山亭仰望、庆云寺漫步
第四部分(第8—10段)得到感悟,枕泉而眠
五、吟哦讽诵,体会情感
1.指导学生运用“吟哦讽诵”的方法诵读课文1—3节,并将自己读书时的收获写下来,准备交流。(分小组诵读课文,注意诵读要领。)
2.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并指出诵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再次诵读、体会,并在班上巡回指导。
3.组织学生谈谈诵读的体会和感想,可以从诵读的方法上谈,也可以就课文内容谈。
4.总结诵读方法。
①读出快慢,读出轻重,读出情景,读出感情。(技巧,情感)
②借助想象,让作者所绘景象展现在面前。
③品读泉美时,应重点体会作者的心情,带着感情去读,揣摩作者的情感,把喜悦读出来。
六、课堂小结
整篇课文以“听”字统领全文,围绕“听”字组织材料,本节课我们侧重在诵读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结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
七、课后作业
运用吟哦讽诵的读书方法自由诵读全文。
附:板书设计
鼎湖山听泉
第一部分(第l段)初闻泉声,如见泉影
第二部分(第2—3段)引发联想,爱上山泉
第三部分(第4—7段)补山亭仰望、庆云寺漫步
第四部分(第8—10段)得到感悟,枕泉而眠
行踪顺序:
登岸——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会出泉声的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会出泉声的美。
难点: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习
指名学生说出作者的行踪:
登岸——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鼎湖山听泉》这篇课文,作者在山途中观景听泉,感受到了泉声之响,泉水之多,泉声之美。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三、悉心阅读,走进文本
通过上节课的阅读,尽管鼎湖山山泉之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还是模糊了一些,下面请同学们细读文章,划出文中表现泉水优美的词句,加以赏析。看看鼎湖山的泉水究竟是什么样的。(学生阅读,划出相关词句赏析)
(此处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侧重于他们的主观感受,但在引导上对字词句段、章法、修辞、写法都要予以强调。)
1.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感受到的泉声------妙不可言、变化莫测、变化多端、清纯悦耳、欢快活泼、轻柔、清脆、厚重回
响、雄浑磅礴、忽高忽低、忽缓忽急、忽清忽浊、忽抑忽扬、不
绝于耳……
2.学生赏析语句,自由发言。
例句:(1)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赏析: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泉水清脆、厚重、雄浑等特点。让人眼前仿佛呈现出鼎湖山泉水的美丽景象,表现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之情。
(2)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
赏析:一个“送”字能让人体会到鼎湖山的“殷勤、好客”,“枕边”比“耳边”更确切,“枕边”除含有“耳边”的意思,还说明“我”已“躺在床上”,静下心来。
(3)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赏析:作者在玄思妙想中捕捉到了生活的真谛,字里行间蕴涵着对生命的赞颂以及催人奋进之情,突出了大自然对人心灵的净化作用。
3.同学们,读了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作者为什么能感受到这么有层次的泉水交响乐?
明确:对大自然的深爱之情。就是源于对清泉的喜爱,使作者能感受到这么有层次的泉水交响乐。让我们来品读最能表现这种情感的第8段。
4.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把泉水形象化,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声音将这种美传达给其他人。
(指名同学朗读)
让我们也像作者一样来聆听泉声。(播放课件)
5.我们也来发挥想象,试着仿写几个句子。
(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写的句子)
同组推荐同学上讲台评点赏析(注意是否运用了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进行写作的方法)。
四、总结作者写景的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1.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2.运用比喻、想象、描写等方法,将景色形象生动地
展现在读者面前。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更深刻的感受了作者奏出了一首奇妙的泉水交响乐,人的灵魂是否也如泉水一样清澈,能在漆黑的夜里,发出多层次的音响与节奏,扣人心魄,引人思索呢?
作者把山泉当作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的不断升华之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六、课后作业
写一篇游记。
板书设计:
鼎湖山听泉
鼎湖山泉水: 妙不可言、变化莫测、变化多端、清纯悦耳、欢快活泼、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
作者情感: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热爱大自然。(共24张PPT)
射阳县实验初中初三语文组
鼎湖山听泉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而得名,后传说轩辕皇帝曾在此铸过鼎,遂改为今名。也有一说,山顶天湖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鼎
了解鼎湖山
湖山。风景区范围包括鼎湖、三宝、凤来、鸡笼、伏虎、青狮等十多座山峰及天溪、云溪两大溪谷,总面积11.7平方公里,主峰为鸡笼山。鼎湖山自然风光秀丽,现分为天溪、云溪、 天湖三个风景区,有飞水谭、浴龙池、双虹飞堑等名胜及岭南名刹庆云寺、茶花阁、观景台等建筑。
水帘洞天
庆云寺
半山寺
蝴蝶谷
天鹅湖
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初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楹联 怅惘 污垢 万籁俱寂 泠泠淙淙
雀跃:
楹联:
怅惘 :
万籁俱寂:
学情检查
一、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二、解释下列词语:
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
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指对联。
惆怅迷惘。
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 。
yíng
chàngwǎng
gòu
lài
língcóng
题目中哪两个字是关键?
听泉
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一、听读( )。
吟哦讽诵
二、范读、分小组朗读并点评。
三、自由诵读,体会情感。
一、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按照游人的行踪顺序来写。
(空间顺序)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
独立训练
(移步换景)
(时间顺序)黄昏——晚饭后——夜间
二、浏览课文,请找出文中写山泉的句子。
(1)“过了寒翠桥……已入山中。”
(2) “进山方知……已不可得。”
(3)“安详厚重的钟声……嬉戏忘返的孩 子。”
(4)“入夜……泉水就是鼎湖山 的灵魂。”
合作交流
一、课文在这两条线索的组织下,行文非常清晰,结构层次分明 。
第一部分(第l段)初闻泉声;
第二部分(第2—3段)引发联想;
第三部分(第4—7段)回旋转折;
第四部分(第8—10段)得到感悟 。
二、学习第一部分,思考:文章开头交代鼎湖山的背景有什么作用?
开头点明鼎湖山的气候条件,是作者从想看山发展到听泉的重要前提,为下文的听泉作铺垫。
你有过倾听大自然的感受吗?比如听风、听雨、听潮、听雷、听雪……和同学们交流你倾听的感受。
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学习目标
第二课时
一、字词听写。
复习反馈
二、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说说其结构层次。
(第三部分)
1、文中写到了哪些泉水?
2、作者在写泉水时用到了哪些动词?这样写你认为好吗?
合作交流
提示:有从草丛淌过的,从石缝间漏下的,汇于空谷的,直下陡壁的,还有绕过树根的,拍打卵石的。
提示:有淌过、漏下、汇于、直下、落下、绕过、拍打等;这些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泉水的情态。
3、作者把山泉当作山的灵魂,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的不断升华中,透露出对人生怎样的见解?
提示:历史生生不息,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本文的语言典雅、凝练、和谐、具有音乐美和情韵美。
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
⑴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小组交流;
⑵说说自己的所画的句子为什么写得好;
⑶朗读这些优美的句子;
体验活动:
我们走进鼎湖山,感受到鼎湖山的清新秀美,我们听到了许多悦耳的声音。请你把听到的进行诗意地说,相信你会比例子中说的更精彩。
我听到山泉在说: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我听到(树木、石头、小草、白云……)在说:
课文写泉有详有略,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而且同时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比喻、议论等等。
朗读第四部分,用文中的语句填充
1、泉声的特点:
2、想象的具体情境:
3、感受:
4、过程:
柔曼、清脆、厚重、雄浑
草丛中淌过的小溪、石缝间漏下的滴泉、细流汇于空谷、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
本体→
喻体→提琴、弹拨、倍司、铜管
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听到……孕育生机,滋润万物,泉水是鼎湖山的灵魂。(人生哲理: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孕育生机的。)
是自我心灵净化的过程、是一次心灵之旅。
合作交流
想一想:
作者为什么能听出这样丰富的内容?
作者无比热爱大自然,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用心灵和大自然对话。
从本文对庆云寺引来大批旅游者,“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威胁”这一问题的揭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你认为开发旅游促进经济发展重要还是保护自然环境重要?
拓展延伸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鼎湖山作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生态环境优美,可写之景很多,作者却着重抓住“泉”来写,在表达方式上又以“听”组合材料,揭示了从泉水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历史生生不息,美感充满生机。
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达标检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