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 汽化和液化》(2课时)课件(27+13张ppt)+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3 《 汽化和液化》(2课时)课件(27+13张ppt)+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30 13:50:20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课时1
汽化
1.知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汽化。
2.能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了解沸点的概念。
3.能区别沸腾和蒸发。
4.能通过实验,用图像描述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情况。知道沸腾图像的物理含义。
你知道以上生活中的事例属于什么现象吗?
一、汽化
1.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2.例举实例:
晒衣服
烧水
3.蒸发和沸腾:
湿衣服上的水以蒸发的方式变成气态,而壶中的水以沸腾的方式变成气态。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4.蒸发
在阳光的照射下,土壤中的水分减少,泥土变干了,晾晒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这些现象中的水都到哪里去了呢?你看见它消失了吗?原来水变成了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了。这就是水的蒸发过程,那么蒸发过程都有哪些特性呢?
实验一:我们在皮肤上涂些酒精,会有什么感觉?
感觉有些凉。
实验二:我们取两支相同的温度计,放置在教室中,使其示数相同后,将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用酒精棉裹住,然后观察,比较一下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结论:通过分析上面两个实验,我们发现,酒精蒸发时,使其附着的物体的温度降低。
(1)蒸发:在液体表面处进行的汽化现象叫作蒸发。
(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3)液体蒸发过程中需要吸热,有制冷作用。
观察与思考
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观察晒湿衣服的情景,你能说出有哪些因素影响蒸发的快慢吗?
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通过观察下图,你能说出有哪些因素影响蒸发快慢吗?
(1)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小蒸发越慢。
(2)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低蒸发越慢。
(3)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快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慢蒸发越慢。
注意!
(1)蒸发过程需要吸热
(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水的沸腾实验
平时我们说水“开”了,就是水沸腾了。使液体沸腾需要什么条件?液体沸腾时有什么特征呢?
三、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我们平常说水开了,实际上就是水沸腾了,那么水沸腾有什么特点呢?
【猜想与假设】
(1)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温度一直升高
1.探究水沸腾时的特点
【实验步骤】
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
3.当水温接近8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4.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数据记录】
【实验现象】
沸腾前,有少量的气泡产生,温度越高,气泡越多,气泡上升的过程中渐渐变小,有的升到液面处破裂,放出里面的水蒸气;
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上升的过程中迅速变大,升到液面处破裂,放出里面的水蒸气。
【分析与论证】
如图所示,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不变。又因为停止加热后,水停止沸腾,故水沸腾时,需要吸热。
2.沸腾
(1)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作沸腾。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液体的沸点。
(3)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4)沸腾的特点:①温度不变;②吸收热量。
(5)沸点的应用:我们在生活中加热食品时,可充分利用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的特点使食品不会被烧焦。蒸馒头时只要锅底部有水,锅内水的温度就不会高于100
℃,另外当水烧开后,用旺火加热也不会提高锅内水的温度,因此蒸馒头时,当发现水开了,可改用小火保持水的沸腾,这样可节约燃料。人们还根据这个特点发明了“熬糖”用的双层锅,在两层锅中间填水,这样可保证内层锅体温度不致太高而将糖熬焦。
3.汽化
水烧开之后会有大量的水转化为水蒸气,倒入烧杯中的酒精渐渐变少,晒在日光下的湿衣服逐渐变干……这些现象中都有液态的物质变为气态。像这样,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我们把这些现象分为两类:一类是沸腾,如水烧开;另一类是蒸发,如酒精减少。
小结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在液体表面处进行的汽化现象
蒸发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表面积;
(2)液体的温度;
(3)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快慢
沸腾:在液体内部、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在液体沸腾时,液体的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液体的沸点。
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沸腾时,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泡逐渐变大。
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1.
关于蒸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蒸发只能在15℃以上才能进行
B.蒸发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C.只有对液体加热液体才会蒸发
D.蒸发会使液体自身的温度降低
D
2.下图是水的沸腾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图象的AB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处于沸腾状态
B.在图象的BC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处于沸腾状态
C.在图象的AB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处于沸腾状态
D.在图象的BC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处于沸腾状态
D
“火洲”里的坎儿井(如图)具有下列特点:
(1)地表下的温度低;
(2)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小;
(3)地表下基本上不通风;
(4)输水管道中的水不渗漏。
从而输水过程中可以减少水的蒸发和渗漏。(共13张PPT)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节
比第3节
汽化和液化
课时2
液化
1.知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液化。
2.知道液化放热。
你知道以上生活中的事例属于什么现象吗?
一、液化
观察与思考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压缩乙醚液化
通过这些现象,你能说出发生液化的条件吗?
思考?
图中所示的“白气”和“水”是从哪里来的?
如图所示,拿着一冷铁片放在装有正在沸腾的水的水壶的壶嘴上方,观察到铁片上渐渐有水珠出现,水蒸气变成了水珠,这是因为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铁片液化成了水珠。
如图所示,利用注射器吸取少量乙醚,看上去注射器里什么都没有,堵住注射器口,压动活塞时,会出现什么现象?里边出现了液态乙醚。这说明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在做图示实验时,手感到铁片变热了;手感到注射器筒变热了。这些现象说明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1)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2)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①降低温度,所有气体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②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但有些气体单纯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这时就要在压缩体积的同时降低气体的温度使其液化。
(3)气体液化时放出热量。
①水蒸气是无色的,我们用肉眼看不到。人呼出的“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液态小水珠。
②液化与汽化是物质在液态和气态之间发生的相互转化,互为逆过程。
1.水烧开时,壶嘴冒出许多“白气”,这些“白气”是(

A.水蒸气
B.小水珠
C.热空气
D.白烟
B
2.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人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
,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
热量。
答案:试管壁上有小水珠生成
放出
解析:水蒸气到达试管A中时,由于试管A放在装有冷水的容器B中,试管A的温度也比较低,通入试管A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试管壁上。同时水蒸气在液化时要放热,所以容器B内水的温度应升高。
(1)自然界中的雾、露现象,都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压缩体积使其液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