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女娲补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 女娲补天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30 15:1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 女娲补天
一、课前解析
关注文章主题:《女娲补天》是一篇流传千古的中国神话故事,本文由袁珂先生整理,选作课文时已改动。这篇故事讲的是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关注故事情节:这篇文章不长,理解起来较为容易,却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因此,除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人物情感的教学外,应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对文章的情节进行具体化、生动化的阐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
关注表达运用:在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措、混”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四、课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认读本课要求会认识的8个生字。
(2)查找资料,了解女娲这一人物形象。
(3)读课文,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课前谈话
1.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图片中的人物是谁,出自哪个神话故事。
2.学生回答,教师揭示答案。(板书:女娲补天)
学生齐读课题。
3.教师引导学生读准“娲”字。
二、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1.教师引导:题目中哪个词让你感觉到神奇呢?(补天)为什么?
预设:“补天”一词让人难以想象,为什么要补天?怎么补?女娲补天,这个画面太震撼啦!  
2.教师追问:女娲可真不了起,在读故事之前,你对女娲还有哪些了解?  
师生交流,出示课件:
二、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出示生字。
(1)读准平舌音“措、颂”,翘舌音“杀”。
(2)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批注在课文字相关字词旁: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体现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理解词语能力非一日之功,正是来自于平时的日积月累。)
2.教师提问: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教师引导: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能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
学生自由摘读: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岗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所围困在山顶上,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4.师生交流,提出新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边读课文边想,初步培养学生的良好读书习惯。)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落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预设1: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预设2: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决心把天和地修补起来。
预设3: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石浆,把天补好。
预设4: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板书:起因: 天塌地陷 烧起大火 发洪水)
3.教师指导学生从内容去想: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师生交流,教师引导:
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四、指名读第2、3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
1. 女娲难过极了。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教师引导学生从“难过极了、决心”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难过的心情。
(设计意图:以关键词为突破口,使学生能有针对性地研讨文本。)
五、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 学生大声自由读文。老师引导:女娲补天的过程。
2.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1)小组合作,回答第二问:女娲补天遇到了哪些危险和困难?用“ ”画出。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补天过程的两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3自然段中的“女娲看到这情景,难过极了,决心把天和地修补起来,让人类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板书:女娲补天)
(2)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补天的经过。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这两段话。
六、齐读第5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1.后来,女娲补好了天,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板书:人们又安居乐业)
2.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生交流: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自己阅读课文,已经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女娲是这样一个善良的、能为大家着想的英雄。(板书:爱心 吃苦 勇敢)
教师追问:神话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人们为什么要塑造女娲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物?
教师小结:古人想象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说明古人希望有一天人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还希望人们都能像女娲这样心地善良,关心别人。
3.拓展思维。
师生交流:文章交代了女娲修补天地的过程,但修补天地的各个情节说得都比较简略。比如: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的石头,只用一句话就交代完了。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容易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想象一下女娲是怎样找齐这五种颜色的石头的?她找石头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小组合作讨论,发挥想象讲故事,并选出讲得好的同学代表小组在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在了解女娲的形象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编故事。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拓展延伸
1. 在女娲的努力下,天被补好了,从此人类头顶的天空像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不会塌了。人们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学们,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
2. 收集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学生了解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能使学生对女娲这一神话人物形象有更深的认识。
板书设计
15 女娲补天
起因 经过 结果
天塌地陷 女娲补天 人民又安居乐业
发洪水
爱心 吃苦 勇敢
作业设计
一、读一读,并给下面加点的字加上拼音。
( ) ( ) ( ) ( )
女娲 塌下 传颂 功绩
二、给括号里正确的生字画横线。
(熄?息)灭???熔(练?炼)
(燃?然)烧???坍(塌?踏)
三、连一连,读一读。
幸福的?????大火??????? 嫦娥??????尝百草
熊熊的???? 云霞??????? 大禹??????闹海
五彩的?????碎石????????哪吒??????奔月
零星的?????生活????????神农??????治水
参考答案:
一、wā tā sòng jì
二、熄 炼 燃 塌
三、幸福的——生活?熊熊的——大火?五彩的——云霞?零星的——碎石
嫦娥——奔月 大禹——治水 哪吒——闹海 神农——尝百草
课后反思
1. 教学中我就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灾难来临前人们幸福的生活和灾难来临后可怕的情景。
2. 学生们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很多种,我们常用的是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在生字教学中,可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文本的教学中,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
3. 在课堂的最后环节,我让学生课外收集并阅读女娲造人的故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女娲这个人物形象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