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优化教案《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教学设计+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优化教案《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教学设计+教学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23 22:48:47

文档简介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汉语词汇的分类。
2.明确多义词的不同义项和词义的演变现象。
3.正确使用现代汉语的多义词。
教学步骤:
一、引子解释
编写者引用此故事,意在形象地说明汉语的语义是丰富多变的,大部分词语都存在着一词多义的现象。所以,我们要博学广识,尽量多地掌握常用词语的常用义项,并能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准确判断词语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呆子”那样的笑话。
二、活动解说
课文笑话本身反映的是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但它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汉语的丰富性和表现力强的特点,使我们认识到汉语的独特魅力和复杂性,告诉我们要想学好汉语,就非得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课堂活动解说
“‘意思’真有意思!”“词义家族的三亲六故”介绍的是词义之间的联系。需要注意的是词的“本义”和“基本义”并不完全是一个概念。词的“本义”是这个词最初的意义,词的“基本义”指的是这个词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本义不一定就是这个词现在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如“兵”的本又是“武器”,基本义则是“战士”。多义词的其他义项,都是从本又发展变化而来的。
一个词语不管它有多少意义,它们之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下面以“意思”为例说明。(课本60页)
由此可以看出,词语的各个项之间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词语的各个义项都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引中出来的,因此要把握词义应从词语的本义入手。
三、要点解析
1.多义词的本义
多义词的本义是指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的意义。比如“浑”的本义是“水势盛大”,“兵”的本义是“兵器”。随着词义的发展演变,有些词的本义已经消失了,因此一般词典中也不列为义项了,比如“浑”的本义就只有在古代汉语的词典中才能查到。有的本义虽然还存在,但已不能独立使用,比如“兵”的本义就只在“短兵相接、厉兵秣马”等成语中还保留着。
2.多义词的基本义
多义词的基本义就是词在现代中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意义。—般在现代汉语的词类中列出的第一个义项就是该词语的基本义,基本义丈和本义一致,如“割”的本义和基本义都是“用刀截断”。基本义和本义也可能不一致,比如“兵”现在的基本义是“战士、军队”。
3.多义词的借代引申义
多义词的“借代引申”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关性,所以就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整体与部分、物品与使用者、行为与行为发出者、工具与活动、材料与产品、产地与产品等都有着稳定而明显的关联,因而都可以在人们意识中建立起某种联系,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比如“口”原指“人的一个器官”,后又用做指“人”的量词,这是用部分指称整体;“便衣”原指“平常人的服装”,后又用来指“穿着便衣执行任务的军人、警察等”,这是用物品指称使用者;“编辑”原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后又用来指“做编辑工作的人”,这是用行为指称行为发出者的借代引申义。“兵”后来产生出“军事、战争”(如“纸上谈兵”里的“兵”)和“兵士”(如“强将手下无弱兵”里的“兵”)的意义,也是一种借代引申义。
4.多义词的比喻引申义
多义词的“比喻引申”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所以就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比如“包袱”原指“用布包起来的包儿”,由于包袱可以使人有负重感,于是人们便用“包袱”来指称“影响思想或行动的负担”,使“包袱”产生出新的意义;“迷雾”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一是“浓厚的雾”;二是“比喻叫人迷失方向的事物”,后者就是这个词的比喻引申义。比喻义和修辞中的比喻不同:比喻义已成为词的一个稳定的义项,在词典里可以查到;而比喻则是临时的修辞手段,词典里没有这个义项。
四、词义的演变
词的意义会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类对外界及对自身认识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词义的演变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和“词义转移”等现象。
1.词义的扩大
词义的“扩大”是指词的今义所表示的范围大于古义,而古义包括在今义中。比如“江、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一切河流;“菜”在古代专指蔬菜,现泛指菜肴;“诗”原来专指《诗经》,后来则泛指一切诗歌类的文学作品。一般说来,词义的扩大总是具有从个别到一般,从部分到全体的特点。
2.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今义所表示的范围小于古义。如“禽”在古代指“鸟”和“兽”,后来专指鸟类(包括飞禽和家禽);“子”原义包括“儿子”和“女儿”,现在却只能指“儿子”;“宫”原是房屋居室的通称,秦汉开始专指亲王的住所。
3.词义的转移
词义的“转移”分为两种情况:词所表示的概念的转移和感彩的转移。词的概念的转移指词所表示的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新的词义产生后,旧义一般就不复存在了。比如“涕”原指眼泪,而现代汉语中,除成语“感激涕零,痛哭流涕”还保留着古义外,“涕”均指鼻涕;“走”原义为跑,现在则为步行。词的感彩的转移指词所表示的基本概念没变化,只是词的感彩转变了。如“爪牙”原指得力的武臣、猛将,是中性词或褒义词,现在比喻坏人的党羽,用为贬义;又如“勾当”的原义为办理,是动词、中性词,现在指“坏事情”是名词、贬义词。
五、布置作业
1.见所发讲义。
2.课后“小试身手”一、二、三。(共37张PPT)
看我“七十二变”
——多义词
趣味故事
意思?
小贝想请局长帮忙走个后门,所以去送“红包”。他们之间发生了一段有趣的对话:
局长:你这是什么意思?
小贝:没什么,就是想意思意思。
局长:那你可就不够意思了。
小贝:小意思,小意思。
局长:呵呵,你这人还真有意思。
小贝:其实我也没别的什么意思。
局长:那我可就不好意思了。
小贝:不,应该是我不好意思。
查查“意思”
《现代汉语词典》
1 语言文字等的意义,思想内容;
2 意见,愿望;
3 礼品所代表的心意;
4 表示一点心意;
5 某种趋势或苗头;
6 情趣,趣味。
“意思”的意思?
小贝想请局长帮忙走个后门,所以去送“红包”。他们之间发生了一段有趣的对话:
局长:你这是什么意思①?
小贝:没什么,就是想意思意思②。
局长:那你可就不够意思③了。
小贝:小意思,小意思④。
局长:呵呵,你这人还真有意思⑤。
小贝:其实我也没别的什么意思⑥。
局长:那我可就不好意思⑦了。
小贝:不,应该是我不好意思⑧。
意图、用意
表示心意
不够朋友、不够交情
礼品所代表的情谊、心意
情趣、趣味
意图、用意
不客气地收下了
难为情
妙语批文
近代名士章式之给学生作文写的评语相当幽默。有个学生在作文中一连用了十几个“而”字,都不恰当,章式之看了,啼笑皆非。于是在该生作文本上写了一段批语:
“当而而不而,不而而而而,而今而后,宜而而而也。”
“当而而不而,不而而而而,而今而后,宜而而而也。”
查阅词典,说说批语中“而”的意义。
明 确
“当而而2不而,不而而5而而7,而8今而9后,宜而而11而也。”
第2和第5个“而”是连词,表示转折;
第7个“而”是语气词,表示感叹;
第8、9个“而”是介词,“到、往”的意思;
第11个“而”是连词,表示承接的意思;
其他的“而”都是指“而”这个字而言。
应当用‘而’的地方你却不用‘而’,
不用当用‘而’的地方你却偏偏要用‘而’啊,
从今以后,应该用‘而’处你才该用‘而’啊!
释义如下:
有些词的义项只有一个称为单义词 有些词的义项有若干个,这种词就叫多义词
词义的发展
什么是义项?
最初的义项?
最常用的义项?
单义怎样发展成多义?
本义
基本义
单义引申多义
词义的单位
意思在《现代汉语词典》六个
找出“意思”一词的本义?基本义?引申?
古代汉语工具书《辞源》我们了解到意思的本义是“人得思想、心思”
基本义:“ 语言文字等的意义,思想内容”;
其他几个义项从本意引申而来
试解释‘深’字的多种意思
这口井很深
这家人的院子很深
这本书很深
这次活动的影响很深
他们交情很深
这件衣服的颜色太深了
夜已经很深了
从上到下的距离
从上到下的距离大
从外到里的距离远
深奥,不容易懂
深刻 、深入
(感情)厚、关系密
颜色暗,与‘浅’相对
距离开始的时间久
快速阅读课文“工具箱”部分,试举一例说说什么是词语的本义、基本义和引申义。
引申义
借代引申义
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关性,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 。
比喻引申义
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
——相关性
——相似性
词的“比喻引申”强调两类对象之间的相似性。
坎坷:道路坑坑洼洼 →
果实:植物体的一部分 →
人生不得志
劳动得到的收获
词的“借代引申”强调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关性。
口:人体器官 →
兵:兵器 →
部分借代整体
物品或行为借代相关的人
“人”的量词
“军事”、“战争”“兵士”
确定各个词语的本义及基本义,并指出哪些是借代引申义,哪些是比喻引申义
1,淡薄
⑴(云雾等)密度小:浓雾渐渐地----了
⑵(味道)不浓:酒味----.
⑶(感情,兴趣等)不浓厚:他对象棋的兴趣逐渐----.
⑷(印象)因淡忘而模糊:时间隔得太久,印象非常----了.
练习
1本义基本义,234比喻义
2,疙瘩
⑴皮肤上突起的或肌肉上结成的硬块.
⑵小球形或 块状的东西:面----
⑶不易解决的问题:心中的-----早去掉了.
⑷量词:一----石头
⑸麻烦;别扭.
1是基本义,2、4是借代引申义,3、5是比喻引申义
词义的演变:
例: 江、河 古义分别指 长江和黄河,现泛指一切河流
词义的扩大
词义的深化
例:人 古义指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现指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词义的缩小
例: 子 古义指儿子女儿,现指儿子
眼泪
奔跑
词义的转移(概念转移)
涕 原指 现指鼻涕
走 原指 现指步行
(感彩转移)
爪牙 原指 ,中性。现比喻坏人的党羽,贬义
先帝不以臣‘卑鄙 ’ 原意指
现指品质恶劣,贬义。
原指动物的尖爪和利牙
地位卑微,见识浅陋
小结:



单义词
多义词
本义
基本义
借代引申义
比喻引申义
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扩大
词义的概念转移
词义的感彩转移
词义

多义词的误用 “东西”趣释 有一位外国教授,向学生解释汉语“东西”一词时,说:“中国人称物体为东西,这东西,那东西,都称为东西。但人不是东西,我不是,你们不是,他们不是,我们大家都不是东西!”
多义词的妙用
破不破
杀猪的和卖茶的打赌。 杀猪的说:“用铁锤锤蛋锤不破。” 卖茶的说:“锤得破!” 杀猪的说:“锤不破!” 卖茶的不服气,拿来一个鸡蛋,用锤子使劲打下去,鸡蛋破了。说: “这不是破了吗?” 杀猪的说:“蛋是破了,可我说的是锤不破啊!”说着他指指铁锤。
选择正确的词义
贪婪:
1,贪得无厌;2,渴求而不知满足. 1,我贪婪的看着课外书,连吃饭也忘了.( )
2,对钱财贪婪的人,将自毁前程.( ) 严肃:
1,使人感到敬畏的;2,严格认真;3,使严肃. 1, 这件事情的后果如此严重,必须严肃处理.( ) 2, 军队是国家安全的保证,所以我们要严肃军纪.( ) 3, 今天会场上的气氛既严肃又隆重.( ) 墨水:
1,墨汁;2,学问. 1, 他肚子里的墨水真不少.( ) 2, 练毛笔字时,小心把墨水沾到衣服上.( )
2
1
2
3
1
2
1
端正:
1,物体不歪斜,保持平衡状态.2,正派,正确.3,使端正. 1, 你再不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成绩就会一落千丈.( ) 2, 我们要诚实守信,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 3, 每个字都要书写得端正,漂亮哦!( ) 失声:
1,不由自主地发出声音;2,因悲痛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3,失音. 1, 听到这个噩耗,他不禁失声痛苦.( ) 2, 这个故事真滑稽,谁听了都会失声大笑.( ) 3, 喊了一天,他的喉咙都失声了.( )
3
2
1
2
1
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