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021年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新能源被开发出来,钢﹣新工业时代生产的关键﹣的生产得到飞跃发展。在主要的欧洲强国中,德意志当时正在加速迎头赶上。非欧洲国家得到资金和进行建设。”在这样的“新工业时代”( )
A.钢铁工业成为新兴的工业生产部门
B.商品输出成为列强侵略的主要方式
C.德国率先研制出新式交通工具飞机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发展
2.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钻出第一口油井,石油最初只用于照明。1870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万吨。石油产量的增加得益于( )
A.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 B.电力的广泛运用
C.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D.垄断组织的形成
3.第一国际在其存在的十二年中,广泛团结了各国的无产者,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在第一国际中,通常说“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这是因为( )
A.马克思亲自领导了巴黎公社
B.马克思亲自制定了第一国际的主要文件
C.马克思直接领导了第一国际的活动
D.第一国际是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4.“这部著作明确表达了通过阶级斗争向不平等宣战,进而实现没有阶级和剥削的理想社会的愿望。”这说明( )
A.无产阶级革命历史条件已成熟
B.工人运动有了成熟的理论做指导
C.是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否定
D.这一思想成为巴黎公社指导思想
5.《共产党宣言》指出:“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这里的“代替”是指( )
A.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
B.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
C.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D.垄断资本主义代替自由资本主义
6.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就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这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出现的历史原因主要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
B.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前
C.资本主义的掠夺性引发世界大战
D.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7.早在18世纪,英国商人就运用包括市场调查,信贷,折扣计划,报纸和杂志广告,不满意退款的承诺等今天被认为是现代营销的策略去获取利润,于是消费社会的出现成为了可能。18世纪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 )
A.根植于英国人独有的消费欲望
B.取决于英国人营销策略的创新
C.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D.促进社会各阶层实际收入增长
8.如图为19世纪初英国的一幅漫画:科学家法拉第捏住鼻息,神情无奈地递给“泰晤士老爹”一张白纸,用来检测河水的不透明度,河水中漂浮着各种牲畜的尸体。漫画作者意在( )
A.弘扬科学精神 B.推崇田园生活
C.反思工业文明 D.抨击等级制度
9.1847年,恩格斯在回答共产主义能否单独在一个国家发生时,明确表明:“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各国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紧地联系起来……因此,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这一观点( )
A.成为俄国十月革命的指导思想
B.受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较明显
C.预见到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方向
D.将随着时代发展得到修正完善
10.19世纪中叶,两位年轻德国思想家撰写了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文中写道:“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该纲领( )
①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②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
③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④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史观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1904年,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约有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产值占总产值的38%。这反映了此时美国( )
A.生产关系经历变革 B.经济指导思想发生变化
C.开启了近代化历程 D.近代工厂制度应运而生
12.近代以来,世界交通运输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如图中线③所示的交通工具是( )
A.轮船 B.火车 C.汽车 D.飞机
13.随着欧洲大陆国家开始工业化,其国内的工业生产替代了进口,英国出口的商品在欧洲大陆的市场份额日益下降。到1913年,英国已经基本失去美国市场,当时美国占英国商品出口市场中的份额仅为5%.这反映出( )
A.英国失去了世界经济大国地位
B.工业革命开始向英国以外扩展
C.英国失去了欧洲和美洲的市场
D.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格局变迁
14.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暴露的种种弊端,圣西门主张一切人都要劳动,废除一切特权,实现人的完全平等;傅立叶抨击商业是资本主义罪恶和灾难的集中表现,主张妇女解放;欧文提出建立公社劳动联合体,消除城乡对立。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上述主张旨在( )
A.改造现实,勾画未来理想社会
B.解释世界,科学指导工人运动
C.完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
D.宣扬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
15.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材料中所指的“它”出现在( )
A.新航路开辟中 B.第一次工业革命中
C.殖民扩张过程中 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16.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时间是( )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期
17.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现代工业并没有改善人们的生活
B.报刊书籍大量发行,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C.女性受教育的机会依然很少
D.从总体趋势来看,人口下降明显
18.马克思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贫困不过是贫困,他们看不出它能够推翻旧社会的革命的破坏的一面,一但看到这一面,这个由历史运动产生并且充分自党地参与历史运动的科学就不再是空论,而是革命的科学了。“促使这一“科学的空论”向“革命的科学”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矛盾的加剧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工人运动的推动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9.“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据此观点,推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是( )
A.殖民扩张 B.代议制确立 C.工业革命 D.圈地运动
20.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其中“转变”的含义是( )
A.东方从属于西方格局的形成
B.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民族主义萌发
21.史学界普遍认为,巴黎公社具有很强的民主性。其民主性主要体现在( )
A.公社政权代表的阶级利益上
B.公社政权的性质上
C.公社委员和公职人员的产生方式上
D.公社采取的经济措施上
22.“《宣言》中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该《宣言》( )
A.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
B.标志着英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度
C.成为法国第一部宪法的序言
D.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
23.如图所示为巴黎某公墓的一面墙,上面刻写着“纪念1871年5月21~28日公社牺牲者”。其所纪念事件的历史意义在于( )
A.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B.它标志着欧洲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它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24.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17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作者在此要表明的是( )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B.海外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C.血腥的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
D.工场手工业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
25.《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重要文献。它的发表标志着( )
A.空想社会主义出现 B.马克思主义诞生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工人运动的兴起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乌托邦的制度正和欧洲各国的制度相反,它是没有私有制的制度。这样的对比,就其本身来说,在社会政治作品中并不新奇;我们已经说过,许多古代思想家也都作过这种对比。但是,莫尔在《乌托邦》中抱定的任务是具体地说明:怎样在没有私有制的条件下,根据平等原则来组织社会生产。
﹣﹣维?彼?沃尔金《<乌托邦>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从3月18日起,先前被抵抗外敌侵犯的斗争所遮蔽了的巴黎运动的阶级性质,便以尖锐而纯粹的形式显露出来了。因为公社委员几乎全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代表……这些决议,要么是规定实行共和派资产阶级只是由于怯懦才不敢实行的、然而却是工人阶级自由行动的必要前提的那些改革,例如实行宗教对国家而言纯属私事的原则;要么就是直接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有时还深深地触动了旧的社会制度。但是在一个被围困的城市内,实行这一切措施最多只能作出一个开端。
﹣﹣《法兰西内战》
材料三:同时,巴黎的共和党人和社会主义者组成了他们自己的革命政府﹣﹣所谓巴黎公社﹣﹣与凡尔赛的国民议会相对抗。国民议会于是召回国家军队攻打巴黎。在两个月的交战之后,公社被镇压了,国民议会的权威在全法国得到了承认。上万的巴黎工人被维持“秩序和安全”的部队残酷地杀害了。工人阶级受到威吓;农民和资产阶级得胜了。巴黎不再可怕了。
﹣﹣《世界史》
(1)最早解决材料一“莫尔任务”的是哪一理论?这一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巴黎运动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这一切措施最多只能作出一个开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概括材料三中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分析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27.铁路业的发展是19世纪欧美国家经济的一面镜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铁路的出现是由于两种需要而引起的。在企业主方面,他们明显地希望以尽可能更快、更便宜的方法将他们的货物运送到距离遥远的地方。对资本家来说,它还特别是投资场所。那些在纺织业赚了大批财富的英国人,一旦他们付过了工人的工资并把一定数量的资本再转过头来投入他们的工厂后,还保存了一部分剩余利润。他们希望从这部分利润再以体面的、牢靠的方式赚点钱。铁路投资就成了解决他们这个问题的好办法。
﹣﹣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促使全国市场进一步联结和生产力迅速发展的重大因素之一就是19世纪末美国铁路运输的巨大发展。铁路建筑吸收了美国工业的很大部分生产能力,并带动了各部门的加速运转。但由于铁路重复铺设过多,营运不足、成本上升;互相竞争导致运价下跌等因素,1893年危机中全国1/4以上的铁路宣告破产。纽约金融界乘机大肆兼并。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4个大集团掌握了全国铁路总收入的85%。
﹣﹣摘编自刘绪贻等《美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引起铁路出现的“两种需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需要”出现的历史条件。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铁路业的发展与两次工业革命”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50字左右)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以争得的海上优势为基础,实现了海军、殖民地和海外贸易三大要素的有序循环:强大的海军推进和保护了殖民事业和海外贸易;辽阔的殖民地提供了散布全球的海军基地,直接服务于舰队;巨额利润的海外贸易,既为海军建设及拓展殖民地提供了充裕的财源,更带动英国率先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19世纪的“世界工厂”。
﹣﹣摘编自倪海宁《英国海军的兴衰浮沉:冷战后“重出北大西洋”》
材料二: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英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国家。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原则成为支配着企业的法则,“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我们可以无限制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观念十分盛行,19世纪中后期,英国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日益恶化。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疾病的流行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环境治理、贫民窟改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一并成为了国家的重要任务,并且得到了逐步的解决。英国议会也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环境调查,并在了解和掌握了大量材料与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了多部法律,试图从立法上来寻求解决途径。议会对环境治理的立法行动也促使了政府观念的转变,迫使政府必须要遵循法律,实施治理。政府从指导思想上也就由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进行积极主动地干预,并建立起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监督机制,如1831年成立了中央卫生委员会。
﹣﹣摘自《现代英国经济史》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造成19世纪中后期英国环境日益恶化的因素有哪些,概括英国治理环境污染措施的特点?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英国就业人口比例图。
(1)材料一中“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和“交通的极其便利”的表现有哪些?
(2)材料二中从1841年到1877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比例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0.如表是英国主要进出口品分类统计表(1701~1894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单位:100万英镑
类别
年份
原材料和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1701
2.0
0.4
1.8
3.6
1724
2.4
0.4
1.9
3.8
1754
3.0
0.6
1.8
6.4
1774
4.1
0.7
2.2
8.5
1784
9.6
0.9
2.1
10.7
1794
15.4
0.8
2.5
19.0
1804
27.4
1.1
1.7
33.8
续表
类别
年份
原材料和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1814
36.4
1.5
0.7
38.0
1824
35.5
1.0
0.9
32.6
1834
47.7
2.5
1.9
42.1
1844
51.0
5.2
3.5
51.4
1854
89.4
6.6
11.6
85.3
1864
165.3
10.4
25.3
142.7
1874
173.4
23.7
47.1
205.3
1884
169.0
24.6
59.6
196.6
1894
156.4
30.6
75.3
173.5
﹣﹣据B.R.米切尔《英国历史统计资料》等整理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的英国经济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021年单元测试卷(36)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需要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钢﹣新工业时代生产的关键﹣的生产得到飞跃发展”、“德意志当时正在加速迎头赶上”分析判断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题干“钢﹣新工业时代生产的关键﹣的生产得到飞跃发展”、“德意志当时正在加速迎头赶上”可知,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发展,故D项正确。
钢铁工业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出现,故A项错误。
商品输出成为列强侵略的主要方式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方式是资本输出,故B项错误。
C项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选:D。
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联系所学知识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内燃机以石油为主要燃料。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推动了石油产量的猛增。
故选:C。
3.【分析】本题考查第一国际,解题的关键是结合马克思为第一国际所作的努力及其影响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马克思为第一国际起草的章程中,再次确认了无产阶级的使命,理论上指导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国际工人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说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故D项正确;
马克思没有领导巴黎公社,故A项错误;
BC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故选:D。
4.【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演变的相关知识。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通过阶级斗争向不平等宣战,进而实现没有阶级和剥削的理想社会的”,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共产党宣言》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键信息有:通过阶级斗争向不平等宣战。
【解答】材料反映了《共产党宣言》的内容,这并不能说明无产阶级革命历史条件已成熟,故A错误。
《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工人运动有了成熟的理论做指导,故B正确。
马克思主义是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不是否定,故C错误。
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巴黎公社指导思想,故D错误。
故选:B。
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共产党宣言》,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可知这里的“代替”是指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故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
故选:B。
6.【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解题的关键是“社会主义就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解答】“社会主义就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出现的历史原因主要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的背景特征来进行分析。
【解答】A.表述错误,消费欲望并非英国人独有,排除;
B.消费社会的出现根源在于生产能够满足需求,而非营销策略,排除B;
C.18世纪英国商人的营销策略有力的推动了消费社会的出现,消费拉动生产,这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选项C正确;
D.消费属于支出,因此不会导致社会各阶层实际收入增加,排除D。
故选:C。
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漫画背景是工厂和轮船,材料信息中的“捏住鼻息”“神情无奈”“河水的不透明度”“牲畜的尸体”均反映出工业革命中自然环境的恶化,故C项正确;
漫画中科学成果的运用带来了环境危机,无法体现其对科学精神的“弘扬”,A项错误;
“田园生活”与漫画内容无关,B项错误;
“泰晤士老爹”是泰晤士河的艺术化身,漫画中无法体现“等级制度”,D项错误。
故选:C。
9.【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爆发,而且是在一国单独取胜。这表明这与材料中的“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相悖。这表明,恩格斯的观点将随着时代发展得到修正完善,故D项正确,C项错误。
俄国十月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列宁主义,故排除A。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排除B。
故选:D。
1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解答】材料是对《共产党宣言》的描述,该纲领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
②是《神圣家族》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④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内容,不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错误。
故选:B。
11.【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时间和数据,结合垄断组织产生的表现和实质分析。
【解答】从材料的数据及时间,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生产与资本的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A项正确;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经济思想仍然是自由主义思想,没有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
C项中“开启”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D项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
故选:A。
1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图示中的时间、速度,并正确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解答】根据图片分析,虚线③所代表的交通工具出现于1900年以后,应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根据图示中的速度可以判断这是汽车,故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轮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与图示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与图示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飞机虽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但是与虚线中交通工具的速度明显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C。
1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英国出口的商品在欧洲大陆的市场份额日益下降。到1913年,英国已经基本失去美国市场,当时美国占英国商品出口市场中的份额仅为5%”的主旨,并正确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英国仍为世界经济大国,“失去”表述不符合史实。
B.根据材料可知此时欧美已开始工业化进程。
C.题干所给材料反映英国在欧洲和美洲市场下降,但未失去市场。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两次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推进,以美德为代表的欧美各国工业化水平提高,使工业生产替代了进口,英国在欧洲与美国的商品出口大幅下降,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格局的变化。
故选:D。
1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要求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特征来分析。
【解答】A.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空想社会主义者实际上是要主张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改造,描绘了理想社会的蓝图。
B.空想社会主义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不能够科学的指导工人运动。
C.空想社会主义并没有完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
D.空想社会主义并没有宣传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
故选:A。
15.【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需要掌握垄断组织的特点和产生的时间。解题的关键是对关键信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的分析,结合垄断组织的特点和产生的时间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题干“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可以看出反映的是垄断组织的出现,结合所学可知,垄断组织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故选:D。
16.【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识记掌握有关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的时间等是解题关键。
【解答】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成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也最终形成,故C项正确;
ABD时间描述与题意不符,不选。
故选:C。
1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
B.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C.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D.从总体趋势来看,人口增加明显。
故选:B。
1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要求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来分析。
【解答】A.材料中涉及到的科学的空论向革命的科学转变,应该是从空想社会主义向科学社会主义转变,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英国出现了工业革命,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所以选项不是根本原因。
B.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业革命不断的进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这样才促使空想社会主义向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转变。
C.工人运动的推动,也是建立在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D.马克思主义诞生是材料的表现,而不是原因。
故选:B。
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殖民扩张,要求学生结合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材料“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说明殖民扩张推动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正确;
BCD项都晚于A项。
故选:A。
2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之上的准确把握。
【解答】根据材料“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指的是各民族之间联系的加强,C选项符合题意。
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A选项排除。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B选项排除。
民族主义萌发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故选:C。
2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革命,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巴黎公社政权的建立及其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答】“民主”是指政权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公社委员和公职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这是巴黎公社民主性的最直接的也是最主要的体现,故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都不是其根本性的体现。
故选:C。
22.【分析】本题关键信息是“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结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内容及意义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根据材料“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可判断出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D正确;
A是《独立宣言》发表的意义,排除;
B是《权利法案》发表的意义,排除;
C是《人权宣言》发表的意义,排除。
故选:D。
2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巴黎公社,关键信息是“纪念1871年5月21~28日公社牺牲者”。
【解答】根据材料“纪念1871年5月21~28日公社牺牲者”可以判断出是巴黎公社,其中巴黎公社的性质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A正确;
B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影响,排除;
C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排除;
D是《共产党宣言》发布的意义,排除。
故选:A。
24.【分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因。关键信息是:主要是由于该国在17世纪时,政治结构。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的政治保障,据此依据材料“主要是由于该国在17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等可知A正确。
B是市场和原料因素,排除。
C主要是资金因素,排除。
D是技术因素,排除。
故选:A。
25.【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相关知识。关键词是“标志”。
【解答】《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它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故B正确。
空想社会主义出现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思想基础之一,排除A。
《共产党宣言》在1848年发表,巴黎公社在1871年3月成立,排除B。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工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故排除D。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巴黎公社。第一问结合“怎样在没有私有制的条件下,根据平等原则来组织社会生产”分析;第二问结合“公社委员几乎全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代表”概括;第三问结合“巴黎的共和党人和社会主义者组成了他们自己的革命政府”“国民议会于是召回国家军队攻打巴黎。在两个月的交战之后,公社被镇压了,国民议会的权威在全法国得到了承认。”归纳。
【解答】(1)根据材料一“怎样在没有私有制的条件下,根据平等原则来组织社会生产”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早解决“莫尔任务”的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关于这一理论诞生的标志,可从《共产党宣言》方面回答。关于重大意义,回答《共产党宣言》的意义即可。
(2)关于性质,根据材料二“公社委员几乎全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代表”可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性质。关于原因,根据材料二“要么是规定实行共和派资产阶级只是由于怯懦才不敢实行的、然而却是工人阶级自由行动的必要前提的那些改革,例如实行宗教对国家而言纯属私事的原则;要么就是直接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有时还深深地触动了旧的社会制度”可从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采取无产阶级革命措施等方面回答即可。根据材料三“但是在一个被围困的城市内,实行这一切措施最多只能作出一个开端”可知巴黎公社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时期,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先决条件。
(3)根据材料三“巴黎的共和党人和社会主义者组成了他们自己的革命政府”“国民议会于是召回国家军队攻打巴黎。在两个月的交战之后,公社被镇压了,国民议会的权威在全法国得到了承认。”可知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是反动力量强大,未取得人民支持。关于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等方面思考作答。
故答案为: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开展。
(2)无产阶级性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采取无产阶级革命措施。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时期,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先决条件。
(3)反动力量强大,未取得人民支持。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27.【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铁路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来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1)从材料可以看出,铁路出现的两种需要,首先是要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其次是要扩大投资,之所以出现这两种需要,是与工业革命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当然也与资本积累有关。
(2)从材料可以看出,铁路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与原材料运输的要求,铁路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工业革命技术的发展也为铁路的研制创造了条件,还有工业革命,经济发展,也为铁路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故答案为:
(1)“两种需要”:扩大商品销售市场;扩大投资。历史条件:工业革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加速了资本积累。
(2)观点:铁路业是工业革的产物。论证:①工业革命提高了产品与原料的运输(或者工业化)要求,铁路可以满足这一需求;②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为修建铁路提供了资本;③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的发明、钢铁工业等技术进步为铁路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铁路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或者铁路业的发展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28.【分析】(1)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主要考查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条件。
(2)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后造成的环境问题。
【解答】(1)条件通过材料“辽阔的殖民地”可以概括的出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通过材料“巨额利润的海外贸易”可以概括的出提供了充足的财源(资本);通过材料“强大的海军推进和保护了殖民事业和海外贸易”可以概括得出海上军事力量的优越。
(2)因素通过材料“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可以概括得出工业革命的开展;通过材料“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原则成为支配着企业的法则”可以概括得出企业家盲目追求生产和高利润;通过材料“我们可以无限制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可以概括得出索取自然观念的盛行。特点通过材料“环境治理、贫民窟改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一并成为了国家的重要任务”可以概括得出环境治理与民生改善相结合;通过材料“试图从立法上来寻求解决途径”可以概括得出利用立法手段;通过材料“并建立起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监督机制”可以概括得出政府职能的转变。
故答案为:
(1)条件:广阔的海外市场;充足的财源(资本);海上军事力量的优越。(试图从立法上来寻求解决途径点即可)
(2)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企业盲目追求生产和利润;向自然索取观念的盛行。
特点:环境治理与改善民生相结合;运用立法手段治理环境;政府观念与职能转变。(任答两点)
29.【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1)本小问,只要回归教材,从工业生产中的机器发明和新的交通工具发明来说明即可;(2),第一小问,从比例图中的数据可以找出各行业就业人数变化情况,第二小问的原因,根据图中的时间“1841年”“1877年”可以看出是工业革命的扩展。
【解答】(1)本小问的表现,依据材料一,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机器发明和新的交通工具发明史实解答即可。
(2)第一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二图示可以看出农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比例不断下降,工业就业人数比例不断提高。第二小问的原因,抓住题干时间“1841年”“1877年”,结合工业革命的扩展解答。
故答案为:
(1)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如答其他机器发明亦可);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
(2)变化:农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比例不断下降,工业就业人数比例不断提高。
原因: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
3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中的表格可知,其主要反映了从1701年到1894年,在接近两个世纪中,英国在“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这两个大的方面,“进口”与“出口”的变化情况;据此我们可以把时间分为三个时间段——从1701年到1754年、从1774年到1864年、从1874年到1894年,这三个时间段分别照应了“工场手工业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其原材料、制成品的进出口虽不断增加,但总体上增长速度缓慢;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其原材料进口和制成品出口明显增加,原材料出口和制成品进口规模一直较小;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其原材料进口和制成品出口呈减少趋势,原材料出口和制成品进口呈增加趋势;在具体阐述时,我们要对在该时期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做一简要说明,以便于论述结构更加完整。
故答案为:
示例: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701—1754年),在这一时期,原材料、制成品的进出口虽不断增加,但总体上增长速度缓慢,这是由英国工场手工业发展水平决定的。
二机器大工业时期(1774—1894年),这一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工业革命时期(1774—1864年)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874—1894年)。
1774至1864年,原材料进口和制成品出口明显增加,原材料出口和制成品进口规模一直较小。这是因为与英国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它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并逐步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对外倾销商品,逐渐成为“世界工厂”。
1874年至1894年,原材料进口和制成品出口呈减少趋势,原材料出口和制成品进口呈增加趋势,这是因为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速度放缓,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与其展开激烈的竞争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