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24 07:4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修改《选举法》的决定,首次实现城乡选举的“同票同权”,标志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于( )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2. 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下列哪组资料全部与西藏历史有关?
A.北京人遗址的图片、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B.历任驻藏大臣的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协议》的内容、卡达尔改革的书籍 D.大运河平面图、介绍医疗保险的宣传小册子
3.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中国人民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
A.颁布了《共同纲领》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4 。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C.公布了“一五计划” D.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中诞生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B、张謇倡导“实业救国”,创办了大生纱厂
C、“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实现了工业化 D、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6.“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史实中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开展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③长春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重工业企业投产 ④新藏、青藏、川藏公路及宝成铁路修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下列图片资料,不会出现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上的是
A克拉克在《朝鲜停 B.宝成铁路建成通车 C.中国第一部社会 D.上海工商界代表荣毅仁
战协定》上签字 主义宪法颁行 等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8.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下来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C.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D.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9.下列有关西藏历史发展史实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清朝设驻藏大臣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西藏和平解放 ④青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10. 读图,我国“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在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南地区
11(2011年河南省)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最早实现的地点在右图中的字母代号是
12 .刘少奇同志在一次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从l953年起,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这里“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指的是
A.“双百”方针的提出和推行 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通过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
13.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与这一成就有关的是
A.“大跃进” B.863计划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第二个五年计划
14.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 ,农林水利占7.6% ,运输邮电占19.2% ,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 ,其它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大体是1: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D.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15.祖国境内许多著名的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也见证了一段段难忘的历史,请你写出下列这些桥的名称。
(1)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时夺取的铁索桥:
(2)与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直接相关的一座桥:
(3)1957年建成的我国第一座长江铁路、公路两用桥: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后相继建成大生二、三、八纱厂以及盐业、榨油、面粉、冶铁、轮船等企业,形成大生资本集团。
材料三: 建国初期,毛主席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哪一场运动?(2分)它的口号是什么?(2分)
(2) 材料二中张謇的举动体现了他的重要思想主张是__________ (3分)
A 民主共和 B 实业救国 C 三民主义 D 师夷长技以制夷
(3)为了改变材料三中的落后状况,在经济建设上新中国实施了什么方案?(2分)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认识。(4分)
17标志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事件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8 .三大改造完成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9.右表中两种所有制经济百分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20. 20世纪50年代,中国出现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的新形式,并迅速在全国掀起公私合营的浪潮。“浪潮”是指 A.工商业的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村合作化
21. 1956年,一位中国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清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了 A.建国后人民当家作主的欢乐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欣喜
C.大跃进运动开始初期的信心 D.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的狂热
22. 三大改造的完成在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最突出的意义在于( )
A.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基本 D.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23. “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义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民过上好日子 B.大跃进运动使人民丰衣足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善了人民生活 D.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致富之路
24. 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25. 新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不包括
A、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
C、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D、与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建交
26.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目标。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初步建立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7. 1956年某日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C.“大跃进” 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28.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右表信息,选择下列正确的说法
我国不同经济成份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年 份 1978 1997 2007
公有制(%) 99.1 75.8 35
非公有制(%) 0.9 24.2 65
①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
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在我国经济舞台上,公有制经济不再唱主角了
④改革开放是引起右表中经济成份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9. 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4分)
(1)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以“民主”、“科学”为旗帜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3)中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
(4)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30.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的包 着铁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建国初的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31. 1956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新中国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
①“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 ②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③中共八大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了重要成果 ④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2.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33. 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伤害,其错误的实质是
A.生产关系的调整不符合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B.打破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C.破坏国民经济正常的比例关系 D.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34. “大跃进”运动时一幅壁画上写道: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是下列哪些“左”的错误的表现 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浮夸风④“共产”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5. 下面改编的这段歌谣来自于互联网:东北有个杨靖宇,其别名叫“忠良将”;东北有个张学良,其别名叫兵谏蒋;东北有个王进喜,其别名叫“铁脊梁”;东北有个杨利伟,其别名叫“震宇航”。有关这四位人物及业绩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杨靖宇~著名的抗日将领 B.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
C.王进喜~优秀的县委书记 D.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36.右图是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创作的宣传画,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该宣传画创作的时间应该是1958年-1960年
②该面反映了我国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③通过该画可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
④该画内容充分说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7. 在“感动中国”人物中,于“会战石油,艰苦创业”这一描述相符的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 邓稼先 D.袁隆平
38. 1958年《人民日报》报道福建南安花生亩产13241斤,出现这则报道的历史背景是
A.福建农民科学种田 B.当时“浮夸风”盛行 C.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高 D.福建实行分田到户政策
39.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
①实行土地公有制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③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④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0. 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特征?( )
A.遭到建国 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41.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历史上两次重要的会议。请回答:
(1)将两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背景填在表格中。(6分)
时间 地点 背景
中共七大
中共八大
2)简述中共七大、中共八大各自的历史贡献。(5分)
42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A.反右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 C.农村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43.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A.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B.1978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D.近年来开通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44. 小敏同学准备作一个题为《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发言提纲中的是
A.民主法制遭受践踏 B.国民经济破坏严重C.文化教育历经浩劫 D.外交事业停滞不前
45. 下列哪一事件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有关?( )
A.“九一三”事件 B.毛泽东逝世 C.“四五”运动 D.“四人帮”被粉碎
46.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含冤而死,这一事件突出地反映了( )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C.民主与法制被践踏 D.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
47.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1953—195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4分)
(2)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请你举出两件具体事例。(2分)
(3)对比以上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