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4.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1.下图反映了哪个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 )
A.纬度因素 B.洋流因素 C.海陆因素 D.地形因素
2.(2021·海南)“幽谷春风起,巅峰雪未消。”诗句所反映的现象主要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2021·福建)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相平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大量使用( )
A.核电、水电 B.化肥、农药 C.煤炭、石油 D.地热、风能
4.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措施是( )
A.植树种草,保护森林 B.保护耕地,科技兴农
C.划区轮牧,扩大牧场 D.兴建水库,调节气温
(2021·福建) 下图示意某学习小组所做“影响气候的因素”分组实验及其数据记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此实验验证的影响气候的因素是( )
A.纬度 B.海陆 C.地形 D.季风
6.通过该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B.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C.陆地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 D.陆地气温年较差大于海洋
7.(2021·昆明)2021年3月某日凌晨,家住北京的小明突然被空气中的“土味”呛醒,起床看到天空黄沙漫漫,遮天蔽日,出门5分钟小白鞋变小黄鞋…下列哪些人类活动会加剧上述现象的产生( )
①植树种草 ②刀耕火种 ③退耕还林 ④过度放牧
A. 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下图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8.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回归线附近 B.内陆地区 C.赤道附近 D.极地地区
9.亚欧大陆内部降水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水汽难以到达 B.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
C.气温高,难以形成降水 D.植被少,降水难以留存
10.(2021七下·海口期中)位于非洲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被称为赤道雪峰,其成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人类活动
11.(2021七下·大邑期中)亚洲从南到北分别为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2021八下·高州月考)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读上图,关于山地降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是迎风坡降水多,C是背风坡降水少
B.B是背风坡降水少,A是迎风坡降水多
C.D是迎风坡降水少,C是背风坡降水多
D.A是迎风坡降水少,D是背风坡降水多
13.若只考虑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下列哪地的气温最高( )
A.B B.C C.D D.A
14.(2021七下·蚌埠月考)亚欧大陆同纬度地带由东向西降水量渐减气温年较差渐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洋流因素 D.海陆因素
15.(2021八下·长春开学考)下列诗句中,隐含地形地势对气候影响的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6.(2021八下·江门开学考)“地球一小时”关灯接力活动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呼吁公众每年3月28日晚20:30熄灯一小时.“地球一小时”活动旨在提醒人们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防止气候变暖.小明的下列生活行为不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
A.上学、放学轿车接送
B.衣服尽量手洗,很少使用洗衣机
C.尽量少使用空调
D.充电器不用时都能及时拨下插头
二、综合题
17.(2021七上·邓州期末)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可知热带地区的平均气温在 以上,最寒冷的大洲是 洲。
(2)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是因为北半球比南半球 (陆地海洋)面积大。
(3)在我国旅游爱好者总结出夏季旅游避暑的三大佳径是“北上、下海、上山”。其中“北上”是指夏季旅游往北走(或到北方去),“下海”是指夏季旅游到海岛上去,“上山”是指夏季旅游到山顶上(或名山大川、大山里去)。请分别说明原因:“北上”的主要原因是 ,“下海”的主要原因是 ,“上山”的主要原因是 。
18.(2015七上·成都期末)影响气侯有哪三大主要自然因素?
19.(2021·阳泉)(聚焦热点)
主题
倡导低碳生活
资料一
2021年,“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走进公众视野。我国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
资料二
为加快建设新型、清洁、低碳的综合能源基地,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实现从“煤老大”到“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历史性转变,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山西,积极优化能源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提开新能源、清洁能源比重,坚定走“减”“优”“绿”之路。
资料三
“碳达峰”和“碳中和”示意图。
思考完成:
(1)说明“碳达峰”和“碳中和”应对的环境问题及该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
(2)概括山西能源工业走“减”“优”“绿”之路的措施。
(3)为践行“碳达峰”和“碳中和”,列举你的低碳生活方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地形因素对气候影响:对气温的影响,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地区降水少;读图可知,暖湿气流爬坡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致雨,反映了地形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故答案为:D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地形因素,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的变化,地形对气温和降水都有影响。
2.【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幽谷春风起,巅峰雪未消。”说的是山谷虽然开始吹春风,气温升高,但山顶的雪还未消融,这是由于山顶海拔高、气温低导致,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
故答案为:C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地形因素,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的变化,地形对气温和降水都有影响。
【答案】3.C
4.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点评】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每个人都应具备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3.全球变暖是由于二氧化碳排放过多,核电、水电、地热和风能都属于清洁能源,不排放污染物,排除A、D项;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从而污染环境,但是并没有排放污染物,排除B项;煤炭和石油的使用会排放二氧化碳,因此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大量使用煤炭和石油,C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4.实现碳中和需要控制碳排放,增加碳吸收,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植树种草,保护森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A项正确。故答案为:A。
【答案】5.B
6.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地形因素,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的变化,地形对气温和降水都有影响。
5.读图可知,白天沙土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晚上,沙土的温度比水的温度低,反映了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B项正确。故答案为:B。
6.图中沙土代表陆地,水代表海洋,形象的演示了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与纬度与地形无关,A、B项错误;图中反映了陆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因此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C项正确;图中只是一天的数据,D项错误。故答案为:C。
7.【答案】C
【知识点】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空气中的“土味”小白鞋变小黄鞋说明为沙尘暴天气,①植树种草可以减少沙尘暴,①错误;②刀耕火种会加剧空气的污染,降低空气质量,②正确;③退耕还林可以减少沙尘暴的产生,③错误;④过度放牧会减少植被覆盖率,增加沙尘暴,④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点评】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 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 ,对人体健康有害。
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等;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有时候人类活动的影响更为显著。
【答案】8.C
9.B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的总称,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8.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赤道地区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较大。结合题意。故答案为:C。
9.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亚欧大陆内部降水少,主要受到了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所以亚欧大陆内部降水稀少。结合题意。故答案为:B。
10.【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非洲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920多米,地处低纬度,但是海拔高,气温低,山顶有积雪冰川,被称为赤道雪峰,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等。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此外人类活动也会影响气候变化,如“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雨岛效应”等。
11.【答案】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南部被赤道穿过,北部被北极圈穿过,所以是纬度位置的影响。故答案为:A。
【点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答案】D
12.A
13.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1)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2.读图分析可知,B位于迎风坡,降水多;ACD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故A符合题意。
13.读图分析可知,若只考虑地形对气温的影响,A地海拔最低,因此气温最高。故D符合题意。
14.【答案】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 亚欧大陆同纬度地带由东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因此降水量渐减气温年较差渐大。即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15.【答案】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A.“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说明气候变化对事物的影响,和地形无关,A不符合题意;
B.“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描写的是春夜雨景,和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无关,B不符合题意;
C.“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说明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和地形地势无关,C不符合题意;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时期海拔高,气温低,开花晚, 隐含地形地势对气候影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16.【答案】A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上学、放学轿车接送会增加化学能源的使用,进而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节能减排,所以A做法不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衣服尽量手洗,尽量少使用空调,充电器不用时及时拨下插头,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所以BCD的做法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防止气候变暖。本题要求选择不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项,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节能减排我们普通人能做的有:少用一次性筷子,保护森林,低碳生活;节约用电,随手关灯、拔插头;利用环保袋;少开私家车多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等一次性物品;
17.【答案】(1)20℃;南极
(2)陆地
(3)受纬度因素影响,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或:纬度高,气温低);受海陆因素影响,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或:海洋上夏季气温低于大陆);受地形因素影响,地势高的地方气温低 (或: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热带地区(热带地区主要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寒冷的大洲是南极洲。
(2)由于海洋和陆地的受热情况不同,在海陆交界处等温线弯曲程度大;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广大,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3)气温受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的影响。“北上”避暑主要是受纬度因素影响,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或:纬度高,气温低)。“下海”避暑是受海陆因素影响,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或:海洋上夏季气温低于大陆)。“上山”避暑是受地形因素影响,地势高的地方气温低 (或: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点评】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也有很大差别,通常低纬地区气温高,高纬地区气温低,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而在山地地区,气温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为海拔每升高一千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其中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地区气温高,高纬地区气温低,降水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海陆位置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夏季海洋气温低于陆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海拔上,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会逐渐降低,在降水方面则表现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8.【答案】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其中纬度因素是影响气候最主要的因素.
故答案为: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地形地势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19.【答案】(1)问题:全球变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影响: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岛屿;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生产;极端天气频发;影响生态系统等。
(2)减少煤炭的传统开发利用;推广煤炭洁净化处理技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积极研发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推进煤炭绿色低碳高效开发利用等。
(3)少用塑料袋;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提倡步行,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实施垃圾分类;节约用电,用水、用纸;一水多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每点1分,任答三点得3分)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1)读资料三可知,“碳达峰”和“碳中和”都是为了减少地球上的碳含量,碳含量增多会导致全球变暖,因此“碳达峰”和“碳中和”应对的是全球变暖的问题。全球变暖会造成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还会造成全球的气候变化,会出现极端天气频发,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等。
(2)根据资料二可知,山西能源工业走“减”“优”“绿”之路需要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提升新能源、清洁能源比重。因此山西能源工业走“减”“优”“绿”之路的措施有:减少煤炭的传统开发利用;推广煤炭洁净化处理技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积极研发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推进煤炭绿色低碳高效开发利用等。
(3)低碳生活方式有少使用塑料袋及其他一次性用品;减少私家车出行,提倡步行、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实施垃圾分类;节约用电、用纸、用水;一水多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
【点评】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而碳达峰则指的是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
1 / 1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4.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1.下图反映了哪个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 )
A.纬度因素 B.洋流因素 C.海陆因素 D.地形因素
【答案】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地形因素对气候影响:对气温的影响,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地区降水少;读图可知,暖湿气流爬坡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致雨,反映了地形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故答案为:D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地形因素,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的变化,地形对气温和降水都有影响。
2.(2021·海南)“幽谷春风起,巅峰雪未消。”诗句所反映的现象主要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幽谷春风起,巅峰雪未消。”说的是山谷虽然开始吹春风,气温升高,但山顶的雪还未消融,这是由于山顶海拔高、气温低导致,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
故答案为:C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地形因素,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的变化,地形对气温和降水都有影响。
(2021·福建)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相平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大量使用( )
A.核电、水电 B.化肥、农药 C.煤炭、石油 D.地热、风能
4.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措施是( )
A.植树种草,保护森林 B.保护耕地,科技兴农
C.划区轮牧,扩大牧场 D.兴建水库,调节气温
【答案】3.C
4.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点评】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每个人都应具备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3.全球变暖是由于二氧化碳排放过多,核电、水电、地热和风能都属于清洁能源,不排放污染物,排除A、D项;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从而污染环境,但是并没有排放污染物,排除B项;煤炭和石油的使用会排放二氧化碳,因此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大量使用煤炭和石油,C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4.实现碳中和需要控制碳排放,增加碳吸收,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植树种草,保护森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A项正确。故答案为:A。
(2021·福建) 下图示意某学习小组所做“影响气候的因素”分组实验及其数据记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此实验验证的影响气候的因素是( )
A.纬度 B.海陆 C.地形 D.季风
6.通过该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B.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C.陆地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 D.陆地气温年较差大于海洋
【答案】5.B
6.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地形因素,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的变化,地形对气温和降水都有影响。
5.读图可知,白天沙土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晚上,沙土的温度比水的温度低,反映了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B项正确。故答案为:B。
6.图中沙土代表陆地,水代表海洋,形象的演示了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与纬度与地形无关,A、B项错误;图中反映了陆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因此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C项正确;图中只是一天的数据,D项错误。故答案为:C。
7.(2021·昆明)2021年3月某日凌晨,家住北京的小明突然被空气中的“土味”呛醒,起床看到天空黄沙漫漫,遮天蔽日,出门5分钟小白鞋变小黄鞋…下列哪些人类活动会加剧上述现象的产生( )
①植树种草 ②刀耕火种 ③退耕还林 ④过度放牧
A. 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C
【知识点】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空气中的“土味”小白鞋变小黄鞋说明为沙尘暴天气,①植树种草可以减少沙尘暴,①错误;②刀耕火种会加剧空气的污染,降低空气质量,②正确;③退耕还林可以减少沙尘暴的产生,③错误;④过度放牧会减少植被覆盖率,增加沙尘暴,④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点评】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 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 ,对人体健康有害。
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等;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有时候人类活动的影响更为显著。
下图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8.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回归线附近 B.内陆地区 C.赤道附近 D.极地地区
9.亚欧大陆内部降水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水汽难以到达 B.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
C.气温高,难以形成降水 D.植被少,降水难以留存
【答案】8.C
9.B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的总称,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8.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赤道地区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较大。结合题意。故答案为:C。
9.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亚欧大陆内部降水少,主要受到了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所以亚欧大陆内部降水稀少。结合题意。故答案为:B。
10.(2021七下·海口期中)位于非洲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被称为赤道雪峰,其成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人类活动
【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非洲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920多米,地处低纬度,但是海拔高,气温低,山顶有积雪冰川,被称为赤道雪峰,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等。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此外人类活动也会影响气候变化,如“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雨岛效应”等。
11.(2021七下·大邑期中)亚洲从南到北分别为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答案】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南部被赤道穿过,北部被北极圈穿过,所以是纬度位置的影响。故答案为:A。
【点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2021八下·高州月考)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读上图,关于山地降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是迎风坡降水多,C是背风坡降水少
B.B是背风坡降水少,A是迎风坡降水多
C.D是迎风坡降水少,C是背风坡降水多
D.A是迎风坡降水少,D是背风坡降水多
13.若只考虑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下列哪地的气温最高( )
A.B B.C C.D D.A
【答案】D
12.A
13.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1)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2.读图分析可知,B位于迎风坡,降水多;ACD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故A符合题意。
13.读图分析可知,若只考虑地形对气温的影响,A地海拔最低,因此气温最高。故D符合题意。
14.(2021七下·蚌埠月考)亚欧大陆同纬度地带由东向西降水量渐减气温年较差渐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洋流因素 D.海陆因素
【答案】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 亚欧大陆同纬度地带由东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因此降水量渐减气温年较差渐大。即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15.(2021八下·长春开学考)下列诗句中,隐含地形地势对气候影响的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A.“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说明气候变化对事物的影响,和地形无关,A不符合题意;
B.“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描写的是春夜雨景,和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无关,B不符合题意;
C.“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说明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和地形地势无关,C不符合题意;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时期海拔高,气温低,开花晚, 隐含地形地势对气候影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16.(2021八下·江门开学考)“地球一小时”关灯接力活动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呼吁公众每年3月28日晚20:30熄灯一小时.“地球一小时”活动旨在提醒人们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防止气候变暖.小明的下列生活行为不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
A.上学、放学轿车接送
B.衣服尽量手洗,很少使用洗衣机
C.尽量少使用空调
D.充电器不用时都能及时拨下插头
【答案】A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上学、放学轿车接送会增加化学能源的使用,进而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节能减排,所以A做法不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衣服尽量手洗,尽量少使用空调,充电器不用时及时拨下插头,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所以BCD的做法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防止气候变暖。本题要求选择不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项,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节能减排我们普通人能做的有:少用一次性筷子,保护森林,低碳生活;节约用电,随手关灯、拔插头;利用环保袋;少开私家车多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等一次性物品;
二、综合题
17.(2021七上·邓州期末)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可知热带地区的平均气温在 以上,最寒冷的大洲是 洲。
(2)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是因为北半球比南半球 (陆地海洋)面积大。
(3)在我国旅游爱好者总结出夏季旅游避暑的三大佳径是“北上、下海、上山”。其中“北上”是指夏季旅游往北走(或到北方去),“下海”是指夏季旅游到海岛上去,“上山”是指夏季旅游到山顶上(或名山大川、大山里去)。请分别说明原因:“北上”的主要原因是 ,“下海”的主要原因是 ,“上山”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1)20℃;南极
(2)陆地
(3)受纬度因素影响,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或:纬度高,气温低);受海陆因素影响,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或:海洋上夏季气温低于大陆);受地形因素影响,地势高的地方气温低 (或: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热带地区(热带地区主要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寒冷的大洲是南极洲。
(2)由于海洋和陆地的受热情况不同,在海陆交界处等温线弯曲程度大;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广大,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3)气温受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的影响。“北上”避暑主要是受纬度因素影响,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或:纬度高,气温低)。“下海”避暑是受海陆因素影响,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或:海洋上夏季气温低于大陆)。“上山”避暑是受地形因素影响,地势高的地方气温低 (或: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点评】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也有很大差别,通常低纬地区气温高,高纬地区气温低,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而在山地地区,气温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为海拔每升高一千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其中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地区气温高,高纬地区气温低,降水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海陆位置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夏季海洋气温低于陆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海拔上,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会逐渐降低,在降水方面则表现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8.(2015七上·成都期末)影响气侯有哪三大主要自然因素?
【答案】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其中纬度因素是影响气候最主要的因素.
故答案为: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地形地势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19.(2021·阳泉)(聚焦热点)
主题
倡导低碳生活
资料一
2021年,“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走进公众视野。我国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
资料二
为加快建设新型、清洁、低碳的综合能源基地,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实现从“煤老大”到“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历史性转变,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山西,积极优化能源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提开新能源、清洁能源比重,坚定走“减”“优”“绿”之路。
资料三
“碳达峰”和“碳中和”示意图。
思考完成:
(1)说明“碳达峰”和“碳中和”应对的环境问题及该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
(2)概括山西能源工业走“减”“优”“绿”之路的措施。
(3)为践行“碳达峰”和“碳中和”,列举你的低碳生活方式。
【答案】(1)问题:全球变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影响: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岛屿;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生产;极端天气频发;影响生态系统等。
(2)减少煤炭的传统开发利用;推广煤炭洁净化处理技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积极研发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推进煤炭绿色低碳高效开发利用等。
(3)少用塑料袋;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提倡步行,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实施垃圾分类;节约用电,用水、用纸;一水多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每点1分,任答三点得3分)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1)读资料三可知,“碳达峰”和“碳中和”都是为了减少地球上的碳含量,碳含量增多会导致全球变暖,因此“碳达峰”和“碳中和”应对的是全球变暖的问题。全球变暖会造成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还会造成全球的气候变化,会出现极端天气频发,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等。
(2)根据资料二可知,山西能源工业走“减”“优”“绿”之路需要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提升新能源、清洁能源比重。因此山西能源工业走“减”“优”“绿”之路的措施有:减少煤炭的传统开发利用;推广煤炭洁净化处理技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积极研发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推进煤炭绿色低碳高效开发利用等。
(3)低碳生活方式有少使用塑料袋及其他一次性用品;减少私家车出行,提倡步行、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实施垃圾分类;节约用电、用纸、用水;一水多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
【点评】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而碳达峰则指的是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