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度,在近代却被西方列强欺压蹂躏。伴随着列强入侵的一步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与此同时,曾被认为是“奇技淫巧”的各项发明,如火车、电话、电报等,也纷纷涌入中国。在动乱的年代,一批批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敢为人先,迈出了无数个的“第一步”,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为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奠定了基础。
导入新课
八年级上册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大危亡下的实业救国
大生纱厂的初步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853年:张謇出生于江苏海门
1868年:考中秀才
1874-1884年:先后为淮军孙云锦、吴长庆幕僚
1882-1884年:随赴朝鲜参与平定兵变,有功无赏,决意回乡
1885-1894年:开展并主持多种乡里活动
1894年:考中状元
——摘编自卫春回
《状元实业家张謇》
张謇(1853-1926)
和约十款,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
——张謇日记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在实业。
——张謇《张季子九录?政闻录》
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1895年
张謇为什么认为办实业可以救国?
材料研读:
张謇认为怎么才能救国?
开始招商筹资
定名、选址、购地
集股艰难,两名股东辞职
为缓解困境,决定承领旧官机折合入股
到处奔走招股
开工建造厂房,资金仍不能到位
厂房大部竣工,投产还需20万两
1895.10起
1896.1
1896.8
1896.12
1898.1
1898.12
张謇(1853-1926)
1897.1起
纱厂集股告人,闻者非微笑不答,则掩耳却走。
——张謇《大生纱厂第一次股东会之报告》
——摘编自卫春回《状元实业家张謇》
1899年5月,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建成投产
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
艰难起步
逐渐发展
大生纱厂部分年度资本与盈利情况表
年度
资本(两)
纯益(两)
1900
500,000
52,369
1902
580,000
187,002
1904
1,130,000
225,124
1906
1,802,490
400,204
——摘自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问题1:大生纱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发展状况怎么样?
甲午战败以后,张謇对清政府允许日本在内地设厂深为忧虑,认为“一旦尽撤藩篱,喧宾夺主;西洋各国,援例尽沾”,其后患必然是“以我剥肤之痛,益彼富强之资逐渐吞噬,计日可待”。
——《张謇与大生纱厂的兴衰》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9月7日,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接着,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如:《奖励华商公司章程》、《公司注册章程》、《试办银行章程》等。这些章程规定,允许自由发展实业,奖励兴办工商企业,鼓励组织商会团体。——清末新政
“忍辱蒙讥,伍生平不伍之人,道生平不道之事,舌瘁而笔凋,昼惭而夜椣者,不知凡几。”
——张謇
问题2:大生纱厂初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大生纱厂初步发展的原因
时代背景:
1、甲午战败刺激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
2、清政府逐渐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
企业家的奋斗:
1、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
2、济世救民的责任担当
3、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二、大变局下的短暂春天
大生纱厂的黄金时代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自1912年至1921年,大生纱厂的利润率平均水平高达44。44%,10年盈利累计1161万9千两,相当于1899-1911年13年纯利润总和的3.61倍。在1920至1921年,上海的报纸天天刊登大生的股票行情,大生股票成为当时市场上“绩优股”,行情天天看涨。
——摘引自《张謇与大生纱厂的兴衰》
黄金时代
材料1: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苛捐杂税……
——南京临时政府法令
材料2:
材料3:通过对市场的分析,于是张謇确定了“土产土销”的企业经营总方针,即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原料供应市场和产品销售市场两大优势,发展大生业务。在这一总方针的指导下,张謇又在“衡量时局,斟酌市情”的原则下,制订出符合当地市情变化的具体的经营策略。——《张謇大生纱厂的兴衰》
大生纱厂迅猛发展的原因?
原因:
1、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
2、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3、张謇制定了明确的经营方针和策略。
三、大动荡下的艰难发展
从大生纱厂的衰败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大生也面临着严重危机。1922年,大生一厂和二厂都出现严重亏损,一厂亏损39万余两,二厂亏损31万余两。一厂负债总额高达1242.87万两,二厂负债总额为352万……
———章开沅《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
抵押破产
由于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的卷土重来,尤其是日本势力对东北的入侵,通海关庄布销路大减,使大生失去了通海关庄布生产这个棉纱市场。同时,帝国主义支持和怂恿下的军阀混战也给近代民族工业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在兵荒马乱、哀鸿遍野的情况下,“布疲纱跌,无人问津”,华商纱厂纷纷倒闭或被兼并。仅大战结束后的1918-1925年间,被外商兼并的纱厂就有7家。
——《张謇与大生纱厂的兴衰》
南通办法本以实业、教育相互为助,故纺织学校就纱厂而成……余如师范、农科大学、商业、医学等校,虽仍求助于各实业公司,对外界则不予不取,而各公司之负担则亦重矣。(南通的文教、公益、慈善事业每年维持的费用在30万左右)
——张春回《张謇评传》
问题:为什么发展迅猛的大生纱厂会由盛转衰了呢?
原因:
1、欧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
2、民国时期,国内军阀混战
3、张謇投资过多,负担过重
洋务运动兴起
19世纪60年代
请阅读教材P120-121,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填入时间轴: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
1911年
辛亥革命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1-1945年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1945-1949年
国民党发动内战
产生
发展
热潮
“短暂的春天”
再度受挫
受压迫
受摧残
分布不平衡
观察地图: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中国近代主要民族工业
总体发展落后
分布不平衡
观察地图: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中国近代主要民族工业
制盐
制碱
纺织
面粉
纺织
钢铁
纺织
运输
工业部门单一
夹缝中顽强挣扎
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
卢作孚(1893-1952)重庆人,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农村社会工作先驱。
周学熙(1866-1947)安徽人,袁世凯的财政管家。举办多种实业,有“南张北周”之誉。
侯德榜(1890-1974)福建闽侯人,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
社会生活的变化
请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这张照片可能是何时拍摄的?从哪里判断出来?
照片中男性的发型比之清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照片中的男女穿着的衣服分别是什么款式?
照片拍摄的是什么活动?
(一)社会习俗的变化
旗袍在全国的迅速流行说明了什么?
相关史事
20世纪20年代,旗袍吸收欧美服装讲求适体和曲线美的优点,款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收紧腰身。……袖子越改越短,……领子由高领到低领,……这种经过改良的旗袍,充分体现了女子的曲线美,在上海出现后,很快便流行全国。
上海南京路上的行人
旧称呼
老爷
奴才
新称呼
先生
先生
民国之后,新式称呼逐渐取代旧称呼,说明人们在寻求什么样的人际关系?
大人
草民
同志
同志
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读图
1865年,英商在北京铺设铁路。
1876年,英商又铺设上海至吴淞口的铁路。
……
1881年,中国自办的唐胥铁路建成通车。
……
至1926年,全国共有铁路约1.3万千米。
中国早期铁路的发展呈现什么特点?
中国近代铁路的建设
伴随西方的侵略,西方工业文明影响中国,洋务运动的开展,促进交通运输的革新。
(二)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
若地势阻隔,不能相通,故必铁路成,则万里之外,旦夕可至;小民生业,靡不流通;朝廷法旨,靡不洞达;山川之产,靡不尽出;风俗之陋,靡不尽除。……至于调兵之捷速,可省多营;转漕无阻,可备海梗;……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阅读材料,想一想,铁路运输发展有什么作用?
交通出行:方便快捷
文化:利于革除陋俗
军事:利于调兵转漕
经济:促进商品流通
政治:便于传达政令
民国时期的上海街景
观察图片,你找到了哪些现代交通工具?
自行车
小汽车
公交车(有轨电车)
双层公交车
这些交通工具的使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继续观察图片,你发现了哪些道路设施?
马路
铁轨
便道
车站
防撞标识和防撞桩
这些道路设施意味着什么?
民国时期的上海街景
马路
铁轨
便道
车站
防撞标识和防撞桩
民国时期的上海街景
然而,即使在1941年,仍旧可以在三四小时内从外滩中段跑到一点也没有改变的农村地区。……传统的中国绵亘不断,差不多伸展到外国租界的边缘为止。在乡村,人们看不到上海影响的任何迹象。
——[美]罗兹?墨菲
《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
社会生活的变化城乡发展不平衡
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小结
2019年1月24日,华为发布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天罡”
5G网络下载1GB视频只需3秒
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全面限制华为购买采用美国软件和技术生产的半导体
华为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丁耘
寄语
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中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刻,需要每一个青年勇于担当,不负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