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
人有喜怒哀乐,这些情感的被牵动不仅来自于人与人的关系,也来源于我们生活的这个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以心观物,天地万物皆有灵。中国古代文人把这种人与物的深情互动互融形成动人的咏物诗,滋养着后世一颗颗饥渴的灵魂。
判别咏物诗的两个方法
壹
“物”的内容与常用手法
贰
咏物以言志,“志”的内涵
叁
目录
许多咏物诗在题目命制上有自己的特点,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如苏轼《海棠》、王冕的《墨梅》;或以“咏某物”“赏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如贺知章的《咏柳》、刘禹锡的《赏牡丹》、于谦的《石灰吟》。
看题目
从描写对象来说,咏物诗的对象是单一的某物。诗中或着重对所咏之物外在特征进行刻画,或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精神品性进行吟咏。而其他诗中多是由几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借以渲染氛围,烘托情感。
看对象
判别咏物诗的两个方法
“物”的内容
除了“人”以外的客观现实都是物的内容。据统计,咏物诗所吟咏的“物”,主要是植物(如花草果木)、动物(如鸟兽虫鱼)、器具(如琴棋书画)和某些自然风物(如风云雪月)等。
1.从描写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和侧面烘托。
2.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
3.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常用手法
“志”的内涵
1.表达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如王安石的《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人托物言志,以水边的杏花自况,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仍保持着纯洁,远胜于路边的杏花,在车水马龙中被碾碎,化为污浊的尘土。此诗流露出悲壮的情感,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
2.抒发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愤慨之情或渴望得到赏识重用的愿望。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表达了对政治的不满。
“志”的内涵
3.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愿望:或远离尘世(污浊的官场),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或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如韩愈的《葡萄》。
4.讽刺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如《官仓鼠》(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通过写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表达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
5.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独到感悟。如贺知章的《咏柳》。
壹
贰
在一首诗中,吟咏单一的物象,从正侧面刻画物象的内外特点,借助托物言志等手法表达作者情志的诗歌。
咏物诗的定义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