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秋月》教案
[教??? 材]:第一课---我国的广东音乐《平湖秋月》
[教学对象]:八年级
[课??? 型]:音乐综合欣赏课
[课??? 时]:1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广东音乐《平湖秋月》和学唱,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广东音乐的特点,共同探讨广东音乐的风格,并了解其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
2、引导学生用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广东音乐文化,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包容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唱《平湖秋月》的主题,并能背诵。
难点:分析广东音乐的特点、体会音乐的内在感情。
由于学生平时对广东音乐和世界民族音乐接触较少,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虽然通过欣赏和了解了广东音乐及和世界民族音乐,但仍缺乏对音乐本身的感受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让学生初步了解广东音乐的音乐特点。
[教学设备]:
1、多媒体教学设备;
2、音响、电子琴;
3、广东音乐《雨打芭蕉》、《步步高》等音乐片断。
[教学方法]:引导分析法、启发教学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一、 听辨导入
1、学生进课室时放广东音乐《步步高》,营造活泼轻松的氛围。
师:哪位同学知道这个曲子叫什么呢?
学:《步步高》
师:大家知道这首的曲子是哪个地方的音乐吗?
学:广东的音乐
2、要求学生唱或哼出相关的广东音乐。
3、引出课题:广东音乐
二、 新课
(一)我国民乐中的三种主要类型:
师:它们分别是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吹打音乐,今天我们讲的是广东音乐。
(二)广东音乐
1. 广东音乐的分布和历史
广东音乐形成于二十世纪初,从广东发展起来,不久风行全国,在港、澳及东南亚各国华侨聚集的地方盛行,现在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
它的前身主要是粤剧的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用的小曲。后来不少过场音乐作为独立的 音乐演奏,才出现“广东音乐”的称法。
2.欣赏《平湖秋月》,中途给予提示,抄写《平湖秋月》主题在黑板上;
3.简介
《平湖秋月》是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代表作,又名《醉太平》,又有说以江南丝竹八大套中的《欢歌》发展而成,此曲广泛流传在粤剧音乐中。30年代,吕文成于中秋时节畅游杭州西湖,西湖美丽的景色,使他感慨万分,触景生情,遂创作了这首描写月夜西湖景色,美大自然好风光,曲调轻柔秀美的作品,表达他对西湖美景的感受。
吕文成 (1898-1981) 广东音乐演奏家、作曲家。广东省中山县人。早年旅居上海,颇受江南一带民间音乐及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二十年代末期回到广东,后迁居香港。据不完全统计,所撰乐曲达百首以上。灌制了大量广东音乐唱片。其中不少乐曲如《平湖秋月》、《渔歌晚唱》、《歧山凤》、《银河会》、《步步高》等,广泛流行。演奏方面,吹拉弹唱件件皆能,特擅高胡(即粤胡)。首创把二胡的丝弦改用钢弦,并采取以两膝适当部位夹住琴筒的拉奏方法。这种改革后的二胡,现称粤胡或高胡,音色富有特点,常能用于民族音乐的抒情和高潮部分。现已成为广东音乐中最主要的特性乐器之一。擅长于演唱粤曲的“子喉”(即“青衣”),所唱的《潇湘琴怨》、《燕子楼》、《小青吊影》等曲,饮誉艺坛。
师:同学们听完《平湖秋月》的主题联想到什么呢?
学:该曲以清新明快、悠扬华美的旋律,描写了杭州西湖的胜景之一“平湖秋月”:皎洁秋月清辉下的西湖幽静迷人,秋夜景象平和、静谧,晚风轻拂、素月幽静。一潭平静的湖水,映照着一轮皎洁的秋月,碧空万里,波光闪烁,青山、绿树、亭台、楼阁,在月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纱。整个西湖好象是一个童话世界。
4.范唱
(1)再重听一次;
(2)先自己范唱一次;
(3)使用电子琴伴奏,带唱《平湖秋月》主题;
5.拓展
(1)师:刚才有同学唱过和哼了《雨打芭蕉》、《步步高》音乐。
现在请同学再欣赏!
(2)播放《平湖秋月》、《雨打芭蕉》、《步步高》音乐,提问学生
师:我们听了这么多广东音乐,同学们知道广东音乐的特点是什么?
学:粤乐主要倾向是华美、流畅、而活泼的它以精短的体裁、较直接的形式,传达了人们的喜怒哀乐,映照出南方都市新兴市民阶层及一般平民百姓的生活风采,感情真切,自然,旋律上以不太强烈的冲突或分裂,去摆脱一味调和的氛围,形成曲调的一气呵成而抑扬顿挫,一些佳作更因其顺畅上口,常常以填词演唱。其音响色彩清脆明亮,节奏轻快、跳跃,富有南国情调。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民族风格,表现了广东人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 归纳与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平湖秋月》,这是广东音乐抒情乐曲中的佳品。乐曲以清新明快、悠扬华美的旋律,描写了杭州西湖的胜景之一“平湖秋月":皎洁秋月清辉下的西湖宁静迷人,秋夜景象平和,静谧,晚风轻拂,素月幽静。乐曲奏出诗般的意境,也寄托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渴望太平的愿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描绘了中国江南湖光月色,诗情画意的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感受与热爱。
四、 练习
抽点学生唱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