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迎宾曲》 
 
课程标准 
 本节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创造条件,给学生充分参与、体验的机会。 
教材分析 《迎宾曲》是为长春电影制片厂1980年摄制的影片《客从何来》创作的主题歌,雷雨声作曲,刘文玉作词,李谷一演唱。后歌唱艺术家李谷一又在84年春晚上演唱,一时红遍大江南北。这首具有浓郁的广东音乐风格的歌曲,赋予了它灵感,从二十多年前开始,一直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好友,它热情活泼的曲调和浓郁的广东民歌曲风,从改革前沿的广东一唱到如今早已是今非昔比的整个中国,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友善、好客。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综合能力尚未成熟,仍脱离不了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除了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之外,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听、唱、创、演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上,多注重对音乐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的培养。 
在教学设计中,我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导学生感知——体验——联想——创新贯穿教学始终,力求在教学中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积极地参与,大胆的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在学唱歌曲中,通过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方法,使学生能够体验歌曲的情绪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唱歌曲《迎宾曲》,能用朝气蓬勃的歌声表现热情友好的音乐形象,抒发热爱家乡、渴望友谊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跨小节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的掌握以及歌曲休止处的修饰处理。 2、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并表现出歌曲的现代感。 
教学难点 歌曲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的掌握以及歌曲旋律跳跃性的熟练演唱。 
课 时 一课时 
教 具 教师:多媒体,教材 
 学生:教材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以PPT为依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点 
(导)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导入 
播放一首西方音乐《迎宾曲》,让学生讨论这首乐曲的曲名是什么?初步感受? 
引入课题。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一首来自民族的音乐——广东音乐《迎宾曲》 播放歌曲 学生聆听、进行讨论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以PPT为依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点 
(感) 感受旋律 
学习新知 
 二、新课教授 
初听乐曲,观看影片《客从何来》片段,让学生感受歌曲产生的背景及情绪。 
教师简介关于影片歌曲的背景。 
词曲作者简介 
再次聆听并学习歌谱,学生进行哼唱。 
学唱歌曲。教师教唱歌曲中的旋律片段, 
处理歌曲中的重点节奏和旋律学唱。 
2/4 × ×× | × — || 
2/4 ×. × | ×× ×× || 
2/4 ×× × | × — || 
2/4 ×× 0 | 0× ×× || 
完整演唱歌曲,教师分段教学演唱。 
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着伴奏有情感的演唱。 
 
《迎宾曲》是为长春电影制片厂1980年摄制的影片《客从何来》创作的主题歌,雷雨声作曲,刘文玉作词,李谷一演唱。后歌唱艺术家李谷一又在84年春晚上演唱,一时红遍大江南北。这首具有浓郁的广东音乐风格的歌曲,赋予了它灵感,从二十多年前开始,一直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好友,它热情活泼的曲调和浓郁的广东民歌曲风,从改革前沿的广东一唱到如今早已是今非昔比的整个中国,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友善、好客。 
 
聆听、讨论 
 
(演) 表演实践 
拓展延伸 
 要求:请学生聆听广东音乐《步步高》,感受《迎宾曲》中与之相似的旋律,并用铅笔在书上的乐谱中做记号。 
教师指导,分组练习歌唱。 
全班齐唱,体会歌曲的情绪。 
 播放歌曲 
 
(四) 归纳总结谈论收获 让我们每一位学生记住这首具有浓郁的广东音乐风格的歌曲,从二十多年前开始,一直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好友,它热情活泼的曲调和浓郁的广东民歌曲风,从改革前沿的广东一唱到如今早已是今非昔比的整个中国,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友善、好客。 
 
 
 
 
 板 书 设 计 
迎 宾 曲 
 刘文玉词 
 雷雨声曲 
稍快、喜悦地 
A段——亲切地 
 装饰音:前倚音、附点音符节奏、切分音 
B段 激昂地 
C段 抒情地 
尾声 热情活泼的曲调和浓郁的广东民歌曲风, 
 
 友善 好客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