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24 12:1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猜一猜
北伐
淮安
总理
外交家
根据以下提示,猜一人物(三个字)
周 恩 来
二十世纪10个最伟大的人物 在美国人心目中,以下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人物: 1. 富兰克林·罗斯福 2.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3. 温斯顿·丘吉尔 4. 毛泽东 5. 圣雄甘地 6. 约瑟夫·斯大林 7. 周恩来 8.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9. 戴高乐 10. 伍德罗·威尔逊
新中国成立后,你认为我们采取了什么样
的外交政策?
快速阅读,提炼要点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建国初期外交形势图
中国
与中国建交国 与美国缔结防御条约国
请思考:图上反映出建国初,我国外交面临怎样的形势?
讨论:假如你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你会怎样去改变这种状况呢?
面对着当时对中国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领导人是怎样做的呢
积极、主动,走向世界交朋友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毛泽东应邀出席斯大林七十寿
辰庆祝大会,受到高规格接待
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有人形容中苏关系是“同志+堂兄”的关系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
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
尊重
领土主权
互不
侵犯
干涉内政
平等
互惠
互不
和平
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1. 50年代前半期我国外交的特点是什么?
50年代前半期我国外交的特点是:以独立姿态
登上国际舞台。
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提出。
2.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1)上述材料被称为什么?
(2)这一材料是在何时、什么情况下、由谁倡导的?
(3)后来产生了什么影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底,中印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提出的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带着以下的问题看录像:
请说出这次会议时间、地点和名称。
这次会议的特点和中心议题是什么?
中国为万隆会议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这次会议的召开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
维护民族独立,
促进世界和平.

社会制度不同
建设道路不同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
考考你?
建国初期,周恩来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949-195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周恩来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
开创了我国外交新局面
为我国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独立自主和求同存异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局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说明吗
2001年10月21日,江泽民主席在上海科技馆迎接美国总统布什。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APEC)在上海召开。
2002年5月,美国总统布什会见时任国家副主席胡锦涛。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WTO)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A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
D 、1955年万隆会议
A、周恩来出席了会议
B、中国代表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D、会议促进了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关于万隆会议不正确的说法是
3、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包括:
(1)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2)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 共同要求
(3)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4)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想一下“求同存异”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适用吗?实际上它存在什么道理?
“求同存异”实际上包含了宽容、谦虚、彼此理解、互相尊重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