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牛郎织女(一)+(二)》
【单元主题教学】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三单元
《牛郎织女(一)+(二)》
精读“1+1”
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规范书写文中的生字、生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民间故事的特点。
3.品读关键情节,体会人物形象特点。
4.尝试用发挥想象,丰富故事情节的方式讲故事。
5.绘制连环画,并配以说明文字。
二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人物形象的特点。
2.发挥想象讲故事。
3.绘制连环画,并配以说明文字。
三 教学流程
出示预习单,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巩固生字词认写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小组内认读生字词。
同桌互读,组长指定小老师领读,正音。
2.指导书写生字:指名学生说说在写生字时有哪些字需要注意。对个别字老师点拨。如:“嫂”的笔顺。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三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认读生字,为阅读扫清障碍。
3.交流对叶圣陶的了解。
举手说说对叶圣陶的了解,学生互相补充。
三 教学流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叶圣陶,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品有《隔膜》《稻草人》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搜集资料,了解作者,丰富文学常识积累。
4.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故事。
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可用拟小标题的形式理清脉络,然后用简练的话概括全文内容;小组代表汇报;最后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感知全文内容。
三 教学流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如:1.身世凄苦 2.与牛相伴
3.被逼分家 4.结识织女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总结概括,理清文章脉络的能力。
二、品读文本 ,了解人物:
1.读课文,议一议,文中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直接交流即可。
有牛郎、老牛、哥哥、嫂子、织女、众仙女、王母等。
2 .再读课文,讨论:男主角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
(1)自主阅读探究(课文1、3、4段)。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老师适时点拨。
3.牛郎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呢?
运用前边所学抓关键词句、快速阅读的方法,合作研读课文12-21段,重点品读12、18段。
三 教学流程
二、品读文本 ,了解人物:
先解决第2题:引导学生研读文本1、3、4段,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牛郎与老牛关系。
三 教学流程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 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那头牛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睛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怪有意思的。……两下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
二、品读文本 ,了解人物:
引导学生抓住第3段中的“亲密”“一块出去,一块睡”等词句,体会牛郎与老牛的亲密。
三 教学流程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 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那头牛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睛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怪有意思的。……两下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
牛郎与老牛很亲密。其实,这里还有一个对比:哥哥嫂子对牛郎相当不好,可是老牛对牛郎很亲密、很温和。
二、品读文本 ,了解人物:
引导学生抓住第三段中的“周到”一词,体会牛郎对老牛无微不至的照顾。
三 教学流程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 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吃的好
喝的好
住的好
二、品读文本 ,了解人物:
引导学生研读文本1、3、4段,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牛郎与老牛关系。
三 教学流程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 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那头牛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睛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怪有意思的。……两下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
牛郎对老牛照顾周到,
老牛对牛郎亲密温和。
相依为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段落、关键词句感悟文本,体会人物特点。
三 教学流程
“明天黄昏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是一片树林,树林前边是一个湖,那时候会有些仙女在湖里洗澡。她们的衣裳放在草地上。你要捡起那件粉红色的纱衣,跑到树林里等着。去跟你要衣裳的那个仙女就是你的妻子。这个好机会你可别错过了。”
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那么牛郎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呢?
运用前边所学抓关键词句、快速阅读的方法,合作研读课文9-21段,重点品读12、18段,进行思考交流。
(1)自主快速阅读、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老师适时点拨。
通过交流,大家明白,牛郎认识织女:一是老牛透露天机,出谋划策。
抓住关键词,体会老牛的话,言简意赅,重点信息清楚明白。
三 教学流程
王母娘娘需要的彩锦多,就叫织女成天成夜地织,一会儿也不许休息。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手老在梭上,劳累不用说,自由也没有了,等于关在监狱里,实在难受。
牛郎认识织女:二是织女在天上非常劳累、没有自由。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到正因如此,织女才会到人间来,牛郎才有机会认识她。
三 教学流程
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明白,牛郎认识织女:
一是老牛通风报信,出谋划策。
二是织女在天上非常劳累、没有自由,才来到人间。
那为什么老牛会告诉牛郎呢?织女为什么会接受牛郎呢?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明白
正是牛郎的善良、感恩打动了老牛,才有老牛的通风报信、出谋划策;也是牛郎的善良、真诚打动了织女。
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三 教学流程
三、丰富情节,创讲故事:
就是这一个个详细具体的故事情节,让我们读出了这么多,可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让我们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
在教学中可以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节,也可以让男生分组研讨第一个情节,女生分组研讨第二个情节。
1. 小组内讨论,怎么让情节更具体,然后尝试讲故事,组内评价总结。
2.全班交流,总结方法,评选最佳创意情节。
(1)根据人物特点,想象人物所做的事情。
(2)增加人物的对话、动作、心理、外貌描写等等。
(3)在讲故事时要加上适当的表情、动作,要有合适的语气、声调等。
三 教学流程
三、丰富情节,创讲故事:
3.根据推选的最佳创意情节,引导同学们再演一演。
设计意图:创设语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学会用丰富故事情节的方法创造性地讲故事,并在此基础上演一演。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民间故事的兴趣,提升学生“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流程
三、丰富情节,创讲故事:
3.根据推选的最佳创意情节,引导同学们再演一演。
(1)小组长分好角色。
(2)注意把叙述性的句子变成人物的对话。
(3)注意语气、声调要符合角色的性格特点,不是读课文。
4.评选最佳故事表演者。
四、迁移运用,自主阅读:
牛郎织女结婚之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自主阅读《牛郎织女(二)》,来了解他们的命运。
1.整体感知故事,可以拟小标题,理清内容。
2.王母为什么要拆散牛郎织女,你认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想象一下,王母是如何惩罚织女的,织女是如何做的,才让王母“拗不过”,在小组内讲讲自己想象的故事。
三 教学流程
四、迁移运用,自主阅读:
牛郎织女结婚之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自主阅读《牛郎织女(二)》,来了解他们的命运。
1.快速默读课文,可以拟小标题,理清内容。
(1)自读,把自己的思考写在书上。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表扬鼓励为主。
(小标题示例:男耕女织 幸福生活,王母发怒 隔河相望,努力抗争 七夕相会。 )
三 教学流程
四、迁移运用,自主阅读:
2.王母为什么要拆散牛郎织女,你认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段品读感悟。
三 教学流程
……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败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她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哪怕织女藏在泰山底下的石缝里,大海中心的珊瑚礁上,也一定要抓回来,给她顶厉害的惩罚。
因为“恨”
不抓织女
誓不罢休
王母娘娘专横 毒辣
四、迁移运用,自主阅读:
3.想象一下,王母是如何惩罚织女的,织女是如何做的,才让王母“拗不过”,在小组内讲讲自己想象的故事。
织女努力抗争,才得来七夕相会的机会。
三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运用学习《牛郎织女(一)》时的方法,引导学生快速自主阅读,提升学生个性化阅读、合作探究和自学能力。
五、绘连环画 配上文字:
三 教学流程
《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其实课文里的插图也非常鲜活形象。
五、绘连环画 配上文字:
三 教学流程
如果把《牛郎织女》的故事绘制成连环画,应该又是另一种精彩啦!
1.先引导学生交流连环画相关知识。并出示连环画图片,激发兴趣。
连环画又称连环图画、连环图、小人书、小书、公仔书等。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在每幅图画下面往往配上简明扼要的文字。
五、绘连环画 配上文字:
三 教学流程
《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传》
2.你打算画哪些内容,每幅图配什么文字。
(1)自己快速跳读课文,想想画什么,配什么文字。
(2)小组内讨论。
(3)全班交流。
点拨:
1.要注意选取主要情节,体现原有情节顺序,体现连续性。
2.注意图画版面安排,要依据原作刻画人物形象。
3.文字要简练,概括性强。
(4)课下绘制连环画,下节课展评。
五、绘连环画 配上文字:
三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安排学生绘制连环画,由说到画,到配文字,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激发学生创造性阅读的兴趣,并且实现了绘画与文字撰写的融合,也是对缩写的一个巩固提升。从而提升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牛郎织女
拟小标题 理清脉络
关键词句 认识人物
丰富情节 创讲故事
绘连环画 配上文字
感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