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4章 习题课件(共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4章 习题课件(共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30 23:12:47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四章
光现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1
2
3
4
5
6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呈现
7
8
9
10
A
A
C
D
目标一
D
C
C
直线传播
11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5
6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7
8
9
目标二
1.【2020?常州】夏夜,溧阳萤火虫生态园内,月光皎洁,草丛里飞舞着亮莹莹的萤火虫,颇有“含明终不息,夜月空徘徊”的意境,此情景中(  )
A.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
B.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
C.月亮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
D.月亮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
目标一 光的直线传播
【点拨】月亮是反射的太阳光而看起来很亮的,不是光源;萤火虫自身能发光,是光源。
【答案】A
2.有以下光源:①太阳、②点燃的蜡烛、③斧头鱼、④点亮的手电筒、⑤恒星、⑥电鳗,请将它们分成两类,并写出分类特征。一类__________,特征为__________;另一类________,特征为________。(分类时填写序号)
①③⑤⑥
自然光源
②④
人造光源
3.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在玻璃中沿直线传播
B.光只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C.光在空气中传播路线是弯曲的
D.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A
4.【教材P70图4.1-2拓展】如图所示,在水槽左侧用激光让光线射向透明的水槽,在A点处慢慢注入海波溶液后,原来是一条直线的激光束发生了弯曲,搅拌溶液一段时间后激光束又变成直线。针对上述现象和相关规律,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波溶液不均匀时,光不能沿直线传播
B.光在均匀海波溶液里沿直线传播
C.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C
5.下列现象不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
A.小孔成像
B.手影
C.激光束
D.看到地平线以下的太阳
D
6.【2021?南京模拟】如图所示,“我”看不见“美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沿直线传播
7.“一河诗画,满城烟花”,浏阳国际烟花节吸引了众多游客观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焰火属于自然光源
B.光由空气进入水中传播速度变快
C.先看到焰火后听到爆炸声,说明声速比光速快
D.焰火把人影照在地面上,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
8.设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v2,在普通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v3,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A.v1B.v1>v2=v3
C.v1>v2>v3
D.v1=v2=v3
C
9.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
B.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
C.用一条带箭头的实线表示光线用到理想模型法
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常用虚线表示
【方法规律】不要误认为能画出来的光线就一定实际存在。光实际存在,而光线是人们为了研究方便而构建的一个理想模型(理想模型法)——一条带箭头的实线,它实际上并不存在,故C正确,D错误。光源能发光,但光不是光线,故A、B错误。
【答案】C
10.【2019?天水】小明在湖边树荫下乘凉时,发现树下有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
直线传播
11.【2020?娄底】2020年6月21日下午3点半左右,娄底市内绝大部分同学亲眼看到了日环食这一难得的景象。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日食属于光的________现象;如图中,能描述其形成原因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图。
【点拨】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就形成了日食,可见图甲是日食的成因图。
【答案】直线传播;甲
1.如图所示是两根标杆及它们在灯光下的影子,请在图中画出光源的位置(用点P表示),并在图中画出人在此光源下的影子(用线段EF表示)。
目标二 光的作图与计算
解:如图所示。
2.请在图中根据这两条光线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
S(保留作图痕迹)。
解:如图所示。
3.如图所示,请画出电线杆在太阳光下的影子,并标出影子的位置OA。
解:如图所示。
4.用光路图作出物体AB经小孔O在屏幕M上所成的像A′B′。
解:如图所示。
5.【教材P72T4改编】一篇科普文章中写道,即使太阳突然消失,人类也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因为尽管阳光信使一路狂奔,当他来到我们面前时已经过去8.333
333
min!试据此计算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光速c取3.0×108
m/s)
解:太阳光传播的时间t=8.333
333
min≈500
s。
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s=ct=3×108
m/s×500
s=1.5×1011
m。
6.【2019?兰州】利用激光测量地月距离是20世纪6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从地面向月球发射一束脉冲激光,激光被安装在月面上的角反射器反射回来,地面上的计时器把激光往返地月的时间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地月距离。激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光速均按3.0×108
m/s计算,若计时器记录的时间为2.56
s,则地月距离约为多少米?
7.【2021?南京金陵汇文学校月考】如图所示,室内有一点A,请根据下面的要求完成作图:
(1)A处为光源,试画出A能够照亮室外的范围;
解:如图甲所示。 
(2)A处为人眼,试画出人眼能够观察到室外景物的范围。
解:如图乙所示。 
【点拨】作照亮范围时,图中光线从光源射出;作观察范围时,图中光线射向人眼。
8.新年到来之际,小明在滨江公园江堤上欣赏夜景,很远处有人在放焰火。小明发现:焰火炸开时的光芒与爆炸声音总是不协调,他用停表测了一下,某次爆炸声要比光芒晚约1.5
s(已知空气中声速约为340
m/s,空气中光速约为3×108
m/s)。请据此估计小明测量的那次焰火炸开处与他之间的距离。
解:焰火炸开处与小明的距离s=vt=340
m/s×1.5
s=510
m。
9.小华同学在期末体育技能测试100
m跑项目中,取得15
s的成绩。求:
(1)小华的平均速度。
(2)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则小华的成绩比他的实际成绩快多少?(v声=340
m/s,保留两位小数)(共38张PPT)
第四章
光现象
第5节 光的色散
1
2
3
4
5
6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呈现
7
8
9
10
C
B
A
白光
目标一
A
色散
C
C
红;黑
反射;红
1
2
3
4
5
6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7
8
9
目标二
答案呈现
D
B
B
C
C
D
10
C
C
A
11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2019?益阳】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仍按原来方向传播
B.光将向斜上方偏转
C.在光屏上呈现各种色光
D.光屏上只呈现红、绿、蓝三种色光
目标一 光的色散
C
2.【2020?黑龙江改编】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形成的是(  )
【点拨】井底之蛙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只能看到头顶的一片天;天空中出现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铜镜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答案】B
3.【2020?上海】下列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  )
A.蓝光
B.黄光
C.橙光
D.紫光
A
4.【中考?烟台】【教材P86图4.5-3变式】如图所示,三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图中阴影部分),可以形成________。
白光
5.仔细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图中的光路示意图正确的是(  )
【点拨】光线通过三棱镜后,总向底边偏折。白色光经过三棱镜后产生色散现象,由上至下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这是因为紫光的折射率最大,所以偏折最大;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则偏折程度最小,故上端为红光,下端是紫光。
【答案】A
6.【中考?温州】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如图为彩虹的形成示意图。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因此彩虹的上边缘可能呈现红色,这
种现象叫光的
________现象。
色散
7.透过绿玻璃看蓝纸是黑色的,这是因为(  )
A.绿玻璃将蓝纸反射的色光染成黑色
B.蓝纸反射的光透过绿玻璃与绿玻璃发出的绿光混合成黑色光
C.绿玻璃几乎全部吸收蓝纸反射的色光因而没有光透过绿玻璃
D.绿玻璃将蓝光全部反射因而没有光透过绿玻璃
【点拨】绿玻璃只能透过绿色光,其他色光被吸收,蓝色物体反射的蓝色光不能透过绿玻璃,就没有任何色光进入眼睛,因此蓝纸看起来是黑色的。
【答案】C
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请用光学知识解释杏花呈现红色的原因(  )
A.杏花能发出红光   B.杏花能吸收红光
C.杏花能反射红光   D.杏花能反射所有色光
【点拨】杏花是不透明的物体,它的颜色由其反射的色光决定,看到杏花呈现红色,说明杏花反射红色光。
【答案】C
9.小明正在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中答题,请帮助小明在题中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一束太阳光透过一块红色的玻璃,照在白纸上,白纸呈现______色;照在绿纸上,绿纸呈现________色。
【点拨】红色玻璃能透过红光,红光照射到白纸上被反射,使白纸看起来呈现红色。若红光照射到绿纸上会被吸收,使绿纸看起来呈现黑色。
【答案】红;黑
10.【2020?苏州】在光学实验室内,将一辆玩具汽车放置在白色背景板前。拉上窗帘,打开光源A,让一束白光照向汽车,发现汽车呈现黄色,这是由于汽车________(填“吸收”或“反射”)了黄色光。若将另外一束红光照向汽车的影子,
则影子区域此时呈现________色。
【点拨】汽车呈现黄色,是由于汽车反射黄色光。将另外一束红光照向汽车的影子,白色背景板反射红光,故该区域呈现红色。
【答案】反射;红
1.测温枪的学名是“红外线测温仪”或者“红外线辐射测温仪”。它的原理是:被动吸收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从而获得物体温度数值。下列与红外线测温仪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外线通过肉眼可观察到
B.红外线是声波的一种
C.红外线测温仪是通过测温枪发出红外线来测体温的
D.红外线测温仪测体温说明红外线能传递能量
目标二 看不见的光
【点拨】红外线是不可见光,人肉眼无法看到红外线,故A错误;红外线不是声波,故B错误;红外线测温仪是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来测定物体表面温度的,而不是通过测温枪发出红外线来测体温的,故C错误,D正确。
【答案】D
2.家庭淋浴房一般会安装“浴霸”。严冬季节,打开浴霸沐浴,温暖如春。此过程是利用红外线的(  )
A.荧光效应 B.热效应 
C.保温性
D.屏蔽效应
B
3.【2019?聊城】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其大小是________m/s,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________,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3×108
红外线
4.下列不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
A.杀菌
B.监测森林火情
C.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D.促进人体维生素D合成
B
5.【2021?南京模拟】医院里用的紫外线灯发出的光看起来是淡紫色的,这是因为(  )
A.紫外线是一种淡紫色的光
B.紫外线有一部分是可见的,有一部分是不可见的,看得见的那一部分是淡紫色的
C.这种紫外线灯既发出了紫外线,也发出了少量的紫光
D.这种紫外线灯只发出了紫光,而没有发出紫外线
C
6.在银行和商场,人们使用验钞机来辨别钞票的真伪,这主要是利用(  )
A.紫外线可以杀菌
B.紫外线的穿透力强
C.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D.紫外线可以传递能量
C
7.关于不可见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可见光并不存在
B.红外线就是红光
C.不可见光不能传递信息
D.不可见光可以被反射
【点拨】红外线和紫外线是不可见光,它们不能被眼睛所识别,故被称为不可见光,但它们与可见光一样实际存在,能发生反射和折射,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答案】D
8.利用其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的是(  )
A.超声波
B.红外线
C.紫外线
D.可见光
【点拨】紫外线能破坏细菌结构,能用来灭菌,因此可以用其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
【答案】C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紫外线是紫色的
B.医院里常用红外线消毒
C.电视遥控器通过发射红外线远程遥控电视
D.验钞机是红外线的一种应用
【点拨】紫外线属于不可见光,肉眼是看不到的,故A错误;医院里常用紫外线消毒,故B错误;电视遥控器发射的是红外线,故C正确;验钞机是紫外线的一种应用,故D错误.
【答案】C
10.绝大多数鱼类的体温与周围水温相同,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为证实这一点,可对水中月鱼进行拍照,应选用的器材是(  )
A.红外照相机
B.可见光照相机
C.紫外光成像仪
D.超声波成像仪
【点拨】水中月鱼体温比周围水温高,辐射的红外线多,因此选用红外照相机拍照。
【答案】A
11.【中考?武汉】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方法。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
为100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
这表明紫外线能使____________发光。
荧光物质
(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票上的“100”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
_____。
反射
(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透明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
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
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共38张PPT)
第四章
光现象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1
2
3
4
5
6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呈现
7
8
9
D
C
运动;反射
A
目标一
1.2;不变
B
1
2
3
4
5
6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7
8
目标二
答案呈现
虚;能
1.【2020?株洲】“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关于诗中描绘的场景的物理解释正确的是(  )
A.荷花在水中的像比荷花小一些
B.水越深像就越远
C.蜻蜓无法在水中成像
D.水面相当于平面镜
目标一 平面镜成像
【点拨】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荷花在水中的像与荷花大小相同,荷花距离水面越远,像就越远,与水的深度无关;蜻蜓也可以在水中成像。
【答案】D
2.【2020?鄂州】小明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5
m处时,他与镜中像的距离是_____m。若小明身高170
cm,当他以0.1
m/s的速度缓慢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像的高度将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70
cm。
3.0
等于
3.【教材P78图4.3-3拓展】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  )
A.平面镜发出的
B.像S′发出的
C.平面镜反射的
D.人的眼睛发出的
【点拨】人能看到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于平面镜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眼。
【答案】C
4.【2020?江西】如图所示,湖面上一只白鹭正展翅上冲,若以水中的“白鹭”为参照物,白鹭是________的;水中的“白鹭”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虚像。
运动
反射
5.【2021?常州第二十四中学月考】在一些狭小的房间的墙壁上挂上几面大镜子,可以形成空间增大的感觉,这主要是利用了平面镜能够(  )
A.使物像距离是物镜距离的两倍
B.改变光路的性质
C.使房间内更明亮
D.成实像
【点拨】平面镜成像,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这样在视觉效果上会给人空间增大的感觉。
【答案】A
6.据报道,在北京某饭店安装电梯时,为了把电梯装得又正又直,安装工人巧妙地利用一束激光圆满完成了任务,这是应用了____________的规律。香港汇丰银行大楼利用平面镜将楼外的自然光引进楼内,解决了大楼的照明问题,这应用了光的________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光的直线传播
反射
7.【教材P80T1变式】小明进入校园走进走廊,发现正对自己放置的平面镜中还有另一个“自己”,如果小明以1.2
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他的像将以_______
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点拨】不要根据生活经验错误地认为人面镜,人在镜中的像变大。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若小明以1.2
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则他的像也将以1.2
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当他走向平面镜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答案】1.2;不变
8.【中考?江西】如图乙所示的是小安同学自制的潜望镜,利用它能在隐蔽处观察到外面的情况。用它正对如图甲所示的光源“F”,则所观察到的像是(  )
【点拨】潜望镜成像,其实就是平面镜成像,经过两次平面镜成像后,所成像为正立、等大的像,故选B。
【答案】B
9.【中考·荆门】在学校游艺晚会上,小明表演的“巧测距离”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如图,桌面有一个密闭的长方体木箱,其中一个侧面MN是透明薄玻璃,箱内有一支蜡烛A。在不打开箱子的情况下,他利用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刻度
尺、火柴测出了箱内蜡烛A到侧
面MN的距离,方法如下:
(1)把蜡烛B放到箱子侧面MN的右侧桌面上并点燃。
(2)移动蜡烛B,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刻度尺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就等于蜡烛A到侧面MN的距离。在测量过程中,点燃蜡烛B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蜡烛B的像和蜡烛A完全重合
蜡烛B到侧面MN
使蜡烛B成的像更明亮
【点拨】题中测量的原理是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1.【2020·宿迁】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目标二 平面镜成像的作图与探究
解:如图所示。
2.【2020·遂宁】图中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保留作图痕迹)
解:如图所示。
3.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根据平面镜中的像A′B′和物体AB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
解:如图所示。
4.【2020·广元】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过A点的反射光线。
解:如图所示。
【点拨】先通过平面镜作出发光点S的对称点S′,即S的像;连接S′A交平面镜于点O,则O为入射点,
S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
5.【2020·河南】检查视力时,为节省空间,常让被测者背对视力表,观察对面墙壁上平面镜M中视力表的像,请在图中作出被测者通过平面镜M看到视力表上A点的光路图。
解:如图所示。
【点拨】作出A点的像A′点,再连接眼睛和像点A′,交平面镜于O点,连接AO可得到入射光线,O与眼睛的连线为反射光线。
6.冬冬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她在平面镜中成的是________(填“虚”或“实”)像。现将一块和平面镜等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
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镜中成像。
【点拨】平面镜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故在镜后放一物体并不妨碍光的反射,也不会影响成像。如家中的平面镜悬挂在墙上,我们仍然可以正常地从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答案】虚;能
7.【2020?广安】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此实验中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大小
(2)实验中把光屏放在蜡烛所成像的位置处,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
虚像
(3)拿走光屏,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3
cm,同时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我们会发现蜡烛A到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______
cm,此时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6
不变
8.【2020·本溪】小阳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他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把另一支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从不同角度透过玻璃板看,它跟前面蜡烛A的像都完全重合。改变蜡烛A的位
置,重复上述步骤,再做两次实验,并把三次实验中蜡烛A和B的位置记录在白纸上,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用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蜡烛B跟前面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________。
【点拨】实验时采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表明像和物体大小相同。
相等
(3)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________(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
【点拨】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因此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蜡烛A的像的位置保持不变。
不动
(4)小阳把白纸沿着玻璃板的位置对折,观察到像与物的对应点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
【点拨】小阳把白纸沿着玻璃板的位置对折,观察到像与物的对应点完全重合,这表明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同。
相等
(5)小阳取走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这时应该_______(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这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_______像。
【点拨】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应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不透过
虚(共37张PPT)
第四章
光现象
第2节 光的反射
1
2
3
4
5
6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呈现
7
8
9
10
A
D
C
C
目标一
A
B
C
C
1
2
3
4
5
6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7
目标二
答案呈现
B
1.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如图是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镜面收集太阳能的工作原理图。下列关于太阳光传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定日镜面是自然光源
B.在定日镜面上发生反射
C.经过定日镜后沿直线传播
D.经过定日镜后传播速度不变
目标一 光的反射
A
2.晚自习课上,我们抬头能看到天花板,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同时我们还能看到天花板上的日光灯,这是光的______________现象。
反射
直线传播
3.【2019?桂林】小敏同学探究了光的反射定律,在她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C.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D.反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上
D
4.如图所示,一束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反射光线经过的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点拨】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将逆着入射光线返回。
【答案】C
5.【2021?常州模拟】关于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对应的反射光线
B.镜面反射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漫反射中有些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入射光线彼此平行时,漫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彼此不平行
C
6.【中考?贵港】粼粼波光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产生的,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光的__________。
镜面反射
漫反射
7.【2019?湘西州】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角是60°
B.入射角是30°
C.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D.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不变
【点拨】不要把入射光线与镜面之间的夹角作为入射角,也不要把反射光线与镜面之间的夹角作为反射角。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则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为60°,故A正确,B错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90°-60°=30°,故C错误。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也增大,故D错误。
【答案】A
8.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若镜面不动,入射光线绕入射点转动10°,则反射光线绕入射点转过的角度为(  )
A.0°    B.10°
C.20°
D.任意角度
【点拨】由图可知,镜面不动,入射光线绕入射点转过多大的角度,反射光线同样绕入射点转过多大的角度。
【答案】B
9.【2019?无锡】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水平向左移动
B.水平向右移动
C.竖直向上移动
D.竖直向下移动
【点拨】将平面镜水平向左、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不变,不能射中目标。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能射中目标。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光斑会向下移动,不能射中目标。
【答案】C
10.把微小放大以利于观察,这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是一种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A为激光笔,B、C是平面镜,P为台面,未放重物时,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为点D,当把重物M放在台面P上时,台面将发生微小形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
B.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C.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D.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
【点拨】台面P上放重物M后,平面镜B右侧下移,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根据镜面反射的特点知反射角也会变大,故反射光线会向右偏,则光斑会向D点的右侧移动。
【答案】C
1.【2020·南京】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射向平面镜,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请保留作图痕迹)
目标二 反射的作图与探究
解:如图所示。
2.图中MN为平面镜,OB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解:如图所示。
3.【2020?枣庄】【教材P76T3变式】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射入隧道内,请你通过作图画出平面镜,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解:如图所示。
4.【中考?贵港】太阳光线跟水平方向成30°角,为了使反射光线水平行进,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解:如图所示。
5.如图所示,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若将纸板F向后翻折,则(  )?
A.纸板F上仍能看到反射光线OB
B.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
C.就没有反射光线
D.反射光线OB和入射光线AO不在同一平面内
【点拨】不要误认为看不到反射光线,反射光线就不存在。将纸板F向后翻折,反射光线OB和入射光线AO仍在同一平面内,但由于纸板F与纸板E不在同一平面内,故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OB。
【答案】B
6.【2020·福建】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纸板EF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平面镜。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入射角i
15°
30°
45°
60°
70°
80°
反射角r
15°
30°
45°
60°
70°
80°
(1)让入射光贴着纸板EF沿AO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记录如表。比较r和i,可以得出:光反射时,
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
等于
(2)纸板EF右侧没有沿ON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平面内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的。
(4)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_____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
可逆
漫反射
7.【2020·甘南州节选】“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________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________时针方向转动。
垂直

【点拨】白色纸板ABCD应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这样反射光线才可以在硬纸板上呈现;如图所示,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则反射光线会远离法线,即反射光线将会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点拨】因为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应改变入射角的度数进行多次实验。
(3)在图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  )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C
【点拨】在图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而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所在的平面也垂直于平面镜,可见反射光束在纸板前方。(共15张PPT)
第四章
光现象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1
2
3
4
5
6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呈现
7
8
9
B
C
C
C
1.【2020?长春】如图所示的是《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潜望镜。它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潜望镜。它的成像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B
2.【2020?重庆】如图所示,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点拨】倒立的“烛焰”属于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手在屏幕上形成的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铅笔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光的折射造成的,故C正确;金色的“日环”,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答案】C
3.【2020?绥化】小明站在穿衣镜前3
m处,以1
m/s的速度匀速靠近穿衣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穿衣镜中小明的像逐渐变小
B.以穿衣镜为参照物小明总是静止的
C.穿衣镜中小明的像是虚像
D.2
s后小明走的距离是1
m
【点拨】平面镜所成的像始终与物体等大,与人和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A错误;小明站在穿衣镜前3
m处,以1
m/s的速度匀速靠近穿衣镜,以穿衣镜为参照物,小明与平面镜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小明是运动的,故B错误;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C正确;2
s后小明走的距离s=vt=1
m/s×2
s=2
m,故D错误。
【答案】C
4.【2020?株洲】据报道,今年6月,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一些地区气温较往年同期明显升高,积雪提前熔化,白色的积雪熔化后,地面(  )
A.对太阳光的反射增多,进一步升高地面附近温度
B.对太阳光的反射增多,降低地面附近温度
C.对太阳光的反射减少,进一步升高地面附近温度
D.对太阳光的反射减少,降低地面附近温度
【点拨】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白色的积雪熔化后,反射能力减弱,吸收热量增多,会进一步升高地面附近温度。
【答案】C
5.【2021·常州模拟】如图中,
S是光源,A是不透明的物体,L是竖直墙面,试画出光源
S照不到墙面的范围,并把这部分墙涂上阴影。
解:如图所示。
6.【2020·常州】如图所示,AB、CD是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点光源S。(保留作图痕迹)
解:如图所示。
7.【2020·恩施州】有一工作间,人在B处要想看到外间A处的花盆,需要在某处安装一块平面镜。请把平面镜C画到合适的位置,并完成由B看到A的光路(只需在图中画出一条光的完整路径)。
解:如图所示。
8.【2020?凉山州】如图所示,是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表面,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已知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垂直,请在图中作出此束光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解:如图所示。
9.【2020·十堰】如图,空气中某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射向水面,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P点。请在图中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保留作图痕迹)。
解:如图所示。(共31张PPT)
第四章
光现象
第4节 光的折射
1
2
3
4
5
6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呈现
7
8
9
C
B
D
B
目标一
B
A
D
1
2
3
4
5
6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7
目标二
1.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B.光的传播方向一定不发生改变
C.光的传播方向不一定发生改变
D.在分界面处不发生反射
目标一 光的折射
【点拨】当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当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答案】C
2.【2021?宿迁模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为60°,则折射角(  )
A.等于0°
B.小于60°
C.等于60°
D.大于60°
B
3.【2019?内江】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在玻璃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和反射,以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D
4.为了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将一束光从玻璃槽的外侧由左侧倾斜向上射入盐水中,但光在盐水中并不是沿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这是由于(  )
A.光从空气到玻璃发生了折射
B.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
C.光发生了反射
D.光从玻璃到盐水发生了折射
B
5.【2020?广东】岸上的人看到水中小鱼的光路图是(  )
B
6.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  )
A.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B.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C.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D.无法判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点拨】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易错易混,记住:在密度大的介质中,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大,故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答案】A
7.【2020?镇江】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折射角为∠______(填“1”“2”或“3”),分界面为______(填“①”或“②”),分界面的
______(填“上”或“下”)方为
水。当入射角减小时,反射光
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将变________。
【点拨】由图可知,∠1等于∠3,因此①是法线,②是分界面,CO是入射光线,OA是反射光线,OB是折射光线。又∠2大于∠3,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分界面下方是空气,上方是水。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当入射角变小时,反射角也变小,折射角也会减小,故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会变大。
【答案】2;②;上;大
8.【2020?恩施州】一盏探照灯的灯光射向水池,如图所示,在没有水的池底C处形成一个光斑。在逐步注水的过程中,B处的人看到池底的光斑会(  )
A.在原地不动
B.先向左移再向右移
C.向左移动
D.向右移动
【点拨】如图所示,没有注水时,光沿直线传播,人直接能看到C点;注水后,探照灯射出的光线到水面发生折射,折射光线靠近法线照射到C′点,人看C′点时,C′点反射的光线到水面再次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进入人眼,眼睛逆着光线看感觉光线是从C″射出的,因此人看到光斑向右移动。
【答案】D
9.小云同学用一支新买的激光笔照射水面,在竖直白墙上出现了两个红色亮点A和B,如图所示,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处,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________方向转动;现保持入射点O
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B下移至B′处,
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________
方向转动。(均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点拨】如图所示,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处,应使入射光线绕着O点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当入射光线由图中MO变为DO时,反射光线由OA变为OA′。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B下移至B′处,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当入射光线由MO变为CO时,折射
光线由OB变为OB′。
【答案】顺时针;逆时针
1.【2020?南充】一束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和离开玻璃砖的折射光线。
目标二 折射的作图与探究
解:如图所示。
2.【2020?黔南州】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砖和离开玻璃砖后的光线。
解:如图所示。
3.【中考·黄冈】潭清疑水浅,安全记心间。如图,A是水池底某点,请作出光线AO的折射光线以及人从岸上看到A的像A′。
解:如图所示。
【点拨】先作法线,再画折射光线,将两条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其交点即为人所看到的A点的像的位置A′。
4.【2020·黔西南州】如图所示,装有水的烧杯底部有一枚硬币A,眼睛在B处看到硬币在C处。画出人眼看到硬币的光路图。
解:如图所示。
5.【2021?育才学校月考】按要求作图:
(1)如图甲所示,一条光线沿半径方向射向半圆柱体玻璃砖,请作出它在圆弧面上的折射光线和底面上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解:如图所示。
【点拨】指向圆心的入射光线,垂直于圆弧,传播方向不变;过O点作玻璃砖下表面垂线,可得法线,再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作图。
(2)如图乙所示,一条光线射向半圆形玻璃砖(O为圆心),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画出这条光束经过两个界面折射的大致光路图。
解:如图所示。
【点拨】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中时,折射光线将向靠近法线的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过圆心的折射光线垂直于界面,其传播方向不变。
6.某同学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的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图。
(1)在探究中,该同学在清水中滴入几
滴牛奶并搅拌,在水面上方的空气
中熏了点烟雾,这是为了
_____________。
便于观察光路
(2)实验中发现,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填“同一”或“不同”)平面内。
(3)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α

15°
30°
β

15°
30°
γ

11°
22.1°
同一
①光________入射到水中时,折射角为0°。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光的________和________现象。
③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__,且折射角始终______(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入射角。
垂直
反射
折射
增大
小于
7.小明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
(1)实验中可以发现,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______(填“同”或“异”)侧。

(2)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小明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合理吗?答:________;请你针对小明设计的实验,提出两条建议: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不合理
入射角α
45°
60°
反射角β
45°
60°
折射角γ
35.4°
40.9°
应进行多次实验
应换用不同介质进行
实验(共30张PPT)
第四章
光现象
光的反射的探究及应用
1
2
3
4
5
6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海若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ON的平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
(1)这个实验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是________。
光源
(2)海若按如图甲所示方式开始实验,纸板上显示出了两条光线,她想把这两条光线的传播路径保留在纸板上以便探究,请你为她设计一个简便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沿光路用铅笔相隔一定距离在
纸板上各点两点,再过两点用直尺、
铅笔将光的路径画在纸板上
(3)改变入射角,继续保留光的传播路径,最后纸板上留下了很多条光路,无法区分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对应,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可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编号
(4)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将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5)海若将一缺角的纸板按如图乙所示方式放置,让光沿直线AO入射,接着她以ON为轴旋转缺角纸板,发现无论缺角纸板旋转到哪个角度,反射光都只出现在入射光所在平面的纸板上,在缺角纸板上没有显示出反射光。这一现象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
2.【2021·苏州模拟】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其中ABCD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CD。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入射角
60°
50°
40°
30°
20°

反射角
60°
50°
40°
60°
20°

(1)实验时,光屏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上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________次实验的,原因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______________的夹角当成反射角。
(3)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呈现光路
4
平面镜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
射角等于入射角
3.【2020?北京】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情境:
(1)一束光贴着垂直于平面镜的纸板,从A点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ON是法线,入射角∠AON=45°。已知纸板上∠NOB=30°,∠NOC=45°,∠NOD=60°。则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将沿着图中____方向射出。
OC
【点拨】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入射角∠AON等于45°,则反射角也等于45°,已知∠NOC=45°,则反射角是∠NOC,反射光线将沿OC射出。
 拓展探究:
(2)实验中,为了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选用________(填“粗糙”或“光滑”)的纸板实验效果更好。
粗糙
【点拨】光在粗糙的纸板上发生漫反射,可以使人在各个方向清楚地看到光线。
(3)实验中,若纸板与水平镜面不垂直,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纸板的另一侧看到反射光线。
不能
【点拨】实验中,若纸板与水平镜面不垂直,就无法在纸板的另一侧看到反射光线。
4.【2020·东营】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装置。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
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
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移动点燃的
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1)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填“A”或“B”)这一侧观察,某同学无论怎样调节蜡烛B,发现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3)实验中,如果把蜡烛A远离平面镜,看到的像会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平面镜,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远离
不变
(4)若要确认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进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蜡烛B取走,将光屏放在蜡烛A像的位置上,
看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光屏上如果没有,说明
平面镜成虚像
5.【2020·山西】如图甲所示,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能看到玻璃板后面有它的像。
(1)再拿一支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目的是____________
____。实验中,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无论怎样移动,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2)解决上述问题后,图乙是同学们经过三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通过处理和分析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
一条即可)。
像和物体各对
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或像和物体
各对应点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移开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处,光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
不能
6.【2020?益阳】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
(1)在玻璃板前放置一支蜡烛,为了观察像的位置,实验者要在玻璃板的__________(填“前面”“后面”或“任何位置”)进行观察。
【点拨】眼睛在蜡烛A侧观察,能看到蜡烛A、蜡烛A的像、代替蜡烛A的像的蜡烛B。当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即可确定像的位置。
【答案】前面
(2)当蜡烛远离玻璃板时,所成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点拨】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始终与物体等大,因此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所成像的大小不变,仍与物体等大。
不变
(3)当玻璃板放置的位置如图所示时,蜡烛的像可能是图中的________(填“A”“B”或“C”)。
【点拨】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当玻璃板放置的位置如图所示时,蜡烛的像可能是图中的C。
【答案】C
拓展探究:
(4)为了清楚地看到蜡烛的像,实验应在较________(填“暗”或“亮”)的环境下进行,且选用________(填“透明”或“茶色”)玻璃板进行。
【点拨】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始终与物体等大,因此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所成像的大小不变,仍与物体等大。

茶色
(5)小明利用跳棋和跳棋盘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发现跳棋在玻璃板中成像不够清晰,他应照亮_____________
(填“玻璃板”或“玻璃板前的跳棋”)。
【点拨】由于跳棋不是光源,所成的像就不够清晰,则应照亮玻璃板前的跳棋。
玻璃板前的跳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