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5章 习题课件(共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5章 习题课件(共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30 23:14:40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1
2
3
4
5
6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呈现
7
8
9
10
A
凸;缩小
B
目标一
D
B
A
11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5
6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7
8
目标二
答案呈现
C
A
C
B
1.【2021?南京模拟】如图所示的是某摄影师拍摄的“飞机过水门”的照片,他所用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成在照相机的底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
C.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虚像
目标一 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A
2.【2020?齐齐哈尔】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刷脸”支付过程中,摄像头相当于________(填“凸”或“凹”)透镜,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
________(填“缩小”“等
大”或“放大”)的实像。
缩小

3.【中考?青岛】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镜头形成一个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实像,为使我们能在前方屏幕上看到像,在镜头的上方安装了一个平面镜,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倒立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4.【中考?东营】东营市开展了“红色电影进社区”活动,受到居民好评。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电影放映时在银幕上形成的是________立、放大的实像。
凸透镜

5.【中考?郴州】同学们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时,从侧面可以观察到温度计插入水中的部分变大了。下列设备中应用了这一光学原理的是(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平面镜
B
6.如图所示,手表的表壳上靠近旋钮处有一个透明的玻璃“凸起”,透过它可以看到一个较大的日历数字,那么这个玻璃“凸起”相当于一个______镜,透过它看到的实际上是日历数字的________
立的________(填“实”或
“虚”)像。
【点拨】玻璃“凸起”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其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日历数字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凸透(或放大);正;虚
7.【中考?荆门】下列光学仪器成放大实像的是(  )
A.潜望镜
B.平面镜
C.放大镜
D.幻灯机
D
8.以下光现象中所成的像是实像的是(  )
A.海市蜃楼
B.毕业合影
C.穿衣镜中的“自己”
D.露珠下放大的叶脉
B
9.关于实像与虚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像只能用光屏接收而眼睛看不见
B.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但可以用眼睛看到
C.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D.没有光线进入眼睛,就既看不到实像,也看不到虚像
【点拨】实像和虚像的区别:(1)成因不同,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2)正倒不同,实像一般是倒立的,而虚像是正立的。(3)呈现效果不同,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而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实像和虚像的相同点:实像和虚像都能用眼睛看到。
【答案】A
10.【2021·南京模拟】如图所示,F是透镜的焦点,a、b是两条入射光线,请作出S点通过透镜成像光路图。
解:如图所示。
【点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由此作出光线a、b通过透镜后的光路,两实际光线的交点就是S点的像S′。
11.【2020·眉山】如图所示,探究凸透镜成像时,F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蜡烛烛焰上的一点,试作出S的像S′。
解:如图所示。
【点拨】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据此画出两条折射光线,再将两条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发光点S的像点S′。
1.【中考?宜昌】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则像的特点是(  )
A.倒立、缩小
B.倒立、等大
C.倒立、放大
D.正立、放大
目标二 看图识别生活中的透镜
【点拨】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与投影仪的工作原理相同,故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C
2.【中考?新疆】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甲)可快速获取网络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如图乙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实验现象与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
像原理相同。
【点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由题图乙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答案】会聚;照相机
3.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平行玻璃砖
【点拨】玻璃杯中有水的这一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黑白卡片是左右颠倒的,说明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答案】A
4.【中考?内江】如图所示,是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以下器材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
A.放大镜
B.电影放映机
C.照相机
D.投影仪
【点拨】由凸透镜成像光路图可知,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来工作的。
【答案】C
5.将烛焰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内,在透镜另一侧可以观察到放大的虚像。把一不透明的光屏置于烛焰与虚像之间,如图所示,则烛焰的像(  )
A.会消失
B.没有变化
C.成在光屏上
D.亮度变暗
【点拨】虚像是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得到的,因此,在烛焰与虚像之间放置一光屏不会影响虚像的形成和对虚像的观察。
【答案】B
6.【2020·广州】如图所示,物体MN放在凸透镜前,0
cm处为凸透镜光心,M点发出的光线a平行于主光轴。
(1)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
cm。
【点拨】由图知,光线a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焦点,光心O到这一点的距离为焦距,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3.0
cm。
3.0
(2)画出光线b经光心后的光线。
解:如图所示。
【点拨】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据此可画出光线b经光心后的光线。
(3)物体MN经凸透镜成的像相对于物是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
【点拨】由凸透镜成像光路图可知,物体MN经凸透镜成的像是缩小的。
缩小
(4)要使光线a经凸透镜后的光线经过K点,应使凸透镜沿主光轴水平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点拨】因光线a的入射点和光心的距离不变(等于MN),且凸透镜的焦距不变,则两次光线a的折射光线应平行,作出光线a经凸透镜后的光线经过K点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可见应将凸透镜水平向左移动。
7.【中考·安徽】如图所示,L表示凹透镜,MN为主光轴,O点为光心,F为焦点。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通过凹透镜所成虚像A′B′的光路图。
解:如图所示。 
【点拨】从A点发出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两条光线的交点为A′点,过A′点作垂直于主光轴的直线,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B′,A′B′就是物体AB通过凹透镜所成虚像。
8.【2021·常州模拟】图中L为凹透镜,MN为其主光轴,O为光心,若物体AB经凹透镜成的虚像为A′B′,试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凹透镜的一个焦点F,并在图中标出F的位置。
解:如图所示。(共39张PPT)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1
2
3
4
5
6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呈现
7
8
9
10
A
A
变长;实
A
11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2020·娄底】如图所示,OA是光源S发出的一条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反射光线OA经过了凸透镜焦点F。请作出OA的入射光线和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解:如图所示。
2.【2020·丹东】如图所示,凹透镜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且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重合,凹透镜的虚焦点为F1,凸透镜的焦点为F2,一条光线经凹透镜(该光线的延长线过凹透镜的虚焦点F1)折
射后射向凸透镜,后经凸透镜
折射后最终射入水中,请画出
此过程的光路图。
解:如图所示。
3.【2019?北部湾】小明同学经常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物理的奥秘。在某次实验中:
(1)用一只透镜正对太阳光,如图甲所示,
纸板上出现的现象表明该透镜对光有
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填“凹”
或“凸”)透镜。
会聚

(2)用如图乙的装置进行实验,调节纸板与透镜的距离,纸板上会出现最小的光斑,用刻度尺测量该光斑与透镜的距离。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
cm,透镜与纸板的距离为
________
cm。
1
10.0
(3)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放置在光斑处,发现温度计的示数增大,说明光能可以转化为内能;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
86
4.【2020?宁波】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铁板制成。小科把“F”发光物置于离凸透镜13
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小科看到光屏上像的形状和大小分别是(  )
A.
、放大
B.
、放大
C.
、缩小
D.
、缩小
A
【点拨】凸透镜的焦距f=10
cm,物距u=13
cm,满足2f>u>f条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倒立的实像与“F”左右相反,上下颠倒,但因为是从如图所示方向看,所以只有上下颠倒,形状为“”。
5.【2020?杭州】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如图,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点拨】当物体在甲区域内时,u>2f,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A正确,B错误;当物体在乙区域内时,2f>u>f,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故C错误;当物体在丙区域内时,u<f,在凸透镜的同一侧会看到放大、正立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故D错误。
【答案】A
6.【2020?德州】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当烛焰在图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_。
缩小
照相机
【点拨】凸透镜的焦距f=10
cm,物距u=50
cm-20
cm=30
cm,u>2f,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2)实验中,光屏上已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某同学不小心用手指的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则光屏上会出现_______________(填“指尖的像”“指尖的影子”或“完整烛焰的像”)。
完整烛焰的像
【点拨】用手指的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手指遮挡部分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变少,其他光线的折射情况不变,像会变暗淡一些,但像是完整的。
(3)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在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也能看到一个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蜡烛的像,把光屏移动到这个像所在的位置,光屏上________(填“有”或“没有”)这个像。
等大
没有
【点拨】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薄玻璃板相当于平面镜,在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会看到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虚像在光屏上无法呈现,故光屏上没有这个像。
7.【2020?丹东】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内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放在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这支笔。当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的过程中,透过玻璃瓶会看到铅笔尖逐渐________(填“变长”或“变短”);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会突然改变方向,而“改变方向”后的像为
______(填“实”或“虚”)像。
变长

【点拨】装满水的玻璃瓶相当于一个横向凸透镜。当铅笔离玻璃瓶较近时,玻璃瓶起放大镜作用,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逐渐远离时,像变大;透过凸透镜会看到铅笔尖逐渐变长;到达某一位置时,铅笔尖忽然改变方向,此时铅笔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8.【2020?荆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
(1)如图所示,若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移到标尺刻度的________(填标号)范围内。
A.40~50
cm
B.50~60
cm
C.60~70
cm
D.70~80
cm
B
【点拨】此时物距u=40
cm-14.5
cm=25.5
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f<v<2f,因此应将光屏移到50~60
cm的刻度范围内,照相机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若将图中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所成的像将逐渐变________(填“大”或“小”)。利用这个规律可知:我们在照毕业合影时,如果最边缘的两个同学未进入取景框,则此时摄像师应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我们。

远离
【点拨】若将图中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物距增大,像距会减小,像变小;利用这个规律可知:毕业合影时,如果最边缘的两个同学未进入取景框,则此时摄像师应远离我们。
(3)若将蜡烛放在图中离凸透镜8
cm处,此时______(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找到像。
不能
【点拨】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8
cm处,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则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都接收不到像。
9.【2020?台州】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的。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  )
A.近视眼,镜片Ⅰ
B.近视眼,镜片Ⅱ
C.远视眼,镜片Ⅰ
D.远视眼,镜片Ⅱ
A
【点拨】图中人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前方,说明是近视眼,需要戴凹透镜矫正,即镜片Ⅰ。
10.【2020?呼和浩特】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年的6月6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爱眼日”。下面两个图,表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图。
(1)对两个图,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甲表示近视眼的成像图,乙表示远视眼的成像图
B.甲表示远视眼的成像图,乙表示近视眼的成像图
【点拨】图甲中像成在视网膜前方,为近视眼成像图;图乙中像成在视网膜后方,为远视眼成像图,故A正确。
A
(2)其中,____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应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点拨】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戴上凸透镜制成的眼镜后,能使光线提前会聚,可以矫正远视眼。
远视眼
(3)对于凸透镜和凹透镜,能够成虚像的透镜是_______。
A.只有凸透镜
B.只有凹透镜
C.凸透镜、凹透镜都可以
【点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成的像是虚像;当物距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见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可以成虚像。
C
11.【中考?龙岩】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
(1)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出水量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_的
______像。
缩小

【点拨】由图可以看出,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则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向水凸透镜内________(填“注入”或“吸取”)适量的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
①若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填“前”或“后”)。
②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是________透镜。
注入


【点拨】近视眼对光的偏折程度大,为模拟近视眼,应向水凸透镜内注入适量的水;若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后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了;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在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可以通过凹透镜矫正。(共19张PPT)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1
2
3
4
5
6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呈现
7
8
9
10
D
A
B
A
C
1.【教材P103图5.5-1拓展】如图所示的为一种光学显微镜,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由__________制成的,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反光镜可以选用__________
(填“平面镜”或“凹面镜”)。
凸透镜
凹面镜
2.如图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气孔经过物镜所成的是一个放大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此时被观察的叶片到物镜的距离u与焦距f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最后,
人眼通过目镜看到的是________(填
“实”或“虚”)像。

f
【点拨】显微镜的物镜是一个凸透镜,目的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被观察的叶片到物镜的距离u与焦距f的关系是f3.【2019?长沙】如图,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架(  )
A.幻灯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照相机
D
4.【2021?常州改编】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天文望远镜,其物镜到目镜的距离是(  )
A.物镜的焦距与目镜的焦距之和
B.物镜与目镜的焦距之差
C.物镜的焦距
D.任意距离
A
【点拨】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来自遥远天体的光经物镜后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物镜的焦点以外紧靠焦点的位置;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目镜的“物”点也就是物镜的像点,应在目镜的焦点以内紧靠焦点的位置,由此可见,物镜到目镜的距离应为物镜的焦距与目镜的焦距之和。
5.如图所示,从地球上观看,月球比远地点时面积增大14%,亮度增加30%,号称“超级月亮”。下列对“超级月亮”的解释,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  )
A.月亮本身变大
B.月亮距离我们很近,视角变大
C.月亮距离我们很远,视角变小
D.月亮变大且距离我们很近
B
6.下列情况下,人感到最长的物体是(  )
A.20
m远的1.7
m高的栏杆
B.40
m远的1.7
m高的人
C.20
m远的1.6
m高的小树
D.40
m远的1.5
m高的竹竿
A
【方法规律】利用比较法解答。A中物体较高,且距离人较近,故A中物体的视角最大,人感到A中物体最长。
7.如图所示的是猪八戒照镜子的漫画,猪八戒身高1.74
m,位于平面镜前3
m,则像与猪八戒的距离是________m,如果猪八戒向镜面前进1
m,会觉得像变大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6
视角变大 
【点拨】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猪八戒离平面镜的距离是3
m,故像离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
m,像离猪八戒的距离是3
m+3
m=6
m;当猪八戒面镜时,视角变大,会感觉像变大,但真实的像大小不变。
8.如图所示的是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其物镜和目镜的成像原理分别和下列哪组仪器的成像原理类似(  )
A.投影仪、照相机
B.照相机、放大镜
C.投影仪、放大镜
D.放大镜、投影仪
C
9.【中考?株洲】如图表示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图中L1是物镜,L2是目镜。这种仪器是________(填“望远镜”或“显微镜”),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________(填“放大镜”
或“投影仪”)。
望远镜
放大镜
【点拨】由图可知,来自远处的物体的光先通过物镜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放大(正立、放大的虚像),就能看清很远处的物体了,这是望远镜的原理,其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10.小明同学为了探究视角的影响因素,他通过观察不同高度的树木且不断地改变眼睛与树木的距离,如图所示,得到数据如表格所示,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有:
物体高度h/m
4
2?
1?
距物体距离s/m
8
6
4
2
8
6
4
2
8
6
4
2
视角α/度
28
36.8
53.1
90
14.2
19
28
53
5.5
9.5
14.2
28
(1)在观察相同高度的物体时,视角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有关,________越远,视角越________。
距物体的距离
【点拨】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在观察相同高度的物体(如h=4
m)时,距物体的距离越远,视角越小。
距离

(2)观察者的眼睛与物体距离不变时,视角的大小与___________有关,___________越大,视角越____。
物体的高度
【点拨】观察者的眼睛与物体距离不变(如s=8
m)时,物体的高度越高,视角越大。
物体的高度
大(共33张PPT)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透镜
1
2
3
4
5
6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呈现
7
8
9
10
D
D

目标一
C
C
C
最短;10.0
1
2
3
4
5
6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7
8
9
目标二
答案呈现
A
1.【中考?来宾】下列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  )
目标一 透镜
【点拨】中间比边缘厚的A、B、C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D是凹透镜。
【答案】D
2.透镜按形状可分为________透镜和________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________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________透镜。




3.【中考?徐州】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  )
A.凸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D
4.【2020?湘西州】【教材P91图5.1-4变式】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正对着太阳光的放大镜能够在另一侧的纸面上形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并将纸烤焦。由此可
知,放大镜是________透镜。

5.如图所示,O点为凸透镜的________,F点为凸透镜的________,OF为凸透镜的________。
光心
焦点
焦距
6.________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叫凸透镜的________,凸透镜的焦点有________个,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________。把光源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_处,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会成为一束平行光线。
平行
焦点
2
焦距
焦点
7.关于凹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一定是会聚的
B.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一定是发散的
C.凹透镜可以使会聚光束延迟会聚
D.凹透镜可以使平行光线会聚
【点拨】凹透镜可以使发散光束散得更开、会聚光束延迟会聚、平行光束散开,并不是说通过凹透镜的光线一定是发散的。凸透镜可以使发散光束发散程度减小、会聚光束提前会聚、平行光束变得会聚,并不是说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是会聚的。
【答案】C
8.【教材P93T1改编】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凸透镜的焦距分别是3
cm和5
c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都有两个实焦点
C.乙透镜的焦距更大,其折光本领更强
D.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都能会聚于一点
【点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正确;凸透镜左右两侧的焦点都是实焦点,故B正确;凸透镜焦距越大,会聚能力越弱,乙透镜的焦距更大,其折光本领更弱,故C错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都能会聚到一点上,故D正确。
【答案】C
9.【2019?盐城】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
【点拨】利用会聚太阳光法测焦距时,要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太阳光经凸透镜后将会聚在焦点,白纸应与凸透镜平行。
【答案】C
10.【2019·无锡节选】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明将一把木质刻度尺的一端支于水平地面上,观察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不断调节刻度尺,使其在地面的影子________,这时尺的方向就与太阳光的方向平行,小明保持尺不动,小红将光屏A和凸透镜L按照如图所示均垂直于刻度尺摆放,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
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
距为________
cm。
【点拨】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可知,刻度尺的影子最短时,刻度尺与光线平行;小明保持尺不动,小红将光屏A和凸透镜L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式均垂直于刻度尺摆放,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10.0
cm-0=10.0
cm。
【答案】最短;10.0
1.【2020·永州】如图所示,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焦点,请将图中两条光线的光路补充完整。
目标二 透镜的作图与探究
解:如图所示。
2.【2020·福建】如图所示,点光源S位于凸透镜一侧。在图中画出S发出的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解:如图所示。
3.【2020?广安】请将图中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解:如图所示。
4.【2020?郴州】画出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解:如图所示。
5.一种手电筒上所用的聚光电珠如图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的凸透镜,为了使灯丝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灯丝放在(  )             
A.焦点处
B.焦点以内
C.焦点以外
D.任意位置
【点拨】由凸透镜对光的作用规律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由于光路是可逆的,则从凸透镜焦点射来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答案】A
6.【2020?岳阳】根据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在如图所示的虚线框中画出适当的透镜。
解:如图所示。
【点拨】由图可知,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故此处填凸透镜。
7.【教材P93T4改编】如图所示的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______是凹透镜,它对光有________作用。
【点拨】由图知,通过甲透镜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比向主光轴靠拢,所以甲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甲透镜是凸透镜。通过乙透镜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比远离主光轴,所以乙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乙透镜是凹透镜。
【答案】乙透镜;发散
8.如图所示,是“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实验过程:取三个相同的大烧杯,里面充以烟雾,倒扣在桌面上,有的杯底放有凸透镜或凹透镜,用手电筒向下照射。实验中用到的“烟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从实验现象中可得出的结
论是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
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
有________作用。
【点拨】当光照到烟雾时,烟雾颗粒对光发生漫反射现象,我们从各角度都可以看到光的路径;对比左边、中间两图可以发现,光线不经过透镜时,光束是直的,光束经凸透镜之后,光束先变窄后变宽,可见,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对比左边、右边两图,光线不经过透镜时,光束是直的,光束经凹透镜之后,光束变宽,可见,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答案】利用烟雾颗粒对光的漫反射来显示光通过的路径;会聚;发散
9.【2021·南京金陵汇文中学月考】小明在学习了凸透镜后,想探究口径相同凸透镜的焦距与哪些因素有关,于是他选用材料、凹凸程度不同,口径相同的凸透镜,在实验室用一束平行光分别经过由两种材料做成的凸透镜A、B、C(其中A和C为同种材料,B与A、C的材料不同)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光路图。
(1)比较图中A和B两凸透镜的光路可得到的结论是:口径相同,凹凸程度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与_____有关。
【点拨】A、B两个凸透镜的材料不同,而凹凸程度相同,由图可知两凸透镜的焦距不同,由此可见凸透镜的焦距和凸透镜的材料有关。
材料
(2)比较图中A和C两凸透镜的光路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相同时,________凸透镜的焦距越小。
【点拨】A、C两凸透镜凹凸程度不同,材料相同,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不同,由此可见凸透镜的焦距和凸透镜的凹凸程度有关,凸透镜越凸(或厚),焦距越小。
材料
越厚的(共34张PPT)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
2
3
4
5
6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呈现
7
8
D
B
C
A
A
9
10
B
B
11
12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处于A点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蜡烛处于B点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蜡烛从B移动到C的过程中,所成的像
逐渐变大
D.透镜的焦距是10
cm
D
【点拨】由图象知,蜡烛在B点时,u=v=2f=20
cm,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10
cm,故B错误,D正确;当蜡烛在A点时,由图象可知,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将蜡烛从B移动到C的过程中,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则像变小,故C错误。
2.【2020?宿迁】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根据测量的数据,绘制了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当物距u=12
cm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________
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填
“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
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缩小
照相机
【点拨】由图可知,u=v=10
cm=2f,则f=5
cm;当物距u=12
cm时,u>2f,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3.【2020·宁夏】小明在老师指导下,利用自制水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利用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实验过程中水透镜厚度不变)。实验过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水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物体应放在距透镜10
cm至20
cm之间
C.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缩小的像后,若在水透镜和物体之间放一凹透镜,光屏应远离水透镜才能再次找到清晰的像
D.实验后,若利用注射器向水透镜内注水,其焦距变长
选择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像推迟会聚,因此在水透镜和物体之间放一凹透镜,光屏应远离水透镜才能再次找到清晰的像 点拨:由图象可知,u=v=2f=20
cm,解得:f=10
cm。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u>2f
,故此时物体应放在距离水凸透镜20
cm以外的地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透镜使像推迟会聚,像会远离凸透镜,因此光屏要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再次找到清晰的像。若利用注射器向水透镜内注水,水凸透镜的中间更厚,其焦距变短。
【答案】C
4.全国首个测温5G警用巡逻机器人(如图所示)在广州上线,这款5G警用巡逻机器人有5个高清摄像头,可实现全景无死角巡逻,另外可实现红外线5
m以内快速测量体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拍摄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B.当被拍摄的人远离摄像头时,人经摄像头成的像会变小
C.在拍摄时,人到摄像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
之间
D.红外测温利用的是人的体温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弱
B
【点拨】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人到摄像头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以外,摄像头拍摄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C错误;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知,当被拍摄的人远离摄像头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人经摄像头成的像会变小,故B正确;红外测温利用的是人的体温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故D错误。
5.【2021?育才学校月考】为了便于司机看清车后的路况,很多汽车尾部装有摄像头,倒车时可将车后景象显示在驾驶台屏幕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倒车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车后景物通过摄像头成的是虚像
C.若摄像头上沾有水滴,会导致屏幕画面变模糊
D.倒车过程中,屏幕上看到同一物体的像会变小
C
【点拨】摄像头是一个凸透镜,车后景物通过摄像头成的是实像,故A、B错误;若摄像头上沾有水滴,当光线通过凸透镜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会导致屏幕画面变模糊,故C正确;倒车过程中,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则屏幕上看到同一物体的像会变大,故D错误。
6.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之一,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缩图透镜是凸透镜,晶圆相当于光屏;
②掩膜在晶圆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③要想晶圆上的像变小,需将掩膜和晶圆向上移动;
④将掩膜和晶圆向下移动相同距离,晶圆上还能成清晰的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A
【点拨】光刻机在工作时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像,缩图透镜是凸透镜,晶圆相当于光屏,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①正确,②错误;要想晶圆上的像变小,需要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即需将掩膜和晶圆向上移动,故③正确;由于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将掩膜和晶圆向下移动相同距离,此时清晰的像不能成在晶圆上,故④错误。
7.【2020?自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点拨】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要使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要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因此在凸透镜不动时,蜡烛要远离凸透镜,同时光屏靠近凸透镜。
【答案】A
8.【2020?十堰】如图是张老师利用手机直播网课的情景。手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_______,当手机取景框内只看到电子白板时,为了让同学们同时看到两边黑板上板书的文字,手机应该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黑板,黑板上
文字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
“放大”或“缩小”)的像。
凸透镜
远离
缩小
【点拨】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通过它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为了让同学们同时看到两边黑板上板书的文字,应该让像变小一些,则手机应远离黑板,即增大物距。
9.【2020?益阳】一名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则(  )
A.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光屏适当右移,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D.将光屏适当右移,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点拨】由“先用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可知,此时u>2f;当改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乙继续实验,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则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小像变小”的规律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要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像会变小。
【答案】B
10.【2020?镇江】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
A.透镜甲的焦距为20
cm
B.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
C.第二次所成的像是放大的
D.光屏移动的距离s<10
cm
B
【点拨】由图可知,此时u=v=2f=20
cm,则f=10
cm,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故A错误;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此时像距减小,物距不变,则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可见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故B正确,C错误;由于不知道乙透镜的焦距大小,则无法判定光屏移动的距离,故D错误。
11.【2020?荆门】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如图所示。现进行如下操作:
(1)将蜡烛第一次放置在M处,第二次放置在N处,则蜡烛与所成像的位置关系为(  )
A.两次都在凸透镜同侧
B.两次都在凸透镜两侧
C.第一次在凸透镜同侧,第二次在凸透镜两侧
D.第一次在凸透镜两侧,第二次在凸透镜同侧
C
【点拨】蜡烛在M处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虚像,此时像与蜡烛在凸透镜的同侧;蜡烛在N处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
(2)某次实验中将蜡烛放置在P处,光屏上所成的像在Q处,现将蜡烛放置在Q处,根据________原理,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__(填“在”或“不在”)P处。
光路可逆

【点拨】将蜡烛放置在P处,光屏上所成的像在Q处,说明蜡烛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到Q点,根据光路可逆原理,现将蜡烛放置在Q处,光屏上所成的像在P处。
12.【2020?连云港】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成像性质
1
30
15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5
?
倒立、放大的实像
(1)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
cm。
10
【点拨】由表中第2次实验的数据知,u=v=2f=20
cm,则f=10
cm。
(2)第3次实验中像距为________cm,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30
【点拨】比较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第1次实验的像距等于第3次实验的物距,则第3次实验的像距等于第1次实验的物距,判断依据是光折射时,光路可逆。
光折射时,光路可逆(共39张PPT)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2
3
4
5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呈现
D
目标一
1
2
3
4
5
6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7
8
9
目标二
答案呈现
C
A
B
B
C
C
C
D
1.【2020?随州】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______(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目标一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点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要让凸透镜、烛焰、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上,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只有先将蜡烛点燃,才可以确定烛焰的中心。
点燃
(2)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日常生活中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点拨】由图知,像距大于物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答案】投影仪
2.【2019?福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需要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置于中间位置的应是________。
(2)调节好装置,将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之外时,光屏上能成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生活中常用的________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作的。
凸透镜
缩小

照相机
(3)将蜡烛移至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某处,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烛焰中心下降1
cm,光屏上的像会________(填“向上”或“向下”)移动,移动的距离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
cm。
向上
大于
3.【中考?宜昌】小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同组的小华不小心用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这时光屏上(  )
A.出现手指的实像
B.出现手指的影子
C.烛焰的像变得不完整
D.烛焰的像完整,但变暗
【点拨】不小心用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由于凸透镜的其他部分仍能会聚光线而成像,所以光屏上呈现的仍然是烛焰完整的像,只是此时的像比手指尖未触摸时的像要暗一些。手指在镜头一倍焦距以内,不成实像,故光屏上不会出现手指的像。
【答案】D
4.【2020?牡丹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
(1)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倒立、_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____(填光学仪器名称)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点拨】由题知,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答案】放大;投影仪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点拨】若将蜡烛远离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知,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成的像与原来相比变小。
【答案】靠近;变小
5.【2021?南京模拟】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________(填“较亮”或“较暗”)一些,此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逐渐向________移动。
【点拨】实验环境暗,烛焰的像看起来更加清晰;蜡烛越烧越短,由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的规律知,光屏上烛焰的像会向上移动。
【答案】较暗;上
(2)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将所缺的实验数据和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30
15

2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5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

正立、放大的虚像
5
2

正立、放大的虚像
请根据实验序号4的成像规律,写出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③____________。
【点拨】①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当物距为30
cm时,像距为15
cm;当物距为15
cm时,由光路可逆的规律知,此时的像距为30
cm;③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其应用是放大镜。
【答案】倒立、缩小的实像;30;放大镜
(3)第5次与第4次实验中观察到的虚像相比(  )
A.第5次虚像大
B.第5次虚像小
C.两次虚像大小相同
D.两次虚像大小无法比较
【点拨】凸透镜成像时,物体越靠近焦距,像越大,像越远。第4次实验中,物体离焦距的距离为10
cm-6
cm=4
cm;第5次实验中,物体离焦距的距离为10
cm-
2
cm=8
cm,故第4次实验中所成的虚像更大。
【答案】B
1.【2020?安徽】如图a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刻度尺的一部分,图b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刻度尺的像。若凸透镜先贴着刻度尺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乙→丁→甲→丙
D.丙→甲→乙→丁
目标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点拨】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乙图。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丁图。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处,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甲图。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丙图。综上可知,凸透镜从贴着刻度尺然后逐渐远离,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为乙→丁→甲→丙。
【答案】C
2.【中考?咸宁】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
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
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A
3.【2020?湘潭】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进入了“刷脸”时代。“刷脸”时人脸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身份认证。在系统拍照过程中(  )
A.人脸是光源
B.人脸经摄像头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C.人脸经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平面镜相同
D.人脸应保持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
【点拨】人脸不会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错误;“刷脸”时,人脸应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之外,故D错误。
【答案】B
4.【2020?山西】小亮在重阳节送给奶奶一个台式放大镜。放大镜的焦距为25
cm。奶奶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  )
A.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
cm
B.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
cm
C.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D.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点拨】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需满足u<f=25
cm,即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
cm。
【答案】B
5.【2020?郴州】物体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果把光屏拿开,则(  )
A.像还存在,但眼睛看不到
B.像还存在,眼睛从各个方向看得到
C.像还存在,但眼睛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看到
D.像不存在
【点拨】光屏上能接收到像,则凸透镜成的是实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撤去光屏,则光线会聚后会继续传播,眼睛只要在光的传播方向上,且在成像位置之后就可以看到实像,但在成像位置之前看不到。
【答案】C
6.【2020?南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应将(  )
A.蜡烛和光屏都远离透镜
B.蜡烛和光屏都靠近透镜
C.蜡烛远离透镜且光屏靠近透镜
D.蜡烛靠近透镜且光屏远离透镜
【点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u=v=2f。再模拟照相机,则应满足u>2f,f<v<2f,故应使蜡烛远离透镜,同时光屏靠近透镜。
【答案】C
7.【2020?恩施州】隔着薄膜上的水滴看很近的字,会看到通过水滴形成的________(具体描述像的性质)的虚像;如果想让看到的字再变大点,应让水滴________(填“靠近字”“远离字”或“面积增大”)。
【点拨】水滴中间厚边缘薄,形成水凸透镜。字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想让字更大一些,则物距应变大,即凸透镜远离字,但物距始终要小于焦距。
【答案】正立、放大;远离字
8.【2020?枣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3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2
cm处时,则(  )
A.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D.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C
9.【2020?泰安】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凸透镜18
cm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清晰的像。他判断凸透镜焦距可能是①
6
cm、②
9
cm、③
12
cm、④
16
cm,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点拨】把烛焰移到距凸透镜18
cm的位置时,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则f<u=18
cm<2f,解得9
cm<f<18
cm。
【答案】D(共33张PPT)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1
2
3
4
5
6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呈现
7
8
9
10
B
D
B
B
目标一
前方;凹

B
A
A
B
1
2
3
4
5
6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目标二
答案呈现
A
D

D
B
1.【2020?徐州】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A.缩小的虚像
B.缩小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放大的实像
目标一 眼睛和眼疾
B
2.较近或较远的物体,对于正常人来说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主要是因为(  )
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
B.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
C.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
D.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D
3.【2021?常州模拟】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近视眼、远视眼的晶状体都较厚
B.近视眼的眼球在前后方向上有可能太长,像成在视网膜前
C.远视眼的眼球在前后方向上有可能太短,像成在视网膜前
D.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
B
4.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光治疗近视眼的技术使一些人摘掉近视眼镜,这种手术的原理是(  )
A.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强
B.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
C.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的透明度加强
D.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的透明度减弱
B
【点拨】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之一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治疗近视眼则应使其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
5.【2020?铜仁】据统计,中学生患近视的比例逐年升高,专家提醒,青少年一定要养成正确用眼的好习惯。一名患近视眼的中学生看远处的物体时,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填“前方”或“后方”),他矫正的方法是戴一副_______(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前方

6.在合适的照明情况下,正常的眼睛观看25
cm处的物体时,既清楚又不会感到疲劳,因此把25
cm的距离称为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通过专业检测,发现小明眼睛的明视距离为18
cm,那么他应该戴_____(填“凸”或“凹”)透镜制作的眼镜矫正视力。

【点拨】正常人的明视距离为25
cm,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小于25
cm,远视眼的明视距离大于25
cm。小明的明视距离小于25
cm,则他属于近视眼,应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7.【中考?吉林】如图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和戴上眼镜后观察远处帆船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是(  )
A.远视眼,凸透镜
B.近视眼,凹透镜
C.远视眼,凹透镜
D.近视眼,凸透镜
B
【点拨】由题知,小明看远处物体要戴着眼镜,说明小明的视觉特征是:近处看得清,远处看不清,属于近视眼,要戴凹透镜制作的眼镜矫正。
8.【2020?甘孜州】如图所示,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近视眼,可戴凹透镜矫正
B.乙为近视眼,可戴凸透镜矫正
C.甲为远视眼,可戴凸透镜矫正
D.乙为远视眼,可戴凹透镜矫正
A
【点拨】图甲中的光线在视网膜前会聚,表明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矫正;图乙中的光线在视网膜后方会聚,表示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矫正。
9.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如图所示的是一名视力缺陷人员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戴的透镜种类是(  )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A
【点拨】由题知,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10.【中考?常州】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图中的(  )
B
1.【2020?广安】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此时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变,只移动点燃的蜡烛和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目标二 眼镜
A.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30
cm处,再向左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照相机
B.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14
cm处,再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虚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投影仪
C.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5
cm处,再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放大镜
D.蜡烛在光屏上已成一个清晰的像,如果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为了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点拨】蜡烛移到刻度值为30
cm处,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满足2f>v>f,光屏应向左移动,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照相机,故A正确;蜡烛移到刻度值为14
cm处,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蜡烛移到刻度值为5
cm处,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C错误;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放置后,光线延迟会聚,像距变大,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D错误。
【答案】A
2.【2020?河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应用在照相机上
C.在贴近凸透镜的左侧放置一眼镜片,只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该镜片对光起发散作用
D.用f=15
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透镜,只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点拨】由图可知u=40
cm-20
cm=20
cm,v=
60
cm-40
cm=20
cm,则u=v=2f=20
cm,解得f=10
cm,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A错误;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物体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B错误;
贴近凸透镜的左侧放置一眼镜片,只向左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说明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C错误;用f=15
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透镜,物距u=20
cm,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故D正确。
【答案】D
3.如图所示,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奶奶的老花眼镜,则奶奶的眼镜是_______(填“甲”或“乙”)。

【点拨】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始终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如图乙眼镜;远视眼镜是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图甲眼镜。
D
B
6.【2019?随州】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照相机
(2)接着小明在不改变各元件位置的情况下,将原凸透镜更换成一个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这是在模拟__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形成原因;此时,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包括位置)的情况下,要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近视眼
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