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物理
高考专区
一轮复习
【备考202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学案 3.1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学案 3.1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有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31 08:47:33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考202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学案
3.1—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
(1)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
3.惯性
(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
误区提醒 1.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误认为惯性消失了.2.速度越大,误认为惯性越大.3.误认为惯性和惯性定律是一回事.
二、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个物体施加了力.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1.x-t图象的理解
核心素养一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1.明确了惯性的概念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即物体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2.揭示了力的本质
牛顿第一定律对力的本质进行了定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3.揭示了不受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实际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物体受外力但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其运动效果跟不受外力作用时相同,物体都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核心素养二 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同、三异、三无关”
(1)“三同”:①大小相同;②性质相同;③变化情况相同.
(2)“三异”:①方向不同;②受力物体不同;③产生效果不同.
(3)“三无关”:①与物体的种类无关;②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③与物体是否和其他物体存在相互作用无关.
2.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不同点
受力物体
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依赖关系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叠加性
两力作用效果不可抵消,不可叠加,不可求合力
两力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合力为零
力的性质
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性质不一定相同
相同点
大小、方向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1.如图,冰壶在冰面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很小,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我们可以说冰壶有较强的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这里所指的“本领”是冰壶的惯性,则惯性的大小取决于( )
A.冰壶的速度
B.冰壶的质量
C.冰壶受到的推力
D.冰壶受到的阻力
解析: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质量,选项B正确.
2.如图所示,小车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二人用力向相反方向拉小车,不计小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拉小车的力和乙拉小车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小车静止时甲拉小车的力和乙拉小车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C.若小车加速向右运动,表明小车拉甲的力大于甲拉小车的力
D.若小车加速向右运动,表明乙拉小车的力大于小车拉乙的力
解析:甲拉小车的力和乙拉小车的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A错误;不计小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小车静止时受到两个拉力而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正确;小车拉甲的力跟甲拉小车的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力大小是相等的,C错误;同理,D错误.
3.如图所示为英国人阿特伍德设计的装置,不考虑绳与滑轮的质量,不计轴承、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初始时两人均站在水平地面上,当位于左侧的甲用力向上攀爬时,位于右侧的乙始终用力抓住绳子,最终至少一人能到达滑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的质量较大,则乙先到达滑轮
B.若甲的质量较大,则甲、乙同时到达滑轮
C.若甲、乙质量相同,则乙先到达滑轮
D.若甲、乙质量相同,则甲先到达滑轮
解析:由于滑轮光滑,甲拉绳子的力等于绳子拉乙的力,若甲的质量大,则由甲拉绳子的力等于乙受到的绳子拉力可知乙的加速度大于甲,所以乙会先到达滑轮,选项A正确,B错误;若甲、乙的质量相同,甲用力向上攀爬时,甲拉绳子的力等于绳子拉乙的力,甲、乙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和速度,所以甲、乙应同时到达滑轮,选项C、D错误.
答案:A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B.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有严密逻辑体系的科学研究,奠定了现代科学基础
C.库仑发现的库仑定律使电磁学的研究从定性进入定量阶段,是电磁学史上一块重要的里程碑,并且库仑还提出了“电场”的说法
D.安培定则是表示电流和电流激发磁场的磁感线方向间关系的定则,用的是左手
2.月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上重力加速度的.对于同一个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上时与在地面表面上时相比较( )
A.惯性减小为地球表面时的,重力不变
B.惯性和重力都减小为在地球表面时的
C.惯性不变,重力减小为在地球表面时的
D.惯性和重力都不变
3.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两个小球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
A.一定相碰
B.不一定相碰
C.一定不相碰
D.无法确定
4.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所示,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中的甲图是实验现象,乙、丙、丁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
B.运用甲图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C.其中的丁图是实验现象,甲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
D.运用丁图的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5.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就是惯性;
B.物体的运动遵从牛顿第一定律,是因为物体有惯性;
C.人在快速奔跑时不易被别人挡住,是因为在快速奔跑时的惯性要比走路时大;
D.从运动的汽车上不断卸下货物,汽车的惯性不变。
6.骑行自行车时,关于车轮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
A.与自行车行驶方向相反
B.与自行车行驶方向相同
C.与车轮转动方向相同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7.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该定律明确揭示了惯性的存在。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惯性大
B.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C.飞船舱内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因而此物体没有惯性
D.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量度
8.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骑自行车的人,上坡前要紧蹬几下,是为了增大惯性冲上坡
B.子弹从枪膛中射出后在空中飞行,速度逐渐减小,因此惯性也减小
C.物体惯性的大小,由物体质量的大小决定
D.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的瞬间,它的惯性最大
9.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和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图1、图2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对这两项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运动
B.图2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C.图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冲淡重力,使时间测量更容易
D.图2中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存在的,实验可实际完成
10.如果正在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的重力忽然消失,那么它的运动状态应该是( )
A.悬浮在空中不动
B.运动速度逐渐减小
C.仍做竖直向下的匀加直线运动
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可能
11.洒水车主要用于城市路面冲洗、降尘以及公路绿化带的灌溉。如图所示,在宁波某路段上一辆洒水车在进行洒水作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图片中某物体为参考系,车内司机不可能静止
B.地面对该洒水车的支持力不变
C.若此时洒水车匀加速运动,则车(含车内的水)的惯性不变
D.洒水车急刹车时,水箱中的水对车有向前的力
12.两个质量相同的直角楔形物体a和b,分别在垂直于斜边的恒力F1和F2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一定都受四个力的作用
B.a、b所受摩擦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上
C.F2一定小于F1
D.F1、F2大小可能相等
13.均质木棒,一端靠在光滑圆球上,另一端搁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棒处于静止状态,则这时木棒受到的力有( )
A.重力、地面和球的弹力
B.重力、地面的摩擦力
C.重力、地面和球的弹力、地面的摩擦力
D.重力、地面的摩擦力和球的弹力
14.2020年7月23日,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搭载着“胖五”(长征五号)重型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顺利发射升空,火箭点火升空,燃料连续燃烧的燃气以很大的速度从火箭喷口喷出,火箭获得推力而升空,则( )
A.火箭获得的推力来自空气
B.火箭对喷出燃气的作用力与喷出燃气对火箭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喷出的燃气对火箭的作用力与火箭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火箭飞离大气层后,不受重力作用
15.一个箱子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箱子受的重力和箱子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箱子受的支持力和箱子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箱子受的支持力和箱子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箱子受的重力和箱子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6.如图,在弹簧秤钩下竖直悬挂一个静止的木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对弹簧秤的拉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B.木块的重力和弹簧秤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弹簧秤对木块的拉力在数值上等于木块的重力
D.弹簧秤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弹簧秤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17.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物体C上,C置于水平地面上,水平力F作用于B,使A、B、C一起匀速运动,各接触面间摩擦力的情况是( )
A.B对C有向左的摩擦力
B.C对A有向左的摩擦力
C.物体C受到三个摩擦力作用
D.C对地面有向右的摩擦力
18.如图所示,甲、已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D.若乙对绳的速度比甲快,则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19.如图所示,一小孩用水平力推置于水平地面上的木箱,未推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孩对木箱的推力,是由于木箱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B.木箱所受的重力就是地球对木箱的吸引力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就是木箱所受的重力
D.小孩对木箱的推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20.如图,质量为M、半径为R的半球形物体A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通过最高点处的钉子用水平轻质细线拉住一质量为m,半径为r的光滑球B,重力加速度为g,则
A.地面对A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B.B对A的压力大小为
C.A对B的支持力大小为
D.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
21.如图所示,杂技运动员在表演节目时处于静止状态,他的手对椅子的作用力的方向( )
A.垂直于靠背斜向下
B.平行于靠背斜向下
C.竖直向下
D.竖直向上
二、多选题
22.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处于平衡状态
B.物体的合外力为0,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
C.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D.物体在4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任意3个力的合力的方向一定与第4个力的方向相反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也越大
B.单位m、kg、s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C.物体只有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D.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可能比这几个共点力都要小
24.关于古代先贤们对力与运动关系的探究史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根据直接经验得出物体的运动需要有力来维持
B.伽利略认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C.笛卡尔认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D.牛顿提出了惯性定律,用实验直接验证了不受力的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5.下列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子弹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子弹的速度逐渐减小,则子弹的惯性逐渐减小
B.拔河时,甲队对绳子的作用力与乙队对绳子的作用力为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由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D.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
26.大人跟小孩掰手腕,很容易就把小孩的手压在桌面上。下列关于大人和小孩的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人对小孩施力在先,小孩对大人施力在后
B.大人对小孩的作用力大于小孩对大人的作用力
C.小孩对大人的作用力与大人对小孩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D.小孩对大人的作用力与大人对小孩的作用力方向相反
27.如图所示,一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在水平面上的斜面。在滑块向上运动的过程中( )
A.一定受到重力的作用
B.一定受到支持力的作用
C.一定受到向上的冲力的作用
D.一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2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上静止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4m的A、B两物体,斜面与两物体间的摩擦因数均为0.8,用一条不可伸长的细绳通过轻滑轮将两物体相连,现对滑轮施加竖直向上由零缓慢增大的拉力,直到物块A或B将要发生滑动,但刚好没有滑动。已知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37°,用fA、fB分别表示斜面对两物体的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在此过程中,关于摩擦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描述正确的是(sin37°=0.6,cos37°=0.8)( )
A.fA先减小后增大
B.fA一直减小
C.fB一直不变
D.地面对斜面可能有摩擦力
29.做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时,把两个力传感器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观察软件界面上出现的结果见下图.观察分析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看出(
)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大小相等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一定同时变化
D.牛顿第三定律仅在物体静止时适用
三、解答题
30.找两个相同的瓶子,内盛清水,用细绳分别系一铁球、一泡沫塑料球置于水中,使铁球悬挂、塑料悬浮,如图甲所示.当瓶子突然向右运动时(有向右的加速度),观察比较两个球的运动状态.你看到的现象也许会让你惊讶,小铁球的情况正如你所想的一样,相对瓶子向左运动,但塑料球却相对瓶子向右运动,如图乙所示,为什么会这样呢?
参考答案
1.B
【解析】引力常量G的数值是由卡文迪许测出的,选项A错误;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选项B正确。“电场”概念是由法拉第提出的,选项C错误;安培定则用的是右手,选项D错误;故选B.
2.C
【详解】
物体的惯性大小仅与物体的质量多少有关,因质量是恒量,同一物体的质量与它所在位置及运动状态无关,所以这个飞行器从地球到月球,其惯性大小不变;物体的重力是个变量,这个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上的重力为:
月月地地
A.与分析不符,故A错误;
B.与分析不符,故B错误;
C.与分析相符,故C正确;
D.与分析不符,故D错误。
3.C
【详解】
试题分析:
车停止前,两个小球和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两个小球和小车具有共同的速度,当小车突然停止时,由于小球在光滑接触面上,因此两个小球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两球的速度相同,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相等,因此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不变,一定不会相碰.
故选C.
4.B
【详解】
甲、乙、丙图是实验现象,运用甲图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丁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
故选B。
5.B
【解析】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是物体的属性,选项A错误;
物体的运动遵从牛顿第一定律,是因为物体有惯性,选项B正确;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选项C错误;
从运动的汽车上不断卸下货物,汽车的质量变小,则惯性变小,选项D错误;故选B.
6.D
【解析】骑车前进时,后轮是主动轮,在它与地面接触处有相对地面向后滑的趋势,故受向前的摩擦力;前轮是从动轮,它在与地面接触处有相对于地面向前滑的趋势,故受向后的摩擦力,故前轮受到摩擦力与车前进方向相反,后轮受的摩擦力与车前进方向相同,故ABC错误,D正确。
点睛:正确的进行受力分析和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注意在骑车时驱动轮受到的是静摩擦力,这样才能理解其方向为什么能与运动方向相同。
7.D
【解析】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与受力及运动状态无关,故ABC错误;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物体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反映物体具有惯性这种性质,因此它也叫惯性定律.惯性大小有质量量度,故D正确
故选D.
8.C
【详解】
A.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的受力无关,故A错误;
B.物体的惯性大小与速度无关,不能说速度逐渐减小,惯性也减小,故B错误;
C.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惯性大,质量小惯性小,故C正确;
D.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9.C
【解析】
伽利略设想物体下落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因为当时无法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所以伽利略通过数学推导证明如果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那么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由于当时用滴水法计算,无法记录自由落体的较短时间,伽利略设计了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来“冲淡”重力的作用效果,而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用时间长的多,所以容易测量.伽利略做了上百次实验,并通过抽象思维在实验结果上做了合理外推.故A错误,C正确;伽利略用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B错误;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不存在的,故D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
10.D
【详解】
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下落的过程中的某时刻重力突然消失,说明物体不再受重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以重力消失那一刻的速度竖直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D。
11.D
【详解】
A.若以洒水车为参考系,车内司机静止不动,A错误;
B.地面对洒水车的支持力与洒水车(含车内的水)所受重力等大,则地面对该洒水车的支持力减小,B错误;
C.物体的惯性与速度无关,洒水过程中,车(含车内的水)质量减小,惯性减小,C错误;
D.急刹车时,车内的水由于惯性,以刹车前的速度向前运动,水对车有向前的推力,D正确。
故选D。
12.D
【解析】
对a受力分析如图1:除摩擦力外的三个力不可能平衡,故一定有摩擦力,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故a受四个力;
除摩擦力外对b受力分析如图2:除摩擦力外,N、、mg三力有可能平衡,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解,设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则有:,,解得;
(1)若没有摩擦力,此时b受3个力;
(2)若,摩擦力向下,b受四个力;
(3)若,摩擦力向上,b受四个力;
和没有必然的联系,有可能相等,但也有可能不等,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对A、B分别受力分析,然后分析一下除摩擦力以外的其它力,看看其它力是否有平衡的可能;若没有平衡的可能,则一定有摩擦力;若有平衡的可能,则可能有向上的摩擦力,也可能有向下的摩擦力,也可能没有摩擦力.
13.C
【解析】木棒共受四个力作用:重力、地面和球对木棒的支持力,木棒相对于地面有向左滑动的趋势,受到地面向右的静摩擦力,故选C正确,ABD错误。
14.B
【详解】
ABC.燃气被喷出瞬间,火箭对燃气产生作用力,燃气对火箭产生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的推力,火箭获得的推力来自燃气,选项AC错误,B正确;
D.火箭飞离大气层后,仍受地球的引力作用,即仍受重力作用,选项D错误。
故选B。
15.B
【详解】
平衡力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A.箱子的重力与箱子对地面的压力方向相同,因此不是平衡力,A错误;
BC.箱子受的支持力和箱子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方向相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正确,C错误;
D.箱子受的重力和箱子对地面的压力方向相同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错误。
故选B。
16.C
【详解】
A.木块对弹簧秤的拉力的施力物体是木块,选项A错误;
B.木块的重力和弹簧秤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选项B错误;
C.弹簧秤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的重力平衡,则弹簧秤对木块的拉力在数值上等于木块的重力,选项C正确;
D.弹簧秤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弹簧秤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选项D错误。
17.D
【详解】
A.三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合外力均为零。以B为研究对象,B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拉力F作用,根据平衡条件得知,C对B有向左的静摩擦力,而且此静摩擦力与F平衡,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知,B对C有向右的静摩擦力。故A错误;
B.对A研究,由平衡条件得知:C对A没有摩擦力,否则A受力不平衡,不可能匀速直线运动,则A对C也没有摩擦力。故B错误;
CD.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知:地面对C有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则C对地面有向右的滑动摩擦力,故C受到两个摩擦力。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8.C
【详解】
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选项A错误.
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选项B错误.
C.设绳子的张力为F,则甲、乙两人受到绳子的拉力大小相等,均为F,若m甲>m乙,则由得,a甲
D.收绳速度与“拔河”比赛胜负无关,故选项D错误.
19.D
【详解】
A.小孩对木箱的推力,施力物体是小孩,所以不是由木箱发生形变产生的,故A错误;
B.木箱所受的重力只是地球对木箱引力的分力,故B错误;
C.压力与重力等大同向,但不是同性质的力,不是同一个力,故C错误;
D.小孩推木箱没推动,则小孩对木箱的推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D。
20.B
【分析】
先以整体为对象,求出地面的摩擦力,再隔离小球B,根据平衡求解绳子的拉力、曲面的支持力大小.
【详解】
A.以整体为对象,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处于平衡状态,所以A不受地面的摩擦力,故A错;
BC.对B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可知:
,所以
,故B对;C错;
D.根据受力可知
,解得:
,故D错;
故选B
21.C
【详解】
运动员处于静止状态,则所受的重力与椅子对人的支持力等大反向,即椅子对人的作用力竖直向上,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对椅子的作用力竖直向下。
故选C。
22.BD
【详解】
AB.平衡状态有两种,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合外力为0一定处于平衡状态。故A错误,B正确。
C.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可以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受到的力的合力为0。故C错误。
D.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任意3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4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正确。
故选BD。
23.ABD
【详解】
A.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仅与质量有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所以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也越大,故A正确;
B.在国际单位制中m、kg、s都是基本单位,故B正确;
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当物体不受力时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合力和分力之间没有大小关系,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可能比这几个共点力都要小,故D正确。
故选ABD。
24.ABC
【详解】
A.亚里士多德根据现实经验得出的结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故A正确;
B.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伽利略斜面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故B正确;
C.笛卡尔认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故C正确;
D.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故D错误。
故选ABC。
25.CD
【详解】
A.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故子弹的速度逐渐减小与惯性无关,故A错误;
B.拔河时,甲队对绳子的作用力与乙队对绳子的作用力大小相等,但由相互作用力的概念可知,它们不是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由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故C正确;
D.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到的结论,不能由实验验证,故D正确。
故选CD。
26.CD
【详解】
做掰手腕比力气游戏时,一方对另一方有一个作用力,同时另一方也受到这一方对他的作用力,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故选CD。
27.AB
【详解】
对滑块进行受力分析,滑块一定会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但如果斜面光滑,滑块则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这里的冲力找不到施力物体,所以冲力并不存在,故AB正确CD错误。
故选AB。
28.BC
【详解】
ABC.对B受力分析,将要滑动时最大静摩擦力等于重力的分力
解得
对A受力分析,当拉力逐渐增大时,摩擦力逐渐减小直到为0,此时绳的拉力
解得
所以B先滑动。故当绳的拉力从0到0.2mg过程中,B的静摩擦力不变,一直为
,A的摩擦力向上的一直减小,
A错误BC正确;
D.由整体法可以得出,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地面对斜面始终没有摩擦力,D错误。
故选BC。
29.BC
【详解】
观察分析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看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大小相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一定同时变化.不能看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牛顿第三定律适用于任何情况.故选BC.
【点睛】
此题关键是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种性质的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发生变化,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0.见解析
【解析】
因为相同体积的水的质量与球的质量不相同,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故铁球运动状态的改变比瓶子(及瓶子中的水)慢,所以铁球会相对瓶子向左偏,而塑料球运动状态的改变比瓶子(及瓶子中的水)快,所以塑料球会相对瓶子向右偏.
1.(2019·河南洛阳联考)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块1、2用轻质弹簧测力计相连,如图所示.今对物块1、2分别施加方向相反的水平力F1、F2,且F1大于F2,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A.一定大于F2小于F1
B.一定等于F1-F2
C.一定等于F1+F2
D.一定等于
2.(多选)(2019·云南昆明检测)如图所示,我国有一种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叫作“押加”,实际上相当于两个人拔河,如果甲、乙两人在“押加”比赛中,甲获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所以甲获胜
B.当甲把乙匀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小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
C.当甲把乙加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大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
D.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只是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所以甲获胜
参考答案
1解析:两个物块一起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两个物块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1-F2=(M+m)a,再对物块1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到F1-F=Ma,解得F=,由于F1大于F2,故F一定大于F2小于F1,故选A.
答案:A
2解析:甲对乙的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属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与甲、乙运动状态无关,故B正确,A、C错误.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所以甲获胜,故D正确.
答案:BD
知识框架
核心素养
典例精讲
过关训练
考题预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