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创造宣言》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一、
单选题
1.
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句是(????????)
A.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páng
wù)。
B.一个衣服褴褛(lán
lǚ)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qiào)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
C.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chá)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kuāng
piàn)。
D.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zhōng
shāng)整个的和谐(hé
xié)。
2.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
①“直言不讳”很好,“婉言动听”有时候也需要。
②说话的方式很多,这里介绍两种:直言和婉言。
③所用词语的意思与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一致,直截了当,就是直言。
④批评别人或不同意别人的意见,要尽量避免用直言,而采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形式。
⑤说话要讲究方式,但是违背真实的原则,一味地追求说话的方式,是不足取的。
⑥对于有些事物,人们一般不愿意直接说明白,而用一些相应的同义词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婉言。
⑦我们现在的社会,抛弃了旧社会许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虚伪客套,要求在有礼貌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直截了当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
A.⑤②③④⑦①⑥
B.⑤②③⑦④①⑥
C.②③⑦①⑥④⑤
D.②③⑦⑤⑥④①
3.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全国各地的观众对影片《八佰》趋之若骛,刷新了中国电影票房记录。
B.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C.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D.“酒冽泉香招客饮,山光水色入樽来”是“滁州醉翁亭”的楹联,欧阳修所写的《醉翁亭记》就赞美了这里的山水景色。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各级医院先后采用了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医疗服务水平。
B.一篇文章的好坏,不在于辞藻是否华丽,而在于它是否有思想、有温度。
C.为防止校园暴力事件不再发生,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启动校园安全综合治理机制。
D.《厉害了,我的国》这部纪录片,从圆梦工程、创新驱动、绿色中国等角度,宣传了我国的大国风采。
5.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屠呦呦这一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________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2)“十三五”规划五大理念之一是创新,即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的创新,让创新________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3)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进而涵养和凝聚共图民族振兴的伟大精神力量,这是________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意所在。
A.挽救
贯通
传扬
B.拯救
贯串
传扬
C.拯救
贯通
弘扬
D.挽救
贯穿
弘扬
二、
综合读写
6.
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回答问题。
??3月9日至10日,以“中国梦?青春梦?科学梦﹣﹣创新?体验?成长”为主题的第33届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展示活动在郑州举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全国性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我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我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品牌活动,大赛开展30多年来,已成为我省规模最大的青少年科技赛事之一。
??本届大赛收到各类参赛作品3059项,全省参加各级赛事的青少年近100万名,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大会为获得省一等奖的27个项目颁发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证书及“创新?智慧奖”奖杯。会后,参赛学生就其所做项目接受专家评委的封闭问辩,角逐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资格,优胜者将于今年7月下旬参加在澳门举行的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
(1)请用简洁的语言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30字)
(2)如图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标志,请说明它的构图要素及寓意。
?
7.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班级将开展以“创新,提升你我”为主题的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班级的小记者就“你怎样理解‘创新’?怎样才能创新?”的问题对你进行采访,你应该怎样回答?
(2)我们生活在科技创新时代,享受着前人和现代人的创新成果。请你说出几种现代人的创新成果。
(3)班里要评选“智多星”,每天由一名学生、老师或热心的家长出一道富有知识性、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写在信纸上,贴在墙报栏中,供大家看题并积极思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习惯。谁的办法最多,谁就成为“智多星”。今天的题目是:作文语言如何出彩?写出你的回答。
三、
现代文阅读
8.
阅读下面文本,回答下列各题。
【甲】
①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②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③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④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当你把莫扎尔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加尔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⑤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
⑥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⑦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节选自陶行知《创造宣言》)
【乙】
①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②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③认为“我不具有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这些人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④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⑤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节选自罗迦·费·因格《谈创造性思维》)
(1)文本【甲】和文本【乙】都强调了什么观点?
(2)“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这句话作为论据插入文本【甲】哪一段最合适?请为该段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3)【甲】【乙】两个文本的论证方式有何不同?
?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刘根生
①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选择,影响着结局。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20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③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
④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广东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扛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
⑤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习惯之事。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比如用新瓶装旧酒,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张照片,底片却还是一张;比如习惯于守成、放弃了创新,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比如陷入工作怪圈,忙忙碌碌装样子,有难度的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不敢干。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己,难免会在舒适中“过早死亡”。
⑥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舐毛驴的脚踝,接着再咬个小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安逸享乐,会让人停留于表面的舒适区。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一个人才能在进取中不断赢得新优势,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
⑦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的目标伟大。高远的目标,寄托着理想和信仰,能激励精神、催人奋进。高原之上有高峰,目标远大者从不满足于某个特定高度,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舒适区,艰难踏上新征程。面对生命这颗长满可能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
(有删改)
(1)从全文来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3)第⑤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
1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
??创造宣言
???????
?陶行知
??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最高的造出上帝,其次造出英雄之神,再其次造出财神、土地公、土地婆来供自己崇拜。省事者把别人创造的现成之神拿来崇拜。
??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Lesseps)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辞。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但是当你把莫扎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的帕斯加尔(Pascal)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惠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惠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仑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罗丹说:“恶是枯干。”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
???三十二年十月十三日写于凤凰山
(1)这是一篇驳论文。文章批驳了哪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是怎样批驳的?
(2)作者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法,提出了什么的观点?
(3)说说下面句子中“神”和“石像”的含义。
①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
②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③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
(4)请以文章最后一段为例,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
1.D
2.C
3.B
4.B
5.D
6.
示例:近日(日前)第33届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展示活动在郑州举行。
标志由打开的书本、儿童头像、幼苗组成,寓意是青少年从书本中汲取知识,不断探索,头脑中的智慧将蓬勃成长。
7.
(1)示例:创新就是求异,追求与众不同,力求新颖别致,人无我有,人有我变。就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过程,更是“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的过程。创新必须要保持好奇心,有足够的知识积累,要善于观察、联想、想象,能持之以恒地做各种尝试,还要敢于怀疑权威,怀疑陈规。
(2)示例:液晶电视机、手机、电磁炉、电脑等。
(3)示例:①巧用动词,把事物写活;②活用形容词,绘声绘色绘形;③多用修辞,尤其是比喻、拟人和排比等;④化用、引用古诗词、名言警句和典故等。
8.
(1)示例:任何人都具有创造力。
(2)插入第⑥段最合适。示例:遭到楚王疏远放逐之屈原,毕竟写下了《离骚》。
(3)文本【甲】的论证方式是驳论,文本【乙】的论证方式是立论。
9.
(1)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树立远大目标,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2)首先提出“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的观点,接着用航天员训练的事例进行论证,然后引用孟子的话加以强调,最后强调“求极限”虽使人痛苦,却促人强大。
(3)举例论证,连用三个“比如”列举一系列事例,有力地论证了待在舒适区的危害。
比喻论证,用洗照片比喻反复显摆成果,形象地指出了模仿自己、机械重复这一现象,进而有力地论证了待在舒适区的危害。
10.
环境平凡不能创造,生命单调不能创造,年纪太小不能创造,太无能不能创造,陷入绝境不能创造,作者以大量事实逐一批驳。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①“神”是理想中万能的“人”。
②“石像”指石头雕成的人像。
③“神”“石像”指追求的东西。
文章旁征博引,以短句为主,语言缜密,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铿锵有力,富有说服力。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