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31 10:4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其主要依据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C.各国派兵驻守东交民巷
D.日军屠杀南京和平居民
2.圆明园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闻名。抢劫并放火焚烧这座闻名于世的皇家园林的强盗是
A.英美联军
B.八国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
3.2019年11月13日,澳门企业家何鸿燊的家人代表将流失海外一百余年的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与圆明园国宝最初流失海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1841年林则徐有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能证明林则徐预言的是
A.逼迫清政府割让香港岛
B.攻占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D.割占台湾岛,索银二亿两
5.1861年法国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材料中所谓的“荣耀”,表现为
A.割占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掀起瓜分狂潮
D.索银4.5亿两
6.在1858年,一位沙皇俄国的渔夫,在黑龙江以北地区捕鱼遭到清军的阻挠,可这个渔夫却说自己是合法的,他的理由是
A.沙皇俄国武力比中国强大
B.这里自古就是沙皇俄国的领土
C.中俄《北京条约》规定此地区归沙俄
D.中俄《瑷珲条约》规定此地区归沙俄
7.1983年夏天,在清华大学教工住宅楼工地上挖出这样一块石碑,石碑上记录着如下信息:咸丰十年八月二十二日,清圆明园八品技勇太监任亮与外敌英勇作战,后殉难身亡。依据石碑上的信息可以判断此时正在发生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睁睁地看者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这一殖民罪恶活动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圆明园为皇帝夏季离宫,首先被联军掠夺,次被下令焚毁。这里的“联军”是
A.英法联军
B.英法美联军
C.英法美俄联军
D.八国联军
10.蒋廷黼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
A.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文化程度
B.使中国被迫打开了国门
C.中国人民开始了反侵略斗争
D.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
1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意思是在形式上保留有封建社会国家机关及主权,同时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与压迫的社会。近代中国逐步丧失了七大主权: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外交主权铁路主权、领海主权和矿产主权。这一情况主要说明近代中国
A.最终完全沦为殖民地
B.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
C.清王朝成为傀儡
D.中国各项主权都丧失殆尽
12.以下属于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实物史料是
A.圆明园遗址
B.《李鸿章传》
C.纪录片《太平天国》
D.电影《甲午风云》
13.1860年,英军随军牧师罗伯特?麦吉(Robert
McCbee)这样写道:“一个也不留,一栋房屋也不剩,让这里再无宫殿的痕迹吧。现在,咱们回北京去,大功已告成。”他描述的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邓世昌黄海大战
C.八国联军侵占了北京
D.南京大屠杀暴行
14.奕?与文祥在元首逃难、京都将要失守的时候,接受大命。他们最初因无外交经验,不免举棋不定。后来把情势看清楚了,他们就毅然决然承认外人的要求,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材料中“京都将要失守的时候”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中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材料:“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作法国,另一个则叫作英国。”材料描述的是西方列强的哪一罪行?
A.火烧圆明园
B.割占我国大片领土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二、材料分析题:
16.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然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材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1)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战争中?
(2)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材料二中的“树上的伙伴”是指谁?“果园的主人”指谁?在这一事件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3)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争爆发原因
材料一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率先提出换约,扩大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法美等国积极响应。但是列强换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换约交涉失败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1)根据材料一说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列强侵华罪行
材料二
(2)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左图)变为断壁残垣(右图)与哪一战争有关?罪魁祸首是谁?你有何感想?
(3)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领土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结合所学,请你说出中国版图变化的原因。
抗击外来侵略
(4)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爱国将领、民族英雄,请列举两例抗击外来侵略的典型事例。
参考答案
1.A2.C3.B4.C5.B6.D7.B8.B9.A10.D11.B12.A13.A14.B15.A
16.(1)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国和法国;清政府;帮凶
(3)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17.(1)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西方列强提出了换约的要求,但被清政府断然拒绝。
(2)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不仅是列强侵华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清政府的腐朽及封建专制制度的落后是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火烧圆明园不仅给中华文明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不会被欺凌。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4)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虎门抗英,壮烈牺牲;陈化成吴淞抗英,力竭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