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语文苏教版九上教学素材(教案+课件):绿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 语文苏教版九上教学素材(教案+课件):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24 13:48:19

内容文字预览

(共20张PPT)
绿
朱自清
学习目标:
⒈ 品味优美形象的语言,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⒉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
⒊会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
朱自清(1898-1948), 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 《绿》《春》《背影》《荷塘月色》等。
作者简介
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薄阴 倏 挹
什刹海 几绺 皱缬
2、看拼音写汉字。
尘( ) 明( )善( )

móu
lài




shū

chà
liǔ
xié
知新须温故
〈一〉、多变的景物描写角度
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春花 色彩)
2、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花形态、光亮)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风温度)
4、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春风声音 )
5、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春风气味 )
〈二〉、巧妙的修辞
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 排比)
2、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拟人)
〈三〉、准确、生动的用词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3)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四〉、联想或想象的运用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哪一句话是“文眼”?
初读,感知《绿》之意
温馨提示: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
方法:景物 + 特点
再读,探究《绿》之因
朗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写梅雨潭的绿为什么要先写梅雨瀑、梅雨亭?
2、课文第二段描写梅雨潭,大家知道文章的中心是描写梅雨潭水的绿,那描写梅雨瀑是不是中心不突出?作用何在?在文章中找出能说明这问题的句子来。
①学生边读边思考。
②在小组内讨论。
③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精读,品味《绿》之美
默读第三段,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具体描写绿的语句,并品味其妙处。
提示:请用这样的句式表述
______一句(或词),从____________ (修辞、用词、联想、想象等)的角度,表现了(表达了) ____________的特点(感情)。
示例:
“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色彩、形状的角度,表现了绿的宽阔、奇异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绿的赞美之情。
…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女儿绿”是什么?“绿”也有性别、年龄、身份之分吗?
在第三段中,作者一开始都是称“绿”为“她”,而后来又改称为“你”。这是什么原因呢?
《绿》,写于1924年。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战争已在酝酿之中。尽管朱自清并没有投身到革命的激流里去,但他对中国社会的前途,时刻都在关心着;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北伐,无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他这一时期的思想,基本上还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这反映在他的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格调的明朗,节奏的明快,满蓄着“为人生”、“写实”和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
写作背景
美读,吟诵《绿》之美
有感情地诵读自己喜欢的句段。
朗读技巧提示:
1、读出重音
2、读准节奏
3、读准语气
4、读准语调
5、读出情感
仿写优美语句
请仿照画线句子的形式,在横线上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鉴《春》、《绿》描写景物的技巧,以《校园一景》或《校园一角》为题,写一不少于300字的片断。
提示:
一景:桂花、秀竹、奇石……
一角:美丽的花圃、如茵的操场……
技巧:变换景物描写角度;巧用修辞;准确、生动的用词;联想或想象的运用
学以致用
★【如: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以你为绘画的颜料,送给丹青能手,他必能妙手天成描绘出世上最美的画卷。那醉人的绿呀,我若以你为种子,撒播于祖国的江河湖泊,一定会净化污染,整个中华大地成为世上最美的风景区。仿一:我若能裁你以为礼服,我将赠给那衣衫褴褛的灰姑娘;她必能光彩照人了。我若能挹你以为喉,我将赠给那善学的哑童;他必能出口成章了。
仿二:我若能裁你以为羽翼,我将赠给那受伤的小鸟;它必能展翅翱翔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种子,我将赠给那荒芜的沙漠;它必变得郁郁葱葱了。
仿三:我若能裁你以为衣,我将赠给那守夜中驻守祖国边疆的战士;他们定会感到浓浓暖意。我若能挹你以为蓝宝石,我将赠给那伟大的女娲;她定能重补一片蓝天。……】
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课文第二段描写梅雨潭,大家知道文章的中心是描写梅雨潭水的绿,那描写梅雨瀑是不是中心不突出?作用何在? 认真思考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质疑《绿》创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梳理文章的结构,反复阅读,初步感受文章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用圈点法读书,养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初步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梳理文章的结构,弄清作者行文思路。
2.学会用圈点法读书,养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以前我们学过他的散文名篇《春》、《背影》,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朱自清先生在1924年秋天写就的散文《绿》,就让这篇优美的散文“带领”我们去领略梅雨潭那神奇的景色,“那醉人的绿”吧。
二、板书课题, 简介作者
学生简介作者,教者补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扬州。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散文名篇有 《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三、先听录音,结合课文旁边的“读书动笔示例”,结合课文后面的“圈点符号”,运用“圈点读书”法,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惊诧(chà) 踞(jù) 薄(bó)阴 绺(liǔ)
倏(shū) 尘滓(zǐ) 皱缬(xié) 什刹(shí chà)
明眸(móu) 善睐(lài) 挹(yì) 掬(jū)
四、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提问:课文题目仅一个“绿”字,简明、醒目。“绿”,处处可见,这里的“绿”不是泛说而是专指什么?
明确:梅雨潭的绿 。
提问:绿,离不开梅雨潭,当然要写梅雨潭的景观了,梅雨潭的本质是什么?用原文一句话回答。
明确: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
提问:瀑布潭由哪两部分构成?
明确:瀑布、水潭
提问:课文哪些部分写瀑布,哪些部分写水潭?
  明确: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的是瀑布,第3自然段主要写的是水潭。
2.阅读课文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提问:作者是从那些方面写瀑布的?
明确:位置 声响 形、色
位置——梅雨瀑在仙岩三瀑布中居“最低”处
声响——“花花花花”(刚到山边便听得见)。
形、色——“白而发亮的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
提问:除此之外,作者还写了什么?
明确:还写了当时的季节天气,显得十分自然 。
提问:从文中找出再次写瀑布的语句,指出其与第一次写瀑布的不同点,并分析其作用。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微雨似的纷纷落下)
明确:由宏观写瀑流转入细腻描绘飞溅的水花。
——于结构上看,是描写的推进。
——于内容上看,交代了梅雨潭的名称由来 。
——于技法上看,自然插入作者的评议感触,景中见情,用笔散淡,散文的特色轻巧巧地表现出来了。
3.学生在集体朗读课文第三段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提问:这一段作者主要写的是哪些内容?
明确:这里显然是写瀑流下的“潭水”了——全文开始出现“绿”。 作者在这段文字中句句不离梅雨潭的绿,越写越迷人,越写越富于情致。作者着意写梅雨潭醉人的“绿”了。
4.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析首尾两段在谋篇布局上的作用。
明确:第四自然段,与首段紧密呼应,用字几近一致,仅仅多出“不禁”二字,既是感情的必然发展,也是行文水到渠成的归宿,极稳重地收束了全篇,把奔放的感情“蓄”在“惊诧”二字中,交由读者品味、想象。
第一自然段不仅以交代揽胜的时间、地点、人物作为游记的领起,“惊诧”一词还标明了全文的抒情线索。并非罕见的“绿”怎么会使大作家“惊诧”呢?悬念顿生,引起读者的兴趣,这样的一句话,作为起首段无论从结构上或艺术效果上看都是极为适合的。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把《绿》这篇课文结构梳理了一遍,请同学们课后认真复习,并尝试赏析文中优美的语句。
六、布置作业
抄写《绿》中的优美语句,进行赏析。
板书设计:
绿
梅雨潭的绿
瀑布: → 水潭:
↓ (寓情于景) ↓
位置 声响 形色 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体会课文中精彩语句的艺术效果,学会赏析精彩语句。
过程与方法:圈点阅读法,赏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意识。
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中精彩语句的艺术效果,学会赏析精彩语句。
2.进一步熟悉课文,弄懂作品立意,正确把握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检查复习
提问:课文第三段作者主要写的是哪些内容
二、合作学习,探究下列问题
集体朗读课文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哪几个?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
学生讨论后明确:
第一个观察点:山边
观察角度:仰视
观察的景致:梅雨瀑
听—— 花花花花的声音
看—— 一带白而发亮的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
第二个观察点:亭边
观察角度:平视
观察的景致: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从亭,山,云,岩,草,瀑布,水花等方面勾勒出梅雨潭雄奇﹑幽峭的环境。
第三个观察点:潭边
观察角度:俯视 观察的景致:梅雨潭的绿
作者把三个立足点所绘之景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悬瀑、飞亭、流云等作背景的“梅雨潭图”。
2.提问:第二段中作者是运用怎样的手法来描写梅雨瀑的?
明确:运用了叠词以及比喻的修辞手法。(花花花花的、湿湿的、微微的、油油的等,此处教师可带领学生赏析这些词语以及修辞手法对表现梅雨瀑的作用。)
3.提问:这篇散文的文眼是什么?
小组讨论后明确: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4.提问: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之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之绿,而是先写了梅雨瀑等梅雨潭周围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的写梅雨潭的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小组讨论后明确:衬托,这是一种烘云托月的写法。作者以梅雨潭周围的亭、山、云、岩、草的美来衬托梅雨瀑的美。
(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 描写“梅雨瀑”是用来作陪衬,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温故而知新:这种衬托手法我们以前还在不少课文中学过,比较典型的是《爱莲说》中,用菊、牡丹从正反两方面来衬托莲。
5.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作者对绿的总的感受是什么?(提示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出两个形容词)
小组讨论后明确:醉人、奇异
6.提问:作者怎样对“奇异”“醉人”的绿展开描写的?
小组讨论后明确:多方比喻精雕细刻,运用烘托突出表现大胆联想升华意境。
比喻: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厚积着的绿——形状、深度;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涟漪(静态)
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微波荡漾(动态)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亮度、质地
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色彩(纯净)
7.文中作者还联想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还想到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8.作者满怀深情地为潭水起了一个名字“女儿绿”,是仿造玉石“祖母绿”而成的一个名字,将“女儿绿”换成“祖母绿”,如何?
小组讨论后明确:“祖母绿”给人一种老气横秋的感觉,如同一个历经沧桑、面目枯槁的老夫人;而“女儿绿”清纯、
鲜活、灵动,美貌可人,神韵悠长,充分的表达出作者对那“醉人的绿”的炽热而奔放的爱恋之情。
9.提问:假如让我们来赏析这些比喻句,你如何回答?试举例说明。
示例: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梅雨潭
水绿的波光的明亮和质地的柔软的特征,也写出了梅雨潭水绿的醉人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10.提问:作者怎样用其他景物来突出表现梅雨潭的绿招人喜爱的?这样做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通过衬托,把梅雨潭的绿与北京的绿杨、杭州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进行衬托,突出表现了梅雨潭之绿的浓淡相宜、明暗适度。
11.同学们再看看课文这里和前面在人称上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明确:由“她”变为“你”,因为一开始作者的感情还是比较收敛的,是站在旁观的角度,用相对冷静的笔调在描绘梅雨潭的“绿”,随着感情的迸发和投入,作者已失去了原有的冷静,而把自己完全融进了文章之中,完全融进了梅雨潭的“绿”之中。强烈的抒情需要使作者不自觉的改变了人称,因为这样更能表达自己对“绿”的爱恋。
12.提问:作者描写梅雨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这篇短小的游记散文,通过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13.作者由梅雨潭的绿联想到了什么,找出相关语句。
我若能裁你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 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你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睐了。
小组讨论后明确:作者由“绿”的轻盈、妩媚联想到轻盈、妩媚的舞女,如果轻盈的舞女再配上“绿”裁制的带子,便会“临风飘举”了。由“绿”的明澈,更想象出这明澈会使盲妹的眼睛复明,“明眸善睐”了。这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又使“绿”展现出新的意境。
14.请学生用笔写下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大地回春的景象,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注意句式、修辞,思想要积极健康向上。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在理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了解了作者在文中运用的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深刻领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希望同学们课后认真研读课文,领悟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四、布置作业
1.学习示范批注,课后给本文补充作批注。
2.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批注,对别人的批注提出不同的看法。
3.课后认真研读课文,领悟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板书设计:
绿
比喻 拟人
衬托 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
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