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选修一
2.5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的实验中,摆球摆动稳定后,当它到达最低点时启动秒表开始计时,并记录此后摆球每次经过最低点的次数n(n=1、2、3...),当数到n=40时刚好停表,此时秒表读数为t。则该单摆的周期为( )
A. B. C. D.
2.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有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其中对提高测量结果精确度有利的是( )
A.适当加长摆线
B.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应选用体积较大的
C.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越大越好
D.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一次全振动后停止计时,用此时间间隔作为单摆振动的周期
3.有两位同学利用假期分别参观了位于哈尔滨市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上海市的“复旦大学”,他们各自利用那里实验室中的DIS系统探究了单摆周期T和摆长L的关系。然后通过微信交流实验数据,并用计算机绘制了如图甲所示的图像。另外,去“复旦大学”做研究的同学还利用计算机绘制了他实验用的a、b两个摆球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复旦大学”的同学所测得的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B
B.甲图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对应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的倒数
C.由乙图可知,a、b两摆球振动频率之比为3∶2
D.由乙图可知,时b球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4.某同学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摆线要选择伸缩性大些的,并且尽可能短一些
B.摆球要选择质量大些、体积小些的
C.摆长一定的情况下,摆的振幅尽量大
D.拉开摆球,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当摆球回摆到开始位置时停止计时,记录的时间作为单摆周期的测量值
5.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出摆长和次全振动的时间,从而测定重力加速度。若测出的值偏小,则可能的原因是( )
A.摆球质量偏大
B.把次全振动记录为次
C.将从悬点到摆球上端的长度当做摆长
D.将从悬点到摆球下端的长度当做摆长
6.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多组实验数据做出周期(T)的平方和摆长(L)的T2-L图线,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已知两位同学做出的T2-L图线如图中的a、b所示,其中a和b平行,图线a对应的g值很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相对于图线a,关于图线b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可能是误将绳长记为摆长L
B.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
C.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D.根据图线b不能准确测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7.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多组实验数据做出周期(T)的平方和摆长(L)的T2-L图线,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已知三位同学做出的T2-L图线的示意图如图中的a、b、c所示,其中a和b平行,b和c都过原点,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相对于图线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线c对应的g值小于图线b对应的g值
B.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51次全振动记为50次
C.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上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
D.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
8.下列关于单摆实验过程的具体步骤中,你觉得存在明显问题的是( )
A.将细线穿过金属小球上的小孔,在细线的一端打一个稍大一点的结,制成一个单摆
B.将单摆平躺在桌上,用刻度尺、游标卡尺分别测量摆线长度和直径,取半径加线长为摆长
C.铁架台放在桌边,使固定的铁架伸出桌面,然后把单摆固定在铁夹上,使摆球自由下垂
D.当摆动稳定后摆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测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并求出周期
9.在一次做“探究单摆周期T与摆长L的关系”实验中,在测量单摆周期时,摆球通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记数为0次,则到摆球第N次通过最低点所用时间为t,摆线长度为l,某同学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出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摆球直径 B.单摆周期的平方()与摆线长度l成正比。
C.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D.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二、多选题
10.某同学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为了使测量误差尽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组装单摆须选用密度和直径都较小的摆球
B.组装单摆须选用轻且不易伸长的细线
C.实验时须使摆球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
D.摆长一定的情况下,摆的振幅尽量大
11.小明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重力加速度明显小于当地重力加速度,他在实验过程可能出现的错误操作是( )
A.记录秒表读数时,没有注意到记录分钟的指针过了半格
B.记录摆动次数n时,单摆实际摆动了n+1次
C.忘记测量小球直径,用摆线长作为单摆长度进行数据处理
D.测量了小球直径,用摆线长加小球直径作为单摆长度进行数据处理
12.如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 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
C.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 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三、实验题
13.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1)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
A.尽量选择质量大、体积小的摆球
B.将摆球拉到最大位移处释放,同时快速按下秒表开始计时
C.测量摆长时,让单摆自然下垂,先测出摆线长度,然后加上摆球的半径
D.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1次全振动所用时间作为单摆的周期。
(2)某同学多次改变单摆的摆长并测得相应的周期,他根据测量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但忘记在图中标明横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你认为横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选填“”、“ ”或“”),若图线斜率为,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 。
14.某同学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1)为了使测量误差尽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组装单摆需选用密度较大、直径较小的摆球
B.摆长一定的情况下,摆的振幅尽量大
C.实验时需使摆球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
D.组装单摆需选用轻且不易伸长的细线
(2)如图所示,在物理支架的竖直立柱上固定有摆长约为1m的单摆,实验时,由于仅有量程为20cm、精度为1mm的钢板刻度尺,于是他先使摆球自然下垂,在竖直立柱上与摆球最下端处于同一水平面的位置做一标记点,测出单摆的周期;然后保持悬点位置不变,设法将摆长缩短一些,再次使摆球自然下垂,用同样方法在竖直立柱上做另一标记点,并测出单摆周期;最后用钢板刻度尺量出竖直立柱上两标记点之间的距离,用上述测量结果,写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______。
15.利用“探究单摆摆长和周期关系”实验来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①如图给出了细线上端的两种不同的悬挂方式,你认为选用哪种方式较好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
②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摆线长度当作单摆的摆长,并测出多组数据,作出T2-L图像,那么小明作出的图像应为图中的___________,再利用图像法求出的重力加速度___________真实值(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16.某同学做“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
(1)用铁架台固定单摆,其中悬挂点固定方式正确的是图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
(2)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以下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_(选填“A”或“B”);
(3)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读数是___________mm
17.某同学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对测量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
A.由可知,T一定时,g与L成正比
B.由可知,l一定时,g与成反比
C.单摆的振动周期T和摆长l可用实验测定,由可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为了利用单摆较准确地测出重力加速度,应当选用以下哪些器材_______;
A.长度为左右的细绳 B.长度为左右的细绳
C.直径为的钢球 D.直径为的木球
E.最小刻度为的米尺 F.秒表、铁架台
(3)然后进行以下必要的实验操作,请将横线部分内容补充完整。
①测量单摆的摆长,即测量从摆线的悬点到_______的距离;
②把此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小角度后释放,使摆球在竖直面内摆动,测量单摆全振动30次(或50次)的时间,求出一次全振动的时间,即单摆振动的周期;
③适当改变摆长,测量几次,并记录相应的摆长和周期;
④根据测量数据画出图像,并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由图像计算重力加速度。
(4)若实验得到的g值偏大,可能是因为_______;
A.组装单摆时,选择的摆球质量偏大
B.测量摆长时,将悬线长作为单摆的摆长
C.测量周期时,把n次全振动误认为是次全振动
(5)该同学利用假期分别在北京和厦门两地做了此实验,比较准确地探究了“单摆的周期T与摆长L的关系”,然后将这两组实验数据绘制了图像,如图所示,在北京测得的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________(选填“A”、“B”)。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由题意可知,单摆完成全振动的次数为
故该单摆的周期为
C正确。
故选C。
2.A
【详解】
A.当适当加长摆线时,单摆的周期将增大,故可以减小周期测量的相对误差,A正确;
B.质量相同,体积越大的摆球,所受的阻力会影响其做单摆运动,B错;
C.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超过10°,C错;
D.在D中,会增大周期测量的误差,D错。
故选A。
3.C
【详解】
AB.根据
得
知图线的斜率
图线B的斜率较小,则图线B对应的重力加速度较大,可知甲图中“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同学所测得的实验结果对应的图象是B,故AB错误;
C.周期等于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由乙图可知,a、b两单摆的周期之比为2:3,振动频率之比为3∶2,故C正确;
D.由乙图可知,t=1s时,b球处于平衡位置向-y方向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
A.为防止单摆运动中摆长发生变化,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择弹性小的细线做摆线,摆线应适当长些,故A错误;
B.为减小空气阻力对实验的影响,摆球要选择质量大些、体积小些的球,故B正确;
C.单摆的最大摆角应小于5°,摆长一定的情况下,摆的振幅尽量小些,故C错误;
D.应从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且测出摆球做多次全振动的时间,求出平均值作为单摆的周期,故D错误。
故选B。
5.C
【详解】
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得:
A.摆球质量偏大,重力加速度不变,故A错误;
B.把次全振动记录为次,测量周期偏小,则重力加速度偏大,故B错误;
C.将从悬点到摆球上端的长度当做摆长,摆长测量值偏小,则重力加速度偏小,故C正确;
D.将从悬点到摆球下端的长度当做摆长,摆长测量值偏大,则重力加速度偏大,故D错误;
故选C。
6.B
【详解】
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
得
根据数学知识可知,T2-L图象的斜率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AB.由图象可知,对图线b,当T为零时L不为零,所测摆长偏大,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故A错误,B正确;
C.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则周期的测量值偏小,导致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大,图线的斜率k偏小。故B错误;
D.由图示图象可知,图线a与图线b的斜率相等,由
可知,图线b对应的g值等于图线a对应的g值,故D错误。
故选B;
7.C
【详解】
A.由单摆周期公式
整理得
图线的斜率
图线c的斜率比图线b的斜率小,故图线c对应的g值大于图线b对应的g值,A错误;
B.若误将51次全振动记为50次,导致周期偏大,测得重力加速度偏小,B错误;
CD.图线a与图线b对比可知,相同的周期,摆长整体偏小相同的量,故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上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漏加小球的半径,C正确,D错误。
故选C。
8.B
【详解】
A.将细线穿过金属小球上的小孔,在细线的一端打一个稍大一点的结,制成一个单摆,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铁架台放在桌边,使固定的铁架伸出桌面,然后把单摆固定在铁夹上,使摆球自由下垂,用刻度尺测量摆线长度,再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直径,摆线长加小球半径为摆长,B错误,符合题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当摆动稳定后摆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测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并求出周期,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详解】
A.由和得
由图可知,摆长
故摆球直径﹐选项A错误;
B.由
得
即与摆长L成正比,选项B错误﹔
CD.周期
由单摆周期公式得当地重力加速度
由图可知斜率
即
选项C正确,D错误。
故选C。
10.BC
【详解】
A.为了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密度大、体积小的摆球,A错误;
B.摆线应选用轻且不易伸长的细线,B正确;
C.实验时摆球应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而不能做成圆锥摆,C正确;
D.摆角不能超过5°,因此摆长一定的情况下,摆的振幅不能过大,D错误。
故选BC。
11.BC
【详解】
根据单摆做简谐振动的周期公式
重力加速度明显偏小,可能是摆长偏小或者是周期偏大的错误操作造成。
A.记录秒表读数时,没有注意到记录分钟的指针过了半格,时间少读了30秒,这样会使周期偏小,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大,选项A错误;
B.记录摆动次数n时,单摆实际摆动了n+1次,这样会使计算出的周期变大,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小,所以B正确;
C.忘记测量小球直径,用摆线长作为单摆长度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的重力加速度变小,C正确;
D.测量了小球直径,用摆线长加小球直径作为单摆长度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的重力加速度变大,选项D错误。
故选BC。
12.AC
【详解】
在“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实验中,应使单摆在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而且摆长便于调节,。
故选AC。
13.AC
【详解】
(1)[1]A.在实验中尽量选择质量大、体积小的摆球,以减小空气阻力给实验结果带来的误差,A正确;
B.单摆释放的角度应当很小,摆球释放后,应使摆球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摆动,然后再测量单摆的周期在测量单摆的周期时,计时的起、终时刻,摆球都应恰好通过平衡位置,B错误;
C.测量单摆的摆长时,应使摆球处于自由下垂状态,用米尺测出摆线的长度,再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的直径,然后算出摆长,C正确;
D.用秒表测出单摆做30~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计算出平均摆动一次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单摆的周期,D错误。
故选AC。
(2)[3]由单摆周期公式
知横坐标为。
[4]图像斜率
得
14.ACD
【详解】
(1)[1] A.组装单摆需选用密度较大、直径较小的摆球,可以减小空气阻力。故A正确;
B.摆长一定的情况下,摆的振幅尽量大,摆长过大,大于10°小球的运动不在是简谐运动,故误差较大。故B错误;
C.实验时需使摆球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保持摆长不变,是单摆。故C正确;
D.组装单摆需选用轻且不易伸长的细线,保证摆线质量忽略不计,摆长不变,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ACD。
(2)[2]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有
,
两式相减可得
15.乙 A 等于
【详解】
(1)[1]乙的悬挂较好,夹子夹住细线,可以保证试验过程中,单摆的摆长保持不变。
(2)[2]用刻度尺测量摆线长度当作单摆的摆长,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少一个摆球的半径,在图像中会出现,“摆长”取零,单摆存在周期的情况。故小明做出的图像应为图中的A。
[3]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有
虽然测量摆长少加了半径,但是自变量L前面的系数,即斜率不变,故求出的重力加速度与真实值相等。
16.乙 A 17.3
【详解】
(1)[1]用铁架台固定单摆,其中悬挂点固定方式正确的是图乙;甲图中在小球摆动过程中,摆长会不断变化,图甲错误。
(2)[2]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操作正确的是A;B中小球夹在缺口处,测量值偏小。
(3)[3]游标卡尺的读数是
17mm+30.1mm=17.3mm
17.C BCEF 摆球球心 C B
【详解】
(1)[1] 由单摆周期公式
解得
测出单摆的摆长l与周期T,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
故选C。
(2)[2]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择适当长些的细绳做摆线, 摆线应选择B;为减小空气阻力对实验的影响,应选择质量大而体积小的球做摆球,因此摆球应选择C;实验需要测量摆长,需要用到刻度尺,实验需要测量单摆的周期,测周期需要秒表,应把单摆固定在铁架台上,因此需要的实验器材有:BCEF。
(3)[3] 摆线长度与摆球半径之和是单摆摆长,测量单摆的摆长,应测量从摆线的悬点到摆球球心的距离
(4)[4]根据
解得
A.单摆周期与摆球质量无关,组装单摆时,选择的摆球质量偏大不会导致g的测量值偏大,A错误;
B.测量摆长时,将悬线长作为单摆的摆长,所测摆长偏小,所测g偏小,B错误;
C.测量周期时,把n次全振动误认为是(n+1)次全振动,所测周期T偏小,所测g偏大,C正确。
故选C。
(5)[5] 根据
解得
图像的斜率
则
图像的斜率越小,重力加速度越大,由于北京的重力加速度大于厦门的重力加速度,因此在北京所做实验做出的T2-L图像的斜率小于在厦门所做实验做出的T2-L图像的斜率,由图所示图像可知,图线B的斜率小于图线A的斜率,因此在北京测得的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B
试卷第2 22页,总3 33页
试卷第1 11页,总1 11页
答案第1 11页,总2 22页
答案第1 11页,总2 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