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册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册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1 08:5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列强瓜分中国
新课标:1.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太平天国运动),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1840年战争是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造成什么后果?
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
,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马克思:《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鸦片战争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
一、国家出路的探索
(一)农民阶级: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1)根本原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2)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激化民族矛盾
清王朝统治下的两广地区还要面对另一个问题:
广西浔州(道光)十五年乙未,
平南蝗食草木百谷殆尽。…十七年丁酉春三月朔,
浔州雹,
大如斗。…道光二十八年八月至十二月,
大旱。
——《浔州府志》
(3)直接原因:广西自然灾害严重
(4)个人原因:P95
身份:
广东花县的乡村塾师
经历:
屡试不中:1836、1837、1843。
受传教小册子启发,1843年不中后重病,梦见天父令其下凡除魔建立地上天国。
2.过程
(1)金田起义:1851
(2)定都天京:1853
(3)军事全盛:1853-1856
北伐:牵制清军
西征:半壁江山
(4)天京变乱:1856
天王
洪秀全
东王
杨秀清
西王
萧朝贵
南王
冯云山
北王
韦昌辉
翼王
石达开
逼封万岁
密诏回京
被杀
处死
出走
1852
阵亡
1852
阵亡
皇权思想争权夺利
2.过程
(5)后期斗争
(6)失败:1864年
曾国藩与湘军
李鸿章与淮军
3.纲领
材料: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政治: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
经济: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
文化: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
外交: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
、空想性、落后性
否定…反映…
革命性
原则:平均主义
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社会发展方案
未能实施
4.失败原因
(1)主观原因:P96
(2)客观原因:中外势力联合绞杀
5.评价
(1)历史作用
①反封建:P97
②反侵略:对侵略者开展武装斗争
③刺激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与民主革命: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地位:农民运动的高峰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社会性质、双重任务)
(2)局限性: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决定了农民阶级具有分散性、自私性、保守性、狭隘性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
①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②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③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④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顺应时代潮流。
新特点
1.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3.担负任务新:反封建、反侵略
4.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5.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6.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19C60S-19C90S洋务运动
1.背景
(1)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书》
(2)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
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目的: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发动了“自强”“求富”的洋务新政。
3.
指导思想:
4.代表:
中体西用(自救运动)
主要有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5.内容
领域
内容
创办近代工业
军事工业
“自强”: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
民用工业
“求富”:
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
创办近代教育
开办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
筹划海防
建成了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6.评价
(1)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约20家军事工业
约40家民用工业
均采用机器生产
逐步采用洋枪、洋炮
装备军队
创办24座洋务学堂
派遣约205位留学生
翻译200多册西文书籍
工业现代化
使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长起来
军事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
总理衙门
外交现代化
(2)洋务派未能达到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的目的。
7.败因:
单纯学习西方科技,未触动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二、列强侵略加剧
(一)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1.概况
(1)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
(2)俄国、英国、日本、法国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
2.西北边疆
(1)背景:
①1864年,内乱局面。②阿古柏趁机入侵。③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2)左宗棠收复新疆:1875,1878
(3)结果:1884建省
3.西南:中法战争
(1)背景:1883
(2)过程:1885
(3)结果:1885台湾建省
4.东部沿海: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①日本:
制定“大陆政策”,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明治维新之后国力增强
②朝鲜:(直接原因)1894爆发农民起义
③欧美列强:默许日本侵略中国
④中国:军事实力弱
⑤国际形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之后),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时期,以资本输出为主。
(2)过程
黄海海战
威海卫战役
丰岛海战
平壤陆战
辽东战役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战争进程:



仓促应战
1丰岛海战
2平壤战役
3黄海海战
4辽东战役
5威海战役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清军大败,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双方损失相当,中国失去制海权。
旅顺、大连失陷,日军屠杀中国居民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3)结果:清军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条约内容
危害
割地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赔款
2亿两白银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埠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设厂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影响
①积极:刺激中华民族的觉醒,救亡运动高涨:
清政府——军事改革;维新派——戊戌变法;革命派——辛亥革命;农民——义和团运动。
②消极:
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证明洋务运动破产
宗藩体系解体,东亚格局巨变。
清统治者在开战前做了什么?有什么后果?你能否由此提炼出战败原因?
1888年,仅光绪皇帝的婚礼就耗资500万两白银,从1888年开始,慈禧又花费巨款、甚至挪用海军经费公开大规模整修颐和园。与此同时,慈禧还下令进行“三海”工程(三海即慈禧归政后颐养之地南海、中海、北海)。这些工程大大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从而给海军的建设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
──《中国近代海军史》第206页
战败原因:
1.中国:
(1)清朝封建统治腐朽落后,经济落后,国力贫弱
(2)军事上武器装备落后,军队战斗力差
(3)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
2.日本:
(1)明治维新后国力增强,且蓄谋已久
(2)作战灵活,战斗力强
3.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2.西北边疆
3.西南:中法战争
4.东部沿海:
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
5.东南:反割台斗争
(1)概况:1895刘永福
(2)意义:不屈服
台湾巡抚唐景崧接到了总理衙门的电报:“台湾虽重,比之京师则台湾为轻……又台湾孤悬海外,终久不能据守。”
——张凌昱、孙兆利《中日竞逐
从西力东渐到甲午战争》
(二)瓜分中国的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
1895年4月,俄、法、德三国分别照会日本政府,要求退还辽东半岛。三国海军也同时出现在日本海面,大有顷刻兵戎相见之势。日本政府无力与三国作战,被迫退还了辽东半岛,并向中国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中国近代史》
实质:帝国主义之间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
(二)瓜分中国的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
2.强迫中国借款
3.划分势力范围:
4.掠夺特权:反映了资本输出的需求
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为主)
时间
鸦片战争至《马关条约》签订前(1840-1895)
《马关条约》签订后(1895--)
本质
控制殖民地的市场
控制殖民地的经济命脉
方式
开埠、降税
开银行、办工厂
修铁路、政治贷款
目的
列强对华大规模经济侵略的手段
小结
鸦片战争是晚清中国历史的第一次转折……但是,由于中国人民在“沉沦”和屈辱中不断反省和觉悟,反抗力度逐渐加大……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形成鸦片战争后近代历史第二个转折……洋务运动的兴起则客观上标志着第三次转折……因此在“沉沦”中也蕴含着“上升”因素……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探索出路
侵略加剧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1851
1864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1894
1895
边疆危机
西北、西南、东南
甲午中日战争
瓜分
狂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