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4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同步练习(4课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4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同步练习(4课时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7-31 16:40:43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18 元素周期律
[学业达标]
1.对于第2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稀有气体元素除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B.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C.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升高
D.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下列关于微粒半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层数少的元素原子半径一定小于电子层数多的元素原子半径
B.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单核微粒其半径相同
C.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单核微粒,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D.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
3.已知几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如下表所示。
原子
P
Cl
O
F
半径/pm
110
99
66
64
根据以上数据,推测S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
A.88
pm
B.104
pm
C.71
pm
D.40
pm
4.下列各组元素中,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原子序数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也递增的是(  )
A.C、N、O、F
B.Na、Be、B、C
C.P、S、Cl、Ar
D.Na、Mg、Al、Si
5.某元素R的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为RO2,且R的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为25%。此元素是(  )
A.C
B.N
C.Si
D.S
6.不能说明钠的金属性比镁强的事实是(  )
A.钠的最高化合价为+1,镁的最高化合价为+2
B.NaOH的碱性比Mg(OH)2的强
C.钠与冷水反应剧烈,镁与冷水反应缓慢
D.在熔融状态下,钠可以从MgCl2中置换出镁
7.下列事实,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是(  )
A.氯气与H2S能发生置换反应
B.HClO4酸性比H2SO4强
C.盐酸是强酸,氢硫酸是弱酸
D.受热时,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
8.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酸性:H2SO4>H3PO4
B.非金属性:Cl>Br
C.碱性:NaOH>Mg(OH)2
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9.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B.Y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
C.W的非金属性比Z的弱
D.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在同主族元素中最强
10.短周期中三种元素a、b、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下列有关这三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B.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弱酸
C.b的氢化物很稳定
D.b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
11.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m、n、p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r是元素Y的常见单质,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q为一元强碱,q、s的焰色均呈黄色。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X<Y<Z
B.Y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比X的弱
C.元素非金属性:X<Y
D.由W、X、Y、Z四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化合物
12.我国的纳米技术基础研究能力已跻身于世界前列,例如曾作为我国两年前十大科技成果之一的就是一种合成纳米材料,化学式为RN。已知该化合物中的Rn+核外有28个电子。则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
A.第三周期ⅤA族
B.第四周期ⅢA族
C.第五周期ⅢA族
D.第四周期ⅤA族
13.现有下列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原子半径(10-10
m)
0.74
1.60
1.52
1.10
0.99
1.86
0.75
0.82
最高或最低化合价
-2
+2
+1
+5;-3
+7;-1
+1
+5;-3
+3
A.⑧号元素为铝元素
B.②、③2种元素处于同一周期
C.上述8种元素中元素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
D.④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⑦元素的氢化物强
14.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图所示。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应简单离子半径:XB.对应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C.与Z元素同主族的元素最高价态均为+7
D.Y的氧化物能与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
1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它承载着许多信息和规律。下表所列的是五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已知铍的原子半径为0.089
nm):
元素代号
A
B
C
D
E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02
0.099
0.074
主要化合价
+2
+3
+6、-2
-1
-2
(1)用元素代号标出它们在周期表中的对应位置(以下为周期表的一部分)。
(2)B元素处于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第______族。
(3)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等级突破]
16.某同学设计实验以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Ⅰ:根据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探究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
已知A装置的烧瓶里装有大理石,分液漏斗里装有稀HNO3,B装置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C装置中装有Na2SiO3溶液,试回答: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推知,碳酸、硝酸、硅酸的酸性强弱顺序是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碳、硅、氮三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是____________。
实验Ⅱ:已知常温下高锰酸钾与浓盐酸混合可产生氯气,利用该装置探究氯和溴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4)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论:氧化性______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18 元素周期律
1.答案:C
2.解析:Li的原子半径大于Cl的原子半径,A、D两项错误;对于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单核离子和原子,其半径是不同的,B项错误。
答案:C
3.解析:由元素周期律可知,S原子的半径应介于P原子与Cl原子之间,B项正确。
答案:B
4.解析:A项和C项原子序数递增,而A项中O、F无正价,C项中Ar化合价为0价;B项中的原子序数不完全呈递增性变化;D项中原子序数和最高正化合价均呈递增趋势。
答案:D
5.解析:本题涉及到元素的最高正价与负价的换算,由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RO2可知它的最高正价为+4,则负价为-4,所以其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RH4,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得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即碳元素。
答案:A
6.解析:金属性是指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与失电子数的多少无关,A项错误;金属性强弱的证明方法常有: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B项)、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的剧烈程度(C项)、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D项)等,所以B、C、D三项均正确。
答案:A
7.解析:不能用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强弱来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答案:C
8.解析:A项,非金属性:S>P,可以推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2SO4>H3PO4;B项,根据Cl和B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推出非金属性:Cl>Br;C项,金属性:Na>Mg,可以推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NaOH>Mg(OH)2。以上三个选项都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而无法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D项中盐的热稳定性。
答案:D
9.答案:A
10.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可判断出a、b、c分别为He、F、S,对照选项,C正确。
答案:C
11.解析:r是元素Y的常见单质,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为O2,q为一元强碱,且焰色为黄色,可知q为NaOH,s的焰色反应也呈黄色,可知n为Na2O2,m为H2O,p为CO2,s为Na2CO3,由组成元素的原子序数关系可知,W为H,X为C,Y为O,Z为Na。C、O位于同一周期,C的原子半径大于O,故A错误;X为C,Y为O,C、O为同周期元素,元素非金属性:C<O,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H2O>CH4,故B错误,C正确;由W、X、Y、Z四种元素可组成NaHCO3、CH3COONa等,故D错误。
答案:C
12.解析:R元素在化合物RN中的化合价取决于N元素,因Rn+中R元素显正价,N元素在RN中显-3价,故R元素离子应为R3+,则R原子含31个电子,其质子数为31,核外电子排布为,所以应为第四周期ⅢA族,故应选B。
答案:B
13.解析:首先依据元素的原子半径和化合价推知⑤为Cl元素,④和⑦分别为P和N元素,①为O元素,②为Mg元素,③为Li元素,⑥为Na元素。⑧号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④号元素磷,不可能是Al元素而只能是B元素(也不是可能显+3价的N、P元素)。由Mg和Li不同周期、HClO4的酸性最强、PH3的稳定性比NH3弱,可判断答案为C。
答案:C
14.解析: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可推出W为O,X为Na,Y为Si,Z为Cl。A项,根据核外电子数相同的简单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可知,对应简单离子半径:Na+答案:C
15.解析:(1)由主要化合价和原子半径知A为Mg,B为Al,C为S,D为Cl,E为O。
(2)B处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ⅢA族。
(3)B、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Al(OH)3和H2SO4。
(4)题述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Mg(OH)2、Al(OH)3、H2SO4、HClO4,其中HClO4酸性最强。
答案:(1)
(2)三 ⅢA (3)Al(OH)3+3H+===Al3++3H2O (4)HClO4
16.解析:(2)由于硝酸具有挥发性,为避免硝酸与硅酸钠反应而干扰二氧化碳与硅酸钠反应,必须净化二氧化碳,利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硝酸蒸气。
(3)由实验现象可知三种酸中,硝酸酸性最强,硅酸酸性最弱;由此推知,氮的非金属性最强,硅的非金属性最弱。
(4)题目已限制探究氯与溴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所以B中应装溴化钾或溴化钠溶液。
(5)由于尾气中含有氯气,故要用碱溶液吸收,避免污染环境。
答案:(1)CaCO3+2H+===Ca2++CO2↑+H2O 溶液变浑浊
(2)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硝酸蒸气
(3)HNO3>H2CO3>H2SiO3 N>C>Si
(4)Cl2+2Br-===Br2+2Cl-
(5)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污染环境
(6)Cl2>Br2 Cl>Br课时作业19 化学键
[学业达标]
1.对于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
B.在NaCl中,除Cl-和Na+的相互吸引作用外,还存在电子之间、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
C.氯化钠是由带电的离子构成的,因此氯化钠是显电性的
D.钠、氯原子作用生成NaCl后,稳定性增强
2.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不可能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只含离子键
D.共价化合物不含离子键
3.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A.CaCl2
B.MgO
C.HNO3
D.NH4Cl
4.下列物质的电子式正确的是(  )
5.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方式错误的是(  )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B.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里
D.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间不可能形成共价键
7.下列电子式正确的是(  )
8.下列物质中,只含有极性键的化合物是(  )
A.Na2O2
B.Ba(OH)2
C.HClO
D.H2O2
9.下列数字代表各元素的原子序数,则各组中相应的元素能形成XY2型共价化合物的是(  )
A.3和8
B.1和16
C.12和17
D.6和16
10.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  )
A.H2O
B.MgCl2
C.NH4Cl
D.C2H5OH
11.下列元素的原子间反应形成的化学键是离子键的一组是(  )
原子
a
b
c
d
e
f
g
M层电子数
1
2
3
4
5
6
7
A.a和c
B.a和f
C.d和g
D.c和g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gCl2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B.H2O分子的结构式可表示为H—O—H
C.NaOH是离子化合物,所以不含共价键
D.Na2S的电子式为
13.下表中物质与其所含化学键类型、所属化合物类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MgCl2
CO2
HCl
NaOH
所含化学键类型
离子键、共价键
共价键
离子键
离子键、共价键
所属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等级突破]
14.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WZ的水溶液呈碱性
B.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X>Y>Z
C.Y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中强酸
D.该新化合物中Y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15.下面是同学们熟悉的物质:
①O2 ②金刚石 ③NaBr ④H2SO4 ⑤Na2CO3 ⑥NH4Cl ⑦NaHSO4 ⑧Ne ⑨Na2O2 ⑩NaOH
(1)这些物质中,只含有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只含有离子键的是________;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是________;不存在化学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_____;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
(3)将NaHSO4溶于水,破坏了NaHSO4中的______,写出其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NaHSO4在熔融状态下电离,破坏了________,写出其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Y、Z、W,其中X、Z、W与氢元素可组成共价化合物XH3、H2Z和HW;Y与氧元素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2O和Y2O2。
(1)写出Y2O2的化学式:________,其中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
(2)X、Z、W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填写化学式)。
(3)XH3、H2Z和HW三种化合物中与另外两种都能反应的是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生成物属于________(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
(4)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①XW3:______________;
②Y2Z:______________。
(5)X的气态氢化物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
17.对于周期表中下列位置的①~⑩十种元素,根据有关要求回答:
(1)能形成共价键的元素共有________种。
(2)只需形成一个共价单键就能达到稳定结构的元素有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气态氢化物溶于水生成的呈碱性的化合物是________(填化学式)。
(4)⑩号元素最高正价含氧酸只含有________键。
(5)①⑤⑦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
(6)某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为H2B,其最高价氧化物中B的质量分数为40%,则其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它与③形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为________,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
课时作业19 化学键
1.解析:氯化钠是由带电的离子构成的,但是氯化钠不显电性,C选项错误。
答案:C
2.解析: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形成,因此,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除离子键外,离子化合物还可能含有共价键,如KOH是由K+和OH-结合而成的离子化合物。而OH-中含O—H共价键,因而A、C两项错误。由共价化合物的定义及组成知B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
3.解析:A、B两项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不符合题意;C项HNO3中只含有共价键,不符合题意;D项N、H之间为共价键,NH与Cl-之间为离子键,符合题意。
答案:D
4.答案:D
5.解析:A、C、D三项正确;B项应为,错误。
答案:B
6.答案:B
7.答案:B
8.解析:A项Na2O2中含有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不符合题意;B项Ba(OH)2中含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不符合题意;C项HClO中只含有极性共价键,符合题意;D项H2O2中含有极性共价键及非极性共价键,不符合题意。
答案:C
9.解析:题干要求有两点:一是形成XY2型;二是形成的是共价化合物。A、B、C、D分别可形成Li2O(X2Y型离子化合物)、H2S(X2Y型共价化合物)、MgCl2(XY2型离子化合物)、CS2(XY2型共价化合物)。
答案:D
10.答案:B
11.解析:由原子a~g的M层电子数可知,M层即原子的最外层,元素a~g均为第三周期元素,a、b均为活泼的金属元素,f、g均为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所以a和f形成的化学键为离子键。c为金属元素Al,c和g形成的化合物为AlCl3,属于共价化合物。
答案:B
12.解析:A项,MgCl2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B项,共价化合物的结构式中用“—”代替一对共用电子,未成键电子对不用表示,所以H2O分子的结构式可表示为H—O—H;C项,NaOH中含有H—O共价键;D项,Na2S的电子式应为,不能把两个Na+合并在一起。
答案:B
13.解析:MgCl2中无共价键,A错误;HCl中只含有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C错误;NaOH为离子化合物,D错误。
答案:B
14.解析:本题要依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形成共价键数目的关系,联系短周期元素原子特点采用试推法,结合题意逐一推断,进而选择合适的元素。
该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组成,说明它是离子化合物。从该化合物的结构式看出,W为金属元素;1个Z原子形成1个共价键,说明Z原子最外层有1个或7个电子;1个X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说明X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Y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阴离子得1个电子,说明Y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
根据“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知,W、X、Y、Z分别为Na、Si、P、Cl。氯化钠是强酸强碱盐,其水溶液呈中性,A项错误;元素非金属性顺序为Z(Cl)>Y(P)>X(Si),B项错误;磷的最高价氧化物是P2O5,其对应的水化物为HPO3、H3PO4,它们均是中强酸,C项正确;2个硅原子和1个P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阴离子得到1个电子,所以该化合物中磷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项错误。
答案:C
15.解析:O2、金刚石中只含有共价键;H2SO4只含有共价键,是共价化合物;NaBr中只含有离子键,是离子化合物;Na2CO3、NH4Cl、NaHSO4、Na2O2、NaOH中都是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稀有气体Ne是单原子分子,不含任何化学键。NaHSO4溶于水电离时,Na+与HSO之间的离子键被破坏,HSO中H+与SO之间的共价键也被破坏;而在熔融状态电离时只破坏离子键。
答案:(1)①②④ ③ ⑤⑥⑦⑨⑩ ⑧
(2)④ ③⑤⑥⑦⑨⑩
(3)离子键和共价键 NaHSO4===Na++H++SO 离子键 NaHSO4===Na++HSO
16.解析:由题意可知X、Y、Z、W分别为N、Na、S、Cl。
(1)Na2O2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2)HNO3、H2SO4、HClO4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
(3)NH3可与H2S、HCl反应生成相应的铵盐,铵盐中含离子键和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4)XW3为NCl3,其电子式为;Y2Z为Na2S,其电子式为。
(5)X的气态氢化物为NH3,其结构式为。
答案:(1)Na2O2 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2)HClO4
(3)NH3 离子
(4)①? ②
(5)
17.解析:(1)①③④⑤⑥⑨⑩元素分别为H、C、N、O、F、S、Cl,它们形成单质或化合物时可形成共价键,共7种元素。
(2)只需形成一个共价单键就能达到稳定结构,原子最外层应该有7个电子或1个电子,它们分别是H、F、Cl元素。
(3)NH3分子溶于水形成呈碱性的化合物为NH3·H2O。
(4)HClO4分子中只含有共价键,没有离子键。
(5)H、O、Na形成的化合物为NaOH,Na+与OH-以离子键结合,OH-中O、H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其电子式为。
(6)某元素气态氢化物为H2B,则最高价氧化物为BO3,又知BO3中B的质量分数为40%,则B为S元素,其氢化物H2S的电子式为。S元素可与C元素形成CS2,CS2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只有共价键。
答案:(1)7 (2)H、F、Cl (3)NH3·H2O (4)共价
(5)
 (6)
 CS2 共价键课时作业17 核素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学业达标]
1.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的名称为。关于Lv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子序数116
B.中子数177
C.核外电子数116
D.相对原子质量293
2.若有某种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质量数为272。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原子核内中子数的关系(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肯定
3.下表符号中“2”的含义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H
2He
Cl2
Ca2+
A
质量数
中子数
质子数
电荷数
B
质量数
质子数
原子数
电荷数
C
质子数
中子数
原子数
电子数
D
质量数
质子数
分子数
电荷数
4.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14N与15N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B.18O和17O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18O和19F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D.12C与13C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5.已知R2+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表示R原子符号正确的是(  )
A.R
B.R
C.R
D.R
6.为纪念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人们把第101号元素(人工合成元素)命名为钔。该元素最稳定的一种原子可以表示为Md,该原子所含中子的数目为(  )
A.56
B.157
C.258
D.101
7.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
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互为同素异形体
B.①②③互为同位素
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
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8.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位素关系的是(  )
A.金刚石与石墨    B.T2O与H2O
C.40K与39K
D.16O与16O2-
9.碱金属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其根本原因是(  )
A.碱金属单质的密度小,熔、沸点低
B.碱金属在常温下易被氧化
C.碱金属原子最外电子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
D.碱金属原子的核电荷数比较小
10.下列各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
B.还原性:K>Na>Li,故K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钠
C.熔、沸点:Li>Na>K
D.碱性:LiOH11.下列对卤素的说法不符合递变规律的是(  )
A.F2、Cl2、Br2、I2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
C.F-、Cl-、Br-、I-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D.卤素单质按F2、Cl2、Br2、I2的顺序颜色变浅,密度增大
12.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由上到下性质递变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单质的氧化性增强
②单质的颜色加深
③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
④单质的沸点升高
⑤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13.如图表示碱金属单质的某些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变化关系,则下列各性质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A.还原性
B.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C.熔点
D.原子半径
14.下列关于卤素(用X表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其单质都能与水反应,通式为X2+H2O===HX+HXO
B.HX易溶于水,其水溶液都是强酸
C.其单质都有颜色,都有毒
D.最高价含氧酸的通式为HXO4
15.(1)下列原子:C、N、H、Na、C、U、K、I、U中共有________种元素,________种核素。
(2)在H3O+中,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之比为________;在NH3D+中,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之比为________。
(3)填写下列表格(Z——质子数,N——中子数,A——质量数):
原子组成
Z
N
A
19
39
O
18
22
16.已知元素aA、bB、cC、dD、eE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同周期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属于同主族的元素________。
(2)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
(3)上述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
[等级突破]
17.常温下,KMnO4固体和浓盐酸反应产生氯气。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____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课时作业17 核素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答案:D
2.解析:根据质量数和质子数、中子数,原子序数和质子数之间的关系,可得该元素的质子数为272-161=111,因此质子数小于中子数,即原子序数小于中子数。
答案:B
3.解析:H中2表示质量数,2He中2表示质子数,Cl2中2表示含有2个氯原子,Ca2+中的2表示带2个电荷。
答案:B
4.解析:14N与15N的质子数都是7;18O和17O的电子数都是8;18O和19F的中子数都是10;12C与13C的质量数分别为12和13。
答案:D
5.解析:R2+是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的,故R原子核外有a+2个电子,核内有b个中子,a+2个质子,表示R原子符号正确的是R。
答案:D
6.答案:B
7.解析:由题图可知三个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所以应为同位素,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B
8.解析:A中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的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B中T2O与H2O是化合物;D中16O2-是离子,16O与16O2-的关系为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的微粒。C正确。
答案:C
9.答案:C
10.解析:锂的活泼性比钠弱,与水反应不如钠剧烈,A正确;还原性:K>Na>Li,但K不能置换出NaCl溶液中的Na,而是先与H2O反应,B错误;碱金属元素从Li到Cs,熔、沸点逐渐降低,即Li>Na>K>Rb>Cs,C正确;从Li到Cs,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即碱性:LiOH答案:B
11.解析:从F→I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则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卤素单质按F2、Cl2、Br2、I2的顺序颜色逐渐变深,密度也逐渐增大。
答案:D
12.解析:F2、Cl2、Br2、I2氧化性依次减弱,其对应的阴离子F-、Cl-、Br-、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故①叙述错误,⑤叙述正确;F2、Cl2、Br2、I2的颜色由淡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逐渐加深,②叙述正确;HF、HCl、HBr、HI的稳定性逐渐减弱,③叙述错误;F2、Cl2、Br2、I2在通常情况下其状态变化为气→液→固,则沸点逐渐升高,④叙述正确,C正确。
答案:C
13.解析:由图可知,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碱金属的性质呈增大趋势,而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降低。
答案:C
14.解析:本题考查卤素及有关化合物的基本知识规律,解答好本题,除掌握一般规律外,要注意F2及F的化合物的特殊性:①F2与水反应置换H2O中的O生成O2,不像其他卤素单质,②F是最强的非金属,在化合物中不表现正价,HF的溶液表现弱酸性。
答案:C
15.解析:(1)有C、N、H、Na、U、K、I七种元素。(2)1个H3O+中有11个质子,8个中子,10个电子;1个NH3D+中有11个质子,8个中子、10个电子。
答案:(1)7 9 (2)11:8:10 11:8:10
(3)
原子组成
Z
N
A
K
20
8
8
16
Ar
40
16.解析:(1)弄清原子结构示意图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即电子层数与周期数相等,所以A、B、C同周期。主族的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所以B、D、E同主族。(2)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所以Na的金属性最强,F的非金属性最强。(3)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
答案:(1)Na、Al、Cl F、Cl、Br (2)Na F (3)NaOH
17.解析:装置A:高锰酸钾溶液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烧瓶上端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装置B:装置B中盛有溴化钠,氯气进入装置B中,氯气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溶液呈黄色,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氯气有毒,能被氢氧化钠吸收,浸有氢氧化钠的棉花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实验时应避免氯气的干扰。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时,说明有大量的溴生成,此时应关闭活塞a,否则氯气过量,影响实验结论。
答案:(1)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2)Cl2+2Br-===Br2+2Cl-
(3)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4)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5)原子半径逐渐增大课时作业16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学业达标]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子的能量越低,运动区域离原子核越远
B.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即是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
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排有8个电子
D.当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布18个电子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某原子的K层上可能只有一个电子
B.某原子M层上的电子数为L层上电子数的4倍
C.某离子M层和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上电子数的4倍
D.某离子的核电荷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3.根据下列元素原子某层的电子数,能确定该元素原子序数的是(  )
A.K层上有2个电子
B.L层上有3个电子
C.次外层有8个电子
D.最外层有5个电子
4.某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则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3
B.14
C.15
D.16
5.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若该粒子为离子,则它所带的电荷数可能为(  )
①8-n ②n-8 ③10-n ④n-10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错误的是(  )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元素周期表中有7个横行,也就是7个周期
②元素周期表中有9个横行,分为7个周期
③元素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分为16个族
④元素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也就是18个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8.元素X的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这种元素位于周期表的(  )
A.第4周期第ⅢA族
B.第4周期第ⅦA族
C.第3周期第ⅣB族
D.第3周期第ⅣA族
9.在周期表中,第三、四、五、六周期元素的数目分别是(  )
A.8,18,32,32
B.8,18,18,32
C.8,18,18,18
D.8,8,18,18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始,最后以稀有气体结束
B.同一主族元素都是从非金属元素开始,以金属元素结束
C.第2、3周期上下相邻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8
D.第3周期有4种金属元素和4种非金属元素
11.如果n为第ⅡA族中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则原子序数为(n+1)的元素可能位于(  )
A.ⅢA或ⅢB
B.ⅣA
C.ⅠB
D.ⅠA
12.在现行元素周期表中,所含元素种数最多的族和周期分别是(  )
A.第ⅠA族 第六周期
B.第Ⅷ族 第六周期
C.第ⅢB族 第六周期
D.第ⅢA族 第六周期
13.已知A为第ⅡA族的元素,B为第ⅢA族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X和Y,且A、B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
A.Y=X+1
B.Y=X+11
C.Y=X+25
D.Y=X+10
14.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元素的原子序数。表中数字对应的元素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  )
15.用下列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的编号(A、B、C、D)填空:
(1)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是________;
(2)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__;
(3)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
(4)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________。
[等级突破]
16.短周期元素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X单质分子是________(写化学式)。
(2)Y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__周期第______族。
(3)Z的同主族下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
17.A、B、C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A、C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元素原子的质子数。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A
C
B
(1)写出A、B、C三种元素的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
(3)C元素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18.A、B两种元素,A的原子序数为x,A和B所在周期所含的元素种类分别是m和n。
(1)如果A和B同在ⅠA族,当B在A的上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当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
(2)如果A和B同在ⅦA族,当B在A的上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当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
课时作业16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解析:在离核较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A项错误;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即是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B项正确;氦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C项错误;除K层外的其他电子层作最外层时,所容纳的电子均不超过8个(K层时,不超过2个),D项错误。
答案:B
2.解析:当M层上排有电子时,L层已经排满,即L层上排了8个电子,而M层最多能排18个电子,故M层上的电子数不可能为L层上电子数的4倍,B项错误。
答案:B
3.解析:A、C、D三项均无法确定相应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也就无法求其质子数;B项,L层上有3个电子的原子对应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B项正确。
答案:B
4.解析: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由于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所以不可能是Li,则其原子核外应该有3个电子层,符合条件的只有P,P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
答案:C
5.解析:若为阳离子,电荷数为n-2-8=n-10;若为阴离子,电荷数为2+8-n=10-n。
答案:C
6.解析: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K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K:。
答案:C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C
11.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二、三周期中第ⅡA族与第ⅢA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在第四、五、六、七周期中,第ⅡA族与第ⅢB族相邻,故原子序数为(n+1)的元素位于第ⅢA或ⅢB族,A正确。
答案:A
12.解析:现行元素周期表中,第六、七周期第ⅢB族分别为镧系和锕系元素,各有15种元素,由于第七周期未排满,故第六周期、第ⅢB族元素最多。
答案:C
13.解析:在同一周期的前提下,第ⅡA族、第ⅢA族在短周期中原子序数相差1;第4、5周期中由于中间有副族元素的存在,故第ⅡA族、第ⅢA族原子序数相差11;第6、7周期中由于镧系、锕系元素的存在,两者相差25。
答案:D
14.解析:A项,1号元素正下方为3号元素,1号和2号元素间隔16列,A错误;B项,10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18列(最后一列),B错误;C项,13号元素正上方为13-8=5号元素,正下方为13+18=31号元素,C错误。
答案:D
15.解析:(1)由结构示意图可知,B和C的电子层排布相同。
(2)核内质子数相等的A和B属于同一种元素。
(3)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D为Na,属于金属元素。
(4)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He为2)。
答案:(1)B、C (2)A、B (3)D (4)C
16.解析:因X、Y、Z都是短周期元素,则X、Y、Z分别是第1、2、3周期元素,故X为He,Y为F,Z为S。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故X单质分子是He;Y为F,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2周期第ⅦA族元素;第4周期有18种元素,故下一周期Z的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6+18=34。
答案:(1)He (2)2 ⅦA (3)34
17.解析:由题给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假设A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是x,则相应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的关系为。已知A、C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即x+(x+2)=x+9,解得x=7。则A为氮元素,B为硫元素,C为氟元素。(1)A、B、C三种元素的符号分别是N、S、F。(2)B(硫)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ⅥA族。(3)C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答案:(1)N S F (2)第三周期ⅥA族
(3)
18.解析:此题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两族:ⅠA和ⅦA,可以根据它们具体的原子序数来推理,试过之后再与下面的答案相比较。经过对元素周期表的分析研究,你可能不难得出以下结论:①ⅠA、ⅡA族,下面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同主族上面元素的原子序数加上上面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②ⅢA到0族,下面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上面元素的原子序数加上下面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答案:(1)x-n x+m (2)x-m x+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