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设计
课 题 1.3.1有理数加法 课时 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 1、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3、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并为实践服务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理数加法法则
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
学情分析 对于绝大多数刚升入中学的七年级新生,有理数的运算都是一个难点,因为它有别于小学数学中的直接加、直接减的算法.以加法为例,计算2+(-6)本应为加法运算,但实际计算中用(6-2),仅这一点,就让许许多多七年级新生感到困难.新课程标准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强调了计算的算理. 同时,七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我在教学中抓住了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把更多的机会留给他们.
学法指导 实例探究、自主练习、小组合作、自学互帮。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 补救措施 修改意见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二、探究正数、0、负数进行加法运算有几种类型
三、自主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
四、总结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
五、强化步骤,理解算理
六、例题教学、巩固新知,
七、讨论小结
八、课后作业 1、同学们,在小学,我们学过正数及0的加法运算.然而在实际问题中,我们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的范围.如:“我市某天的气温是50C~-10C,它当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和是多少?”该如何计算.要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探索.
2、在小学学过的加法类型是正数与正数相加、正数与0相加.引入负数后,加法的类型还有哪几种呢?
3、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一辆汽车作左右方向行驶,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那么向右行驶5km记作 ,向左行驶5km记作 。
如果这辆汽车先向右行驶5km,再向右行驶3k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2)、如果这辆汽车先向左行驶5km,再向左行驶3k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3) 一辆汽车先向右行驶5km,再向左行驶3k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4) 先向右运动3m,再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______运动了_____m
(5) 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_____运动了_____m
(6) 先向左运动5m,再向右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_________运动了,______m.
(7) 如果物体第1秒向右(或左)运动5m,第2秒原地不动,两秒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左)运动了 m.
4、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5、见课件
6、例 计算:
(1)(-3)+(-9);
(2)(-4.7)+3.9;
(3) 0+(-7);
(4)(-9)+(+9).
巡视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
请学生评讲练习;
鼓励学生用熟悉的例子解释运算结果和存在的问题
7、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给同伴说说。
8、教材第24页习题1.3复习巩固第1题。
1、思考。
2、小组讨论给出正确答案。
3、+5km、-5km
写成算式是:(+5)+(+3)=+8
写成算式是(-5)+(-3)=-8
写成算式是:(+5)+(-3)=+2
写成算式是: (+3)+(-5)=-2
写成算式就是: (+5)+(-5)=0
写成算式就是: (-5) + (+5) =0
写成算式就是:(+5)+0=+5或(-5)+0=-5
4、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得出法则,然后逐步叙述。
5、学生思考、观察理解。
6、自主练习,小组合作互帮。
讨论存在的问题并交流发言。
7、学生思考并交流发言。
学生有可能回答不完整
学生不易理解
异号两数相加不容易掌握。
老师给予引导
加强引导
3.加强练习。
板书设计 1.3.1有理数加法
一、有理数加法法则: 二、例题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 计算: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 (1)(-3)+(-9);
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 (2)(-4.7)+3.9;
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 0+(-7);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4)(-9)+(+9).
三、小结
参考书目及 推荐资料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