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丰高中2020-2021学年度(下)
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地理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我国跨省区古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该区是我国目前传统村落保存面积最大、最完整、具有深厚社会历史文化内涵的区域之一。图2为徽派建筑。读图,回答问题。
1.徽派建筑以木为材,排布密集。为防止“一家起火,全村遭殃”,建筑设计中采取了特殊的防火结构。图2中防火灾蔓延的结构是( )
A.①高墙
B.②窗户
C.③斜屋顶
D.④石材墙基
读漫画《嫁祸于人》,完成下题。
2.漫画中描述的现象属于( )
A.垃圾转移
B.固体废弃物的回收
C.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
D.垃圾分类
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减少污染物排放,我国西部地区推行太阳能和风能结合的供能方式代替燃煤。下图为当地某居民家庭能源利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模式(
)
A.冬季效果优于夏季
B.可在全国大规模推广
C.能源供给清洁稳定
D.西藏使用效果优于山西晋中
4.若图中三个圆圈表示有关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概念,根据图形所示的相互关系,①②③依次代表的概念是(
)
土地资源、自然资源、自然环境
B.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自然环境
C.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自然环境
D.水资源、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来自于生产、生活污水以及泥沙等的总氮(TN)是反映河流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TN越大,水质越差。流域的土地利用对河流TN有重要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西南地区某流域(山地丘陵为主)7月和12月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与河流TN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相关系数P值如表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期
林地
耕地
建设用地
灌草地
7月
-0.800
0.373
0.786
0.540
12月
-0.539
0.104
0.848
0.241
5.P值季节变化最小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贡献的TN主要源自(
)
A.施用化肥
B.排放污水
C.枯枝落叶
D.大气降水
粮牧生产协调度(P)与剩余粮食数量(a)、畜牧业生产所需粮食数量(b)的关系为:P=(a-b)/b。当|P|≤0.20时,粮食生产与畜牧业发展协调;当0.20<|P|≤0.50时,粮食生产与畜牧业发展基本协调。下图示意1995~2010年东北三省粮牧生产协调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题。
6.与黑龙江省、吉林省比较,辽宁省P值一直小于0的主要原因是( )
A.科技较落后,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偏低
B.机械化水平高,粮食的生产效率较高
C.畜牧业以草场放牧为主,舍饲比重低
D.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乳肉需求量大
读下图,完成问题。
7.对该图理解正确的是( )
A.影响环境污染程度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增长速度
B.环境污染处理技术水平可以决定环境污染水平
C.环境政策对环境污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加重
新疆和田市吉亚乡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为了比较不同防护林种的防风效果,该乡气象站研究人员在本乡流沙区和不同防护林带内布设了4个气象观测站,获取了距地面不同高度的风速数据(下图)。另有研究表明,防护林内植被的透光程度越低,防风效果越好。据此完成问题。
8.为增强防护林的防风效果,宜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加林带间距
B.栽种高大杨树
C.乔灌草相结合
D.种植草本植物
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下图中左图为“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示意图”,被形象的称为微笑曲线。如果曲线反转成开口向下,形成右图,形象地称为哭泣曲线。右图为“我国制造业优势条件丧失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9.根据“哭泣曲线”的原理,最有可能撤离中国的外资企业是(
)
A.通用汽车
B.可口可乐饮料
C.耐克制鞋
D.波音飞机制造
读东北某区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湿地和农田对应左侧纵坐标,建设用地对应右侧纵坐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区域用地类型面积的变化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是(
)
①降水量增加
②气温变化幅度增大
③土壤退化明显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浙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经过搜集资料、调查研究,完成了对浙江省不同地形类型区.能源利用状况的统计(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分组
能源类型
电力
瓶装液化气
管道天然气
薪柴
太阳能
管道煤气
太阳能电加热
煤炭
总占比
内陆平原
60.75
9.77
18.46
7.26
0.31
1.46
1.44
0.55
100
山区
52.72
11.38
16.48
10.69
1.01
0.97
0.26
6.49
100
沿海
54.03
13.78
21.97
2.77
3.12
0.69
0.21
0.43
100
海岛
61.44
14.18
12.21
10.01
0.74
0.53
0.82
0.07
100
11.为直观反映各地形类型区的能源利用状况,兴趣小组成员分别绘制了下列地理图表,其中最准确合理的是(
)
A.
B.
C.
D.
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Ⅰ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Ⅱ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题。
1
12.图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
A.水平梯田
B.坡式梯田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
云南丘北普者黑位于云南东南部,主要由孤峰、湿地、溶洞群等景观构成。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带来了大量污水和垃圾,湿地面积减小,生态环境恶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有关普者黑湿地生态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调节气候,美化环境②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③维持生物多样性
④提供各种物质资源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黄土地貌以黄土沟间地貌塬、梁、峁最具代表性,其中塬面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天然场所。下图为大塬到残塬的演化(甲-乙)模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遏制塬面持续萎缩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沟头加固防护
B.沟道径流调控
C.塬面水沙集蓄
D.塬面植被恢复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下面两图分别表示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湘中都市圈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15.发展都市圈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包括(
)
A.城市之间职能的分工和合作
B.城市内部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
C.区域规划留有绿地、空地
D.区域交通网建设和环境保护
皖江(长江流经安徽省河段有“皖江”之称)城市带是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下图为皖江城市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
16.产业转移对安徽省的主要影响是( )
A.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快逆城市化进程
B.提升科技水平,成为制造业研发中心
C.跨省人口流动增多,省内人口流动减少
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化发展
二.非选择题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宁夏中卫沙坡头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过去这里受流沙侵袭,黄沙蔽日,包兰铁路也常被风沙掩盖,造成交通中断。近年来,当地采用“麦草方格”治沙法(也称草方格沙障法),通过轧制1米×1米的麦草方格,在格子中间种植沙生植物来固定流动的沙丘,植被覆盖率由过去不足1%上升到42.4%,在铁路线两侧形成了“绿带”,基本上控制了沙害侵袭。原来人工固沙1.2亩/天,现机械铺设草方格达48亩/天。这种治沙方式已推广到世界许多国家。下面左图为中卫沙坡头自然保护区景观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草方格沙障景观。
(1)试说明草方格沙障的治沙原理。(4分)
(2)分析在草方格沙障中种植固沙植物的生态效益。(8分)
(3)根据图文资料说出草方格沙障法应优先治理的地区。(4分)
1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8分)
火电站、钢铁、有色冶金、建材、化工……这些重点用能行业,将大量碳物质排入空气中,造成全球变暖。由于变暖破坏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农作物,在印度喜马拉雅山冰川的融化造成了水灾。长期来看维系生命的河流可能干涸。人类应对气候变暖的时间即将耗尽。科学家呼吁“别再烹煮地球”。每到夏季,上海的大多数公共场所将空调温度定格在26
℃以上。可节约1亿度电,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00万吨。
(1)解释全球变暖会导致河流干涸的原因。(4分)
(2)分析为减缓“烹煮地球”而采取的措施。(8分)
(3)请你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做出贡献。(6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粮食安全既是全球性问题,也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日本、韩国与我国农业生产资源禀赋相似,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韩国都经历了一个粮食自给率迅速下降的过程,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下图为日本、韩国谷物自给率的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为保障粮食安全,日本政府不断调整政策措施。从战后重视粮食自给,围绕主粮增产,全面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到2015年3月日本发布《新粮食·农业·农村基本计划》,强调保障粮食供给能力,不再单纯强调高产量和高自给率,而是更加注重本国潜在的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
(1)说明中、日、韩三国禀赋相似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6分)
(2)分析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韩国粮食自给率下降的原因。(6分)
(3)推测2015年后日本注重本国潜在粮食生产力提高方面的可能应对措施。(6分)
高二地理试题第
页(共12页)选择题
1.A
2.A
3.D
4.A
5.B
6.D
7.C
8.C
9.C
10.B
11.D
12.C
13.C
14.D
15.B
16.D
二、综合题
17.(1)沙障四周稻草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减弱输沙能力,来沙数量减少;沙障阻碍流沙的移动;可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任答两点4分)
(2)固沙植物根系发达,能有效固沙,减少沙丘移动;增加植被覆盖率,截留水分;植物固沙,增强蓄水能力;削减地表风力,减轻风力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利于有机质积累,改善植物生长条件,以达到长久固沙的作用。(任答4点8分)
(3)靠近人类生产、生活区域的沙漠边缘(或居民点和农田附近荒漠半荒漠地区);交通沿线地区。(4分)
18.:(1)全球变暖加快冰川融化使冰川消退,河流源头补给减少,河水枯竭;全球变暖使河流蒸发量增大,河水减少。(4分)
(2)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植树造林;加强国际合作;征收碳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认识,低碳消费;技术手段封存。(任答四点,8分)
(3)节约用电;应季食物;环保出行;手洗衣物,减少干洗;资源循环利用;使用购物袋购物;植树种草等。(符合减量、重复使用、回收、再生原则的做法都可酌情给分,总分值不超过6分)
19.(1)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山地为主,平原面积小,耕地数量少;灌溉水源充足;水旱、台风等自然灾害频次高。(任答三点,6分)
(2)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占用耕地,耕地面积减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数量增多,人均耕地面积减小;人们饮食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使畜产品、蔬菜、水果等生产比重上升,占用粮食种植面积;农业生产规模小,耕地零散,国内粮食生产成本高;人口老龄化及青壮年劳动力涌进城市使农业劳动力不足,也使国内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国际贸易一体化,进口粮食价格低。(任答三点,6分)
(3)保护耕地,开辟撂荒地,确保农业耕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休耕、轮作等方式提升现有耕地质量;培养农业专门人才;开发并普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病虫害防治;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防治;通过政策支持等方式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任答3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