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耀华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形成性检测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I卷(45分)
请同学们将试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监生(jiān) 饿莩(piǎo) 孝悌(tì) 闻或一轮(jiàn)
B、笑靥(yàn) 气氛(fēn) 跬步(kuǐ) 春风骀荡(dài)
C、句读(dòu) 逡巡(qūn) 谬种(miù) 人烟阜盛(fù)
D、猿猱(náo) 砧板(zhān) 潦倒(liáo) 钿头锓篦(d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训熟 桌帏 懵懂 沸反盈天
B.窈陷 革窠 寒暄 各行其是
C.真谛 肆业 吞噬 百无聊赖
D.峻峭 忖度 桅杆 放涎无礼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播出后,众多专家的精彩演讲,使广大电视观众进一步 了中图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我国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启示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 增添新的活力。
③无论是奥斯卡还是格莱美,还是金球奖,它们在奖项的公正、公平和公开性上,都 着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艺术准则。
A.领略 机体 固守 B.领略 肌体 恪守
C.领悟 肌体 固守 D.领悟 机体 恪守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到家乡,家乡已是破败不堪。只有当年的老门楼依然兀立,与河边的老柳树形影相吊。
B.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灯会,南京夫子庙地区进行了改造,北口的一些商业楼被拆除,气宇轩昂的状元楼前辟出了一片绿地。
C.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D.《把栏杆拍遍》的作者梁衡数年来苦心孤诣,构思这部小说,努力使其创作不为世俗所左右,而以文学为依归。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剧情粗糙,台词可笑,并没有影响《赤壁》获得超高的票房收入,这多半要归功于三国故事的深入人心和古典文学名著在观众心中的分量。
B.目前城市干道交通拥堵的状况日益严重,有关部门准备采取车辆分流,限制货车在上下班高峰时段进入市区,以缓解矛盾。
C.我国研制出具有l9主知识产权的SwDc系列数字航空摄影仪,是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重要技术手段,整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市政府决定拿出20亿元扶持各专业的创新人才在高新区创业,而对创新型人才的评判权,将不掌握在政府手中,完全由企业自主决定。
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收成不好) 狗彘食入食而不知检 (反省)
B.君子生非异也(生来) 金就砺则利 (磨刀石)
C.赢粮而景从 (担负)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D.度长絮大,比权量力(估计、考虑)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蒙故业,因遗策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亡羊补牢
D.以致天下之士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8.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蜀道难》是乐府旧题,诗歌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形势,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末段寄寓了对蜀中军阀可能割据叛乱的隐忧,意在警戒当局者在形式险要之处应当好好地用人防守。诗歌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其他长短句。
B.杜甫,字子美,后世称为杜上部。他生活中唐朝由盛而衰的时代,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历经战乱;因而能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刻,意境开阔,后世称“诗史”,代表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高峰。其诗形成了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他被后人称为“诗圣”。
C.白居易,中唐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新乐府,就是一种用薪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新乐府专门“刺美见事”,“歌诗合为事而作”,所以作者的《新乐府》50首全都列入“讽喻诗”,这些诗歌广泛深刻地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统治者的种种罪行,反对穷兵黩武,为妇女鸣不平,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代表作有《秦中吟》、《新乐府》。
D.李商隐,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诗歌创作上继承了唐代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和严谨、深沉、雄浑的语言特点,同时又融合了齐梁诗歌绮丽浓艳的色彩,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流派。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齐名“温李”。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每小题3分,满分9分)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盼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9.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10.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
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11.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三、阅读下面古文,完成l2—15题(每小题3分,满分l2分)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吏,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丽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公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①、芳洲杜若②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杵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己;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官陟宪使 陟:提拔,升迁 B. 而诸孙皆秀发 秀发,秀丽的头发
C.士方登第时 方:将,将要 D. 君子有谷,贻孙子 贻:给予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 其孰能讥之乎
B.不及归而没于金陵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以公所命名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14.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作者对玉岩公的景仰之情的一组是( )
①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 ②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
③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④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
⑤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⑥吾于周氏见之矣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杏花书屋是周孺允根据先父玉岩公的意愿而建造的读书室,作者推测玉岩公以此表达其对子孙考取功名、为国效力的期望。
B.周孺允建造杏花书屋是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对父志的不忘;作者叙写杏花之宴,不仅照应了文题,还暗含了作者自己科举功名的向往。
C.作者用“洞庭木叶”“芳渊杜若”照应前文玉岩公谪屠沅、湘时的人生往事,认为玉岩公的贬谪犹如屈原的流放。
D.文章先叙述杏花书屋的由来,再叙述其建造情况和周遭环境;然后以唐杏花之宴引起议论;最后表达对周氏子孙的美好祝愿。
第Ⅱ卷 (105分)
★请同学们将试题答案填涂在答题纸上
四、l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2分)
(2)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3分)
(3)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3分)
五、l7.在横线上补充完整语句(8分)
①扪参历井仰胁息, 。
②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画图省识春风面, 。
④ ,塞上风云接地阴。
⑤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⑥沧海月明珠有泪, 。
⑦ ,此时无声胜有声。
⑧ ,凝绝不通声暂歇。
六、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8(1)诗的一、二两句中,一“ ”、一“ "、一“ ”,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 的气氛。(3分)
(2)作者在本诗中主要采用怎样的表现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3题。(17分)
静流
弟弟迷恋音乐,不仅迷恋流行音乐。也迷恋中国古典乐器。他常常在夜里吹奏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升入高中以后,弟与另两个男孩一起组成了一个“红晴蜒”歌唱组合,我喜欢那些在晚霞中飞舞的小精灵,弟也喜欢。我们都记得捉放蜻蜓是儿时最喜欢的游戏。红蜻蜓组合在春日夕阳中翻唱着一些小虎队的歌曲。喝得投入而动情。虽然只有我一个观众。弟说,他要考艺术院校。这当然没有成功,父亲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严厉禁止。弟在那年高考中落榜了。为了实现理想,弟又转向别的途径,准备去当文艺兵,这最后也没实现。弟心灰意冷,对音乐的追求就此止步。他常常迷茫地望向远方——人世浩瀚,哪条才是他要走的路?
对于父亲的横加干涉,弟是心怀怨愤的。他整日整日地不回家,在外面游荡,抽烟,喝酒,看录像,甚至赌博。父亲对于弟的不成器是彻底失望的。竞日摆着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看也不看弟一眼。他们犹如宿敌,冷战,僵持,中间横着着大片大片的沉默,黑夜般深不可测,没有光亮。
那些坚硬的、暗含敌意的、荒原一般的沉默,是什么时候开始消融,最后随风化为流水的,我不得而知。
我那时己在江南。弟有时写信,有时打电话,内容里渐渐多了关于父亲的信息。初涉尘世的弟弟被浮世的炎风吹刮后,终于体会到了现实间巷烟火的不易。弟方知道,父亲对于他的要求,并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脸面,那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
相应的,在经历过我的一些波折后,父亲对弟也渐渐释然。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来设计的,我们都不过是千万人中最普通的那一个。
柔软悄悄而来,来自两个血脉相连的男人,如静海深流。
在四处求人碰壁后,父亲拿出积蓄,为弟买了出租车。弟把自己安顿在皖北那个小城,结婚、生子,开始了平淡的人生。
尘埃随之落定。
一年的秋日,我自江南回去探亲,家人聚在一张饭桌上,吃着饭菜,说着闲话,屋外,秋阳融融。饭后,父亲递一支烟给弟弟。弟弟点火,两人抽一口,吐出,对望,眼圈上旋,被风吹着,袅袅散去。一切都在不言中。生活似乎在和解与体恤中,平静地向前流去,父亲展望着他含饴弄孙的晚景。
如果,生活仅仅如此按部就班的向前走去,父亲与弟弟都不会看到他们各自的一面。波澜总在不经意间降临人间。
弟的孩子,我的侄儿,在出生一年后,被诊断为孤独症患者。不能接受现实的是我的父亲。他,在一夜间,叶落萧萧,只剩下虬枝无言的指向天空。弟头一次发现了父亲的软弱,那貌似强大的外表下,也有不堪一击的所在。他一边安慰父亲,鼓励妻子;一边筹款,四处求医。竭尽人事,要为侄儿打开那扇自闭的门。弟开始不停的讲话,虽然他讲得口干舌燥,侄儿一点反应也没有。弟说,他不会放弃。父亲第一次知道了弟是执着的,像蒲草,看似柔弱,实则坚韧自持的力量。
在弟的从容面前,父亲接受了现实,他什么也没说,拍拍弟弟的肩膀,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弟弟不要,父亲露出怒目的本色,喝令他收下。然后挺直脊背,走出大门。
此后,父亲就是那个随传随到的人,只要弟需要,他总在那里,并一直守在那里。弟临走时,悄悄叮嘱我:爸老了,有时犯糊涂,在你这里,你精心点。我说,你放心吧。弟走后,父亲说,看看,你弟变能干了。我说,是,弟一直都很能干。父亲对弟的赞许是他走后说出来的。
(改编自李丽娟的作品)
19.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 (2分)
20.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4分)
(1)拍拍:
(2)喝令:
(3)挺直:
21.联系全文,分析弟弟与父亲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解,直至理解信任有哪几个方面的原因。(4分)
22.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 (3分)
23.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两点成长感悟。(4分)
八、语言运用(6分)
24.下面是一篇科技论文的摘要,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2分)
本文针对直接法和二步法合成聚乳酸的共性,从单体纯度、催化剂选择到共沸脱水、微波辅助、超临界流体介质,以及到固相聚合、反应挤出、扩链等各个方面,对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复合应用是提高聚乳酸分子量、降低其成本的关键。
答: ; ; ;
25.请结合文意,仿写海神与缪斯所说的话。要求句式相同,字数大致相等。(4分)
天神宙斯与天后赫拉结婚时,古老的地神该亚送给他们一株金苹果树。
有一天,宙斯想到下界的人类,便召集众神开会,讨论应该把金苹果作为最高奖赏奖给哪个行业的人。
海神说:“应该奖给那些勤劳的船夫,他们出没波涛,沟通水陆。”
战神说:“ 。”
火神说:“应该奖给那些灵巧的工匠,他们制造器械,造福人类。”
缪斯说:“ 。”
宙斯说:“是谁哺育了这些勤劳、勇敢、灵巧、天才的人们呢。”他把金苹果奖给了教师。
九、作文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一位登山运动员参加攀登珠穆拉玛峰的活动,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他感觉体力不支,停了下来。后来当他讲到这段经历时,大家都替他惋惜,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 在咬紧一下牙关,在攀一点高度!。“不。我最清楚,海拔8000米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他说。
要求:l、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改写。3、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