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第二章声现象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学习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等级以及危害
2.了解防止噪声的途径,有环保意识
【课前预习】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速度保持340m/s不变
B.某环保监测牌显示的“实时噪声63dB”反映的是声音的响度
C.要区分自己发出的原声和回声,距障碍物至少34m以上
D.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优美的音乐也可能是噪声
2.声音是人类最早研究的物理现象之一,中国先秦时就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音和乃成乐”。《吕氏春秋》记载,皇帝令伶伦取竹作律,增损长短成十二律;伏羲作琴,三分损益成十三音。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增损长短成十二律”是通过改变振幅的方式获取不同的音律
B.琴声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其传播速度是340m/s,超声波的速度要大一些
C.“音和乃成乐”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则的
D.次声波具有传播距离远的特点,蝙蝠就是利用次声波进行回声定位的
3.关于噪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悦耳的音乐声可能是噪声
B.噪声都是机器工作时振动时发出的
C.噪声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D.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
B.振动幅度大的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更高
C.每秒振动次数多的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更大
D.音叉发出的声音从40dB变为50dB,说明音叉振动幅度变大
5.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
A.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D.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
【学习探究】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是指:听上去杂乱无章、令人
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讲是指:妨碍人们正常
、
和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
的声音。
2、噪声强弱等级的单位是
,符号是
;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
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dB。如果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
出血。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
、
、
。
即在
防止噪声产生,在传播过程中
噪声传播,在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4、噪声会使人失眠、血压升高、情绪烦躁和损害听力,但科学家却利用噪声为人类服务。噪声的利用有:有源消声、
噪声除草、噪声诊病、噪声发电、噪声制冷、噪声除尘、噪声克敌
5、下列关于噪声来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机器工作时发出来的声音是噪声的惟一来源
B.优美的乐音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成为噪声的来源
C.吸引着人们的铿锵有力的演讲声对听众来说是噪声的来源
D.能产生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的来源
合作探究
一:什么是噪声?
1.小实验:先敲击音叉发声,并用示波器显示其波形;再用铁钉刮擦玻璃,用示波器显示波形,把两种声音的波形作一对比,得出噪声的物理学含义: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是
思考讨论:发声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一定是乐音吗?师生共同讨论并得出
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噪声是
请结合生活举例阐述什么是噪声。
2.“想想议议”:你周围常有哪些噪声?请说说自己的感受并找到这些噪声的来源。
3.议一议:过节燃放的烟花爆竹声是乐音还是噪声?
二: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1、声音强度的单位是什么?它实际上是声音的什么特性?。
2、对照43页的小资料想象一下在这些环境中你的感受。你最讨厌哪种声音?
3、举例说明噪声对人们有哪些危害?
4.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三:控制噪声
1.控制噪声的途径与方法。
(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 ;
;
(2)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
;
;
。
2、想一想:图2.4-3中各用了哪种方法控制噪声?
3.你学习时经常受哪些噪声干扰?你应该怎样有效、合理的防止这些噪声?
结论:人们通常从噪声的
、噪声的
及噪声的
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止噪声。
【课后练习】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小提琴和大提琴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被分辨出来,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B.城市高架桥路两旁的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汽车产生的噪声
C.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D.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据。”——歌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通过响度区分蝉叫和鸟鸣的
C.“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人们听到的笛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下列措施中,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道路两旁种植大量树木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耳罩
C.高速公路两旁安装板墙
D.开会前把手机调到静音
4.音乐会上,悠扬的音乐声让人如痴如醉,心旷神怡。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拔动不同的琴弦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B.用力敲锣可以使声音的响度增大
C.人们能分辩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相同
D.禁止听众喧哗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5.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噪声干扰,下列方法中最快速有效、合理的是( )
A.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B.关上门窗
C.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D.在教室周围植树
6.广场舞成了中老年人非常喜欢的一种运动,他们常常用音箱来放伴奏乐。但巨大的声响让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这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大,影响附近居民学习和休息,附近的居民常关紧门窗是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减弱噪声;巨大的声音是音箱的纸盆___________发出的。
7.在考场上,随着铃声的响起,同学们开始了紧张的考试,为了保持考场安静,监考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始终保持稳步轻声,这是在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
8.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王琪演唱了脍炙人口的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他演唱时,声带______发出了声音。高考、中考期间,为了不影响考生答卷,考场附近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
9.小明在医院里看到“静”字,想到这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以免影响他人,是为了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10.“我大意了啊没有闪,年轻人不讲武德。”“是马老师的声音!小皓一定又在刷B站了,都快十一点了,赶紧睡觉!”妈妈催促道,妈妈是根据声音的______(选填声音的三要素)听出这是马老师的声音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到人耳的,小皓为了能多玩一会儿,将手机声音的______(选填声音的三要素)调小。他悄悄关上了门,躲在被子里偷偷刷手机,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ACD
2.C
3.B
4.D
5.A
【课后练习】
1.D
2.C
3.D
4.D
5.B
6.响度
阻断噪声的传播
振动
7.声源
8.振动
声源处
9.响度
声源
10.音色
空气
响度
传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