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体验化学探究》同步课堂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体验化学探究》同步课堂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7-31 12:1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体验化学探究》同步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小明发现将食盐溶于水后,杯子中仍然是澄清透明的。为了探究杯中水的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他蘸了一点放在嘴里尝了尝,发现水变咸了。“发现水变咸了”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收集证据 D.获得结论
2、在用金属框拉肥皂泡活动中,小科认为肥皂泡的形状可能与金属框的形状有关,他做了几个不同形状的金属框,逐一拉肥皂泡,并仔细观察肥皂泡的形状。就“小科认为肥皂泡的形状可能与金属框的形状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3、在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时,某同学根据生活常识提出:固态的石蜡需要变为蒸气后才能燃烧。这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一环节(  )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制订计划 D.交流与表达
4、有一次上课时,王一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认为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的缘故,建议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一下。就“建议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是(  )
A.提出问题 B.进行实验 C.猜想与假设 D.设计实验
5、小博士克雷尔发现眼镜的鼻托上有铜绿产生。是什么原因让铜生成铜绿呢?苏俊丞同学提出这可能与潮湿的空气有关。“铜生成铜绿可能与潮湿的空气有关”这一叙述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事实证据 D.制订计划
6、小军同学在做碘遇淀粉变色的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没像课本中描述的一样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A.向老师请教
B.查找有关资料,探究原因
C.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
D.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7、打开“雪碧”饮料的瓶子,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根据这一现象,对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
A.可能是二氧化碳
B.可能是水蒸气
C.可能是对人体无害的气体
D.可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8、你认为确定一瓶标签残缺的试液是否是氯化铁溶液的最佳方法是(  )
A.调查 B.讨论 C.实验 D.上网
9、化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文明,下列用品的发现和发明与化学的发展不相关的是(  )

A.?古代陶瓷 B.青铜大鼎 C.橡胶制品 D.古代石斧
10、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完成的几个问题:①呼出的气体是什么?②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③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④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⑤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一获得结论一反思与评价”进行排序,其中正确的是猜想(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①③②④⑤ D.①②④③⑤
11、如果没有化学的发展,世界就不可能像今日这样丰富多彩.下列事实与化学的发展关系不大的是(  )
A.新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B.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日益丰富
C.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
D.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
12、拉瓦锡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下列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固体小颗粒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
A.A B.B C.C D.D
13、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一环就是进行实验设计,正确的步骤是(  )
(1)反思交流(2)提出猜想假设(3)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4)设计实验(5)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6)发现提出问题.
A.(1)(2)(3)(4)(5)(6) B.(3)(4)(6)(5)(2)(1)
C.(6)(2)(4)(3)(1)(5) D.(6)(2)(4)(3)(5)(1)
二、填空题:
1、为验证铁矿石冶炼成铁属于化学变化,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取了一小块铁矿石和铁块,记录并进行了如下活动,但由于时间紧张,记录顺序前后颠倒、较乱,现编号整理如下:
(1)需解决的内容主要有:如何判断铁矿石与铁块是不同的物质?
(2)对铁矿石和铁块分别进行通电测试,发现铁块导电,铁矿石不导电;
(3)铁块是不同于铁矿石的一种物质;
(4)分别用磁铁吸引铁矿石和铁块,发现铁块能被磁铁吸引,而铁矿石则不能;
(5)通电的方法不如用磁铁吸引的方法简便易行。
你认为以上探究活动环节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 (填数字序号,下同);属于收集证据的是 ;属于获得结论的是 ;属于反思评价的是 。
2、下面是某学习小组针对“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还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这一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1)请将下列表述的基本环节补充完整。
①“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还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②同学们依据个人经验,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较多同学认为“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少数同学认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也有部分同学认为“人呼出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一致”。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③“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④用容量相同的两个储气袋分别收集一袋空气和一袋人呼出的气体,然后将两袋气体分别通入新配制的体积相同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人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较为明显。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⑤“这个探究实验简单易做,现象明显,结论易得”,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⑥“结合生理知识,人在呼吸过程中发生气体交换,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再结合本实验探究结果,不难理解‘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这一结论。”这属于表达与交流环节。
(2)开展科学探究时,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 。(用上述各实验探究环节的数字序号排序)
3、甲同学对厨房管道煤气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于是就将该问题带到了活动小组。过程中甲首先提出:管道煤气的燃烧产物是什么?乙同学立即发言:我认为其产物是二氧化碳、水蒸气。乙同学的发言属于实验探究中的 环节。大家针对乙同学的说法设计了合理的实验方案,你帮他们完成验证上述两种气体的操作及现象
操作: ?现象 结论:产物有水蒸气
操作: ?现象 结论:产物有二氧化碳
针对该探究过程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一条即可)
4、在点燃蜡烛时,小红发现有一根烛芯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一些。请你与小红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食盐是否会影响蜡烛的燃烧?
【猜????想】可能会影响蜡烛的燃烧时间和稳定性。
【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质量的食盐,另1支作对照实验,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并观看蜡烛燃烧的稳定性。
实验结果:
食盐质量(g) 0 0.1 0.5 0.7 0.9 1
燃烧时间(分钟) 10 15 18 23 25 27
燃烧稳定性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实验结论:(1)从所得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得出结论:
① ;② 。
实验反思:(2)此实验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至少写出一点):
(3)你认为此实验结果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B 4、D 5、B 6、C 7、D 8、C 9、D 10、B
11、C 12、D 13、D
二、填空题:
1、答案为:(1);(2)(4);(3);(5)。
2、解:(1)①“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还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环节;
②同学们依据个人经验,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较多同学认为“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少数同学认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也有部分同学认为“人呼出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一致”。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
③“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得结论环节;
④用容量相同的两个储气袋分别收集一袋空气和一袋人呼出的气体,然后将两袋气体分别通入新配制的体积相同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人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较为明显。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收集证据或进行实验环节;
⑤“这个探究实验简单易做,现象明显,结论易得”,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反思与评价环节。
⑥“结合生理知识,人在呼吸过程中发生气体交换,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再结合本实验探究结果,不难理解‘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这一结论。”这属于表达与交流环节。
故填: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获得结论;④收集证据或进行实验;⑤反思与评价;⑥表达与交流。
(2)根据实验探究的一般环节可知,开展科学探究时,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①②④③⑤⑥;故填:①②④③⑤⑥。
3、解:乙同学猜想其产物是二氧化碳、水蒸气。所以乙同学的发言属于实验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蒸气遇冷会生成水雾,所以实验方案为:
操作:用冷而干燥的器皿罩在火焰上方;现象:器皿内壁有水雾;结论:产物有水蒸气;
操作:将上述实验的器皿迅速倒转倒入澄清石灰水;?现象:;结论:产物有二氧化碳
该探究过程出现了白烟,探究的问题是白烟的成分是什么。
故答案为:猜想与假设;用冷而干燥的器皿罩在火焰上方;器皿内壁有水雾;
将上述实验的器皿迅速倒转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白烟的成分是什么。
4、答案为:
(1)①食盐能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②加食盐不会影响蜡烛燃烧的稳定性;
(2)食盐是否加得越多越好;加入食盐后对烛光亮度有否影响;
(3)建议在制造蜡烛时,在烛芯周围加入少量的食盐,延长蜡烛燃烧时间,节约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