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下册课件-5景物的近大远小 冀美版(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美术下册课件-5景物的近大远小 冀美版(3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8-01 00:5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董春瑜
小结:
由于我们的视觉关系,所看到的同样宽窄的道路,田野,越远越窄,同样高低的树木,电线杆,越远越小,最后消失不见了,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透视现象”。
透视的定义:
透视是绘画中研究如何把自然界中的立体空间转换为绘画上的平面空间的一个术语。
本节课重点学习:
“焦点透视”
它表现在画面上的主要特征是“近大远小”。
颐和园长廊
广场乘凉亭
电影院影片预告栏
说说天安门哪里体现了近大远小?
说说长城哪里体现了近大远小?
《村道》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作品,描绘的是一条极为普通的泥泞村路,上面印着许多深浅不同的车辙,近处清晰,远处模糊;小路近宽远窄;两旁排列着细而高的树木,呈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小道的另一头,一个村民正牵着一头牲口站着,这和右侧近景的修剪枝条的农妇形成近大远小的对比。这幅作品准确地运用了焦点透视规律,使画面空间具有深远感和空气感。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拉斐尔
《雅典学院》
《文森特的椅子和烟斗》


《海边的船》
学生作品赏析
学习活动:
自命题,创作一幅“近大远小”的画面。
要求:
1.构图合理,将近大远小的关系表现在画面上。
2.色彩运用大胆,注意远处、近处色彩的变化。
“近大远小”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