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1)
【学习目标】
1. 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不同元素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组成不同的物质)。
2. 认识常见的碳单质;了解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1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1.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________元素组成的________,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对比如下。
注意:①金刚石、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但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变为金刚石属于__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③铅笔芯里面其实不含________,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④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单质,而把金刚石、石墨混在一起就组成了________,但在此混合物中只有一种元素——碳元素,因此说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的说法是错误的。即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只有一种单质的纯净物,也可能是含有多种单质的混合物。
2. 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2 无定形碳
1. 无定形碳:包括木炭、焦炭、活性炭及炭黑等,主要成分是________,结构与________相似。
2. 活性炭、木炭具有____________结构,因此具有强烈的_____________,可以吸附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变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课堂练习】
1.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硬度大,可制造钻头
B.石墨具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
C.活性炭疏松多孔,可用于净水
D.C60具有稳定结构,不能燃烧
2.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A、B、C三种碳单质。经研究有如下特征:A质软,可用作画笔,可导电;B可用于切割玻璃,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C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720的新型物质,可用作超导体材料。
(1)写出各物质的名称:A ________;B ________;C________。
(2)A、B硬度等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活性炭和木炭能使红墨水的红色褪去,是因为( )
A. 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碳
B. 它们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而有吸附作用
C. 它们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很活泼
D. 它们的颗粒很细小,而且是黑色的
4. 遂昌农民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制成竹炭制品,实现增收致富。竹炭是竹子经过炭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料。竹炭具有的性质是( )
A. 无色固体 B.易溶于水
C.不能燃烧 D.有吸附性
5. 用“碳”和“炭”填空:
(1)木________;焦________;活性________;________黑。
(2)________单质;二氧化________;________酸。
【课堂检测】
1. 石墨炸弹爆炸时释放出大量石墨纤维,易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石墨炸弹的破坏性主要利用了石墨的什么性质?( )
A. 质软
B. 能导电
C. 有滑腻感
D. 有金属光泽
2. 同学们在画画或作图时常用的2B铅笔,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 )
A. 金刚石
B. 石墨
C. 铅
D. 二氧化锰
3. 某物质经分析测定后得知仅含有一种元素,则此物质( )
A. 一定是一种单质
B. 一定是纯净物
C. 一定是混合物
D. 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4. 研究人员发明了世界上最黑的物质“超级黑”,它是用比头发丝细一万倍的碳纳米管碳单质制造的,其导热效率为铜的七倍,坚固程度为钢的十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超级黑”说明碳单质都是黑色
B. “超级黑”与金刚石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 “超级黑”很坚固,不能燃烧
D. “超级黑”是一种化合物
5. 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放入少量品红,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水逐渐变为红色,而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则迅速变红,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再向烧杯中放几块木炭,稍等片刻,发现_______________,说明木炭具有________作用。
6. 现有:①金刚石、②活性炭、③石墨、④C60四种物质。选择物质前面的序号填空:
(1)用于制造钻探机钻头的是________。
(2) 能用作电极材料的是________。
(3)用于制作超导体的是________。
(4)用于电冰箱除臭的是________。
(5)用于制造铅笔芯的是________。
(6)用于防毒面具滤毒罐的是________。
答案:
【课堂练习】
1.D
2.(1)石墨 金刚石 C60
(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B
4.D
5.(1)炭 炭 炭 炭
(2)碳 碳 碳
【课堂检测】
1.B
2.B
3.D
4.B
5.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红色消失 ; 吸附
6.(1)①
(2)③
(3)④
(4)②
(5)③
(6)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