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学案)
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重点)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难点)
1.随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 、 、 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2.冰变成水的过程中,物态由?? 态变为 态,这种现象叫做? ,这种物态变化需要? ??。(吸热、放热);相反如果水结成冰,物体由? ?态变为? ?态,这种现象叫做? ??,这种物态变化需要? ??。(填“吸热”或“放热”)?
3.根据各种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将固体分为?? ?? 和? ? ,?? ?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4.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 ,非晶体有 。
5.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相同、不相同) 冰的熔点是 ,水的凝固点是 。
【导入】黑龙江省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酒精温度计还是水银温度计呢?
【物态变化】阅读53页“物态变化”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界存在的状态有 、 和 三种。2.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叫熔化。如 。
3.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叫凝固。如 。
【熔化和凝固】阅读53-55页“熔化和凝固”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和假设: 。
设计实验:
2.小明用图的实验装置探究某种物质在熔化前后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下表的实验记录.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温度/℃ 60.7 67.8 73.6 79.6 80.4 80.6 80.5
时间/min 8 9 10 11 12 13
温度/℃ 80.5 80.4 80.5 84.7 88.4 93.5
请按上述实验数据在坐标格中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
(1)该物质在第3分钟时处于什么状态_ __,
(2)该物质在第7分钟处于什么状态__ __,
(3)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了多少时间_ _,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 。
3.冰熔化和蜡熔化的规律:冰熔化前温度 ,熔化中温度 ,熔化后温度 。蜡熔化前温度 ,熔化中温度 ,熔化后温度 。
【熔点和凝固点】阅读55-56页完成下列题目
1.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 ,这类固体我们称为 ,如 、 、 等。
2.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不断吸热,温度却不断的 ,这类固体我们称为 ,如 、 、 、 等。
3. 叫熔点, 叫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非晶体 熔点和凝固点。
4.查表说出下列物质的熔点:钨 ,固态水银 ,固态酒精 ,冰 。
5.分析图像,这是 图像,其中AB、DE温度 ,BD段温度 ,AB段物体是 状态,DE段物体是 状态,在C点时物体是 状态。该物质的熔点是 摄氏度。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阅读56-57页完成下列题目
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 ,凝固过程中不断 ,温度保持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 ,凝固过程中不断 ,温度不断的 。
2.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容易冻坏,这是因为水 时会 ,使菜窖内温度不致太 。
1、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面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象的是( )
2.下面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化时不吸热 B.物质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D.同一种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有关.
3.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在-265 ℃时,氢是固态 B.A纯金掉入钢水中会熔化
C.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D.在1083 ℃时,铜是一定是液态
4.把0℃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 ( )
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 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 D.无法判定。
5.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 )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练案)
1.(多选)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2.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3.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使窖内的温度不会过低,菜不致冻坏,这主要是因为( )
A.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不善于传热 B.水的温度比气温高C.水结冰时要放热 D.水能供给蔬菜水分
4.冬天,将一块冰从寒冷的室外拿进温暖的房间内,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
A.冰立即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 B.冰不会立即熔化,但冰的温度会逐渐升高
C.冰立即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D.冰不会立即熔化,冰的温度也不会升高
5.市场上有一种“55 ℃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 ℃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 ℃( )
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 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6.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
A.下雪时雪的温度比较高 B.化雪时要吸收热量 C.化雪时要放出热量 D.雪容易传热
7.下列哪种物质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A.蜡 B.海波 C.玻璃 D.松香
8.下列事例中是为了防止熔化或凝固产生不利影响的是( )
9.下列是晶体凝固的图象是( )
10.图中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像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像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像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像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11.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判断甲 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该晶体加热 min后开始熔化。
12.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___ 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___ 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凝固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13.小丽在实验室中探究花生油的凝固规律时观察发现:花生油在降温过程中,当油温下降到12 ℃时,花生油中产生一些絮状物,油变得浑浊;在油温由12 ℃下降到4 ℃的过程中,花生油中絮状物逐渐变多,最终花生油变成固态.根据实验数据及现象分析可知:花生油属于___ 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14.图中的冻豆腐以其孔隙多、弹性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深受喜爱,人们制作冻豆腐主要是想办法去除新鲜豆腐中的水分.制作冻豆腐的过程经历了 _的物态变化.
15.在图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_(填“会”或“不会”)熔化。
16.某同学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在实验时观察到,海波在第4min开始熔化,第8min熔化完毕.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9.5 51 52.5
(1)在方格纸上描点并画出温度一时间图象;
(2)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 ;
(3)海波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4)海波的熔点是 ℃.
17.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 ℃,酒精的凝固点为-117 ℃).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 min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下表中。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4 2 0 -2 -4 -6 -6 -6 -6 -6 -8
状态 液 液 液 液 液 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 固
(1)当实验进行到22 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 ____(填“A”“B”或“C”),此时混合液的温度是____ ____℃;
(2)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___ __℃,当实验进行到17 min时,该混合液体所处的状态是_____ ___态;
(3)由上表可知此该混合液属于___ 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4)在水中掺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_ ___(填“高”或“低”).由以上分析可推测,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质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温度__ ___(填“越高”“越低”或“不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