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课件(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31 16:5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预习问题
1、和第一课相比,早期人类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别列举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在住房、种植的作物和艺术方面的特色。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时间轴
人们开始对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
大约20000年前
出现最早的人工栽培农作物:长江中下游开始栽培稻,北方开始栽培粟和黍。
距今10000年左右
稻作和粟作农业逐渐推广;耕作方式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进行耕作;家畜饲养出现。
再经过2000多年
1、时间轴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2、历史地图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主要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
特点:
数量多、分布广
靠近水源
3、河姆渡人的生活
时间:距今约7000年
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长江流域)
生活:干栏式建筑(房屋)、木结构水井
农业生产:水稻(作物)、骨耜(工具)、猪、狗和水牛(家畜)
手工业:陶器、玉器、骨哨、象牙雕刻、天然漆
3.1、河姆渡人的生活: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
水井和草棚复原图
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河姆渡人为什么要建造这种的房子?这样的建筑有什么好处?
原因: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气候潮湿温热。
好处:①通风防潮;②防虫蛇猛兽;③上层住人,下层可饲养家禽家畜。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河姆渡人的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3.2、河姆渡人的农业生产:种植稻、工具骨耜、饲养猪、狗、水牛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圣水牛头骨
作物种植:水稻
饲养家畜:猪、狗、水牛
农业工具:骨耜(sì,翻土工具)
?河姆渡遗址发现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痕迹,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罐
3.3、河姆渡人的手工业:陶器、玉器、音乐(骨哨)、雕刻(象牙雕刻、天然漆)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玉器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哨(乐器)
双鸟朝阳纹象牙碟形器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漆器
4、半坡居民的生活
时间:距今约6000年
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生活: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房屋)、聚落居住区
农业生产:粟(作物)、猪和狗(家畜)、各种工具、各种生产方式
手工业:彩陶、装饰品、陶埙(乐器)、纺织&制衣
4.1、半坡居民的生活: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聚落居住区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半坡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的房子?这样的建筑有什么好处?
原因: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
好处:遮风挡雨,防寒保暖。
半坡聚落遗址模型
活动室
公共墓地
居住区
壕沟
窖穴
窑场
炕坑
柱洞
4.1、半坡居民的农业生产:生产工具、多种生产方式、饲养猪、狗等
猪下颌骨
鸡肢骨
羊下颌骨
狗下颌骨
饲养家畜:猪、狗等
半坡遗址出土的粟
作物种植:粟
骨铲
角锥
种植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角器
石球
弓箭
骨制箭头
捕猎工具
骨鱼叉
鱼钩
捕鱼工具
采集(补充食物)
4.1、半坡居民的手工业:彩陶、装饰品、陶埙(乐器)、纺织&制衣
尖底瓶
人面鱼纹彩陶盆
鹿纹陶盆
陶埙
装饰品
纺轮
5、表格对比:河姆渡人与半坡居民的生活
河姆渡人的生活
半坡居民的生活
时间:距今约7000年
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长江流域)
生活:干栏式建筑(房屋)、木结构水井
农业生产:水稻(作物)、骨耜(工具)、猪、狗和水牛(家畜)
手工业:陶器、玉器、骨哨、象牙雕刻、天然漆
时间:距今约6000年
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生活: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房屋)、聚落居住区
农业生产:粟(作物)、猪和狗(家畜)、各种工具、各种生产方式
手工业:彩陶、装饰品、陶埙(乐器)、纺织&制衣
5、表格对比:河姆渡人与半坡居民的生活
时间
地点
生活
农业生产
手工业
作物
工具
家畜
陶器
乐器
其他
河姆渡人
半坡居民
5、表格对比:河姆渡人与半坡居民的生活
时间
地点
生活
农业生产
手工业
作物
工具
家畜
陶器
乐器
其他
河姆渡人
距今约7000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长江流域)
干栏式建筑
木结构水井
水稻
骨耜
猪、狗、水牛
黑陶
骨哨
玉器、象牙雕刻、天然漆
半坡居民
距今约6000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
(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聚落居住区

多种用途的工具
猪、狗
彩陶
陶埙
装饰品、纺织&制衣
6、原始农业的重要影响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02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