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散文诗二首》同步练习(原卷)
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覆盖(fù)
匿笑(nì)
攲斜(jī)
徘徊(pái
huí)
B.祷告(dǎo)
膝盖(qī)
并蒂(dì)
笑嘻嘻(xī)
C.荫蔽(yìn)
遮拦(zhē)
姊妹(zǐ)
花梗(gěng)
D.莲蓬(peng)
沐浴(mù)
花瓣(bàn)
菡萏(hàn
dàn)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沐浴
嗅到
花梗
乖凉
B.
阴影
披散
莲篷
菡萏
C.
适意
慈怜
摇摆
并蒂
D.
复盖
遮蔽
繁杂
心绪
3.下列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
B.
你会/嗅到/这花香
C.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D.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4.对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暗暗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偷偷地笑)
B.
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花带来的好兆头)
C.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倾斜,歪斜)
D.
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了,愈下愈大。(停止不动)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万物在黑压压的森林怀抱中,沐浴着宁静的夜色酣睡了。
B.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成绩大有提高,在倒数的名次内徘徊。
C.绿叶丛中,一枝枝荷花亭亭玉立,像娇羞的少女,满脸绯红,微微含笑。
D.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努力了,才有可能摘取成功的果实。
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B.
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把“刻画”改为“描绘”)
C.
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
D.
《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删去“为”)
7.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B.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C.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D.
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8.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父亲对他的教育概括起来说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
②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等无所不精。
③就这样,父子俩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四个月的旅游生活。
④白天他们或步行或骑马,徜徉于自然美景和人文胜景之间;晚上则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美丽迷人的夜色。
⑤泰戈尔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茁壮成长不但要“读万卷书”
,
还要“行万里路”。
⑥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就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
A.
②①⑥④③⑤
B.
②①④③⑥⑤
C.
①⑥④③⑤②
D.
①③④⑥②⑤
9.冰心的《繁星》和《春水》是在下面哪位作家作品的影响下写成的(
)
A.
笛福
B.
高尔基
C.
巴金
D.
泰戈尔
10.下列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色花》结尾处:“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一句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
B.
《荷叶?母亲》一文重点写雨中的荷叶覆盖在莲花上面,作者这样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则是为了写母亲,揭示了“我”是雨打风摆动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突出了母亲对“我”的关爱,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伟大。
C.
“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这句话告诉我们,“我”家中女孩多,祖父重男轻女,所以“我”在文中感到“烦闷”“不适意”。
D.
课文所选的两首散文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都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二、综合性学习
11.学完本课后,某校七年级(1)班将开展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母爱是最无私的感情,它如春天的甘霖,悄无声息地洒落在我们的心田,温馨地滋润着我们生命的幼苗。下面请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感谢母亲的爱吧!
(1)【献给母亲的歌】请写出一首你最熟悉的歌颂母亲的歌曲名和一两句歌词,并加以品析。
(2)【送给母亲的话】请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
(3)【为理智的母爱提两条建议】为了让全天下的母爱得到最理智的回报,请你为母亲在子女的教育方面提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③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④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⑤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⑥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⑦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⑧“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⑨“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2.
“我”要变成金色花和妈妈嬉戏的原因是(
)
A.
让妈妈找不到我。
B.
不愿意劳动。
C.
只是因为好玩。
D.
想回报母爱。
13.
你怎样理解诗文最后一句“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中的“同”?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①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②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③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④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⑤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4.
选文写了我三次看红莲,请仿照示例概括后两次看红莲的情况。
示例:一看红莲:雨繁杂,天浓阴,我心烦闷,红莲亭亭花开满。
再看红莲:雷声作,雨点忙,___________,红莲欹斜无依靠。
三看红莲:雨肆意,打荷叶,___________,叶下红莲不动摇。
15.
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荷叶遮蔽雨中红莲,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表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B.
“心中的雨点”指不能跟别人说的烦恼。
C.
取《荷叶母亲》这个题目,指荷叶像母亲一样,保护着它的孩子莲花,同时用荷叶来形容母亲,表达对母亲的敬意和爱意.
D.
最后一段用了描写和抒情表达方式,表达母亲对“我”的爱。
16.根据上下文,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句中的“不宁的心绪”指什么?________
②文章展示了作者的心情变化,请写出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文章中摘取一个词语概括“荷叶?母亲”的形象。________
17.根据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从加点词运用角度)
18.最后一段在表达方式上看是________和_______
,其作用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
洪烛
①荠菜成了春天的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的,现采现摘,现炒现吃。我小时候,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这样的活儿,我也爱抢着干。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面容与身姿。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的儿时时光。
②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菜。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等。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有人问台湾美食家蔡澜:“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妈妈做的菜最好吃。”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别人根本模仿不出来。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且有时效性,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
③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如果她真睡着了,是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后来才知道:每次我离开的晚上,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这哪里是催眠药,分明是母亲的止痛药,控制她隐隐作痛的心,因为那一刻,我的心也在痛。
④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话惊醒,母亲永远离开了我。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远离母亲的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拉回到现实之中。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曾把唯一的母亲抛弃到了时空的另一端。虽然她从没责怪过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母亲需要的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⑤母亲走了,我头顶的天空一次次黑了,又一次次亮了。可母亲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再也亮不起来。她睡得那么熟,那么安静,失去了做梦的力气。母亲,你是否也把我忘得干干净净?正如你干干净净地忘掉自己?如果说我比你多一份痛苦,那是因为还无法忘掉你。你确实已睡去了,可在我脑海中,为什么总有一个醒着的你?
(本文获“中国散文年度金奖”,有删改)
19.选文中与母亲有关的事,都带给“我”深刻的感受。请补全下面的表格。
与母亲有关的事情
带给“我”内心的感受
母亲领我去紫金山挖荠菜
①
②
幸福
母亲在我离家时靠吃催眠药入睡
③
我接到母亲去世的长途电话
④
20.选文第②段画线内容能否去掉?请说出你的理由。
21.选文第③段画线语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2.请品析选文第④段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23.结合选文内容,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把无形的母爱描写得具体可感的。(不超过100个字)
7、《散文诗二首》同步练习(解析卷)
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覆盖(fù)
匿笑(nì)
攲斜(jī)
徘徊(pái
huí)
B.祷告(dǎo)
膝盖(qī)
并蒂(dì)
笑嘻嘻(xī)
C.荫蔽(yìn)
遮拦(zhē)
姊妹(zǐ)
花梗(gěng)
D.莲蓬(peng)
沐浴(mù)
花瓣(bàn)
菡萏(hàn
dàn)
【答案】D
【解析】A项.攲斜(qī)
“徊”读音应为“huái”;
B项.膝盖xī
C项.荫蔽yīn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沐浴
嗅到
花梗
乖凉
B.
阴影
披散
莲篷
菡萏
C.
适意
慈怜
摇摆
并蒂
D.
复盖
遮蔽
繁杂
心绪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A.乖凉——乘凉。B.莲篷——莲蓬。D.复盖——覆盖
3.下列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
B.
你会/嗅到/这花香
C.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D.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答案】D
【解析】考查对句子朗读节奏划分。D项有误,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4.对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暗暗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偷偷地笑)
B.
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花带来的好兆头)
C.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倾斜,歪斜)
D.
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了,愈下愈大。(停止不动)
【答案】D
【解析】考查对词语的理解。D项词语解释有误,“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万物在黑压压的森林怀抱中,沐浴着宁静的夜色酣睡了。
B.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成绩大有提高,在倒数的名次内徘徊。
C.绿叶丛中,一枝枝荷花亭亭玉立,像娇羞的少女,满脸绯红,微微含笑。
D.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努力了,才有可能摘取成功的果实。
【答案】B
【解析】B项,徘徊:意思是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用在此处与前文“成绩大有提高”矛盾。
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B.
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把“刻画”改为“描绘”)
C.
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
D.
《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删去“为”)
【答案】
D
【解析】ABC:病句修改正确;
D:本句属于句式杂糅,到底是“主要读者”还是“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语意不明,应该删去“的主要读者”。
故答案为:D。
7.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B.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C.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D.
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答案】
B
【解析】ACD没有使用修辞手法。B项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你是荷叶,我是红莲”这句话把母亲比作荷叶,把我比作红莲,体现出“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抒发了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无私以及那份淡淡的温暖。故答案为:B
8.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父亲对他的教育概括起来说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
②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等无所不精。
③就这样,父子俩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四个月的旅游生活。
④白天他们或步行或骑马,徜徉于自然美景和人文胜景之间;晚上则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美丽迷人的夜色。
⑤泰戈尔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茁壮成长不但要“读万卷书”
,
还要“行万里路”。
⑥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就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
A.
②①⑥④③⑤
B.
②①④③⑥⑤
C.
①⑥④③⑤②
D.
①③④⑥②⑤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②句总写泰戈尔的成就,接着分析父亲对他的巨大影响,⑥④③具体介绍父亲如何教育泰戈尔要“行万里路”,⑤是总结句,条理十分清楚。故答案为:A。
9.冰心的《繁星》和《春水》是在下面哪位作家作品的影响下写成的(
)
A.
笛福
B.
高尔基
C.
巴金
D.
泰戈尔
【答案】
D
【解析】这是一道对名著文学常识的考查。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冰心是受了泰戈尔的影响开始创作哲理小说,也是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出版了《繁星》、《春水》两部诗集。故答案为:D。
10.下列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色花》结尾处:“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一句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
B.
《荷叶?母亲》一文重点写雨中的荷叶覆盖在莲花上面,作者这样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则是为了写母亲,揭示了“我”是雨打风摆动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突出了母亲对“我”的关爱,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伟大。
C.
“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这句话告诉我们,“我”家中女孩多,祖父重男轻女,所以“我”在文中感到“烦闷”“不适意”。
D.
课文所选的两首散文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都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答案】
C
【解析】ABD表述正确。C从“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可以看出“祖父重男轻女”的表述不正确。原因就是错误的,因此结论“我”在文中感到“烦闷”“不适意”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我”在文中感到“烦闷”“不适意”是因为我看到莲花被风雨摧残,怜惜莲花。
故答案为:C
二、综合性学习
11.学完本课后,某校七年级(1)班将开展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母爱是最无私的感情,它如春天的甘霖,悄无声息地洒落在我们的心田,温馨地滋润着我们生命的幼苗。下面请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感谢母亲的爱吧!
(1)【献给母亲的歌】请写出一首你最熟悉的歌颂母亲的歌曲名和一两句歌词,并加以品析。
(2)【送给母亲的话】请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
(3)【为理智的母爱提两条建议】为了让全天下的母爱得到最理智的回报,请你为母亲在子女的教育方面提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答案】
(1)歌曲名:《妈妈的吻》。
歌词:妈妈曾给我多少吻多少吻,吻干我脸上的泪花。
分析:写出了妈妈对子女的爱。
(2)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像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3)①多称赞,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②多信任,少严管;多放权,少施压。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平时的积累和运用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母亲的关注,理解、感悟母亲给予的爱。⑴
歌曲名:《妈妈的吻》
歌词:妈妈曾给我多少吻多少吻,吻干我脸上的泪花。
写出了妈妈对子女的爱。
⑵
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像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⑶
①多称赞,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
②多信任,少严管;多放权,少施压。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③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④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⑤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⑥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⑦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⑧“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⑨“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2.
“我”要变成金色花和妈妈嬉戏的原因是(
)
A.
让妈妈找不到我。
B.
不愿意劳动。
C.
只是因为好玩。
D.
想回报母爱。
13.
你怎样理解诗文最后一句“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中的“同”?
【答案】
12.
D
13.
第一种情况:只是孩子一个人说。第二种情况:妈妈与孩子一起说出。
【解析】
【12题详解】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孩子沐浴着母爱,想到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爱。故选D。
【13题详解】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赏析。对于最后一段中的人物语言“我不告诉你,妈妈!”有两种理解:①只是孩子一个人说。他不告诉妈妈,这是孩子的天真调皮的表现。他爱妈妈,用儿童的方式、悄悄地回报妈妈的爱,但又不愿让妈妈知道,于是用与妈妈捉迷藏的方式。他自然不会告诉妈妈,也许他正为自己的机灵而得意呢!②妈妈与孩子一起说出。不难想象,妈妈会模仿孩子的口气来说。生活中,也许孩子经常调皮地逗妈妈,妈妈对孩子的性格、脾气已经很熟悉了,他的一言一行其实妈妈都是心里很有数的。于是,在孩子又一次调皮时,妈妈也会脱口而出这一句话。或许,两人说完后,会因为这样的默契而同时开心地大笑起来。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①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②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③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④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⑤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4.
选文写了我三次看红莲,请仿照示例概括后两次看红莲的情况。
示例:一看红莲:雨繁杂,天浓阴,我心烦闷,红莲亭亭花开满。
再看红莲:雷声作,雨点忙,___________,红莲欹斜无依靠。
三看红莲:雨肆意,打荷叶,___________,叶下红莲不动摇。
15.
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荷叶遮蔽雨中红莲,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表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B.
“心中的雨点”指不能跟别人说的烦恼。
C.
取《荷叶母亲》这个题目,指荷叶像母亲一样,保护着它的孩子莲花,同时用荷叶来形容母亲,表达对母亲的敬意和爱意.
D.
最后一段用了描写和抒情表达方式,表达母亲对“我”的爱。
16.根据上下文,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句中的“不宁的心绪”指什么?________
②文章展示了作者的心情变化,请写出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文章中摘取一个词语概括“荷叶?母亲”的形象。________
17.根据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从加点词运用角度)
18.最后一段在表达方式上看是________和_______
,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
14
(1).
仍不适意
(2).
我心安静
15.
B
16.
①对风雨中红莲的担心和怜惜;②烦闷;不适意;不宁的思绪散尽;感动;③勇敢慈怜
17.①“倾侧”
,倒向一侧,倾斜。“覆盖”,
遮盖;掩盖。表现了母亲的勇敢和慈怜,赞美母爱的无私伟大。
18.最后一段在表达方式上看是议论和抒情
,
其作用是表达了对自己无微不至关怀,爱护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点明深化中心。
【解析】
【14题详解】考查对诗歌感情变化的概括梳理。此类试题一般在文中都能找到原词可以用,只要顺着情节往下梳理即可。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仍是不适意。雨肆意,打荷叶——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15题详解】考查对文章的赏析。ACD赏析正确,B项有误,“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
【16题详解】①根据语境分析,根据“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可以看出作者非常担心盛开的红莲会被风雨摧残,因此内心非常的不安宁。据此答题即可。
②根据“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仍是不适意”“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既可指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③从“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可以看出荷叶的勇敢慈怜,而作者把母亲比作是荷叶,因此这个词语也是赞美母亲的。
【17题详解】“倾侧”?,倒向一侧,倾斜。“覆盖”,
遮盖;掩盖。结合语境分析,?当时窗外雷声大作,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而莲叶不怕风雨,用自己的身躯勇敢地保护莲花。下面作者把我比作是红莲,把母亲比作是荷叶,因此作者写荷叶的勇敢就是写母亲的勇敢。因此这两个词语表现了母亲的勇敢和慈怜,赞美母爱的无私伟大。
【18题详解】本题考查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句,主要起到抒发作者情感,点明并深化主旨的作用。此文结尾的抒情议论句子,表达作者对母亲的爱以及母亲对孩子的呵护的赞美。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
洪烛
①荠菜成了春天的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的,现采现摘,现炒现吃。我小时候,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这样的活儿,我也爱抢着干。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面容与身姿。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的儿时时光。
②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菜。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等。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有人问台湾美食家蔡澜:“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妈妈做的菜最好吃。”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别人根本模仿不出来。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且有时效性,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
③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如果她真睡着了,是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后来才知道:每次我离开的晚上,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这哪里是催眠药,分明是母亲的止痛药,控制她隐隐作痛的心,因为那一刻,我的心也在痛。
④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话惊醒,母亲永远离开了我。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远离母亲的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拉回到现实之中。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曾把唯一的母亲抛弃到了时空的另一端。虽然她从没责怪过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母亲需要的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⑤母亲走了,我头顶的天空一次次黑了,又一次次亮了。可母亲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再也亮不起来。她睡得那么熟,那么安静,失去了做梦的力气。母亲,你是否也把我忘得干干净净?正如你干干净净地忘掉自己?如果说我比你多一份痛苦,那是因为还无法忘掉你。你确实已睡去了,可在我脑海中,为什么总有一个醒着的你?
(本文获“中国散文年度金奖”,有删改)
19.选文中与母亲有关的事,都带给“我”深刻的感受。请补全下面的表格。
与母亲有关的事情
带给“我”内心的感受
母亲领我去紫金山挖荠菜
①
②
幸福
母亲在我离家时靠吃催眠药入睡
③
我接到母亲去世的长途电话
④
20.选文第②段画线内容能否去掉?请说出你的理由。
21.选文第③段画线语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2.请品析选文第④段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23.结合选文内容,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把无形的母爱描写得具体可感的。(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
19.①陶醉
②母亲炖海带排骨给“我”吃
③心痛(痛苦)
④自责(懊悔)
20.示例一:不能;用台湾美食家蔡澜对妈妈做的菜的评价能够衬托出“我”对妈妈做的海带炖排骨一菜的感受;这种共性促使“我”探究出其中的三个原因;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赞美了母爱的细致入微,表达了作者在痛失母亲后的懊悔、自责之情。
示例二:能;台湾美食家蔡澜对他的妈妈做的菜的评价与“我”对妈妈的海带炖排骨一菜的感受在情节上的关联不大;去掉后,行文思路更简洁,衔接更顺畅;去掉后,文章的主旨仍能得到充分表达。
21.动作(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动作和心理的细节描写),只答细节描写不给分);形象地写出了“我”在夜间离开家时与母亲告别的动作和心理特点;表达了“我”既不忍惊扰母亲又依依不舍的矛盾心理,可见“我”对母亲依恋之深。
2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比成了易碎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随时可能离开我们的特点;作者意识到;能够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一定要珍惜。
23.示例一: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母爱凝聚在荠菜上,母爱浓缩在排骨海带汤中,母爱呈现在“我”离家时母亲吃的催眠药上。
示例二:作者通过具体详尽的叙事来刻画母爱:跟母亲去紫金山挖荠菜时,母亲的夸赞和奖赏,令“我”陶醉;母亲给“我”炖排骨海带汤,这道融化着母爱的家常菜,让“我”感受到幸福;“我”每次离家,母亲靠吃催眠药入睡,表现了母亲对“我”的不舍之情。
【解析】
19.试题分析: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散文的组材线索,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能做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相一致,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20.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衬托手法的特点,明确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这里台湾美食家蔡澜对妈妈做的菜的评价能够衬托出“我”对妈妈做的海带炖排骨一菜的感受。
21.试题分析:人物描写及作用作答方法:学生了解常用的外貌肖像、动作行为等人物描写手段,明确每一种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
22.试题分析: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考点:这是对修辞作用与效果的考查
23.试题分析:这是一种半开放题型,近几年中考中经常出现,学生在读懂原文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可以从写作手法,也可以从叙事方式,主要考查学生把握文体和文章内容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7.《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冰心及其作品,初步感知散文诗的体裁特点。
2.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3.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美”的能力。
4.
体会童真童趣,感受人间至爱真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冰心及其作品,初步感知散文诗的体裁特点。
2.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难点】
1.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美”的能力。
2.
体会童真童趣,感受人间至爱真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荷叶?母亲》
一、新课导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赞美母爱的千古绝唱。提到母爱,你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那么,怎样写母爱呢?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有没有一种新颖的写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散文诗代表作《荷叶·母亲》,感悟她笔下的母亲形象。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中国著名诗人、现代女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散文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和小说散文集《往事》。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2、背景资料
《荷叶·母亲》节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往事》是冰心1922年7月相继写成的。作者用了一个副标题“生命历史中的几页画图”,准确地概括了这组散文诗的内容。
《荷叶·母亲》描述的是作者在雷雨天见到的一朵红莲被雨击打得左右倾斜,后被荷叶遮挡的一幕,作者由此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于是写下了这首散文诗。这首散文诗是冰心的一首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诗作。
3、文体知识
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也属于散文,有诗的情绪和幻想,有散文的外观和内涵,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4、自由朗读课文,自主梳理生字词。
菡萏hàn
dàn
欹斜qī
荫蔽yīn
bì
徘徊pái
huái
并蒂bìng
dì
5、解释词语。
并蒂:两朵及以上的花并排长在同一根茎上。
菡萏:荷花。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欹斜:倾斜,歪斜。荫蔽:遮蔽。
三、整体感知
1、视频播放朗读《荷叶
母亲》。(闭上眼睛,静心去听,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和情感)
2、请同学们听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借物喻人、托荷赞母的,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学会欣赏散文诗的美。
(1).划分文章层次。
(2).画出文中描写红莲的语句。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明确:送莲(第一自然段)——忆莲(第二、三自然段)——看莲(第四至七自然段)——悟莲(第八、九自然段)
四、合作探究
1、文中写了几次看红莲,作者的心情怎样?当时的天气、红莲的情形是怎样的?完成下面表格。
心情
环境
红莲的样子
一看红莲
烦闷
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开满了,亭亭玉立
二看红莲
不适意,徘徊
雷声作了,雨愈下愈大
左右攲斜,无依无靠
三看红莲
不宁的心绪散尽
感动
雨势并不减退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动摇
2、想一想作者的情绪是随着什么而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明确:是随着红莲的状态而变化的。
因为作者从红莲的变化中想到了自身境遇,当荷叶倾斜过来保护红莲的时候,作者想到了母亲对“我”的呵护,由此心态发生了转变。
3、课文重点写莲花,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明确: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充分的铺垫。
4、课文分别描绘了关于红莲的哪三个画面?
明确:“红莲盛开图”“雨打红莲图”“荷叶护莲图”三幅画面
5、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描绘“红莲盛开图”“雨打红莲图”“荷叶护莲图”三幅画面的吧。
【内容见课件】
6、赏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一段话。
①这段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明确:比喻、反问
②“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明确:象征着人生路上的风雨、坎坷、磨难等。
③如何理解这一段?
明确:这里作者用了借物喻人写法。作者由荷叶隐蔽荷花比喻母亲对自己的呵护、关爱,表达对母爱的由衷赞美和感激之情。
④这段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结构上点题;内容上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把母亲比作荷叶,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和由衷的感激。
五、拓展延伸
1、回顾《金色花》《荷叶·母亲》这两篇文章,试着从多方面对比的角度对文本进行简要分析,边讨论,边填写下面表格。
2、作者在《荷叶·母亲》一文中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不由得发出了深情的呼喊。同学们,让我们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大声齐读文章最后一段,并用这种手法写一句话表达对母亲的爱。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母亲啊!你是鸟巢,我是小鸟,心中的寒冷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冷风中的温暖?
母亲啊,你是大海,我是小舟,心中的风浪来了,除了你,谁是我避风的港湾?
母亲啊,你是大树,我是小鸟,心中的暴雨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栖息的家园?
母亲啊,你是阳光,我是小草,心中的黑暗来了,除了你,谁是我生命的源泉?
这些句子连起来就是一首诗,诗歌的名字就是:母爱。
六、文章主旨
《荷叶·母亲》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赞母的散文诗,通过描写雨中荷叶荫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赞美之情。
七、课堂小结
爱是大自然最原始、最纯真的情感,母亲对于子女之爱更是无私、无畏。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融入了母亲浓浓的爱。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门前的一句关爱的叮咛;上学时整齐的书包,临睡前掩紧的被角。用心去爱孩子已经成为母亲的习惯,她们是孩子躲避风雨的港湾。当风雨袭来时,她们都会将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
最后,我提议,我们全体起立,大声说:“妈妈,我爱您!”
八、课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覆盖(fù)
匿笑(nì)
攲斜(jī)
徘徊(pái
huí)
B.祷告(dǎo)
膝盖(qī)
并蒂(dì)
笑嘻嘻(xī)
C.荫蔽(yìn)
遮拦(zhē)
姊妹(zǐ)
花梗(gěng)
D.莲蓬(peng)
沐浴(mù)
花瓣(bàn)
菡萏(hàn
dàn)
【答案】D
【解析】A项.攲斜(qī)
“徊”读音应为“huái”;
B项.膝盖xī
C项.荫蔽yīn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沐浴
嗅到
花梗
乖凉
B.
阴影
披散
莲篷
菡萏
C.
适意
慈怜
摇摆
并蒂
D.
复盖
遮蔽
繁杂
心绪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A.乖凉——乘凉。B.莲篷——莲蓬。D.复盖——覆盖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万物在黑压压的森林怀抱中,沐浴着宁静的夜色酣睡了。
B.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成绩大有提高,在倒数的名次内徘徊。
C.绿叶丛中,一枝枝荷花亭亭玉立,像娇羞的少女,满脸绯红,微微含笑。
D.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努力了,才有可能摘取成功的果实。
【答案】B
【解析】B项,徘徊:意思是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用在此处与前文“成绩大有提高”矛盾。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B.
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把“刻画”改为“描绘”)
C.
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
D.
《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删去“为”)
【答案】
D
【解析】ABC:病句修改正确;
D:本句属于句式杂糅,到底是“主要读者”还是“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语意不明,应该删去“的主要读者”。
故答案为:D。
5.下列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色花》结尾处:“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一句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
B.
《荷叶?母亲》一文重点写雨中的荷叶覆盖在莲花上面,作者这样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则是为了写母亲,揭示了“我”是雨打风摆动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突出了母亲对“我”的关爱,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伟大。
C.
“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这句话告诉我们,“我”家中女孩多,祖父重男轻女,所以“我”在文中感到“烦闷”“不适意”。
D.
课文所选的两首散文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都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答案】
C
【解析】ABD表述正确。C从“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可以看出“祖父重男轻女”的表述不正确。原因就是错误的,因此结论“我”在文中感到“烦闷”“不适意”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我”在文中感到“烦闷”“不适意”是因为我看到莲花被风雨摧残,怜惜莲花。
故答案为: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冰心
第二单元
第7课
散文诗二首
第二课时
《荷叶?母亲》
新课导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赞美母爱的千古绝唱。提到母爱,你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那么,怎样写母爱呢?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有没有一种新颖的写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散文诗代表作《荷叶·母亲》,感悟她笔下的母亲形象。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冰心及其作品,初步感知散文诗的体裁特点。
2.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3.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美”的能力。
4.
体会童真童趣,感受人间至爱真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中国著名诗人、现代女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散文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和小说散文集《往事》。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背景资料
《荷叶·母亲》节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往事》是冰心1922年7月相继写成的。作者用了一个副标题“生命历史中的几页画图”,准确地概括了这组散文诗的内容。
《荷叶·母亲》描述的是作者在雷雨天见到的一朵红莲被雨击打得左右倾斜,后被荷叶遮挡的一幕,作者由此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于是写下了这首散文诗。这首散文诗是冰心的一首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诗作。
预习检查
1、自由朗读课文,自主梳理生字词,读准字音。
并蒂(
)
姊妹(
)
梗上(
)
菡萏(
)
荫蔽(
)
攲斜(
)
徘徊(
)
bìng
dì
zǐ
gěng
hàn
dàn
pái
huái
qī
yīn
(
)荷花
(
)重荷
(
)烦闷
(
)闷热
荷
闷
(
)
(
)
荫
隐蔽
荫庇
(
)
(
)
应
应该
应接不暇
yīng
yìng
预习检查
多音字
hé
hè
mèn
mēn
yīn
yìn
预习检查
形近字
(gěng)花梗
(gěng)田埂
(gěng)哽咽
(dì)并蒂
(dì)缔造
(dì)真谛
蒂
缔
谛
梗
埂
哽
瑞
端揣
(ruì)祥瑞
(duān)端午(chuǎi)揣摩
瓣(
)花瓣
辩(
)争辩
辫(
)辫子
bàn
biàn
biàn
亭(
)亭子
享(
)享受
亨(
)大亨
tíng
xiǎng
hēng
预习检查
2.解释文章中的词语。
并蒂:
菡萏:
徘徊:
欹斜:
荫蔽:
慈怜:
两朵及以上的花并排长在同一根茎上。
荷花的别称,这里指含苞未放。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倾斜,歪斜。
树木遮蔽。“荫”,树荫。
慈爱怜惜。
整体感知
1、点击图片视频朗读《荷叶?母亲》
整体感知
2、请同学们听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借物喻人、托荷赞母的,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学会欣赏散文诗的美。
(1).划分文章层次。
(2).画出文中描写红莲的语句。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整体感知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写得到两缸莲花和由此引起对故乡园院内莲花的回忆。
描绘雨打红莲的过程和荷叶护莲的感人情景。
直接抒情,讴歌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第一部分
①~③
第二部分
④~⑦
第三部分
⑧、⑨
(送莲、忆莲)
(看莲)
(悟莲)
顺序
环境
红莲
心情
一看红莲
二看红莲
三看红莲
四看红莲
合作探究
1、文中写了几次看红莲,作者的心情怎样?当时的天气、红莲的情形是怎样的?完成下面表格。
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开满了,亭亭玉立
有些烦闷
雷声作了,雨愈下愈大
左右攲斜,无依无靠
不适意,徘徊
雨肆意地下着(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
雨势并不减退;勇敢慈怜的荷叶上聚了些水珠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不动摇
不宁的心绪散尽
深深地受了感动
合作探究
2、想一想作者的情绪是随着什么而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是随着红莲的状态而变化的。
因为作者从红莲的变化中想到了自身境遇,当荷叶倾斜过来保护红莲的时候,作者想到了母亲对“我”的呵护,由此心态发生了转变。
合作探究
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充分的铺垫。
3、课文重点写莲花,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4、课文分别描绘了关于红莲的哪三个画面?
红莲盛开图
荷叶护莲图
雨打红莲图
合作探究
5、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描绘“红莲盛开图”“雨打红莲图”“荷叶护莲图”三幅画面的吧。
(1)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将红莲昨夜的菡萏和今晨的“开满”进行对比,突出了花的生机与活力。“亭亭”写出了红莲的娇美与可爱。
红莲盛开图
合作探究
5、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描绘“红莲盛开图”“雨打红莲图”“荷叶护莲图”三幅画面的吧。
(2)“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此处写天气有什么作用?
“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烘托了“我”烦闷的心情,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文写红莲之美、表现“感动”之情蓄势。
(3)第4段描写“红莲盛开图”时,为什么要描写白莲凋谢的景象?
对比
突出了红莲的生机与活力。
合作探究
5、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描绘“红莲盛开图”“雨打红莲图”“荷叶护莲图”三幅画面的吧。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左右攲斜”形象地写出了红莲在雨点的打击下东倒西歪、无处可躲的情态,为后文写荷叶在风雨中庇护红莲做铺垫。
雨打红莲图
合作探究
5、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描绘“红莲盛开图”“雨打红莲图”“荷叶护莲图”三幅画面的吧。
(1)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倾侧”“覆盖”等词写荷叶对红莲的保护。这正如母亲对儿女无私的关爱和无所畏惧的守护。为下文由物及人歌颂母爱做铺垫。
荷叶护莲图
合作探究
5、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描绘“红莲盛开图”“雨打红莲图”“荷叶护莲图”三幅画面的吧。
(2)当“我”注意到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时,为什么“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因为“我”由此联想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呵护和关爱。这句话,表明“我”内心已被荷叶对红莲的勇敢呵护所触动,涌起对荷叶的爱恋,对精心呵护子女的母亲的爱恋。
(3)“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这里的“荷叶”象征了什么?
在荷叶的庇护下,红莲所面临的风雨都变成了“流转无力的水珠”。这里的荷叶象征着母亲,荷叶护莲的行为突显了母亲的勇敢、无私、伟大。
合作探究
5、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描绘“红莲盛开图”“雨打红莲图”“荷叶护莲图”三幅画面的吧。
(4).第⑤⑦段中,作者为什么反复写雨势之大?
【明确】强调雨势之大,更反衬出荷叶对莲的荫蔽之情有多重要,同时突出荷花的无助和荷叶的勇敢慈怜,表达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合作探究
①这段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②“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③如何理解这一段?
④这段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6、赏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一段话。
结构上点题;内容上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把母亲比作荷叶,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和由衷的感激。
比喻、反问
象征着人生路上的风雨、坎坷、磨难等。
这里作者用了借物喻人写法。作者由荷叶隐蔽荷花比喻母亲对自己的呵护、关爱,表达对母爱的由衷赞美和感激之情。
借景抒情:
母亲呵护孩子
7、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借物喻人:
作者将自己比作风吹雨打的荷花,将母亲比作替荷花遮风挡雨的荷叶,歌颂了伟大无私的母爱。
联想
感激赞美之情
抒发
荷叶护莲
合作探究
1、回顾《金色花》《荷叶·母亲》这两篇文章,试着从多方面对比的角度对文本进行简要分析,边讨论,边填写下面表格。
比较维度
相同点
不同点
《金色花》
《荷叶·母亲》
思想内容
感情基调
艺术手法
语言风格
人物形象
赞美母爱的神圣与伟大。
既有母爱的光辉,又有孩子的爱心
赞颂母爱的伟大
明朗圣洁
凄清含蓄
缘情造景
触景生情
质朴秀丽
淡雅清婉
既有慈爱善良温柔的母亲,又有调皮、活泼、可爱的孩子。
塑造了为孩子遮风挡雨,关爱呵护孩子的母亲形象。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2、作者在《荷叶·母亲》一文中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不由得发出了深情的呼喊。同学们,让我们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大声齐读文章最后一段,并用这种手法写一句话表达对母亲的爱。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母亲啊!你是鸟巢,我是小鸟,心中的寒冷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冷风中的温暖?
母亲啊,你是大海,我是小舟,心中的风浪来了,除了你,谁是我避风的港湾?
母亲啊,你是大树,我是小鸟,心中的暴雨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栖息的家园?
母亲啊,你是阳光,我是小草,心中的黑暗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前行的明灯?
文章主旨
《荷叶·母亲》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赞母的散文诗,通过描写雨中荷叶荫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赞美之情。
课堂检测
1.下列加横线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覆盖(fù)
匿笑(nì)
攲斜(jī)
徘徊(pái
huí)
B.祷告(dǎo)
膝盖(qī)
并蒂(dì)
笑嘻嘻(xī)
C.荫蔽(yìn)
遮拦(zhē)
姊妹(zǐ)
花梗(gěng)
D.莲蓬(peng)
沐浴(mù)
花瓣(bàn)
菡萏(hàn
dàn)
D
【解析】A项攲斜(qī)
“徊”读音应为“huái”;
B项膝盖xī
C项荫蔽yīn
课堂检测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沐浴
嗅到
花梗
乖凉
B.
阴影
披散
莲篷
菡萏
C.
适意
慈怜
摇摆
并蒂
D.
复盖
遮蔽
繁杂
心绪
【解析】A.乖凉——乘凉。B.莲篷——莲蓬。D.复盖——覆盖
C
课堂检测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万物在黑压压的森林怀抱中,沐浴着宁静的夜色酣睡了。
B.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成绩大有提高,在倒数的名次内徘徊。
C.绿叶丛中,一枝枝荷花亭亭玉立,像娇羞的少女,满脸绯红,微微含笑。
D.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努力了,才有可能摘取成功的果实。
【解析】B项,徘徊:意思是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用在此处与前文“成绩大有提高”矛盾。
B
课堂检测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B.
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把“刻画”改为“描绘”)
C.
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
D.
《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删去“为”)
【解析】D:本句属于句式杂糅,到底是“主要读者”还是“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语意不明,应该删去“的主要读者”。
D
课堂检测
5.下列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色花》结尾处:“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一句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
B.
《荷叶?母亲》一文重点写雨中的荷叶覆盖在莲花上面,作者这样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则是为了写母亲,揭示了“我”是雨打风摆动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突出了母亲对“我”的关爱,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伟大。
C.
“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这句话告诉我们,“我”家中女孩多,祖父重男轻女,所以“我”在文中感到“烦闷”“不适意”。
D.
课文所选的两首散文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都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解析】C从“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可以看出“祖父重男轻女”的表述不正确。原因就是错误的,因此结论“我”在文中感到“烦闷”“不适意”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我”在文中感到“烦闷”“不适意”是因为我看到莲花被风雨摧残,怜惜莲花。
C
课堂小结
爱是大自然最原始、最纯真的情感,母亲对于子女之爱更是无私、无畏。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融入了母亲浓浓的爱。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门前的一句关爱的叮咛;上学时整齐的书包,临睡前掩紧的被角。用心去爱孩子已经成为母亲的习惯,她们是孩子躲避风雨的港湾。当风雨袭来时,她们都会将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
精神的三间小屋
板书设计
雨打红莲——烦闷
荷叶护莲——心宁
借物喻人
歌颂母爱
悟红莲——感动
忆红莲——欣喜
看红莲
荷叶?母亲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散文诗二首》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文章的精美语言,理解文中的形象,体味文中作者的浓浓的母子情。
3.学习本文用意象表达感情及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4.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1.反复朗读散文诗,品味散文诗语言,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2.把握散文诗感情基调,学习托物言情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二课时
《荷叶?母亲》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写作背景】
《荷叶?母亲》选自《冰心全集》第一册(海峡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原题作《往事(一)》之七,题目是编者加的。这首散文诗是冰心的一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诗作。
【文体知识】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歌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想象,像诗一样精粹、凝练,给读者美的感受;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重描写客观生活触发的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段。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形式上的短小灵活。其结构的基本方式大体有直抒式、想象式(如《金色花》)、哲理式和象征式(如《荷叶·母亲》)四大类。
【课文解读】
本课的两首散文诗都是表达母爱的:《金色花》主要表现孩童对母亲的热爱和亲呢《荷叶·母亲》则是表现少女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从艺术手法来看,两篇作品都运用了象征手法。“金色花”象征着孩子的天真,“荷叶”则象征着母亲的厚爱。
从构思角度来看,《金色花》作者是成年人,却真实地模仿儿童的口吻和心理,通过儿童特有的奇思妙想,通过虚拟之境,表现动人的母爱和童真;《荷叶·母亲》则写眼前之景、现实之事,作者直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感情。
从构思之境来看,《金色花》是虚境《荷叶·母亲》是实境;但两首诗中母亲的形象正形成对比:《金色花》中母亲的形象非常具体鲜活,而且有着鲜明的印度文化特色诗中说她在金色花的香气中工作,沐浴后披着双肩的湿发、穿过林荫去祷告,在窗前读《罗摩衍那》,乃至黄昏时拿着灯到牛棚,都让人看到了一位贤淑温良、有文化修养的印度妇女形象;“你这坏孩子”的嗔语、讲故事的平常,又让人看到她对孩子的温柔怜爱。而《荷叶·母亲》中的母亲并没有出场,只写到一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这首诗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用荷叶覆盖红莲,象征母亲对女儿的心灵庇护。
从语言风格来看,两篇作品的共同特点是清新雅致。区别在于《金色花》的语言活泼、口语化,《荷叶·母亲》则显出典雅和书面化特点。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一、基础积累
1.冰心原名
,中国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
》《
》
《
》《
》。冰心以宣扬“
”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出发点,在她的许多作品里都表现了对母爱、童真、自然的歌颂。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并蒂(
)
花蕊(
)
菡萏(
)
徘徊(
)
攲斜(
)
荫蔽(
)
梗(
)
姊妹(
)
3.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花瑞:
菡萏:
适意:
攲斜:
遮拦:
荫蔽:
徘徊:
烦闷:
二、整体感知
1.作者心情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2.品读课文,理清层次。
送莲(1)——忆莲(
)——看莲(
)——悟莲(
)
【课堂探究】
1.作者三次写到红莲,红莲的样子、当时的环境,作者的心情各怎样???
红莲
环境
心情
?一写看红莲
二写看红莲
三写看红莲
?
?2.全文的文眼是什么?
3.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4.如何理解“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5.“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结尾一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课后作业】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你是喜欢红的?还是喜欢白的?
B.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C.玫瑰、海棠、百合、康乃馨……等应有尽有。
D.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2.仿写句子。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第二课时
《荷叶?母亲》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一、基础积累
1.谢婉莹
寄小读者
繁星
春水
往事
爱的哲学
2.dì
ruǐ
hàn
dàn
paí
huái
qī
bì
yīn
bì
gěng
zǐ
3.
花瑞:花带来的好兆头。?
菡萏: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待放。
适意:舒适。
攲斜:倾斜,歪斜。
遮拦:遮挡;阻挡。
荫蔽:(树叶)遮蔽;隐蔽。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
烦闷:(心情)不畅快。
二、整体感知
1.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2.
送莲(1)——忆莲(
2、3
)——看莲(4—7
)——悟莲(8、9
)
【课堂探究】
1.
红莲
环境
心情
?一写看红莲
开满
亭亭
繁杂的雨浓阴的天
烦闷
二写看红莲
左右攲斜无依无靠
雷声作了
雨越下越大
不适意,徘徊
三写看红莲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动摇
雨肆意地下着
?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
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3.暗指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和坎坷磨难。
4.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路上坎坷和磨难的人,母亲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时得到安慰,在孤独时快乐,在失望时得到希望,在冷落中得到幸福。
5.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曲终见主旨,总结留一笔想象无穷,把母爱推向高潮。
【课后作业】
1.B
2.母亲啊,你是流水,我是鱼儿,干旱来临时,除了你,谁还能为我提供一个安定的家?
母亲啊,你是避风港,我是小船,狂风暴雨来临时,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大海中的依靠?
母亲啊,你是鸟巢,我是小鸟,心中的寒冷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冷风中的温暖?
母亲啊,你是土壤,我是芽儿,天上的风雨来了,除了你,谁能让我健康地成长?
母亲啊,你是锋刺,我是玫瑰,身边的危险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软弱无助时的坚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