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测试卷
测试时间:60分钟 测试总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填空题。20分
小科特别喜欢玩手影游戏,经常给其他小朋友表演。
手影游戏利用的科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源根据来源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发生日食时,___________处于___________的影子中。
光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界面处发生弯折,这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
潜望镜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上有很多用途。
各种颜色的光,从空气进入三棱镜中时,折射程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_光,折射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光。
判断题。10分
反射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
声音和光的传播特点是相同的。( )
光遇到透明物体时,虽然能透过,但是一部分光也会损失掉。( )
月球是自然光源。( )
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比它的实际位置要深。( )
我们看到的彩虹是太阳光被分解后形成的。( )
“形影不离”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
鱼缸中只有一条金鱼,从某个角度看,却看到鱼缸里有两条金鱼,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
只有表面光滑平整的物体才能反射光。( )
潜望镜只能从下向上观察,不能从上向下观察。( )
选择题。24分
如图所示,小科发现,阳光通过放大镜后,会形成一个光斑,这实
际上是( )现象。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光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
B.各种色光在进入玻璃时的折射程度都不一样
C.彩虹的形成原理与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的彩带是完全一样的
关于右图所示的两种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左图没有发生光的折射,右图发生了光的折射
B.左图发生光的折射,右图没有发生光的折射
C.两图都发生了光的折射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形式是( )。
A.沿直线传播 B.沿曲线传播 C.沿折线传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 B.月食是月亮挡住了地球 C.月食是地球挡住了月球
根据光的折射原理,水下的人看岸上的建筑物应该( )。
A.比实际更高 B.比实际更低 C.和实际一样高
“猴子捞月”寓言故事说的是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水里了,于是设法把它捞上来。下面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的月亮是光源 B.天上的月亮是光源
C.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小科制作了几个彩色轮,旋转后不能变成白色的是( )。
A.红、橙、黄、绿、蓝、靛、紫
B.黄、绿、蓝 C.红、绿、蓝
以下没有利用光的反射的是( )。
A.汽车反光镜 B.平面镜 C.放大镜
夜晚,我们能在灯光下读书、写字,是利用了光的( )。
A.直线传播原理 B.反射原理 C.折射原理
电动自行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凸面镜,骑车时如果发现右边反光镜只看到车后的树梢和天空。那么为了看见路上的情况,则右边反光镜应该( )。
A.向内旋转 B.向下旋转 C.向上旋转
相同的两间教室,甲教室的墙涂成白色,乙教室的墙涂成灰色,正常光照条件下,( )。
A.甲教室更亮 B.乙教室更亮 C.两教室样亮
实验题。30分
光的研究。15分
光是怎样传播的?小明为了验证自己对光的传播路线的猜想,把3张同一位置打孔的卡纸和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屏)排成整齐的一列,相邻两张纸之间间隔10厘米,第一次用手电筒照射,使光进入小孔,第二次,把第二张卡纸向右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简照射。
①要保证实验顺利完成,卡纸中小孔高度必须_________________。3分
②这个实验说明光是沿_________________传播的。3分
小明用手电简照射镜子,当光碰到镜面后改变了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作_________________3分
(3)请在下图中画出光的传播路线。6分
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15分
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___________传播。3分
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
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_
现象。3分
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_现象。3分
请在图中画出加水后光的传播路线。6分
综合题。16分
“囊萤映雪”描述了晋代两个家贫而又刻苦读书的人的故事。其中的“囊萤”是指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照明读书(如图1所示);“映雪”是指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月亮的光亮来读书(如图2所示)。
图1 图2 图3
1.在“囊萤映雪”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3分
A.萤火虫 B.月亮 C.雪
2.“映雪”这个故事中,孙康利用的是( )现象。3分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3.类似的故事还有“凿壁偷光"(如图3所示) ,讲述的是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利用邻居家的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匡衡利用的是( )。 3分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4.还有很多成语与光的现象有关,请将它们与对应的科学原理连线。7分
参考答案
一、
光沿直线传播 解析:影子是由于光的传播路线被障碍物阻断而产生的。
自然光源 人工光源 解析: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光源是自然光源;人类利用技术手段制造的光源是人工光源。
地球 月球 解析:日食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月球的影子落在地球上形成的。
折射
科学研究 国防建设 解析:潜望镜能保护观察者的安全,因此可用在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等多个领域。
红 紫 解析:各种色光发生折射时,由红光到紫光折射程度逐渐变大。
二、
× 解析:反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 解析:声音可以绕过尺寸不大的物体继续向前传播,光不能绕过障碍物传播。
√ 解析:光遇到透明物体时,一部分光会被反射和吸收。
× 解析:自然光源是指能自己发光的物体。
× 解析:由于光的折射,在水面上方看到的物体,比它的实际位置要浅一些。
√ 解析:太阳光经过悬浮在空中的水滴的反射和折射,被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 解析:“形影不离”中的“影”指的是影子,是由于光的传播路线被障碍物阻断而产生的。
× 解析:从鱼缸的 拐角处看金鱼,金鱼身体反射的光线在鱼缸的两个面都发生折射,形成两个虚像,所以看起来有两条金鱼。
× 解析:绝大多数物体都能反射光,只是反射光的能力不同,表面越光滑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越强。
× 解析:光路是可逆的,潜望镜可以从上向下观察。
三、
A 解析:放大镜能使光发生折射,将光会聚到一起。
C解析:彩虹的形成比较复杂,包含了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现象。
C解析:两图都发生了折射,只是光在两种介质交界面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
A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 解析:日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传向地球的光,月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传向月球的光。
A解析:从岸上看水里的物体比实际位置要浅,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比实际要高。
C 解析:月亮看起来很亮是因为反射太阳光,月亮本身不能发光,所以它不是光源。水面能利用光的反射成像。
B解析:太阳光是白光,由赤、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这三种颜色的光按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各种颜色的光。
C解析:放大镜利用的是光的折射。
B解析:纸张并不能发光,我们能看到它是因为它能把光线反射进我们的眼睛。
B解析:后视镜的作用是观察车正后方的情况,现在只能看到车后的树梢和天空,说明镜面向上偏,应向下旋转。
A解析:白色的物体 可以反射所有颜色的光,所以教室墙壁涂成白色,可以让教室里更亮。
四、
1.(1)①相同 ②直线 解析: 只有小孔的高度相同,才能保证在一条直线上。
(2)光的反射解析: 光遇到镜面后会有规律地改变光的传播路线,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3)
解析:反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直线 解析:硬币反射的光沿 直线传播,被碗口挡住,所以小明看不到硬币。
反射 解析:硬币反射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进入小明的眼睛,所以小明在平面镜中看到了硬币的虚像。
(3)折射 解析: 向碗中加入水后,由于光的折射,硬币反射的光进入小明的眼睛,小明看到了硬币在水中的虚像。
(4)
解析:光由水中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五、
A解析:萤火虫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光源。
B 解析:孙康利用雪反射的光来读书,这是光的反射。
C解析:光沿直线传播,光通过墙上的小洞到达匡衡的书上。
4.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