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31 21:0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初三语文人教部编版《精神的三间小屋/毕淑敏》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加着重号的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轻觑(qù) 挟持(xié)  疆域(jiāng)  相得益彰(zhāng)
B.惊骇(hài) 栖息(qī) 储藏(chǔ)  自惭形秽(suì)
C.憎恶(zèng) 麾下(huī) 剥除(bō)  间不容发(fā)
D.赘生(zhuì) 矗立(zhù) 泥泞(nìng)  金戈铁马(g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珐琅 圆明园 言不及意 李待桃僵
B.窗灵 俏皮话 理至易明 自吹自擂
C.亵渎 摆架子 轻而易举 矫揉造作
D.糟蹋 压榨机 不知所措 断章取意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才能走出一条丰富而精彩的人生之路。
B.一篇文章的好坏,不在于辞藻的华丽,而在于它是否有思想、有温度。
C.为防止校园暴力事件再次发生,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启动校园安全综合治理机制。
D.《厉害了,我的国》这部记录电影,从圆梦工程、创新驱动、绿色中国等角度,展示了我国的大国风采。
4.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班全体同学专门开会研究,制订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删掉“不”)
B.通过开展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的活动,使中山市的空气更加清新。(删掉“使”)
C.为了搞好这次活动,老师征求了同学们广泛的意见。(删掉“为了”)
D.这些静穆的名人故居,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平凡人生,展示着他们的崇高精神。(把“平凡”改为“非凡”)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宽宥 困厄 形消骨立 铮铮作响
B.嘟囔 矗立 不知所措 费时弥久
C.灰烬 轻觑 凄风苦雨 悲欢离和
D.窗棂 篾视 俯拾即是 无师自通
6.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
真正美丽的生命执着地追求着真善,它不仅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而且不会让自己美丽的底色染上尘污。除非用烈火将其燃为灰烬,使之化为尘埃,否则,美丽的生命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永远百折不回、乐观坚强地奔向大海,直到最后一滴。
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更甚至,它还未及瞥一眼那夜幕下美丽灿烂的星海苍穹,未及静静地谛听一声那宇宙深处的清纯之音,就已被意想不到的庸俗与险恶一下子毁得千疮百孔,奄奄一息 ……
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有血有肉的过程中,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美丽之所以永恒的原因,是因为正在于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
A.“瞥一眼”是补充短语结构,“趋炎附势”“星海苍穹”都是并列短语结构。
B.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具体地表现了美丽的生命的顽强。
C.“它不仅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而且不会让自己美丽的底色染上尘污。”是递进复句。
D.“美丽之所以永恒的原因,是因为正在于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属于搭配不当,应将“流动”改为“保留”。
7.下列各项的语法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其中“心灵”“比”“更”“博大”依次是名词、介词、副词、形容词。
B.“传统文化”“鲤鱼游弋”“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C.“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这句话的主干是“活动需要空间”。
D.“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是假设复句。
8.下列对课文的鉴赏及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作者是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B.本文是一篇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作者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C.在写“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的第一间小屋时,作者用排比、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
D.文章开头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出自法国文学家雨果的《悲惨世界》,原文是“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9.对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B.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
C.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相互得到表彰)
D.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即,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
10.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失去了希望,生命就会枯萎。
②黄金象征着财富,却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③人可以失去一切,唯独不能失去希望。
④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它是生命的源泉。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
二.基础知识(共3小题)
11.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
(2)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
(3)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12.《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作者是   。文中指出,在精神上,我们需要有三间小屋,第一间,盛着   ;第二间,盛放   ;第三间,安放   。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
(2)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3)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如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
(4)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方寸田园
琦君
一位文友自美归来,与朋友们畅叙离情以后,就悄悄地回到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读书译作,静静地度过农历新年。她可说真懂得众人皆忙我独闲的诀窍。难怪另一位文友欣羡地说:“真希望什么时候也有个田园可归。但又觉得自己仍不够那份淡泊,俗愿尚多,大概没有那种福分。”
玲珑的三间小屋隐藏在碧树果林之中,满眼的绿水青山,满耳的松风鸟语,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太阳、月亮、星星,轮流与你默默相对,这份隔绝尘寰的幽静,确实令人神往。但若没有朋友共处,会不会感到寂寞呢?且看小屋的主人,住不多久,就匆匆赶回十丈软红的台北市,一到就打电话找朋友再次“畅叙离情”。可见田园的幽静,还是敌不过友情的温馨。古代的隐士,在空谷中闻足音则喜。因为“鸟语”终不及“人语”可以互通情愫。陶渊明先生尽管嚷着“息交绝游”,但他在“乐琴书”之外,仍然要“悦亲戚之情话”。他的理想国桃花源中人,一个个都要设酒杀鸡,款待洞外闯入的陌生人,也关心着洞外的人间岁月。我想那时代如果已有电话,陶先生一定会在北窗高卧,酒醒之时,拨个电话和山寺老僧聊上半天,或是给念一首新作好的长诗,彼此讨论一番。因为“得句锦囊藏不住,四川风雨送人看”的人,怎么离得开朋友呢?
我认为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同享。张心斋把朋友分成五类,他说:“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他固然妙语如珠,亦见得前人有此清闲。而我们如能于百忙之中,挤出一点时间,约二三知友小酌,琅琅笑语,畅话平生,其乐并不亚于倘佯于青山绿水之间。辛弃疾不是说吗:“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溪山就是好友,好友胜似溪山。想起王安石与苏东坡在政见上是死对头,可是王安石罢官退隐金陵之后,东坡去探望他,安石留他同住山间。东坡答诗云:“劝我更谋三亩宅,从君已觉十年迟。”依旧是无限文章知己之感。可见友情是何等可贵。
人到了中年以后,心情由绚烂趋于平淡,本来都会倾向山水田园,可是生为一个忙碌的现代人,既无时间寻幽探胜,更不可能遁迹深山,倒不如安之若命地在现实生活中追寻一些那位文友所谓的“俗愿”,亦未始不可以充实一下心灵。否则居魏阙而思江湖,心情反而不能平静。杜甫虽然讴歌“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他自己并不甘心做一个“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因为他既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驯”的大愿,也有“但愿我与汝,终老不相离”的小愿。人若没有了愿,就没有了热诚,也失去了生活的情趣,恐怕连山水田园之乐,都不能体会了。
说起我们这些人的俗愿,也是非常容易满足的。比如说,逛逛书店,买到自己心爱的书;观摩书画展,领略一下名家笔下的意境;听听音乐会、演讲会,扩展一下胸怀;抽空出去买一点鲜花或小摆饰给小屋添点生机绿意;甚至研究一下化妆术使自己容光焕发一番;以至学习一下烹调术使全家大快朵颐,这些都不能说是奢侈的俗愿,倒可以说是极淡泊的雅愿,使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快乐。同时将快乐、健康与友人共享,如此则虽然身处现代都市之中,也不会感到都市的俗尘,令人生厌了。
最近在一位朋友家中小聚,他小小的客室壁间,挂着不同风格的书画;风雅的主人如数家珍似地为我们解说画法、笔意,他的书房里更有许多心爱的汉砚、青田石、陶器等等。闲来把玩,意兴无穷。最有趣的是书桌边一树枯藤,悬着一个葫芦。书架上一座老树丫杈,嵌着一块圆卵石。他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间,真是位懂得如何美化生活的雅人。
如此看来,我们暂时无田园可归时,无妨在方寸灵台之间,自辟一片田园。不但自己能倘佯期间,亦可以此境与朋友共享。那么,纵使“结庐在人境”,也可以“心远地自偏”了。
(1)细心体会文章一二段,说说“自美归来”的文友为何“悄悄地回到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又为何“住不多久”就匆匆赶回都市?
(2)文中多次提及的“俗愿”,实为作者追求的平凡而淡泊的生活,试用简洁语句归纳其具体所指。
(3)文中画线句对朋友书桌上的摆设进行了具体描述,这在行文结构中有何作用?
(4)这篇题为“方寸田园”的性灵散文写了多种田园,作者最推崇哪一种?从中可见她怎样的情感追求?
(5)琦君的散文语言质朴自然,清新雅洁,灵活生动。试赏析下面的语句,体会其特色。
①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
②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同享。
(6)有首儿歌唱道“我的心中有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请结合原文,说说你将如何开辟并经营好自己的“田亩”。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现在不少人感觉到,焦虑、着急和不耐烦仿佛成了一些人的常见病,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等不得、坐不住、慢不了和静不下。作家米兰?昆德拉说过,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慢下来”首先要有耐心。
②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能成就人生。
③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如果没有耐心,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有位年轻人应聘给一位雕塑大师当助理,与其想象大相径庭的是,这位雕塑大师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工作室的老人。年轻人问他:“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这位雕塑大师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专注工作,还要有耐心。”在相当意义上说,正是耐心成就了雕塑大师。“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很多时候,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有无耐心。
④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中提到,同友人游山遇雨而仓皇奔走,友人不耐烦,但丰先生竟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遂借了把胡琴,信手而弹,一时把这苦雨荒山衬出了暖色。正是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让他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分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⑤耐心成就意志之美。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成针也罢,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造。
⑥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面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耐心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一种修养。
B.第③段中两次写到“在相当意义上说”,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
C.第③④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论证思路也相同。
D.最后一段给出了修炼耐心的方法,是对前面论述的进一步深化。
(2)通读全文,请拟写一个能作为本文中心论点的标题。
(3)归纳本文的论证思路。
(4)下面的两则材料,分别可以用作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 胜利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像山间小径一样,这条路有时先折回来,然后伸向前去;像山间小径一样,走这条路的人需要耐心和毅力。
﹣﹣尼克松
材料二 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
﹣﹣巴尔扎克
2021-2022学年初三语文人教部编版《精神的三间小屋/毕淑敏》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加着重号的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轻觑(qù) 挟持(xié)  疆域(jiāng)  相得益彰(zhāng)
B.惊骇(hài) 栖息(qī) 储藏(chǔ)  自惭形秽(suì)
C.憎恶(zèng) 麾下(huī) 剥除(bō)  间不容发(fā)
D.赘生(zhuì) 矗立(zhù) 泥泞(nìng)  金戈铁马(gē)
【解答】A项,正确;
B项,“秽”应读“huì”;
C项,“憎”应读“zēng”,“发”应读“fà”;
D项,“矗”应读“chù”。
故选: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珐琅 圆明园 言不及意 李待桃僵
B.窗灵 俏皮话 理至易明 自吹自擂
C.亵渎 摆架子 轻而易举 矫揉造作
D.糟蹋 压榨机 不知所措 断章取意
【解答】A.有误,“李待桃僵”应该写作“李代桃僵”;
B.有误,“窗灵”应该写作“窗棂”;
C.全部正确;
D.有误,“断章取意”应该写作“断章取义”。
故选:C。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才能走出一条丰富而精彩的人生之路。
B.一篇文章的好坏,不在于辞藻的华丽,而在于它是否有思想、有温度。
C.为防止校园暴力事件再次发生,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启动校园安全综合治理机制。
D.《厉害了,我的国》这部记录电影,从圆梦工程、创新驱动、绿色中国等角度,展示了我国的大国风采。
【解答】A.关联词语运用不当,可把“才”改为“就”;
B.表述前后不一致,把“不在于辞藻的华丽”改为“不在于辞藻是否华丽”;
C.缺主语,可在启动前加“学校”作为主语;
D.没有语病。
故选:D。
4.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班全体同学专门开会研究,制订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删掉“不”)
B.通过开展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的活动,使中山市的空气更加清新。(删掉“使”)
C.为了搞好这次活动,老师征求了同学们广泛的意见。(删掉“为了”)
D.这些静穆的名人故居,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平凡人生,展示着他们的崇高精神。(把“平凡”改为“非凡”)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应把“广泛”放在“老师”后面。
故选:C。
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是否有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宽宥 困厄 形消骨立 铮铮作响
B.嘟囔 矗立 不知所措 费时弥久
C.灰烬 轻觑 凄风苦雨 悲欢离和
D.窗棂 篾视 俯拾即是 无师自通
【解答】A.有误,“形消骨立”中的“消”应为“销”;
B.正确;
C.有误,“悲欢离和”中的“和”应为“合”;
D.有误,“篾视”中的“篾”应为“蔑”。
故选:B。
6.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
真正美丽的生命执着地追求着真善,它不仅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而且不会让自己美丽的底色染上尘污。除非用烈火将其燃为灰烬,使之化为尘埃,否则,美丽的生命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永远百折不回、乐观坚强地奔向大海,直到最后一滴。
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更甚至,它还未及瞥一眼那夜幕下美丽灿烂的星海苍穹,未及静静地谛听一声那宇宙深处的清纯之音,就已被意想不到的庸俗与险恶一下子毁得千疮百孔,奄奄一息 ……
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有血有肉的过程中,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美丽之所以永恒的原因,是因为正在于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
A.“瞥一眼”是补充短语结构,“趋炎附势”“星海苍穹”都是并列短语结构。
B.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具体地表现了美丽的生命的顽强。
C.“它不仅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而且不会让自己美丽的底色染上尘污。”是递进复句。
D.“美丽之所以永恒的原因,是因为正在于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属于搭配不当,应将“流动”改为“保留”。
【解答】ABC.正确。
D.有误,“之所以”与“的原因”语义重复。联系下句,应去掉“的原因”。
故选:D。
7.下列各项的语法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其中“心灵”“比”“更”“博大”依次是名词、介词、副词、形容词。
B.“传统文化”“鲤鱼游弋”“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C.“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这句话的主干是“活动需要空间”。
D.“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是假设复句。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结构相同,都是并列结构;
故选:B。
8.下列对课文的鉴赏及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作者是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B.本文是一篇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作者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C.在写“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的第一间小屋时,作者用排比、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
D.文章开头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出自法国文学家雨果的《悲惨世界》,原文是“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在写“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的第一间小屋时,没有用设问的修辞手法。
故选:C。
9.对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B.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
C.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相互得到表彰)
D.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即,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句中的“相得益彰”应解释为“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故选:C。
10.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失去了希望,生命就会枯萎。
②黄金象征着财富,却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③人可以失去一切,唯独不能失去希望。
④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它是生命的源泉。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
【解答】通读四句话,可以确定中心是“希望”,首先由财富引出希望,故可确定②句为首句,由上下文衔接,④句必然跟在②句后,故可排除ACD;
故选:B。
二.基础知识(共3小题)
11.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
(2)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
(3)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解答】(1)引用
(2)比喻
(3)排比
12.《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作者是 毕淑敏 。文中指出,在精神上,我们需要有三间小屋,第一间,盛着 我们的爱和恨 ;第二间,盛放 我们的事业 ;第三间,安放 我们自身 。
【解答】《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作者是毕淑敏。文中指出,在精神上,我们需要有三间小屋,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
(2)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3)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如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
(4)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
【解答】答案:
(1)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2)意思是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3)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
(4)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方寸田园
琦君
一位文友自美归来,与朋友们畅叙离情以后,就悄悄地回到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读书译作,静静地度过农历新年。她可说真懂得众人皆忙我独闲的诀窍。难怪另一位文友欣羡地说:“真希望什么时候也有个田园可归。但又觉得自己仍不够那份淡泊,俗愿尚多,大概没有那种福分。”
玲珑的三间小屋隐藏在碧树果林之中,满眼的绿水青山,满耳的松风鸟语,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太阳、月亮、星星,轮流与你默默相对,这份隔绝尘寰的幽静,确实令人神往。但若没有朋友共处,会不会感到寂寞呢?且看小屋的主人,住不多久,就匆匆赶回十丈软红的台北市,一到就打电话找朋友再次“畅叙离情”。可见田园的幽静,还是敌不过友情的温馨。古代的隐士,在空谷中闻足音则喜。因为“鸟语”终不及“人语”可以互通情愫。陶渊明先生尽管嚷着“息交绝游”,但他在“乐琴书”之外,仍然要“悦亲戚之情话”。他的理想国桃花源中人,一个个都要设酒杀鸡,款待洞外闯入的陌生人,也关心着洞外的人间岁月。我想那时代如果已有电话,陶先生一定会在北窗高卧,酒醒之时,拨个电话和山寺老僧聊上半天,或是给念一首新作好的长诗,彼此讨论一番。因为“得句锦囊藏不住,四川风雨送人看”的人,怎么离得开朋友呢?
我认为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同享。张心斋把朋友分成五类,他说:“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他固然妙语如珠,亦见得前人有此清闲。而我们如能于百忙之中,挤出一点时间,约二三知友小酌,琅琅笑语,畅话平生,其乐并不亚于倘佯于青山绿水之间。辛弃疾不是说吗:“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溪山就是好友,好友胜似溪山。想起王安石与苏东坡在政见上是死对头,可是王安石罢官退隐金陵之后,东坡去探望他,安石留他同住山间。东坡答诗云:“劝我更谋三亩宅,从君已觉十年迟。”依旧是无限文章知己之感。可见友情是何等可贵。
人到了中年以后,心情由绚烂趋于平淡,本来都会倾向山水田园,可是生为一个忙碌的现代人,既无时间寻幽探胜,更不可能遁迹深山,倒不如安之若命地在现实生活中追寻一些那位文友所谓的“俗愿”,亦未始不可以充实一下心灵。否则居魏阙而思江湖,心情反而不能平静。杜甫虽然讴歌“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他自己并不甘心做一个“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因为他既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驯”的大愿,也有“但愿我与汝,终老不相离”的小愿。人若没有了愿,就没有了热诚,也失去了生活的情趣,恐怕连山水田园之乐,都不能体会了。
说起我们这些人的俗愿,也是非常容易满足的。比如说,逛逛书店,买到自己心爱的书;观摩书画展,领略一下名家笔下的意境;听听音乐会、演讲会,扩展一下胸怀;抽空出去买一点鲜花或小摆饰给小屋添点生机绿意;甚至研究一下化妆术使自己容光焕发一番;以至学习一下烹调术使全家大快朵颐,这些都不能说是奢侈的俗愿,倒可以说是极淡泊的雅愿,使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快乐。同时将快乐、健康与友人共享,如此则虽然身处现代都市之中,也不会感到都市的俗尘,令人生厌了。
最近在一位朋友家中小聚,他小小的客室壁间,挂着不同风格的书画;风雅的主人如数家珍似地为我们解说画法、笔意,他的书房里更有许多心爱的汉砚、青田石、陶器等等。闲来把玩,意兴无穷。最有趣的是书桌边一树枯藤,悬着一个葫芦。书架上一座老树丫杈,嵌着一块圆卵石。他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间,真是位懂得如何美化生活的雅人。
如此看来,我们暂时无田园可归时,无妨在方寸灵台之间,自辟一片田园。不但自己能倘佯期间,亦可以此境与朋友共享。那么,纵使“结庐在人境”,也可以“心远地自偏”了。
(1)细心体会文章一二段,说说“自美归来”的文友为何“悄悄地回到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又为何“住不多久”就匆匆赶回都市?
(2)文中多次提及的“俗愿”,实为作者追求的平凡而淡泊的生活,试用简洁语句归纳其具体所指。
(3)文中画线句对朋友书桌上的摆设进行了具体描述,这在行文结构中有何作用?
(4)这篇题为“方寸田园”的性灵散文写了多种田园,作者最推崇哪一种?从中可见她怎样的情感追求?
(5)琦君的散文语言质朴自然,清新雅洁,灵活生动。试赏析下面的语句,体会其特色。
①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
②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同享。
(6)有首儿歌唱道“我的心中有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请结合原文,说说你将如何开辟并经营好自己的“田亩”。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段落内容的掌握。解答时,首先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段落,然后结合文章中心思想进行分析。
由文章第一段可知自美归来的文友在和朋友们畅叙离情之后悄悄返回自己在乡间的小屋之中。文章第二段交代了文友在乡间小屋住了没多久就倍感寂寞,因而匆匆赶回城市,联系朋友再次的畅叙离情。作者对此的评论是“可见田园的幽静,还是敌不过友情的温馨”。由此可知,文友“悄悄地回到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的目的是享受归隐田园的乐趣。而住不多久就匆匆赶回都市的原因则是为了求得友情的温馨。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解答时,应当首先找到相关词汇在文中的位置,然后结合文章上下文内容进行分析
“俗愿”一词出现在文章第五段。“说起我们这些人的俗愿,也是非常容易满足的”,紧接着作者举了相应的例子,“比如说,逛逛书店,买到自己心爱的书;观摩书画展,领略一下名家笔下意境;听听音乐会、演讲会,扩展一下胸怀;抽空出去买一点鲜花或小摆饰给小屋添点生机绿意;甚至研究一下化妆术使自己容光焕发一番;以至学习一下烹调术使全家大快朵颐”,由此可知此处的俗愿具体指“逛书店”“观书画展”“听音乐会”“买鲜花”“研究化妆”以及“学烹饪术”。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相关句子在行文结构方面的作用。解答时,应当联系句子的上下文内容进行分析。在文章倒数第二段中“我”对朋友书桌上的摆设进行了具体的描述,认为朋友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间,是一位真正懂得如何美化生活的雅人。从而引出下文,并得出在方寸灵台间开辟田园的结论,以此实现“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的境界。在表明观点的同时与前文相呼应,使文章的行文结构更加完整,加深读者印象。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4)本题考查对文章细节的掌握情况和对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应当仔细阅读全文,找出作者对田园的描述,然后结合作者的情感态度找出作者最为推崇的田园并说明其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追求。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多种田园,如自美归来的文友隐藏在碧树果林的三间小屋、陶渊明先生的理想国桃花源、以及“我”另一位朋友在几案之间所呈现出的田园。纵观全文,作者通过自美归来的文友因不堪寂寞而返回台北,寻觅老友叙旧,古代山居隐士闻足音则喜以及桃花源中村民对于洞外人间岁月的关心等事例来说明山水纵然使人理智清明,然而友情更是使人心灵温厚,山川胜迹,只有与好友同游才更显美丽,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同享才倍觉珍惜。文章倒数第二段更是以作者一位朋友几案之间所呈现出的田园景致而流露出自己的情感倾向,只有心灵的田园才能够得到精神的宁静,取得“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的效果。表达了作者平静淡泊和对精神自由以及友情的珍重。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5)本题考查对散文写作特色的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修辞手法、表达手法等语文基础知识,分析句子说明语言特点即可。
第①句通过口语化的语言描述了一幅田园生活的图景,悠然自得,徜佯于瓜藤花丛之间,手持书本,累了便抛书入眠,一觉醒来,大半天已然过去。语言通俗易懂,自然流畅,画面感强,使人仿佛置身其中,一股清新气息扑面而来。第②句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以凝练匀称的语句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典雅而有韵味。有利于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拓展与运用能力。解答时,应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然后结合题干要求,紧扣主题,谈自己的感想。
由文章的最后一段,“无妨在方寸灵台之间,自辟一片田园。不但自己能徜徉期间,亦可以此境与朋友共享”,可以知道本文主要谈的是心灵修养、修心,而“田园”在本文是指人的心灵或精神境地。因此在写感想时,需要围绕精神或者心灵田园,写出自己的感悟,围绕“如何经营好自己的心灵田园”“洗涤纯净心灵”等作答,语句通顺即可。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为享受归隐田园的乐趣;为求得友情的温馨。
(2)逛书店、观书画展、听音乐会、买鲜花、研究化妆、学烹饪术。
(3)面对朋友“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间”顿生感悟,自然而然将“方寸田园”的立意在下文中凸显出来,呈现于读者之前。(大意相同即可)
(4)心灵田园(精神的田园);平静、淡泊,追求心灵的充实、愉快,看重友情。(大意相同即可)
(5)①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朴实,清新气息扑面而来。
②句式整齐(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语言典雅有韵味,读来琅琅上口。
(6)开放性题目,围绕精神或心灵田园,阐述自己的愿望和做法,语言通顺即可。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现在不少人感觉到,焦虑、着急和不耐烦仿佛成了一些人的常见病,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等不得、坐不住、慢不了和静不下。作家米兰?昆德拉说过,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慢下来”首先要有耐心。
②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能成就人生。
③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如果没有耐心,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有位年轻人应聘给一位雕塑大师当助理,与其想象大相径庭的是,这位雕塑大师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工作室的老人。年轻人问他:“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这位雕塑大师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专注工作,还要有耐心。”在相当意义上说,正是耐心成就了雕塑大师。“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很多时候,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有无耐心。
④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中提到,同友人游山遇雨而仓皇奔走,友人不耐烦,但丰先生竟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遂借了把胡琴,信手而弹,一时把这苦雨荒山衬出了暖色。正是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让他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分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⑤耐心成就意志之美。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成针也罢,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造。
⑥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面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耐心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一种修养。
B.第③段中两次写到“在相当意义上说”,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
C.第③④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论证思路也相同。
D.最后一段给出了修炼耐心的方法,是对前面论述的进一步深化。
(2)通读全文,请拟写一个能作为本文中心论点的标题。
(3)归纳本文的论证思路。
(4)下面的两则材料,分别可以用作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 胜利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像山间小径一样,这条路有时先折回来,然后伸向前去;像山间小径一样,走这条路的人需要耐心和毅力。
﹣﹣尼克松
材料二 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
﹣﹣巴尔扎克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BD.正确;
C.有误,第③段首先运用举例论证,然后运用道理论证。第④段首先运用道理论证,然后运用举例论证。两段的论证思路不相同;
故选:C。
(2)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确立。根据“如此,方可保持耐心,成就人生之美”可以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作为标题要求简洁明了、观点明确,所以整合为“耐心成就人生之美”即可。
(3)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的分析。首先作者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缺乏耐心的现象,引出了本文的论题“耐心”,然后阐述了“耐心”的内涵和影响,接着在③、④、⑤段分别从耐心成就成功之美、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成就意志之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最后得出结论:耐心需要修炼养成。并总结了修炼耐心的方法。
(4)本题考查论据的分析。材料一论述的是意志品质的重要性,成功需要有耐心和毅力。材料二论述的是时间的重要性,人的本领的形成需要耐心和时间。材料一与第⑤段的观点“耐心成就过程之美”相符。材料二与第③段“耐心成就成功之美”相符。
答案:
(1)C
(2)例: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3)首先,列举生活现象引出论题“耐心”;接着,阐释“耐心”的内涵和影响;然后,从耐心成就成功之美、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成就意志之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最后,指出修炼耐心的方法,点明中心论点。
(4)材料一可用作第⑤段的论据。这则材料表达的是胜利的道路曲折,需要耐心和毅力,突出了意志品质的重要性,是对“耐心成就意志之美”的阐释。
材料二可用作第③段的论据。这则材料表达的是人的本领的形成需要耐心和时间,与第③段中雕塑大师的成功秘诀是每天专注做事这一事实一致,是对“耐心成就成功之美”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