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期的亚洲
——多元文明,各放异彩
1
2
3
西亚: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
奥斯曼帝国(1299—1922年)
南亚:笈多帝国(约320~约540年)
德里苏丹帝国(1206~1526)
东亚:日本(3世纪—17世纪)
朝鲜(7世纪——16世纪末)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
2.认识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感受其文明多元特征。
点击添加文本
Qianku has many PowerPoint templates that has been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help you.
Qianku has many PowerPoint templates that has been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help you.
时空下的阿拉伯帝国
背景
我们以劫掠为职业,劫掠我们的敌人和邻居。倘若无人可供我们劫掠,我们就劫掠自己的兄弟。 ——阿拉伯诗歌
我们以劫掠为职业,劫掠我们的敌人和邻居。倘若无人可供我们劫掠,我们就劫掠自己的兄弟。 ——阿拉伯诗歌
我们以劫掠为职业,劫掠我们的敌人和邻居。倘若无人可供我们劫掠,我们就劫掠自己的兄弟。
——阿拉伯诗歌
◎地理:三洲五海之地,气候炎热干旱、绝大部分地区为草原与沙漠。
◎宗教:多个氏族部落,信仰多神教。
◎特点:矛盾多,原始法律,血债必用血偿还。
争夺水源和牧场,战争多。
一、阿拉伯帝国
1、阿拉伯政权的发展
7世纪
多部落,多混战,
多神崇拜
6世纪
622年
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
8世纪中期
建立地跨
亚非欧
的大帝国
632年
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
基本统一
7世纪中期
对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
的广大地区
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
Qianku has many PowerPoint templates
TITLE HERE
Qianku has many PowerPoint templates
TITLE HERE
Add YourTitle Here
点击添加文本
610年“高贵之夜”希拉山洞修行得到安拉感召
穆罕默德受到天使吉卜利勒的启示
伊斯兰教的建立
穆罕默德自称是真主安拉派到人间来拯救世人的使者,宣扬顺从安拉的人死后可以进入天堂,这就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意为“和平”“顺从”,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称“穆斯林(顺从者)”
伊斯兰教独尊安拉,反对多神信仰,因此受到麦加城中信奉多神教的贵族的排斥。同时,伊斯兰教教义中存在施舍、人人平等这些代表平民的主张,大大损害了贵族和大富豪的利益,他们采取各种手段迫害穆罕默德及其信徒,甚至施加暴行,穆罕默德被迫于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雏形由此诞生。
名词解释:哈里发
Qianku has many PowerPoint templates that has been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help you.
Qianku has many PowerPoint templates that has been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help you.
2、统治
(1)政治稳定:哈里发是最高统治者,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
(特点:实行政教合一,集权专制)
“哈里发”一词系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代理者”、“继任人”。穆罕默德去世后,伊斯兰教先后推选出四位继承人,称之为“哈里发”。进入帝国阶段后,哈里发转为世袭制。
处于政权顶端的哈里发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控制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政、税收与宗教三大权力系统,既是帝国最高元首,又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
(2)经济繁荣
①手工业和商业发达;
②陆上和海上贸易发达;
③城市繁多,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纵横七海的阿拉伯三角帆船
阿拉伯人的商业范围
学问虽远在中国
亦当求之。
人最美的装饰品是知识。
文化
穆罕默德
(3)文化繁荣
A.吸收融合: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 (文学《一千零一夜》)
830年,哈里发麦蒙创建智慧宫,拉开了“百年翻译运动”的序幕。他在位时期,将各门学科译成阿拉伯语的名著有数百部之多。
其中,从希腊语译过来的,包括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希腊著名哲学家、医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的著作100多部;
从波斯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历史、语言、文学方面的作品约20部;
从印度梵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医学、天文学、数学方面的著作约30部;
从奈伯特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农业、园艺方面的著作约20部;
此外,从古叙利亚语、希伯来语翻译过来的有关文学、艺术和科技方面的著作也有几十部。
B.传播: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造纸术、印度数字经其传到欧洲)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
思考探究: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帝国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而通行全国的阿拉伯语和占统治地位的伊斯兰教意识形态,则为它提供了必要前提。适应阿拉伯帝国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帝国的统治者日益认识到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因此,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都比较关心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到阿拔斯王朝时期,……他们不分宗教畛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 8 世纪中叶,中国的造纸术和罗盘针传入阿拉伯帝国,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①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
②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
③统治者重视知识、人才
④地处亚非欧交界,地理位置优越
⑤兼收并蓄,融合东西方优秀文化
探究:阿拉伯帝国繁荣的文化成就对人类历史进程有何重大影响
1、对世界——成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2、对西方:
①为欧洲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②把东方的技术发明传入西方,有利于西欧社会的转型。
3、对中国
阿拉伯的文学、天文学、医药学和数学等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为什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游牧民族能够战胜具有千年历史的拜占庭帝国,并在16世纪成为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二、时空下的奥斯曼帝国
1、发展历程
14 世纪进军欧洲
13 世纪兴起于两河流域
1453年灭拜占庭帝国
16世纪后期地跨
亚非欧大帝国
时空下的奥斯曼帝国
Key
word
Key
word
2、统治
(1)政治:
政教合一的军事封建帝国
最高统治者苏丹
底层: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
国家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集宗教、政治、军事权力于一身
Key
word
Key
word
(2)经济文化
材料一 奥斯曼帝国发展的过程中,对外出口山羊毛、皮革制品和兽皮,还有地毯……矿产品也是奥斯曼帝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铅被出口到西方和埃及;铜也被卖给热那亚人......在出口金属的同时,奥斯曼帝国也进口金属,如铁和锡,这些都是用于铸造火炮必须的金属。
---张楚乔《奥斯曼帝国崛起研究——从文明交往角度探析》
A.15—16世纪,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材料二 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6个世纪之久。
----宋保军《奥斯曼帝国与16世纪中期旧商路的贸易复兴 》
B.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严重阻碍东西方贸易,为新航路开辟埋下伏笔。
Key
word
Key
word
融汇中华千年文化因子的东亚、南亚古国
Key
word
Key
word
三、印度的演变
13世纪——16世纪 突厥人入侵,建立德里苏丹帝国
分裂混乱
1世纪——4世纪 大月氏入侵,建贵霜帝国,与汉、罗马、安息并称四大帝国
4世纪——6世纪 笈多帝国
7世纪 戒日帝国,玄奘西行
种姓制度形成
BC14世纪,雅利安人入侵
BC6世纪——BC5世纪波斯帝国入侵
BC4世纪 亚历山大入侵
BC4世纪——BC2世纪 孔雀帝国,奉佛教为国教
Key
word
Key
word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
阅读课本P24并结合地图,掌握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帝国概况。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
建立
政令不统一
中央集权
政治
宗教宽容政策,
佛教盛行,印度教兴起
宗教同化政策,
伊斯兰教为国教
宗教
地理
阅读课本P24并结合地图,掌握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帝国概况。
4世纪
13世纪
政令不统一
中央集权
(苏丹握大权,地方有行省)
印度教
得到统治阶级支持
伊斯兰教为国教
北印度,恒河流域
空间角度看东亚
1
秦汉之际,中国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传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2
6.7世纪,日本出现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3
646年,“大化改新”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模仿隋唐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
4
10世纪,中央集权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发展,形成庄园,豢养武士。
5
12世纪末,镰仓幕府建立,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6
17世纪,德川幕府建立,实行锁国政策。
1、日本的发展
四、东亚的国家
政治
中央:二官八省 地方:国、郡、里 选官:废除世袭,以才选官
经济
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统一赋税
建筑风格
日本都城的建设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也有“朱雀街”“东市”“西市”等名称。
语言文字
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表意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
教育方面
天智天皇在京都设立大学,后来学制逐渐完备,学习的内容与唐时期大体相仿。
文学方面
唐代丰富多彩的文学,深为日本人民欣赏。
艺术方面
唐朝的音乐、绘画、雕塑、书法、工艺美术等也纷纷传入日本,日本吸取了唐朝的乐制,宫廷还请唐乐师教授音乐
科学技术
唐朝先进的生产技术、天文历法、医学数学、建筑、雕版印刷等陆续传入日本。
生活习俗
唐人所喜爱的马球、角抵等体育活动先后传入日本。茶叶于奈良时期传入日本,开始当做药材,到平安时期已经兴起了喝茶之风。
大化改新: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因其年号是“大化”,故名。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国(隋唐)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根据日本大化改新措施,探讨日本改革是受哪个国家的影响?
2、朝鲜半岛
1592到1598年壬辰倭乱期间,由于帮助朝鲜人民对抗日军船舰赢得数场海战胜利,龟船的威名远播。
(2)朝鲜半岛学习中国的表现:
①中央集权制度;
②三省六部、十道、土地国有、科举制;
③儒学和辞章之学。
- 三国时代(前57-668年)
- 统一新罗(668-901年)
- 后三国时代(892-936年)
- 高丽王朝(918-1392年)
- 李氏朝鲜(1392-1910年)
- 中朝人民抗击日本侵略
(1)发展历程
5月15日,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在演讲中,他回顾历史、展望世界,阐明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刻哲理,提出了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
历史的发展、社会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滋养和引领。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也需要从不同的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习近平精准地道出了文明发展的逻辑链。
总结
多种宗教
中央集权
文化多元各具特色,文化交流联系趋紧。
中古时期的亚洲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阿拉伯帝国的鼎盛时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
阿拉伯帝国的文化
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奥斯曼帝国的建立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政治领域、经济领域
中古时期的印度
中古时期的日本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建立、统治
笈多帝国的统治
印度教的兴起
兴起
大化改新:中央集权的建立
西亚
政教合一
南亚
东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