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1 20:4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里根
克林顿
国家的宏观调控
背景
(1)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的弊病。
牧场主倾倒牛奶
美国人排队领取救济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冲突)
自由放任政策:经济活动和资源的配置完全由市场机制来推动,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职能仅限于保护自由竞争,保障私有财产,建立某些必要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市场里看不见的手将能指引人们藉著争取各自的利益来达成公共的利益。
亚当斯密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轰炸后的断壁残垣
战场上的血腥杀戮
(3)苏联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苏联的工业化成就
二战后苏军的钢铁洪流
(4)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
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缓解了经济危机造成的严重破坏,避免了剧烈的社会动荡,使大多数美国人恢复了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
罗斯福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5)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影响
凯恩斯
(6)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现实需求。
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原有的私人垄断不能适应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需求,因而迫切要求国家垄断的充分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国家对科学领域研究的支持,大大加强了对科学技术的扶持和资金投入。
弊端暴露: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惨痛教训:第二次世界大战;
外部刺激: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成功典范:罗斯福新政;
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
科技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现实需求: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
特点:
市场主导
市场机制
国家调控
国际协调
背景
措施:
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②制定经济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结果: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经济增长较快,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概况:70 年代,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停滞+通货膨胀)。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
1950-1973
1974-1982
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6%
2.4%
通货膨胀率
3.4%
9.9%
调整: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削减政府公共开支;
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结果:8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缓慢复苏
“滞胀”现象
里根
1981年,里根当选美国总统
理论主张: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
对策: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
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医治生产停滞。
结果:198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
弊端: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并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领域的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全球信息化,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强,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美国经济率先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不仅美国如此,西欧经济也呈现出类似的迹象。
新经济政策
克林顿
1929
1939
1945
1973
1982
1990
1952
经济大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
50-70黄金二十年
经济危机:滞胀
低速增长
自由放任
国家干预(开始)
减少干预
大规模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15-16世纪
1765
19C中期
19C末20C初
全球航路的开辟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3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自由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实质: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重商主义
国际:加强国际协调
材料一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
——叶苗《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40周年的思考》
材料二 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
——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
建立国际经济组织
金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投资:世界银行
贸易: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5年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保持固定汇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45年12月27日在华盛顿成立的。其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世界银行(WB)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其职责是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以推动该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银行贷款对象最初是西欧国家,后来逐渐转向发展中国家。
世界贸易体系:以美国为主导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签订于1947年10月30日,1948年生效,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这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时间
1948—1960
1960—1965
1965—1970
增长率
6.8%
7.9%
11%
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
①有利于加强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
②世界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③确立了美国的主导地位。
它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重建经济秩序。正如法国哲学家伯克所说,“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
评价
背景
(1)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科技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持。
(2)两次世界大战的促进。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
原子弹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影响: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
(1)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2)电子计算机与互联网;
(3)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 (4)新材料的出现;
(5)生物工程技术。
内容
(1)农业和工业的人口比重下降,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
(2) “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表现:
实质:社会结构多层次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
{8A107856-5554-42FB-B03E-39F5DBC370BA}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
12.2
23.2
50.7
1990
2.8
5.1
7.2
工业
1950
34.7
42.2
22.2
1990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
48.9
32.4
26.6
1990
71.4
54.4
59.2
背景: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变化(百分比)
中间阶层:自20世纪40年代起,西方几个主要的现代化国家的社会分层结构中,均先后出现了以管理人员和公职人员为主的新中间阶层,亦称“中产阶层”、“新中产阶级” 。20世纪80年代以来,稳定保持在发达国家人口比例的25%-30%左右,已成为推动现代化社会发展、引导社会消费、稳定社会形势、定型社会规范及主流社会价值观的主体力量。
“福利国家”制度
含义: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
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再分配
在欧洲社会保险投入度中,法国排在第一位,占了GDP的32%。福利包括:公民从出生到死亡可以享受400多个名目的福利保险。3岁之前的孩子上政府补贴的托儿所;失业者在失业两年间,可以领取每月最高5000欧元的失业金;失业的单亲妈妈政府每个月固定发“工资”、租房补贴,另外还有“家庭开支补贴”;产妇可以自己决定要休一年产假还是两年;员工生病请病假,按照《劳工法》工资全发等。
评价:
(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 50% 。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 1970年到 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1)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2)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
(3)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民的工作积极性;
背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造成的不平等和贫困问题仍然存在。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社会运动
表现:
(1)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反对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争取平等权利。

结果: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
马丁?路德?金
(2)妇女运动;争取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社会权利。
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战后妇女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结果: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平等权利运动
1966年10月成立的美国全国妇女组织主要釆取静坐、游行示威、国会立法、揭示现实、全国罢工等温和的方式来争取妇女的平等权利。
成果:国会通过了平等权利宪法修正案;禁止在与联邦政府有关的就业范围内实行种族歧视;妇女应该享有堕胎权。
美国女国务卿希拉里
英国女首相撒切尔
(3)学生运动,反对越南战争。
背景:20世纪60年代, 发达工业社会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大学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美苏冷战、种族歧视等国内外问题影响着青年学生。
1961年,美国卷入越南战争后,随着越战的深入,战争的残酷与非正义性,民众反战情绪高涨。
1969年5月22日,美国爆发反越战运动,从纽约到加利福尼亚,学生们占领了大学校园,抗议进行越南战争。1970年5月,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学生总罢课爆发,多所大专院校的师生罢课罢教参加反战运动,10多万学生涌人华盛顿进行抗议。直到1973年美军全部撤出越南,反越战运动最终结束。
如何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资本主义在自我调节机制下,仍然有很大活力和发展空间。(无论自由放任、国家干预,还是建立福利国家,实质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其目的是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今天回头来看美国走过的百年中……基本上在原有的思想和政体的框架内不断更新、变化……一个世纪独领风骚,其秘诀在于渐进主义的改良。
——资中筠《二十世纪的美国》
2.调节仅触及统治手段和方法,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变化—统治的手段方法;不变—资本主义制度)
局部调整有利生产力发展
   国家宏观调控
   第三产业
   科技新发展
“福利国家”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有何启示?
改革要不断深化
加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重视科技、教育;融入全球化
国家干预要和市场相结合
以史为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