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1 20:5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性质
2.熟悉一战中的重要战役
3.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意义
背景
手工工场
工厂制度
自由资本主义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垄断组织
垄断资本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美德力量对比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6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1
2
3
4
191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3
4
1
2
1910年殖民地面积位次
1
2
4
5
2.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矛盾冲突不断。
材料二: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皮洛夫






争夺欧洲乃至世界的霸权
领土争端、北非殖民地的争夺
贸易摩擦导致关系恶化
争夺巴尔干半岛
突尼斯问题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示意图
同 盟 国
(德国、奥匈、意大利)
协 约 国
(英国、法国、俄国)
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寻求同盟者
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形势日益紧张
一战爆发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
◎萨拉热窝事件
刺客是波斯尼亚的一个塞尔维亚族青年学生,名叫加弗里洛·普林西普。他行刺决不是孤身一人。在他的背后是塞尔维亚秘密组织“不统一毋宁死”,即众所周知的“黑手社”。“黑手社”于1911年成立于贝尔格莱德,其公开宣称的目的是实现“民族理想:团结所有的塞尔维亚人”。塞尔维亚政府并不支持这一组织。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形势图
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不断,矛盾重重;
②主要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致使世界局势紧张
③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一战的开始(1914.7.28)
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德皇威廉二世表示,德国全力支持“奥匈对塞尔维亚采取军事行动。”如果俄国干涉,德国将以对“同盟的忠诚”与奥匈共同对俄作战。他叫嚷:“这是千载一时的机会”!俄、法也在积极行动。7月20日,法国总统普恩加莱访问俄国,保证履行同盟义务。英国采取了狡猾态度,给德国造成一种错觉,似乎他不愿意立即卷入战争。德国则认为,只要英国能暂时中立,德军便可以用闪击战迅速打败俄、法。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一战的进程(1914-1918)
(1)三条战线
西线:英法军队VS德军
(决定性战场)
东线:德奥联军VS俄军
南线:俄塞军队VS奥军
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战争方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极为困难。
(2)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4年,德国进攻法国,在马恩河战役中德国失败,“速决战”计划破产;日本对德国宣战,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并于次年提出了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德皇威廉二世
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双方诸民族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暂而又胜利的战争。但是,他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在这场战中损失的财富和上网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第二阶段:1915-1916年,战争处于胶着状态。
东线和南线:意大利在英、法拉拢下,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但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大战爆发以后,意大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希腊都宣布中立,向交战双方讨价还价。意大利在协约国集团满足其领土要求后,于1915年5月对奥匈帝国宣战,在欧洲战场上増加了第四条战线。保加利亚则在德国满足其对塞尔维亚的领土要求后,于同年9月参加中欧同盟国方面作战。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第一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
第二阶段:1915-1916年,战争处于胶着状态。
西线: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两次战役分别被称为“绞肉机”和“地狱”,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
◎凡尔登绞肉机
◎索姆河地狱
第二阶段:1915-1916年,战争处于胶着状态。
海上: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日德兰海战(绘画)
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英、徳之间爆发了日德兰海战。这是大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英国出动约150艘军舰,德国出动约100艘军舰。
交战结果,英国的军舰损失数大于德国,但仍掌握着制海权。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俄国在十月革命后于1918年退出了战争。
大战开始时,美国宣布中立。……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大做生意,仅向协约国就提供了约200亿美元的物资和贷款。……当时交战双方都已筋疲力尽,为参与战后分赃和争夺霸权,此时参战正是好时机。于是便利用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攻击了美国商船为理由,在维护公海航行自由的旗帜下,于2月3日宣布对德断交,4月6日对德宣战。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美国征兵海报
一战的结束(1918.11.11)
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第 次世界规模的大战
直接或间接卷入战争的国家达 个
1
33
造成 人死亡, 人受伤
1000万
2000万
战火影响的人口达 之多,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
15亿
2/3
直接经济损失达 美元
2700亿
一战大数据
——以上数据均源自纪录片《世界通史100集》解说词
【探究】同盟国战败的原因
(1)总体实力不如对手; (2)军事战略的失误;
(3)内部矛盾的日益激化; (4)美国的参战。
材料二:德国的“施里芬计划”过低的估计了对手的实力,最终“速决战”的失败,使德国被拖入两线作战、阵地战、持久战的泥潭。
材料一:德奥集团整体实力上处于劣势,与同盟国相比,协约国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上都占有优势,并且协约国拥有更多的海外殖民地。
材料三:数年的战争使交战国内部各种矛盾日益加剧,同盟国各国普遍发生革命和起义,奥匈帝国出现民族独立运动,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材料四:美国的参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事件,美国深厚的经济实力和众多的人力,使美国成了协约国集团的兵员基地和兵工厂。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标志: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条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条约》
巴黎和会——调整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
时间:1919年1月——6月
会议操纵者: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
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
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
文件:《凡尔赛条约》
主要内容:(1)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2)莱茵河西岸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德国不得设防;(3)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的陆海军人数;(4)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独立;(5)由协约国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6)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巴黎和会三巨头
巴黎和会的影响:
对世界: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各国列强暂时在欧洲等地区方面的矛盾得到抑制,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对德国:过分地宰割德国,加剧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
对中国: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希特勒出任总理
【课堂探究】根据所学知识,试分析凡尔赛体系的特点。
①仍以欧洲,尤其以英法为优势。
②不牢固性和脆弱性。由于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这一体系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和重新分割殖民地的基础上,稳定只是相对的、暂时的。同时由于这一体系中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的矛盾、战胜国之间分赃不均的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等诸多矛盾的存在,使这一体系必然不能持久。
③反动性。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转让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给日本等,维持了殖民主义的统治秩序。
④不全面性。出于社会制度的区别,把苏俄排斥在外;
出于分赃的目的,排斥了德国。
华盛顿会议——调整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的关系
时间:1921年—1922年
主导国:美、英、日
实质:巴黎和会的继续
文件:《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
主要内容: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影响:重新调整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的关系,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五国战列舰总吨位限额
国家
吨位
比例
美国
52.5
5
英国
52.5
5
日本
31.5
3
法国
17.5
1.75
意大利
17.5
1.75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暂时平衡基础上建立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积极性:暂时缓和了旧有的矛盾,实现了暂时的稳定。
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无法长久地
维持世界和平。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2.国际联盟
(1)地位: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战后国际政治秩序。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美国总统威尔逊
实际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爵士布莱斯就提出在战后成立国际组织,进而阻止战争发生。这个理论在美国非常流行,威尔逊总统也深受影响。于是在巴黎和会上,他委托欧洲事务顾问爱德华?豪斯草拟了一份计划书,以威尔逊式的和平主义精神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组织方案。这份计划书被称作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原则。
——《国际联盟:人类首次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失败》
(2)宗旨:促进国家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3)决议原则:“全体一致”
“全体一致”原则:国联所做决议需由全体成员一致同意方可生效,若有任何成员否决则决议无效。
◎国联大会现场(1920年)
◎讽刺漫画:美国的缺席
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教材,试评价国际联盟。
国际联盟具有两大任务,一是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为,二是关心和处理国际范围的卫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它在完成后一个任务方面,取得较大成绩,显示了存在价值。
从1920年到1939年,国联理事会共受理了66件国际争端,其中有些争端得到了迅速而顺利的处理。……但是对30年代涉及大国的侵略行为,国际联盟却束手无策。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1)“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
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
(2)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3)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一战的影响。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②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③一战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④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沉重灾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忙于互相撕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它们的民族工业得以乘隙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编》(上册)
四大帝国的瓦解: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帝国。
?威廉一世加冕
?奥匈帝国国旗
?末代沙皇一家
?奥斯曼帝国王宫
课堂总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帝国主义与世
界大战的酝酿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
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表现:帝国主义列强矛盾重重
结果: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
一战爆发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一战的开始
一战的进程(1914-1918):三条战线、三个阶段
一战的结束(1918.11.11)
【一战的影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标志: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条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的缔结
主要内容
【特点】
国际联盟:地位、宗旨、决议原则、评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