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北方草原地区盛产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富产品,而缺少粮食、纺织品手工制品等。草原丝绸之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这可以用来说明
A.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经济交流 B.“皮毛路”和“茶马路”相互辉映
C.农耕文化受到游牧文化剧烈冲击 D.草原地区是最早形成茶马互市的
2.东汉的墓葬中开始使用有希腊、罗马风格的石柱,当时的建筑上还有西方的人体雕塑及希腊式的人柱。这表明
A.汉朝和罗马开始了官方直接往来 B.中西方之间已有文化交流
C.东汉政府着力全面学习西方文明 D.希腊是东西文化交流中心
3.中国和非洲的交往源远流长。第一个到过非洲并且留下记载的中国人是唐朝的杜环。此人最有可能到达非洲的
A.埃及 B.大津巴布韦城
C.廷巴克图 D.特诺奇蒂特兰
4.阿拉伯帝国时期,阿拉伯人不仅保存了古代医学,而且有进一步的发展。他们通过与希腊、波斯、拜占庭、中亚各民族和中国唐代的科学文化交融,创造了兴盛的阿拉伯医学。这说明
A.阿拉伯文化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 B.阿拉伯帝国的医学成就领先于世界
C.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D.阿拉伯人自主创新取得巨大医学成就
5.亚历山大东征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张骞凿空西域,到达中亚。这表明
A.张骞曾到达地中海沿岸国家 B.东西方为丝绸之路的开拓都做出贡献
C.战争是开辟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 D.中西文化交流自古以来就很频繁
6.根据朝鲜考古发现,在庆州雁鸭池出土了刻有“调露二年”字样的砖铭,在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窑遗址发现了“仪凤四年皆土”的铭文板瓦,等等。这些都是频繁更替的唐高宗年号。这反映出
A.唐朝时期的版图囊括了朝鲜半岛 B.新罗仿照唐朝建立了中央集权
C.新罗与唐朝存在密切的文化交流 D.新罗统治者与唐朝皇帝共用年号
7.《马可·波罗行纪》是一部关于亚洲的游记,但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游记中以100多章的篇幅,记载了中国40多处城市景观,对当时中国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作了详细描述。这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它向整个欧洲打开了神秘的东方之门。《马可·波罗行纪》
A.首次让欧洲人从地理上知道了中国 B.加强了中世纪西方神权的统治
C.开启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之路 D.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的新时代
8.西汉王朝经营西域中亚丝绸之路,没有给西汉经济带来多少收益,相反是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这主要是因为西汉政府
A.经营丝绸之路侧重政治目的 B.对外贸易的种类和范围有限
C.尚未实现对西域各地的控制 D.加强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
9.下列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结合,逐渐中国化
B.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文学艺术产生深刻影响
C.在汉代从古罗马经中亚传入中国
D.丝绸之路沿线保存大量著名佛教石窟
10.丝绸之路是西汉王朝和外界陆上贸易的一条重要商路。它之所以得此名字,主要是因为( )
A.汉朝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丝绸,影响深远而广泛,名称准确生动
B.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
C.丝绸的名字优美动听且好记
D.张骞通西域后命此名字
11.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主要史实有( )
①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 ②中亚的葡萄、西瓜、胡萝卜等农作物传入中国
③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 ④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⑤越南占城稻传入中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2.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下列关于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 B.广州、泉州等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C.始于秦汉,繁荣于唐宋,衰落于明清 D.是古代中外贸易和对外交往的海上通道
13.草原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更加畅通,其原因可能是( )
A.辽朝政府建立后采取了有利的措施 B.沿途国家需要在经济方面互通有无
C.宋元时期的政治形势较前相对安稳 D.草原丝绸之路比其他路线环境优越
14.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组织本国医官用朝鲜文翻译或注释中国医书,收集了中朝两国医书153种,尤其是收集了在中国已失的医书40余种。他们还模仿中国的医方著作,组织本国的医师编撰医方著作。1445年,朝鲜医官金蒙礼等人仿照中国宋朝的《太平圣惠方》,编算成《医方类聚》365卷。这反映出
A.“西学东渐”的局面已出现 B.明代医学成就已领先于世界
C.中医学引起了东方国家关注 D.中朝交流利于保留医学文化
15.1415年,东非麻林国遣使献麒麟于中国皇帝,轰动京师。这件外交佳话的背景是
A.康熙帝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
B.郑和下西洋,发展了中国与非洲的交流
C.戚继光肃清东南沿海倭寇
D.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万里茶道”是17—19世纪,晋商从福建武夷山一带采茶贩卖到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一条商业通道,后经扩张直抵欧洲,俄国人称为“伟大的中俄茶叶之路”,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和文化价值。这说明( )
A.中国闭关锁国发生转变 B.中俄联系密切交流广泛
C.中外陆路贸易得到发展 D.中西海路交流逐渐衰落
17.“草原丝绸之路”沿线经过的主要古代城市有辽上京(今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元上都(今正蓝旗元上都遗址)、集宁路(今集宁路古城遗址)、天德军(今丰州古城遗址)、德宁路(今敖伦苏木古城遗址)、哈喇浩特(今额济纳旗黑城遗址)、哈拉和林(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哈拉和林遗址)、讹答剌(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市)、托克马克(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等地。材料反映了“草原丝绸之路”( )
A.是在丝绸之路南面的东西交通线 B.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
C.沿天山北麓,进入中亚 D.匈奴、大月氏等游牧民族沿此路西迁
18.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侵扰。这些举措
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 B.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
C.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 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
19.明代永乐十三年(1415年)十一月,“麻林国(东非)及诸番国进麒麟、天马、神鹿等物,上御奉天门受之。文武群臣稽首称贺曰:‘陛下圣德广大,被及远夷,故致此嘉瑞’”。这反映出当时
A.朝贡被赋予教化的政治含义 B.用传统的观念解读西方
C.中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体 D.海禁政策没有严格执行
20.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运往西方,西方的物品以及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和宗教信仰也由此输入中国。这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B.高度繁荣多元一体
C.官府主导朝贡贸易 D.对外放互通有无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发现了大量唐代瓷器碎片,其中包括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等。伴随着丝绸之路贸易的不断需求,唐宋时期,广州出现几种新行业:和香(把舶来的香料制成香品)、译人(翻译)和舶牙(舶来品交易经纪人)。每年进入广州的外国人约一万人次,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蕃坊”。
——摘编自杨正位《丝绸之路的历史动能与当代启示》
材料二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后,有人将其同美国二战后推行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与马歇尔计划有着本质区别。
——张鑫:《“一带一路”根本不同于马歇尔计划》
(1)从因果关系的路径出发,以陶瓷业为例,指出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该行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实施目的的主要差异。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在本质上是农耕文明,所以从来不主张远征(成吉思汗远征时还没有进入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按照许倬云教授的说法,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摘自《余秋雨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明为什么“不主张远征”。简要分析这种特性给中华文明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以华夏文明为标志的前现代东亚,无论思想文化、科学技术还是政治制度、贸易、经济的发展,都曾经在人类发展史上长期居于领先地位,从而给世界以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近现代早期的西方思想界。十七、十八世纪英国和法国都曾经出现“中国热”,华夏文化深深渗入欧洲文明。直到20世纪20年代,在经历了世界大战的空前灾难之后,有见识的欧洲学者又一次面向东方,谈论起东方——中国传统文化.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2)围绕材料二,结合中外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草原丝绸之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主要是指北方草原地区用其盛产的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富产品与中原的粮食、纺织品手工制品等进行交换,以解决生活所需,这可以用来说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经济交流,故A项正确;“皮毛路”和“茶马路”都是指草原丝绸之路,不能说相互辉映,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农耕文化受到游牧文化剧烈冲击”,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草原地区是最早形成茶马互市的”,故D项错误。
2.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东汉的墓葬中出现西方的建筑样式,说明这一时期存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现象,所以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汉朝和罗马的官方往来,所以A错误;仅凭墓葬中使用有希腊、罗马风格的石柱和西方的人体雕塑及希腊式的人柱,并不能说明“东汉政府着力全面学习西方文明”,所以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希腊是东西文化交流中心”,所以D错误。
3.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古代非洲内陆与外部联系受地理环境制约,外部与非洲的联系最有可能发生在东非、北非沿海地区,B、C两项在非洲内陆,D项在美洲,故选A项,唐朝的杜环最有可能到达非洲的埃及,排除BCD。
4.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人除了对传统医学的发展之外,还融合西方和东方中国的医学文化,形成了兴盛的阿拉伯医学,这说明阿拉伯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遗产,A正确;题干没有对阿拉伯医学和其它地区的医学成就进行对比,排除B;题干强调的是阿拉伯对各处医学文化的融合,而非强调其桥梁作用,排除C;阿拉伯人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文化,排除D。
5.B
【详解】
亚历山大东征开辟了地中海向东到达中亚、印度的交通体系,张骞凿空西域,连接东亚到达中亚的交通,表明东西方都为丝绸之路的开拓做出贡献,B项正确;张骞并未到达地中海沿岸国家,A项错误;战争只是开辟文明交流的一种方式,并非主要方式,张骞凿空西域使用的并非战争手段,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中西文化交流自古以来就很“频繁”,D项错误。
6.C
【详解】
朝鲜发现唐高宗时期的砖铭和铭文板瓦,都说明当时唐朝和朝鲜有密切的文化联系,而当时的朝鲜是新罗,C正确;唐朝时期的朝鲜是独立国家,排除A;通过题干信心无法证实当时朝鲜的政治体制,排除B;题干信息只能证明当时唐朝高宗年号,不能证明当时朝鲜使用了这些年号,排除D。
7.D
【详解】
材料“这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它向整个欧洲打开了神秘的东方之门”体现的是《马可·波罗行纪》促进了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的新时代,D正确;材料无法得出欧洲人首次通过《马可·波罗行纪》了解中国,A排除;B是基督教的影响,排除;C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故选D。
8.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政府经营丝绸之路主要是为了维护北边军事安全,即侧重政治目的,这导致了经济效益差和政府财政负担沉重,A项正确;对外贸易种类、范围有限与经营丝绸之路导致“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无关,B项错误;丝绸之路开辟后,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建立了对西域的有效管辖,C项错误;加强重农抑商政策并非丝绸之路导致政府财政负担沉重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
9.C
【详解】
在汉代,佛教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C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A、B、D对佛教的描述符合史实,不符很题意,排除。
10.A
【详解】
因为中国和西域、欧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中,中国输出的主要是丝绸,而且丝绸在传到欧洲后影响巨大,成为中国的象征。故选A;BCD项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
11.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西瓜、胡萝卜等农作物传入中国,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都和丝绸之路有关,故①②③④正确;越南占城稻传入中国不是通过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交流,排除⑤。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BC错误。
12.A
【详解】
海上丝绸之路最开始确实是陆上丝绸之路补充,后来陆上通道因战乱阻塞,加之经济重心南移等原因,海上丝绸之路慢慢地演变为与陆上丝绸之路同等重要的贸易往来通道,故A项表述不严谨,符合题意;广州、泉州等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海上丝绸之路的雏形在秦汉时期便已存在,唐宋时期繁荣,明清时期由于实施海禁政策而衰落,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3.A
【详解】
草原丝绸之路在北方,主要穿行于游牧民族地区,宋朝时期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即位于此地区,它采取主动措施,推动了草原丝绸之路的发展,故选A项;B项不是宋元时期独有的经济特征,排除;C、D两项与史实不符。
14.D
【详解】
15世纪中期,朝鲜政府组织医官翻译、注释和模仿中国医书,使40余种在中国已失传的医书得以保存下来,让我们可以通过朝鲜的医书,了解宋朝时期的医方著作,反映出中朝交流利于保留医学文化,D项正确;材料与“西学东渐”无关,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明代医学成就领先世界,B项错误;中医学引起了“东方国家”关注夸大了事实,C项错误。
15.B
【详解】
根据材料中“1415年”“东非麻林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郑和下西洋抵达东非肯尼亚地区,促进了非洲国家和明朝的往来,B正确;康熙帝是清朝人物,清朝建立时间是在1661年—1722年,排除A;戚继光生活于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排除C;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排除D。
16.C
【详解】
从材料反映的“万里茶道”的开通和所涉及的区域来看,说明在17—19世纪,中外陆路贸易得到了发展,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反映的只是中俄之间的贸易往来,故排除B项;D项材料没有涉及,故排除。
17.B
【详解】
“草原丝绸之路”是指在丝绸之路北面,穿行草原地区的东西交通线。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故B项正确;ACD的描述不符,排除。
18.B
【详解】
依据材料“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侵扰”等信息来看,这些举措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故B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汉代对商路贸易的重视和管理,不是攫取西域经济利益,也不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故AC选项错误;西汉没有将西域纳入郡国体制,D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19.A
【详解】
朝贡被赋予教化的政治含义,符合材料中“陛下圣德广大,被及远夷,故致此嘉瑞”的信息,故A选项正确;B选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且选项中的“西方”和材料中的“麻林国(东非)及诸番国”不是一个地理概念,故B选项错误;C选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无法依据材料佐证此观点,故C选项错误;永乐年间,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故D选项错误。
20.D
【详解】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等商品源源不断运往西方,西方的物品以及音乐等文化成果输入中国,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对外放互通有无,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唐朝的“世界领先” ,A项错误;多元一体不是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B项错误;“官府主导”朝贡贸易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
21.(1)相互关系:唐宋陶瓷业的发展,使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外销的数量和品种也不断增多;丝绸之路贸易的不断需求,带动了唐宋陶瓷业的进一步发展。
(2)差异: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建立互利共赢基础上的合作新模式;中国不谋求建立霸权;马歇尔计划是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是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详解】
(1)相互关系:根据材料“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发现了大量唐代瓷器碎片,其中包括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等”和“唐宋时期,广州出现几种新行业:和香(把舶来的香料制成香品)、译人(翻译)和舶牙(舶来品交易经纪人)。每年进入广州的外国人约一万人次,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蕃坊’”可知,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根据题意要求,以陶瓷业为例,可知唐宋陶瓷业的发展,使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外销的数量和品种也不断增多;丝绸之路贸易的不断需求,带动了唐宋陶瓷业的进一步发展。
(2)差异:根据材料“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可知,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建立互利共赢基础上的合作新模式;中国不谋求建立霸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其本质是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同时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22.(1)原因: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使中华民族不对外扩张也能生存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央集权的形成;封闭的大陆环境。
影响:①形成了稳定统一的政治和繁荣的经济、文化。②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没有中断。③造成闭塞,缺少交流。
(2)示例:论题: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与西方近代社会转型。
阐述: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到欧洲,打破了教会对文化的垄断,有利于欧洲人接受文化教育,为欧洲走出黑暗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的出现提供了条件。指南针为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和整个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火药传入欧洲,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的重要武器。
总之,中国古代科技对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他参考论题:战争与中国和谐世界观;儒家思想与启蒙运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等。)
【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在本质上是农耕文明,所以从来不主张远征(成吉思汗远征时还没有进入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可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使中华民族不对外扩张也能生存和发展;根据材料“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可知,传统文化的影响;从政治方面分析,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形成;从地理位置分析,古代中国位于封闭的大陆环境。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形成了稳定统一的政治和繁荣的经济、文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没有中断;从局限性分析,古代中国不远征造成闭塞,缺少交流。
(2)示例:论题:根据材料“以华夏文明为标志的前现代东亚,无论思想文化、科学技术还是政治制度、贸易、经济的发展,都曾经在人类发展史上长期居于领先地位,从而给世界以巨大的影响”可知,材料主要描述古代中国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因此可以得出观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与西方近代社会转型。阐述:论证过程分别针对四大发明对于欧洲产生的不同影响展开。具体而言,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到欧洲,打破了教会对文化的垄断,有利于欧洲人接受文化教育,为欧洲走出黑暗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的出现提供了条件。指南针为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和整个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火药传入欧洲,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的重要武器。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得出中国古代科技对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