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内 能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________与分子________的总和。?
(2)影响因素: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_,温度升高时,内能________。?
(3)特点:________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0 ℃的物体也具有内能。?
2.物体内能的改变:
(1)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________,热量的单位为________。?
(2)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________和________。?
①热传递:发生热传递时,低温物体内能________,高温物体内能________。?
a.条件:不同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________。?
b.实质:内能的________,能量的形式不发生改变。?
②做功:
a.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________为其他形式的能,物体内能________。?
b.外界对物体做功,其他形式的能________为内能,物体内能________。?
c.实质:能量的________,能量的形式发生改变。?
(满分:20分)
1.(认识内能·2分)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
B.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 ℃的水没有内能
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
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2.(内能大小的判断·2分)冬天睡觉前打盆热水泡脚,能使脚舒适暖和,这样做可使脚的内能 ( )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无法判断
3.(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2分)一块500 g的0 ℃的冰具有的内能________(选填“不等于”或“等于”)它熔化成0 ℃的水时的内能,这表明物体的内能与物体所处的状态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4.(热传递的条件·2分)两个物体接触,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现象,这表明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 ( )
A.温度 B.热量
C.质量 D.内能
5.(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2分)将踩瘪但没有破裂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球内气体通过_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增加内能使气压增大,瘪下去的部分很快恢复了原状。 ?
6.(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4分)在空气压缩引火仪(如图示)的玻璃筒底部放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棉花燃烧起来了。这过程中,活塞对空气做功,空气内能________、________升高。?
7.(改变物体内能途径的判断·2分)在下列常见的生活事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
A.冬天写作业时手冷,用嘴向手上哈气
B.阳光下,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温升高
C.喝很热的茶时,先向水面上吹吹气
D.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会发热
8.(温度、内能及热量的辨析·4分)“热”字有多种含义,有时表示温度,有时表示热量,有时还表示内能,请说明以下例子中“热”所表示的物理量。
(1)两手摩擦会感到发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体吸热温度会升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燃料燃烧产生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沸腾的水很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教材梳理】
1.(1)动能 势能 (2)减小 增大 (3)一切
2.(1)多少 焦耳 (2)热传递 做功
①增加 减小 a.温度差 b.转移
②a.转化 减小 b.转化 增加 c.转化
【基础自测】
1.C 2.B
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体内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了解和掌握。一块500 g的0 ℃的冰具有的内能和它熔化成0 ℃的水时的内能不相等,这是因为物体内能的大小和状态有关,当温度和质量一定的时候,液态的内能大于固态,小于气态。
答案:不等于 有关
4.A
5.【解析】将踩瘪但没有破裂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球内气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答案:热传递
6.【解析】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玻璃筒的底部放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向下压,棉花燃烧起来;说明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筒内气体的温度升高,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
答案:增大 温度
7.D
8.【解析】本题考查内能的概念。(1)两手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手温度升高而发热;(2)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3)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4)沸腾的水很热,是指温度高。
答案:(1)温度 (2)热量 (3)内能 (4)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