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教学设计 第 1 课时
课题
第七课《大海》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初步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和“x. x ”这个节奏型,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体态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唱歌曲《大海》,学生能感悟词曲中蕴含的“美”,明白要保护大海、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大海》
教学难点 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和模唱x. x这个节奏型
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法、演示法、律动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练习法
教学 用具 教师用具 钢琴、PPT课件
学生用具
教学过程 引入 ? 新授 ? 小结
教学内容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 导入 1、声音导入
猜一猜,声音是来自于哪里?
(导入课堂主题—大海)
板书《大海》
(2)启发学生说出大海的景色
你有见过大海吗?
你见过的大海是怎样的?
二、新课教学
1、引导学生用声音或者手臂体态动作来表现大海的宁静与荡漾
(1)多媒体出示大海不同形态图片,让学生说说大海景色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图片描述的是怎样的大海?
(2)你怎样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平静的大海和波浪翻滚的大海形态?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1)教师配乐示范朗读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学唱歌曲
1、 教师范唱
2、教师弹琴逐句教唱加入歌词
3、认识四三拍的节奏,掌握四三拍的强弱关系
(板书四三拍的节奏图示)
(1)引导用动作表现四三拍强弱关系
(2)播放歌曲范唱,学生边做律动边熟悉演唱歌曲
4、出示“x.x x ”这个节奏型,让学生感知附点节奏,并掌握附点节奏
(1)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之处
× × ××▕ × - -
多 大 多 宽
×·× ××▕ × - -
多 大 多 宽
教师弹琴指导学生模唱附点节奏
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其他几处有附点的地方
处理歌曲情感,指导学生用统一、轻柔的音色演唱,用声音表现出大海的“美“感
6、师生合作进行接唱
7、多媒体播放大海的视频,指导学生边欣赏边跟 跟音乐伴奏完整演唱
课外拓展
1、多媒体出示被污染的大海的图片,请同学说说这样的大海和我们想象的大海一样吗?
2、教师指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课堂总结
总结要好好保护环境,不要乱丢垃圾,热爱我们的海洋,热爱我们的地球,一起努力争当一名保护地球文明的小学生。
生可能会回答:水声、下雨声、海浪声
生可能回答:见过或者没见过
回答: 有鱼、沙滩、海浪、帆船、贝壳、海螺等
生回答:不是一样的
引导学生自主创编表现动作,学生可能会用声音大小或者手臂动作来表现大海
学生用手臂动作体会音乐的起伏
学生集体有感情朗读歌词
学生初步感受音乐
学生尝试创编动作表现强弱
学生回答不同之处:学生可能会说加附点的第一个字唱的长了一些
生回答:不一样
学生可能会说是因为污染,乱扔垃圾,不爱护环境
通过聆听海浪的声音,引导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想象
通过播放大海不同景色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大海的平静和巨浪翻滚的状态
通过用手臂等体态动作表现大海像“摇篮”一样的宁静与荡漾,感受旋律的起伏与歌曲的意境
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内容,体会歌词含义,为学唱歌曲打下基础
通过学唱歌曲《大海》,学生能熟悉旋律
通过创编动作,体会掌握四三拍的强弱规律,体会四三拍摇曳的音乐感觉
体会四三拍的节奏和强弱规律
指出这首歌曲的难点×· × × 这个节奏型,抽出来让学生感受节奏,并且能够在实践中模唱
通过声音的处理,能在演唱中让学生充分感悟词曲中蕴含的“美”体会声与景的融合
通过视频让学生有更直观,可让学生与自己的想象相结合,启发学生情感
能结合污染的大海,明白要保护大海、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作 业
结合自己给大海写一封回信,你会怎样帮它呢?
板
书
设
计
《大海》
教
学
反
思
总体评价 A( ) B( )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