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学案
【课标要求】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基本目标】 1.欧共体成立的原因是什么?有何作用?
2.欧洲一体化包括哪些内容?
3.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课前快餐】
1.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积纴”,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种现象根源于
A.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 B.人口过快增长的压力
C.农民赋役负担的沉重 D.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2.电视剧《乔家大院》讲述了清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经历。晋商的发展表明
A.政府鼓励贸易促进了商业发展B.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切
C.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发展 D.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
3.列宁曾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这里“改良主义”是指
A.实现国家粮食税 B.允许资本主义自由经营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D.允许农民完税后支配余粮
4.列宁对党的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建立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5.斯塔里夫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里的“模仿”主要是指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
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6.戈尔巴乔夫在回忆录中谈到经济改革时说:“……这些设想在一定程度上与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的方法颇为近似。”戈尔巴乔夫的下列思想中与邓小平的改革思想最为“近似”的是
A.改革农村土地经营方式 B.重点发展重工业
C.实施“加速发展战略” D.争取实现经济现代化
7.读《中国某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系数曲线图》,下列
因素中,直接影响20世纪80年代城乡收入差距的是
A.市场经济的建立
B.经济体制改革的实施
C.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D.科学技术发展创新
8.“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是过去上海市民口头的俗语,现在早已成为上海人茶余饭后的笑谈了。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全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 B.在沿海地区创办经济特区的结果
C.浦东区域开放开发的结果 D.进一步开放沿海十四城市的结果
9.“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究其原因,共同点是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C.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远远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10.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主要表现在
①改进生产工具②改变生产单位 ③改变产品分配形式④改变土地所有制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1.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相比,中共十四大的重大突破是
A.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2.当前我国农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一般采取的措施是
A.进行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的政策扶持 B.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向城市输出富余劳动力 D.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13 . 1983 年 12 月 1 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1954 年 9 月 9 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了历史文物,这说明①中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 ②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 ③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④中国的棉布生产己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14.以下哪一标志代表被誉为“经济联合国”的国际组织?
A.WTO B.OPEC C .APEC D.NATO
【自主学习】
一、欧洲共同体的出现
1.原因
(1)欧洲有共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成为美苏______________的主战场.
(3)为抗衡美苏,发展经济,欧洲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的必要性空前强烈.
(4)__________的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
2.形成
(1)1952年,欧洲____________________正式成立,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
(2)1957年,六国首脑签署《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1958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布鲁塞尔宣告成立.
(4)1967年,欧洲三个共同体正式合并为________________.
二、欧共体经济一体化建设
1.关税同盟
(1)目标:成员国之间逐步取消各种_____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______,对外建立起共同的_______________.
(2)时间:___________年.
(3)影响:各成员国间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到1980年,欧共体成为世界第________大贸易集团.
2.共同农业政策
(1)基本原则:共同体内农产品________________和统一农产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先;建立共同___________________,对共同农业政策实施共同财政支持.
(2)建立:_____________年,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基本得到实施.
(3)影响:推动了成员国_____________的发展,协调了成员国利益,加强了成员国间的联合为欧共体实施更多共同政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统一大市场
(1)目标:实行欧共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自由流通.
(2)开始运作:__________年.
(3)影响:缩小了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差距,为实现在更高程度上的联合奠定了基础.
三、欧洲联盟
1.条件:欧洲_____________的建立和完善, 缩小了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差距,为实现欧洲经济政治在更高程度上的联合奠定了基础.
2.成立
(1)签约:1992年正式签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式成立:____________年.
(3)影响:标志着欧共体正式由一个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双重性质的组织.欧洲一体化的内容从最初的经济合作扩大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体化,欧洲各国的合作更为广泛和紧密.
3.欧元诞生
(1)时间:________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
(2)意义
①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有利于整个欧洲经济稳定发展.
②使欧洲一体化成为由欧洲_______________参与推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进程.
4.欧盟规模扩大:1995年成员国增至________个,2002年又同意接受________个中欧国家入盟.
5.欧洲一体化影响
(1)欧洲一体化符合欧洲的_______________和欧洲各国的利益.
(2)有利于协调解决欧洲各国间的问题.
(3)改变了_________________,极大的提高了欧洲的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训练】
1.迈出西欧一体化进程中实质性的第一步是
A.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B.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C.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建立
2.《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
A.分别利用了各国最先进的技术 B.体现了各国不同的技术优势
C.象征着六国的合作 D.说明文本制作工序复杂
3.欧洲共同体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B.消除了西欧各国的矛盾
C.动摇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D.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4.2005年在对欧洲联盟宪法的公决中,法国、荷兰公民先后说了“不”,这表明
A.欧洲的一体化进程由此停止 B.欧洲只能实现经济一体化
C.欧洲一体化进程复杂曲折 D.欧洲缺乏应有的协调机制
5.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被称为“自1957年《罗马条约》以来最为重要的里程碑”的是
A.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 B.《马斯特里赫条约》的签订
C.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D.欧洲共同农业政策的制订
6.1998年5月3日,欧盟特别首脑会议宣布:1999年1月1日,欧元将取代各国货币,各金融市场以欧元结算……2002年1月1日,欧元取代各国货币成为统一的欧洲货币,这表明
①世界政治一体化得到进一步加强②欧元诞生有利于欧盟各国经济发展③欧元诞生有利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④欧洲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④
7.下列关于欧盟的表述,正确的是
A.欧洲地区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世界最大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
8.欧共体发展到欧盟,其发展之处主要包括
①成员国数目增加②一体化领域由经济开始转向政治③货币一体化④改变了世界格局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反馈提高】
1.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签订后,法国外长舒曼说:“(欧洲煤钢联营)不仅使(法德)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是不可能。”为什么说“战争是不可想象的”
A.第二次世界大战争刚结束不久 B.西欧国家由此开始一体化进程
C.该条约的签订为欧共体的形成打下基础 D.欧洲共同体的目的是建立共同的安全政策
2.右图中货币的出现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便于欧洲各国贸易往来
B.与美元的垄断地位抗衡
C.欧洲统一局面的出现
D.欧洲一体化的体现
3.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A.联合起来与美苏争霸 B.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C.实现政治体制的一体化 D.抵制英国“势力均衡”的传统政策
4.1957年签署的《罗马条约》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主要是指
A.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的开始
B.它规定一体化基本目标是创造一个“欧洲各国人民日益密切的联盟”
C.内容的核心是关税同盟和共同的农业政策
D.使一体化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
5.欧共体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联合抗衡美苏 B.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联系的加强
C.摆脱美国的控制 D.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
6. 2007年3月25日,欧盟27国领导人云集柏林,共庆欧盟五十周年,并联合签署了《柏林宣言》。欧盟各国为和平、发展、合作所作的努力,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强大……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材料二 欧美主要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表(1913年指数为100)
年份 美国 法国 联邦德国 意大利
1939 166.8 139. 166.2 161.8
1946 252.3 107.5 79.7 119.8
1973 679.4 471.2 561.9 610.5
1983 840.7 588.4 658.2 804.6
材料三 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简述20世纪五十年代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3)目前,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正朝着“努力是欧洲成为一种政治力量,一种社会,经济,文化力量”的方向发展。欧洲的联合给当今世界带来什么启迪?
参考答案
【课前快餐】
1-5:DBCBA 6-10:DBCBC 11-14:DDBD
【达标训练】
1-5:ACBCB 6-8:DBA
【反馈提高】
1-5:BDBBB
6.(1)美苏冷战的“威胁”;战后欧洲经济的衰退。
(2)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提升了欧洲国际地位;改变了世界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
(3)从对抗走向联合,开辟了区域和平发展模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使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
促进欧洲文化认同。(共24张PPT)
岳麓版教材历史必修(II)
第24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一、背景:
史料解析:我为欧洲选择未来
史料解析:我为欧洲选择未来
材料一:战争使欧洲经济遭到了巨大破坏:在英国,1/4的财富毁于战火之中。法国在法西斯占领的摧残下,生产处于瘫痪状态。德国被战争夺去700万人口,主要城市被毁掉的比例从60%到95%不等,有人断言,重建德国,至少需要1000年。
1.材料一说明“二战”后西欧的经济状况如何?
1.欧洲经济严重破坏
一、背景:
史料解析:我为欧洲选择未来
史料解析:我为欧洲选择未来
材料二:战后的英国已失去在国际舞台上发号施令的威风;而法国的外交家们绞尽脑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拿二等票坐上头等车厢”;德国作为战败国,已被盟国分区占领,最后导致了分裂。
2.“二战”后欧洲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欧洲经济严重破坏
一、背景:
史料解析:我为欧洲选择未来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展示的欧洲政治格局,欧洲面临什么样的危险?
4.如果你是欧洲的政治家,将为欧洲的前途和命运作出怎样的选择?
1.欧洲经济严重破坏
2.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3.沦为冷战主要战场
4.联合合作必要加强
二、欧洲共同体的出现
问题探究:我来打破通向“一体化”道路上的坚冰
1.欧洲走向联合,最难以化解的是哪对矛盾?
2.这对矛盾在以往的历史中有哪些战争表现?
3.这对矛盾中最敏感的是什么问题?
二、欧洲共同体的出现
问题探究:我来打破通向“一体化”道路上的坚冰
1.欧洲走向联合,最难以化解的是哪对矛盾?
2.这对矛盾在以往的历史中有哪些战争表现?
3.这对矛盾中最敏感的是什么问题?
4.请拿出你破解坚冰的方案。
二、欧洲共同体的出现
见贤思齐:我看政治家的智慧
二战后,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感到法德之间必须走出冤冤相报的怪圈。他提出应从经济着手,使两国逐渐结合。这样法国对于安全的要求可以得到满足,同时也能制止德国的民族主义抬头。
法国外长舒曼的建议:将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辖之下。这就使法德之间任何战争不仅会成为不可想象的,而且物质上也将是不可能的。
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二战”后,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感到法德之间必须走出冤冤相报的怪圈。他提出应从经济着手,使两国逐渐结合。这样法国对于安全的要求可以得到满足,同时也能制止德国的民族主义抬头。
法国外长舒曼建议:将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辖之下。这就使法德之间任何战争不仅会成为不可想像的,而且物质上也将是不可能的。
二、欧洲共同体的出现
见贤思齐:我看政治家的智慧
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该共同体的建立“庄严地和最终地结束了两国人民过去由于互不信任、竞争……所造成的彼此一再兵戎相见的状态”。
请思考:德法政治家破解难题的方式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三、欧共体经济一体化的建设
实战演练:我替各国进行谈判
比、卢、西德 法国、意大利 荷兰
国情简介 1.工业生产率高
2.出口竞争力强
3.农业不太发达 1.经济实力较弱
2.出口竞争力差
3.农业发达,产品积压 1.工业生产率高
2.出口竞争力强
3.农业比较发达
关税同盟
农业政策
统一市场
谈判结果
三、欧共体经济一体化的建设
1.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取消关税
对外则建立共同的关税率
2.共同的农业政策:共同体内统一农产品价格
共同体优先
对共同体农业实施共同的财政支持
3.建立统的一大市场
四、欧盟初具规模
1.《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2年
有人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是“自1957年《罗马条约》以来最为重要的里程碑”,为什么?
四、欧盟初具规模
1.《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2年
2.欧盟正式成立:1993年
欧盟盟旗
欧盟盟歌
欧盟铭言
多元一体
四、欧盟初具规模
1.《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2年
2.欧盟正式成立:1993年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欧洲意识
四、欧盟初具规模
1.《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2年
2.欧盟正式成立:1993年
3.欧元正式启用:2002年
五、现实意义
对照比较:概括欧盟新发展
规模:6国——9国—— 10国—— 12国—— 15国—— 25国
经济一体化程度:部门一体化——市场一体化——货币一体化
职能:经济共同体——经济政治共同体
1.让出部分国家主权,建立共同的管理和协调机制
打算去奥地利
度假。
毕业了,欧盟
国家都承认的我
的学历。
一国驾照,各
国通行。
只要带上护照
和欧元就OK啦。
想起远在荷
兰的她……
亲爱的,国界不是我们爱情的障碍。
就在荷兰工作了,反正都是欧洲。
情境体验:感受欧盟新生活
五、现实意义
1.让出部分国家主权,建立共同的管理和协调机制
2.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利益
新闻解读:体会欧洲新地位
新闻一:2005年5月11日电 随着欧盟的第五次扩大,它形成一个横跨东西欧25国、面积400万平方千米、人口4.5 亿、 GDP约达10万亿欧元的新联盟,经济总量将与美国不相上下。
五、现实意义
1.让出部分国家主权,建立共同的管理和协调机制
2.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利益
新闻解读:体会欧洲新地位
新闻二:2006年9月2日电 在处理伊朗核问题上,与美国的强硬立场不同,欧盟主张继续同伊朗进行严肃对话,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国家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采取共同立场,在许多重要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上采取联合行动,使得欧洲在国际政治讲坛上的声音越来越响亮。
3.改变了世界格局,提高了欧洲地位
五、现实意义
1.让出部分国家主权,建立共同的管理和协调机制
2.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利益
3.改变了世界格局,提高了欧洲地位
荷兰公民投票否决《欧盟宪法》
矛盾与和解
搏弈与让步
沾光与吃亏?
共进与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