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3.《桂花雨》
【语文主题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整合内容
《桂花雨》+丛书一《枣核》
精读引领课
运用对比描写,借助具体事物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情。
整合教学契合了本单元训练点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
2.借助阅读链接理解句子含义,体会对比的写法,感受作者的思乡情。
整合内容
《桂花雨》+《枣核》
精读引领课
整合点
作者借助美好的回忆抒发了思念家乡的情感,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3
4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以学定教
二、重点品读,随文得法
三、拓展阅读,实现整合
四、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3
3
精读引领课
一、复习导入,以学定教
1.复习导入:课文围绕桂花雨讲了哪些事?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总结板书。
摇桂花 品花茶 做糕饼
3.以学定教: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找出来并批注阅读感受。
二、重点品读,随文得法
(一)体验摇花乐
1.默读第五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感受作者的心情。
年少的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望着星星点点的桂花,闻着迷人的花香,她是多么想快点摇桂花啊!
2.交流重点句子,指导朗读。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想想我会在什么时候缠着母亲问呢?(早晨睁开眼睛,吃饭的时候,睡觉前,放学一回家)体会迫不及待的心情。
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段话。
二、重点品读,随文得法
3.想象画面,谈感受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纷纷扬扬的桂花轻轻地落在了你的头发上,落在了你的脸颊上,落在你的眼睛上,你的脖子里,你的手心里,你的全身都是金黄的、散发着迷人的清香的桂花,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多幸福啊!)(桂花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多舒服啊!多快乐啊!)
此时此刻,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
我()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快乐、激动,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陶醉)
二、重点品读,随文得法
多么美好、温馨的画面,难怪多年以后作者还总是想起这阵阵桂花雨,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板书:摇花乐)
二、重点品读,随文得法
(二)感悟思乡情
1.“桂花雨”,是迷人的雨,是快乐的雨;如今,桂花雨,是回忆之雨,更是思乡之雨!难怪母亲会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板书:思桂花
2.试着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母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除了桂花,母亲还会想起故乡的什么呢?
预设:生:想起家乡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
生:想起家乡的老宅子,想起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茶、桂花糕。
同学们,虽然母亲嘴上说的是“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其实心里想的是这里再好,也比不上家乡,作者正是运用对比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的——(板书:思乡情)。
二、重点品读,随文得法
(三)借助阅读链接,加深感悟
1.琦君为什么对故乡有这么深的感情呢?师介绍琦君生平,帮助学生理解。
琦君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11岁来到杭州,32岁移居台湾,60岁移居美国,84岁回故乡探亲,86岁定居台湾。
2.就是这样一位背井离乡的老人,一生都在用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乡。咱们来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
二、重点品读,随文得法
三、拓展阅读,实现整合
1.认真阅读丛书:《情回故乡》中《枣核》这篇文章,一边读一边画出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句子,把体会批注在文旁。
2.交流重点句子,感悟思乡情:
(1)拥抱之后他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交流感受:作者运用什么手法?(对比),写出了对枣核的珍视之情,并指导读出情感。
(2)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思考:朋友心中缺的是什么?(家乡的温暖)从中感受到什么?(朋友对故乡浓浓的依恋之情。)
四、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1.总结升华: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作者琦君借片片桂花雨,抒发了浓浓思乡情;萧乾借枣核描写了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的海外游子深深的依恋故土之情。
2.推荐阅读丛书:《情回故乡》中琦君的《玫瑰》,进一步感受作者借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