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件+学案(岳麓版历史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件+学案(岳麓版历史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24 20:47:39

文档简介

预习学案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条件、过程及影响, 工业时代经济组织的形式及作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影响,
教学难点: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先行。
【自主梳理】
1.工业革命的爆发需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首先在英国爆发?
2.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提和条件有哪些?
3.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影响。
4.如何认识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
【预习检测】
1.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蒸汽机的推广 B.相对论的提出 C.内燃机的出现 D.发电机的发明
2.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年—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A. 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 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 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 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3.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
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前期
4.20世纪初,美国华尔街开始流行一个段子:老师问学生:是谁创造了世界?学生回答: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重组了一回 。摩根是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 对该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反映了上帝创世说 B.肯定了摩根先生的功绩
C.体现了大企业时代资本的深刻影响 D.强调了美国的世界地位
5.近代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经历了由手工工场、工厂制度到大企业的演变。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工业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 C.世界市场扩大 D.殖民扩张
6.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顶尖的图景。这主要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
A.比古代神话还神奇 B.沉重打击了宗教势力
C.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D.带来了严重环境污染
7.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8.“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年)建立起其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对材料中文明的“扩张性”的正确理解是( )
A.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B.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世界历史 D.欧洲国家最终确立世界霸权
课内探究学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工业化的程度。
——齐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有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做出。相反,它们多半是由相应非凡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后,科学家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他们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1904年约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8%。在德国,雇佣50个工人以上的大企业,在1907年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39.4%,占有的蒸汽马力和电力分别高达75.3%和77.2%。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自主构建】
【课堂检测】
1.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道: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2.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英国的一艘豪华巨轮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一次重大海难。当海难发生时,船上曾通过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下列说法最确切的是( )
A.它是18世纪以前的轮船
B.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的成果
D.它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3.下图所示建筑享誉全球,据史料记载是为了展示钢铁时代的辉煌,你认为这座建筑应建于何时( )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
D.“二战”时期
4.19世纪末,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方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状况反映了( )
A.环球航行的探索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殖民扩张的开始 D.资产阶级的形成
5.阅读下列材料
西方学者约翰·尤·内夫曾说:“我们发觉……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人们不自在地隐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间内沉思或空想;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l500年以后的世界》
请回答:
(1)据材料判断,约翰·尤·内夫讲这段话的时期,并简述理由。
(2)约翰·尤·内夫认为“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课后延伸学案
一、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动力 蒸汽 电力
发明者 工匠 科学家和工程师
科技含量 经验主义,科学与技术未真正结合 科学理论指导,与生产紧密结合
发生时空 首发英国,他国发展进程缓慢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起始部门 轻工业 重工业
经济结构和生产组织 实现生产方式根本性变革,工厂取代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进入大企业时代
二、两次工业革命在推动世界市场形成中的作用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经济上:大机器生产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政治上: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推销商品,掠夺原料);
(3)社会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4)文化方面: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思想的传播。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发展起来的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3)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课后作业】
1.《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依据材料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相对论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大 B.火车的发明使人养成了戴手表的习惯
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要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
3.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由此不能说明( )
A.英国的蒸汽机车制造技术领先世界 B.英国科技发展落后美德
C.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D.德国军工技术发达
4.维多利亚女王以自己的名字为时代命名,她从18岁
起执掌政权,统治了大不列颠整整63年(1837—1901)。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最为辉煌,最令人难忘的一个
时代。下列哪项内容不符合这一时期历史事实( )
A.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B.日不落帝国的形成
C.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D.福利国家的建成
5.飞机,自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受到世人的高度重视。这种全新的交通工具,在当时采用的先进科技成果有( )
①蒸汽机的改进 ②内燃机的发明 ③炼钢技术的突破 ④石油的广泛运用
A.②③④ B.①②⑧ C.①② D.①②③④
6.在历史上,奥运会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情况。首届奥运会于1896年在雅典举行。当时可能见到的现象有( )
①运动员休息室电灯通明 ②运动服使用人造纤维面料③各国代表团乘坐飞机参赛 ④运动员获得的荣誉可以通过长途电话与家人分享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 )
8.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播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请依据大国崛起的相关史实在空格处填入正确的内容( )
A.开辟新航路 B.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C.发动鸦片战争 D.建立福利国家
9. “英国的社会结构不象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此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
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 B.海外扩张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
C.完成社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D.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79年颁布的《人身保护法》,使公民的人身自由得到保障。……1660年,一些学者也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丹尼斯、帕辛……的实验对蒸汽机的发明起了重大作用。……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6%。
     ——史仲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二 通过机器进行的资本自行增殖、同生产条件被机器破坏的工人人数成正比……而这些织布工人中,许多人饿死了,许多人长期地每天靠二又二分之一便士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与此相反,英国棉纺织机在东印度的影响却是急性的。1834至1835年的东印度总督确认:“这样的灾难在商业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织布工人的尸骨把印度平原漂白了”。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三 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将被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请回答:
(1)概括上述三段材料中有关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2)借鉴英国工业革命的经验教训,你认为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工业革命》参考答案
自主梳理
1.条件:资本、技术、市场、劳动力、安定的社会环境、国家政策的保护。
原因:(1)资金——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为英国积累了巨额财富。
(2)市场——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3)原料——国内资源丰富,海外掠夺。
(4)劳动力——圈地运动,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
(5)技术——手工工场时期的积累。手工工场时期培养了一批具有熟练技能的工匠,他们成为工业革命中的技术革新力量。
(6)国家政策保护: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能为资本家带来利润的技术革新。
2.前提:资本主义统治在世界范围内的基本确立(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展)
条件:(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3.(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
②适应机器大生产的要求,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③中小企业占多数,企业主即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的趋势,人类进入了大企业时代。
②出现了大企业,大企业往往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经营,甚至掌握着该国的经济命脉;
③在经营模式上,这些大企业,往往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
4.(1)一方面使当时作为先进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国际化,打破了世界上落后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经济和闭关自守状态,向世界传播了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
(2)另—方面,世界市场是在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中形成的不仅使亚非拉国家遭受不平等交换的剥削,而且把它们变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也就是工业国剥削农业国、西方统治东方的历史。
预习检测
1——5 ACCCA 6——8 CAA
探究学案
参考答案:
(1)原因: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证;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的进步。
(2)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发明多来自于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或技师,科学的作用尚不突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发挥着显著作用。
(3)现象:大企业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扩大了生产的规模,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课堂检测
1——4 CCBB
5.解析:第(1)问,汽车、电车、飞机等科技发明可以看出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完成后。第(2)问,工业文明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注意一分为二,要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
答案:(1)20世纪初期以后(第二次科技革命完成后);理由:提到的汽车、电车、飞机、留声机等科技发明均出现于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
(2)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拥挤的城市化生活给社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人的生存空间受到限制,人成为机器的附庸,人的隐私得不到保障等等。工业文明固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诸如城市问题、环境问题等等,乃至造成物质凌驾于人的精神之上,影响着对人性的尊重。但不可否认,工业时代的到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除了为人类生活提供便利外,还为高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的前进提供了动力,工业文明总的来说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其功绩同样是不可磨灭的。因此,约翰·尤·内夫的看法是片面的。
课后作业
1——5 CBCDA 6——9 CDBC
10.解析:题目引用了大量材料,说明了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其走过的曲折历程,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其考查的重点。通过英国经历的先发展后治理的教训,旨在提醒我们今天如何处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答案:(1)以立法促发展(或圈地运动或公民人身自由得到保障,促进了工业革命);以科技带动进步;加速了城市化,引起城乡人口比例变化(或引起人口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给本国人民和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灾难(或加速了贫富分化);导致环境恶化。
(2)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将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缩小贫富差距。
20070312
西班牙
葡萄牙
称 霸
荷兰
称霸
英国
称霸
美国
称霸
打败法国
尼德兰革命
二次大战(共43张PPT)
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开始,首先发生在英国发一次技术革新运动,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工业阶段的过渡。
1、工业革命的本质含义是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
D.生产高速增长取代缓慢增长
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
——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
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
1、条件(原因)
⑴政治方面:18世纪中期,英国社会稳定
(补充:政治保障、前提: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⑵经济方面: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工场手工业十分兴旺,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补充)。
⑶直接原因(必要条件):18世纪中期,随着 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各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的热潮,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发生。(补充:“需要是发明之母”)
、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问:上述材料表明,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市场需求的扩大
、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旧教材的归纳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2、条件:
、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假设大家要办一个工厂,那么需要什么条件呢?
雄厚的资本
充足的劳动力
丰富的资源和原料
技术知识
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
政府的政策
旧教材的归纳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2、条件:
A、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奴隶贸易获得大量资本
B、劳动力:推行圈地运动,获得大量雇佣劳动力
C、生产技术:工场手工业发达,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D、原料: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提供了丰富的廉价原料
E、市场: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极大地扩大市场的需要
1、条件(原因)
⑴政治方面:18世纪中期,英国社会稳定
(补充:政治保障、前提: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⑵经济方面: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工场手工业十分兴旺,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补充)。
⑶直接原因(必要条件):18世纪中期,随着 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各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的热潮,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发生。(补充:“需要是发明之母”)
、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2、成就:
过程:纺织部门 → 动力 → 交通运输部门
⑴棉纺织业:
⑵冶金业和采矿业:
⑶动力方面:
、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1、条件(原因)
政治前提: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经济方面: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积累
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直接原因(必要性):市场需求日益扩大;
、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2、成就:
过程:纺织部门 → 动力 → 交通运输部门
⑴棉纺织业:凯伊发明 ,加快织布速度,引起该行业技术发明的 : 、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相继研制成功面世推广。
飞梭
连锁反应
珍妮纺纱机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开端
2、成就:
过程:纺织部门 → 动力 → 交通运输部门
⑴棉纺织业:
、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飞梭
珍妮纺纱机
⑵冶金业和采矿业:出现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提高了炼铁和采煤技术。
⑶动力方面:瓦特改进的“万能蒸汽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重点)
2、成就:
过程:纺织部门 → 动力 → 交通运输部门
、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⑶动力方面:瓦特改进的“万能蒸汽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重点)
蒸汽动力的深远影响:
①它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_____时代
(蒸汽机普遍应用到生产和生活部门);
②蒸汽动力的出现,最终使工厂摆脱了__________的限制,加快了________的步伐
(“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亲)
(最大、最深远影响)
蒸汽
自然力
工业化
2、成就:
过程:纺织部门 → 动力 → 交通运输部门
、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⑶动力方面:瓦特改进的“万能蒸汽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重点)
蒸汽动力的深远影响:
③带动交通运输革命,人类进入______运输时代:1814年,制造了第一台用蒸汽做动力的 ,1825年,使用机车的第一条铁路通车,从此进入铁路时代。(陆上交通)
意义:A缩短了货物销售时间;铁路兴建加快了
__________的进程;
B铁路旅行对社会关系造成冲击
铁路
火车机车
工业革命
平等
2、成就:
过程:纺织部门 → 动力 → 交通运输部门
、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⑶动力方面:瓦特改进的“万能蒸汽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重点)
蒸汽动力的深远影响:
③带动交通运输革命,人类进入______运输时代:1814年,制造了第一台用蒸汽做动力的 (陆上交通)
④以蒸汽为动力的 也问世,对加强洲际之间的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海上交通)
铁路
火车机车
汽轮
1、条件;
2、成就:纺织部门 → 动力 → 交通运输部门
3、扩展
(1)扩散方向:工业革命在 开展了近半个世纪后(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向
大陆扩散。
(2)领先部门:在随后的各国工业革命中,
和 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4、完成(补充)
机器制造业:19世纪中期诞生。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英国
欧美
纺织业
铁路业
五、工业革命的影响(补充重点)
1、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2、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分裂为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不断兴起。(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根本原因)
3、工业革命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4、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注意最终确立统治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
5、西方殖民者对东方殖民地加紧了掠夺,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消极作用)
6、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侵略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了当地的旧思想旧制度。
六、小结: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主要动力
发明者
科技含量
首先发生国家
蒸汽机
工匠
低 个别发明家的经验积累
英国
、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
——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
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
1、含义:19 世纪下半叶,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开始出现新一轮技术革新热潮,以冶金、__________、_______、电动机、_______为标志
英国
德国
美国
内燃机技术
发电机
合成化工
二、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2、补充: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提和条件
前提:资本主义统治在世界范围内的基本确立(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展)
条件: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二、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1、含义: 19 世纪下半叶 几个工业国家同时
2、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提和条件
3、动力: 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
科学
4、成就:
⑴ 得到广泛应用
⑵ 成为一种新的动力机。
⑶化学领域新材料层出不穷,炼钢技术突飞猛进。
电力
内燃机
二、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4、成就:
⑴ 得到广泛应用
重要发明和应用:电动机、发电机、电灯、电车、电话、无线电报等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而且直接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电力
为人类利用电力开辟了前景
使人类有了更加便捷的联系方式
二、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4、成就:
⑴ 得到广泛应用(标志性成就)
⑵ 成为一种新的动力机。
它的发明与应用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就
发明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将内燃机应用于交通事业,创制了 、 等
⑶化学领域新材料层出不穷,炼钢技术突飞猛进。
电力
内燃机
汽车
飞机
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提高了钢铁的质量
二、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4、成就:
⑴ 得到广泛应用
⑵ 成为一种新的动力机。
⑶化学领域新材料层出不穷,炼钢技术突飞猛进
电力
内燃机
⑴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兴起,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⑵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
5、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之间的比较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相同点 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使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时间 18世纪中期始
主要动力 蒸汽机
发明者 工匠
科技含量 个别发明家的经验积累
发生国家 首先在英国
起始部门 轻工业
19世纪下半叶
电力
科学家
科学理论与生产紧密结合
多个国家同时进行
重工业
最大不同
新兴部门 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飞机制造业、电讯业等
进行基础 从手工工场中实现飞跃 德、俄、日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经济结构和
生产组织 实现生产方式根本性变革,工厂取代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导致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垄断组织产生,大企业时代到来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盛行 凯恩斯主义
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阶段 自由资本主义国家 帝国主义国家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对中国
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先进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或答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
——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
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
工业时代含义:工业革命实现了从工厂手工业到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飞跃,使人类进入________时代。
机械化的工厂大工业
工业
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
——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
1、工厂时代
2、大企业(垄断)时代
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
——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
1、工厂时代
在工业时代,适应机器大生产的要求,______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⑴出现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
⑵特点:①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通过使用 进行大批量生产,实行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
②工业时代早期, 占多数,企业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
工厂
机器
中小企业
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
——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
1、工厂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
2、大企业(垄断)时代
(1)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
(2)原因:经济迅猛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 出现集中趋势。
(3)表现:如美国“八大财团”、日本的“四大财阀,法国的“二百家族”以及德国的通
用电气等。
资本
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
——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
1、工厂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
2、大企业(垄断)时代
(4)特点:
①它们控制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
②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开始将所有权与
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
(5)影响:使企业日趋______,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国际化
经营
思考:大企业与工业革命时期的中小企业在经营上有何不同?
时期 企业规模 所有权与经营权 信奉的理念 与政府的关系 代表企业
工业时代早期 瓦特的蒸汽机工厂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 摩根、洛克菲勒、三井、西门子等
合作
联合或垄断
分离,高级专业人才管理
大企业
政府不加干涉
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不分离
中小企业占多数
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
——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
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
1、问题一:何谓“世界市场”。
答:世界市场是指通过国际间的买卖而使各国国内市场得以联系起来的交换领域。
2、问题二:世界市场什么时候形成?
答: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
3、问题四: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形成的途径有哪些?
答:(1)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
(2)途径: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_______________等方式建立起来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国际贸易的发展
人口和资本的流通
武力威逼
具体内容(请根据以下内容划书)
①国际贸易的发展的原因:产品数量大、种类多,需求日益多样化;交通运输的改进和通讯技术的发明;自由贸易政策;工业革命的开展,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②人口的流动的影响:为移民国带来劳动力和技术
③资本的流动(资本输出或对外投资)的影响:加强欧美投资国与资金接受国的经济联系;为欧美带来利润、市场、原料;引导拉美国家的生产方向
④武力威逼:逼迫一些落后的国家满足它们通商、投资的要求,甚至直接实行殖民统治
5、问题五:世界市场形成的表现如何?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重大作用?
答:(1)表现:
①、欧美工业国可以从_______________获得它们需要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并倾销工业品或进行投资。
②、货币可以自由___________
③、它们中的一国发生经济危机 , 就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__________。
全世界范围内
兑换
全世界
(2)作用(补充)
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②、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壮大;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正是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早期表现。
世界市场是怎样形成的?(补充)
形成过程 标志事件 时间
开始形成 新航路的开辟 16至18世纪中期
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新航路开辟形成了世界市场的雏形;而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扩大了世界市场。
2.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①工业革命的展开,使国际贸易变得日益重要。②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商品销往世界各地,工厂所需要的原料大部分来自世界各地。③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④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强行向全世界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⑤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在这个市场里,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③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④发达国家在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的同时,开始直接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输出资本。⑤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也开始发展民族工商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导致生产力和技术革命——电气时代、大企业时代、科学时代的到来;
2、导致生产关系革命——帝国主义时代、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3、社会关系的革命——相对民主时代到来;
4、商业革命——世界市场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