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病毒
一、什么是病毒?
1.病毒的大小,比细菌 。
2.观察仪器,需借助 。
3.计量单位 ,1nm= mm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小的多
电子显微镜
纳米
1/1000000
二、病毒的类型
1.因寄生环境的不同可分为:
① ,例如 病毒。
② ,例如 病毒。
③ ,例如 。
2.根据遗传物质(核酸)的不同可分为:
型病毒, 型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
腺病毒
大肠杆菌噬菌体
植物病毒
动物病毒
细菌病毒
烟草花叶
腺
大肠杆菌噬菌体
DNA
RNA
三、病毒的结构
1.病毒结构非常简单,由 和 构成。
2.与动、植物细胞相比, (有/无)细胞结构。
蛋白质
核酸
无
四、病毒的营养方式
1.病毒 (有/无)植物的叶绿体,也没有动物的消化系统。
2.必须 在其它生物活细胞内,如动物、植物细胞,细菌内。
3.这些被寄生的生物叫 。
4.在寄主细胞内进行增殖,在 遗传物质指导下,
利用 的结构和原料,制造出新的病毒。
5.离开寄主后,成为 ,暂时失去生命活性。
6.当再次侵入活体,生命活动 。
无
寄生
寄主
自身
寄主
结晶体
重新开始
五、病毒的繁殖方式
1.病毒的繁殖方式为 ,细菌通过 方式繁殖后代。
2.相比细菌繁殖方式,病毒繁殖速度更 ,增殖时 寄主。
3.繁殖过程:吸附——注入—— —— ——释放。
复制
分裂
快
复制
组装
摧毁
六、多种多样的病毒
流感病毒
艾滋病病毒
SARS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
昆虫病毒
豌豆萎黄病毒
大肠杆菌病毒
狂犬病毒
七、病毒的传播
1.在自然界,几乎所有的生物都能被病毒感染,病毒往往通过:
接触、 、水、 、 、 等途径进行传播。
空气
伤口
血液
生物媒介
八、HIV病毒的传播途径
1.艾滋病的全称: 。
2.引起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 病毒。
3.艾滋病病毒(HIV)在自然界中的传播途径:
HIV病毒存在于携带者体液当中,如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和尿液中。
4.主要通过 传播和 传播。
5.青少年应该如何正确预防艾滋病,须做到 ,
,
等。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HIV
血液
性
洁身自好
不吸毒
不共用剃须刀
八、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1.控制 ,比如 。
2.切断 ,比如 。
3.保护 ,比如 。
传染源
隔离治疗,就诊
传播途径
戴口罩,消毒,洗手
易感人群
注射疫苗,锻炼
九、人类健康与免疫
1.特异性免疫,通过注射 ,刺激人体 细胞产生 。
2.所注射的物质称之为 ,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定向杀
死该病毒的物质叫作 。当该病毒再次入侵人体细胞时,
发挥作用,从而起到预防该疾病的效果。
3.如近期注射的新冠疫苗是通过 的此病毒制备而来的。
疫苗
淋巴
抗体
抗原
抗体
抗体
减毒/灭活
十、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对人类及家畜造成病毒性疾病。
艾滋病
手足口病
麻疹
疯牛病
烟草花叶病
口蹄疫
脊髓灰质炎
十、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对人类有利的一面,通过灭活的病毒制备疫苗。
十、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3.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利用动物病毒防治农业害虫。
在基因工程中,小小的病毒能帮大忙。科学家能够让某些病毒携带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某些基因进入正常细胞,来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十、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4.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基因工程中的运载体。
D
C
1.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
A.细菌 B.草履虫 C. SARS病毒 D.洋葱
2.某年3月首先在上海、安徽两地发现的禽流感病毒,导致大量
家禽被宰杀,造成多人感染甚至死亡,下列关于禽流感病毒特
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个体微小 B.有遗传物质 C.寄生生活 D.有细胞结构
十一、随堂练习
3.使用绿脓杆菌噬菌体能有效地控制某些由绿脓杆菌引起的化脓
性炎症,绿脓杆菌噬菌体属于( )
A.细菌病毒 B.动物病毒 C.植物病毒 D.人类病毒
A
D
4.病毒在寄主细胞内的生命活动主要表现在( )
A .取食、消化、吸收 B .游动和生长
C .生长发育 D .繁殖新个体
5.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 )
A.利用昆虫病毒制成生物杀虫剂
B.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
C.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
D.给健康人注射麻疹疫苗
十一、随堂练习
B